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图书资源的开发利用_古今图书集成论文

论新时期图书资源的开发利用_古今图书集成论文

论新时期类书资源的开发利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类书论文,新时期论文,开发利用论文,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G 237.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310(2002)04-0046-03

素有“中国古代百科全书”之称的类书,是将关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方面的文献资料按类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原始资料汇编性质的工具书。类书以其独特的编排形式、重要的文献价值和广泛的适用性,在中文工具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历来受到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学者和国际汉学界的欢迎。

今天,人类正步入一个“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消费)为重要因素的时代”[1]即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增长方式,强化了人类对信息资源的迫切需求,同时也为人类开发信息资源创造了条件。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21世纪,应充分利用科技进步带来的契机,不断拓展开发类书资源的途径,使前人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在新时期得到全方位的开发利用。

1 整理出版类书中的专题资料

对类书资源进行开发,首先应充分揭示类书资源。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当前科学研究或经济建设所产生的实际需求,重点采选类书中的相关专题资料整理出版,这是全方位、多学科开发利用类书资源的有效途径。

1.1 编制功能齐备的索引揭示类书资源

索引能够广泛深入地揭示类书中的各种信息,是开发利用类书资源的主要渠道。为具有较高价值的类书编制多种功能的索引,一直是广大类书利用者的愿望。从20世纪初开始,有关索引的编制问题就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首先是英国人翟理斯(L.Giles)应国际汉学研究之需,于1911年编制了《古今图书集成索引》;接着是1933年日本人泷泽俊亮编制了《古今图书集成分类索引》;此后国内学者陈鸿飞于1933年编制了《册府元龟引得》;1934年钱亚新编制了《太平御览索引》;同年哈佛燕京学社编制了《太平广记篇目及引书引得》等等。这些索引在当时虽然起到一定作用,但终因功能不全或深度不够,均未得到广泛通行利用。时至今日,能够多方位开发类书资源的索引,也只有《古今图书集成索引》[2]一部。其他类书均无较完备的检索系统,严重阻碍了类书资源的开发利用。

在信息资源的开发受到高度重视的今天,为类书编制多种功能的索引势在必行。应充分认识到此举对于开发祖国文化遗产宝藏、服务学术研究的重要意义,尽快组织人力,加大投入,争取在不太长的时间内,为那些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的类书编制具有完备检索途径的索引,如人名、地名、各种专有名词、各种资料类别(如图、表、列传、方志、汇考等)以及引书书名、篇名和作者名等多种功能的索引。出版部门也应从国家文化事业的长远利益出发,为类书索引的出版发行创造条件,使丰富的类书资源得到广泛深入的揭示,为充分开发利用创造条件。

1.2 重点采选类书中的专题资料整理出版

类书按分类集中相关文献资料,对于今天的专题研究极为有利。但类书通常卷帙浩繁,如《古今图书集成》全书1万卷,再加上目录40卷,只有规模较大的图书资料部门方能置备,研究人员要想利用类书中的资料,必须亲自上门花大量时间摘录,而且由于复本有限,一个读者占用,其他人便只能望书兴叹。这种低效率利用类书的方式,既无法满足广大研究人员对类书的需求,也极大地限制了类书资源的开发利用。

要改变这种状况,可以根据当前科学研究或经济建设中的实际需要,将类书中的相关资料整理出来,以影印或其他方式出版。这样既可缓解类书与利用需求之间的矛盾,也是多学科开发利用类书资源的有效途径。如类书中的“天部”设有:日、月、星、云、风、雨、雷、雹、雾、霜、雪等门,每一门下都汇集了古人长期观察积累而形成的大量文献,对今天的天文学和某些相关学科的研究是极为难得的资料;此外“药部”、“医部”汇聚了传统中医药学的资料;“兽部”、“鸟部”、“虫部”、“鳞介部”包含了有关动物学的专题资料;“木部”、“草部”、“百谷部”、“果部”集合了植物学专题资料;还有“山部”、“水部”、“地部”、“工艺部”、“器物部”、“服饰部”、“食物部”等等,几乎现代所有学科都能在类书中找到相关的部类。让那些有价值的资料从类书的文献海洋中“脱颖而出”,以便于当今人们接受的形式提供利用,使前人积累的宝贵的文献资源,在当代科技前沿探索中继续发挥作用。

2 在传统类书基础上编制新型类书

中国传统类书的编修,在经历了清代的蓬勃发展以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以至有的学者认为,类书是封建社会的产物,随着封建社会的结束,类书也寿终正寝,被现代百科全书取而代之。这是不符合实际的。中国传统的类书与起源于西方的百科全书是性质、功能不同的两类工具书。在系统提供资料、展现历史典籍精萃、保存优秀文化成果方面,类书有着其他工具书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天,只要对传统类书的形式和编排加以适当的改造,在保持其基本特征的同时,更多地吸收现代工具书的特点,编制出更加适应现代使用者需求和检索习惯的新型类书,必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与传统类书相比,新型类书的改进应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采用现代科学分类体系

今天一般人查考古代类书遇到的最实际的问题,一是对其分类体系的陌生;二是对某些类目名称语义理解上的困难。为此,新型类书在保持传统类书“事以类聚、事类相从”的基本特征的同时,应参照现代科学分类体系,对古代的相关资料进行归并集中,类目名称也应跳出古代概念术语的范畴,形成符合现代人思维与认识水平的类目名称。新型类书在这方面所作的改进,将在相当程度上解决现代人查考类书时遇到的困难,从而大大方便人们对类书资源的开发利用。

2.2 注重征引资料的可靠性和出处标注的规范化

古代类书往往存在征引资料辗转抄袭,失真欠准,出处标注体例不一等弊端。编制新型类书在征引资料时,应尽量选用最新点校本和善本,以强化征引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另外,对资料本身应作必要的整理,加注现代标点符号,采用规范的简化字排印,冷僻字作简单注释,资料出处的标注贯彻统一规范。这些必要的改进,不仅保证了类书的质量,同时也使类书的表现形式更易为当今一般人所接受,提高了类书的利用率。

2.3 建立完备的索引系统

缺乏完备的检索系统,是古代类书作为工具书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也是影响类书使用价值最主要的因素。新型类书在检索体系的设计与编制上,应以全方位开发类书资源为出发点,编制具有多种功能、符合现代人检索习惯的各种索引,如书名、篇名、作者、关键词、专有名词、人物传记、地名等索引,以形成多形式、多角度地揭示类书内容的检索体系,使类书具有更便于一般人查阅利用的形式,大大提高检索效率。

3 采用数字化处理形成电子版类书

对类书资源的开发利用目前尚处在小范围、低层次的水平上,除了宣传力度不够之外,手段落后是一个重要原因。由于类书规模庞大,内容涉及范围广泛,使得检索和利用均费时费力,与高速运行的现代社会以及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不相适应。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应充分利用人才和技术上的优势,不断拓展类书资源开发利用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

在我国,随着电子计算机和光盘存贮技术的成熟和普及,编制电子版工具书的条件已经具备。20世纪末以来,中文工具书电子化的进程异常迅猛。全文数据库、书目数据库、事实数据库全面发展,以适应经济发展和科学研究的需要。各种类型的工具书,特别是那些规模、影响较大的工具书的全面电子化已初现端倪。如《中国大百科全书》目前已有了电子版产品[3]。几千年来书本型工具书一统天下的局面已成为历史。

编制电子版类书,首先应选择质量较高的书本型类书作为基础,但它又不是书本型类书的简单复制,它需要在书本型类书的基础上做出具有计算机检索特点的开发与处理,从而形成书本型类书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其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3.1 具有强大的检索功能

书本型类书限于篇幅和编制条件,一般只能提供有限的检索途径,而在电子版类书中“篇幅”的问题将不复存在,海量的存贮空间可以满足建立任何检索系统的需要。众多的检索人口以及计算机系统对文献信息的强大管理与快速识别能力,使利用者从所能想像的任何渠道、任何角度检索类书资料的愿望变为现实。

3.2 具有深入揭示文献内在联系的功能

在书本型类书中,展现文献之间的内在联系一般是通过建立参见系统来实现。如《古今图书集成索引》中设置的附见、参见等条目,对正文中相互关联的类目、主题加以指引互见。这种手工参见方式虽然产生了一定效果,但也增加了利用者翻检之劳,降低了检索效率。而电子版类书所拥有的全文检索,可以将类书中具有检索意义的所有词汇加以标引,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各种索引,检索时,采用全文扫描的方法进行检索目标与文本的匹配,可以轻而易举地揭示有着内在联系的所有文献,为利用者全面获得相关资料提供了保障。

3.3 对类书的潜在功能做出深度开发

对工具书潜在功能的开发,一直是工具书利用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如《古今图书集成》[4]是由“汇编”、“典”、“部”三级类目构成,其中“部”是最基本、最深入的类目单位,全书所辑录的各种资料都类聚于“部”之下,而每个部下的资料,无一例外都按内容性质分成:图、表、列传、艺文、选句、汇考、纪事等10类。这表明,作为综合性类书的《古今图书集成》,事实上包含了10种专门性类书的成分在内。对此,尽管人们在理论上已有所认识,但在传统的书本型类书阶段,要想从综合性类书中开发出某些专门性类书,却是一件浩繁复杂的系统工程,可望而不可及。真正在这方面可以有所作为的是电子版类书。它能够以类书的全文数据库为依托,利用特定的检索功能生成多种相对独立、功能独特的系列产品——专门性类书,为最大限度地方便利用者和深层次开发类书的潜在功能,提供了现实可能性[5]。

与传统的书本型类书相比,电子版类书不仅显示出明显的优势,更深远的影响是它使类书“上网”流通成为可能。届时,电子版类书将以其“海量信息存贮”的特性与互联网“互动”功能相结合,利用者只要提出要求,不需要自己检索数据库,专门研制的网上咨询服务系统就会进行在线速答。这种利用类书资源的方式将超越时空限制,它不仅可以满足国内利用者的需求,同时也能为国际汉学研究者提供极大的便利。

可以预见,科学技术的进步将不断拓展类书开发利用的空间,让这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在后人代复一代对知识的继承、发展与创新中释放出经久不衰的能量。

标签:;  

论新时期图书资源的开发利用_古今图书集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