急诊危重患者侵入性操作消毒的护理论文_奴尔古力?吐尔洪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人民医院消化科

【摘 要】目的:分析急诊危重患者侵入性操作消毒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5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248例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侵入性操作的频率以及医院感染发生率,制定科学合理、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248例患者共进行415次侵入性操作,76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发生率为30.6%,其中呼吸道感染43例(56.6%),泌尿道感染20例(26.3%),导管相关性感染9例(11.8%),其他类型感染4例(5.3%)。结论:急诊危重患者侵入性操作频繁,做好相关消毒护理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关键

【关键词】消毒护理;侵入性操作;危重患者;急诊科

急诊科是临床是抢救和复苏危重患者的重要科室,其接诊患者数量多,且病情复杂呈现多样性,由于初次就诊尚未查明病因,且时间紧迫,需要采取多次试探性的侵入性操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感染管理工作的难度,环境污染情况控制难度也随之升高。为有效降低风险,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做好侵入性操作的消毒护理十分有必要[1]。本文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248例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作入下总结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5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248例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患者130例,女患者118例,患者年龄在(7-76)岁范围内,平均年龄(29.7±4.5)岁。

1.2 方法

对248例危重患者的侵入性操作频率以及医院感染发生率进行统计,对护理人员在治疗期间进行的相关消毒措施进行准确记录,同时检测急诊科时救治患者常用的设备、器械以及相关物体感染情况。医院感染评价依据:入院之前不存在任何感染潜伏期,入院接受治疗的48h之内发生感染;参照《消毒技术规范》之中的相关要求进行各项消毒检测工作[2]。

1.3 侵入性操作护理要点

1.3.1 加强环境监督管理

严格清洁和消毒急诊科的整体环境,制定切实可行的高效消毒管理措施,对重点科室如换药室、治疗室、抢救室每天至少清扫3次和拖洗2次,随时监测物体表面和空气细菌,分开使用并单独存放治疗车和护理车,以免发生交叉感染现象;对易感人群要加强管理措施,必要的情况下要进行隔离,对基础护理工作要加强管理力度,规范化处理患者的检验体液、排泄物和血液等。

1.3.2 高度重视定期消毒隔离质量鉴定的重要性

对急诊科室要定时采用紫外线辐射强度的相关检测,若发现紫外线消毒≥1000h或≤70μw/cm2时,要立即更换新的紫外线灯管。针对治疗室和病室要每个月进行1次细菌培养,以便对消毒效果进行判断。随时使用试纸监测消毒液浓度,确保消毒液浓度符合既定要求。对消毒隔离的效果要进行进行鉴定,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处理措施,提高消毒隔离工作的质量[3]。

1.3.3 做好消毒护理管理

消毒护理工作的落实情况直接关系到急诊科侵入性操作是否能在完全无菌的条件下施行,这亦是降低医院感染的重中之重[4]。(1)加强急诊科医护人员的防控和自我监督意识。医院感染不仅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也会导致医疗纠纷或矛盾,影响医院信誉。急诊科必须高度重视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指导,确保其可严格按照无菌要求或其他规定执行有关操作和消毒隔离等工作;(2)重视细节管理,提高辅助工作效率。作为医院的重要科室,急诊科必须配备专业的、高质量的消毒杀菌设备,做好一切维持升级的相关工作。严格消毒操作人员本身及涉及到的操作物品,特别是负责侵入性操作的医护人员必须要严格消毒。另外,急诊科还要安装充足的专门感应水龙头和洗手池及干手设备。

1.3.4 做好PICC导管及锁穿的护理工作

针对需要进行PICC置管和锁穿的患者,操作之前需要将其重要性、治疗效果及配合要点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取得其信任和理解,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宜PICC导管,严格遵照无菌操作要求进行,并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置管之后要对患者出血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及时更换贴膜,发现贴膜污染、渗血、潮湿时要及时更换;避免导管脱出、打折、堵塞,并进行妥善固定,以免发生感染。对锁穿部位要及时进行消毒处理,避免敷料污染、松动、潮湿等,发现穿刺部位出现不明原因发热或炎症,要及时拔管并进行细菌培养。导管必须畅通无阻,做好血栓预防措施,加强输液过程中的巡视管理。

2 结果

248例患者共进行415次侵入性操作,76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发生率为30.6%,其中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导管相关性感染、其他类型感染发生率分别为56.6%、26.3%、11.8%、5.3%,详见表1。

3 讨论

急诊科收治的危重患者数量多,病情复杂多变,一些侵入性操作是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倘若患者治疗期间发生感染,不仅会对其身心健康和后期治疗效果造成不利影响,还会加重其经济压力,甚至危及其生命安全。因此,必须做好侵入性操作的消毒护理,严格按照无菌技术要求进行相关操作,以降低实施侵入性操作患者的感染率和死亡率,提高救治工作的安全性,保障患者的康复权益不受到威胁。另外,加强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充分认识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切实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5]。

参考文献:

[1]戴美玲.急诊科危重患者侵入性操作消毒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3):201-202.

[2]孟先利.浅谈急诊科危重患者侵入性操作消毒护理对策[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21(5):283-284.

[3]余柏来,刘顺辉,许蓝方等.急诊危重患者侵入性操作消毒护理措施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5,7(12):139-140.

[4]李莉芬.急诊危重患者侵入性操作消毒的护理[J].医学信息,2014,05(33):139-140.

[5]曹平,张志坚.急诊抢救室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52(12):90-93.

论文作者:奴尔古力?吐尔洪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2

标签:;  ;  ;  ;  ;  ;  ;  ;  

急诊危重患者侵入性操作消毒的护理论文_奴尔古力?吐尔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