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岛明天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日照分公司;2.山东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摘要:建筑工程材料的优劣, 直接影响到建筑产品的质量、安全和美观。材料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以价廉物美的(较好的性价比)材料满足施工和生产的需要,并在过程中控制材料的质量和数量,并把工程和产品的材料成本控制在最低的区域范围。如何做好工程材料的质量控制与现场管理,是工程质量得以保障的至关重要的一环。
关键词:建筑工程 项目管理 材料管理 质量控制
建筑工程材料是构成工程实体的最基本单元, 其质量是否合格,设计及材料本身的要求标准是重要的依据。在工程建设中,管好了建筑材料,建筑成品的质量就有了保障,建设成本也就会相应降低。面对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如何加强风险管理,有效地实现预警、规范和转移风险,已成为摆在建筑企业面前的又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搞好材料管理对于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材料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以价廉物美的(较好的性价比)材料满足施工和生产的需要,并在过程中控制材料的质量和数量,并把工程和产品的材料成本控制在最低的区域范围。
一、材料管理目的
建筑工程材料管理就是项目施工过程中,通过对材料的收料、发料及材料库存的动态管理,与材料计划对比来控制材料的使用,达到及时了解材料用量、降低材料成本和避免材料浪费,保证实现管理目标。
二、材料流程管理
1、掌握建筑工程所需材料方面的相关法规与规范
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对钢材、水泥、商品混凝土、砂石、砌墙材料、木材等实行备案证明管理,工程项目部要对每天进场的主要物资按规范填写《工程材料采购验收使用综合台帐》,需要建立签章制度,交易数量必须满足实际使用量。
2、通过市场调研,认准合格材料
考察调研的范围首先应是生产经营厂商。一是审核查验材料生产经营主体的各类生产经营手续是否完备齐全;二是实地考察企业的生产规模、经营理念、销售业绩、售后服务等情况;三是重点考察企业的质量控制体系,是否具有国家及行业的产品质量认证,材料质量在同类产品中是属于一般、中档还是高档等。
考察调研的另一个范围是建筑业界。通过对建筑业界的了解,获得的信息更准确、更细致、更全面。一般来说,真正质量过硬的材料会得到建筑界的认可,质量低劣的材料会被人唾弃。通过了解建筑业界,可以更准确地掌握材料生产厂家的企业信誉、产品质量、价格状况、售后服务等情况。
3、加强业务培训
由于建筑业快速发展,施工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工艺、新材料、新标准规范的推广执行,所有的管理人员的数量、水平已不能满足施工的需要,急需补充人员,提高专业水平,因而业务培训的力度必须加强,其业务水平和管理工作的好坏,已成为建设项目能否有序、高效、高质量完成的关键。
三、施工前的材料供应管理
1、确定采购计划
准确了解工程进度要求,掌握各类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提高施工估料的准确性。项目部依据项目合同、设计文件、项目管理实施规划和有关采购管理制度编制采购计划。采购计划包括采购工作范围、内容及管理要求;采购信息,包括产品或服务的数量、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检验方式和标准;供应方资质审查要求;采购控制目标及措施。同时,施工技术管人员除了熟读施工图纸,进行技术质量交底外,还必须将自己的施工估料意图灌输给班组,以单纯图、排版图的形式做好用料交底,防止长料短用,优料劣用,做到物尽其用,杜绝浪费,把材料消耗降到最低限度。
2、材料价格的控制
对材料的采购价格进行控制。企业应通过市场调研或者通过咨询机构,了解材料的市场价格,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货比三家,选择较低的材料采购价格。对材料采购时的运费进行控制。要合理地组织运输,材料采购进行价格比较时要把运输费用考虑在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材
料价格相同时,就近购料,选用最经济的运输方法,以降低运输成本。要合理地确定进货的批次和批量,还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确定经济批量。
3、材料的进场检验
建筑材料验收入库时必须向供应商索要国家规定的有关质量合格及生产许可证明。项目采用的设备、材料应经检验合格,并符合设计及相应现行标准要求。材料检验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检测条件和能力,经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或者其授权的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承担检验工作。采购产品在检验、运输、移交和保管等过程中,应按照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要求,避免对职业健康安全、环境造成影响。
四、材料存放发放管理
材料购回至使用是有一定时间差的。在这段时间内,应加强材料存放管理,不能因保管不善而降低使用寿命。主要应注意两点:
1、专门库房,妥善存放
建筑材料应存放于符合要求的专门材料库房,否则,会降低材料的使用寿命。如钢材、水泥等材料,应避免潮湿、雨淋。钢材(及制作成品)堆放在潮湿的地方或被雨淋,会很快被氧化锈蚀,从而影响其使用寿命;水泥回潮或被雨水冲淋了,那根本是不能使用的。
2、标识清楚,分类存放
一个建筑工地所用材料较多,同一种材料有诸多规格,比如钢材从直径几毫米到几十毫米几十个品种,又有圆钢和带肋之别;水泥有标号高低之不同,又有带R与不带R、硅酸盐、矿渣、立窑、悬窑之别,建筑物的不同浇灌部位,其设计标号是有差别的,绝不能错用、混用。
另外对于材料的发放,不论是项经部、分公司还是项目部仓库物资的发放,都要实行“先进先出,推陈储新”的原则,项目部的物资耗用应结合分部、分项工程的核算、严格实行限额/定额领料制度,在施工前必须由项目施工人员开签限额领料单,限额领料单必须按栏目要求填写,不可缺项。对贵重和用量较大的物品,可以根据使用情况,凭领料小票分多次发放。对易破损的物品,材料员在发放时需作较详细的验交,并由领用双方在凭证上签字认可。
五、材料使用过程中的管理
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规范标准对进场材料进行管理,这是保障工程质量和工期进度的必然要求。
1、施工前的准备
这是现场材料管理的开始,为材料管理提供必要材料,了解工程进度要求,掌握各类材料的需用量和质量要求,做好现场材料平面布置规划,作好场地、道路等设施及有关任务的准备。
2、施工中的组织管理工作
这是现场材料管理和管理目标的实施阶段,合理安排材料进场,作好现场材料验收,掌握施工进度变化,及时调整材料配套供应计划,保证施工需要,加强现场物资保管,减少损失浪费,防止丢失,组织机具的合理使用。
3、施工收尾阶段的材料管理
材料的回收是施工项目材料成本管理不可忽视的最终环节,除对剩余材料的规格型号进行分门别类外,还应注意材质的偏差,以利再用,严禁收尾工作中的随意浪费现象。材料管理人员要及时进行材料结算,总结施工项目材料消耗水平管理效果。
六、结束语
从实践看,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关键在于管理,只有大力推进在建筑全过程的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循环利用,严格执行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要求,建筑施工方案优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的开发和推广应用以及科技进步。施工现场合理堆置材料,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严格材料进场验收和领料制度,减少各个环节的损耗,节约采购费用,合理使用材料,这些对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材料损耗和节约工程成本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建华 《建筑材料质量控制》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刘莉莉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中的原材料分析》中国 建筑工业出版社
[3]张岩《建筑材料对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J】商业联合研讨会材料
论文作者:张金煜1,单惠琳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4
标签:材料论文; 质量论文; 采购论文; 建筑论文; 工程论文; 项目论文; 建筑材料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