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策略论文_耿雪

(成都军区总医院 检验科; 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目的:探究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关键因素,并提出相对应的质量控制策略。方法:对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的80例微生物检验报告进行研究,分析影响其检验结果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结果:对本次研究的80例微生物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霉菌的检验准确率为67.5%,细菌培养的检验准确率为72.5%。在80例微生物检验结果中,共有14例出现误差,误差率为17.5%,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人员因素、标本因素、操作规范性因素、其他因素,其所占比分别为35.7%、28.6%、14.3%、21.4%,各影响因素发生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要全面提升微生物检验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规范其操作行为,并提升标本质量,最大限度的提升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性,便于临床治疗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结果;影响因素;质量控制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9-0286-02

前言

病原微生物是引起各种疾病的主要原因,所以加强微生物检验,并保证其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于疾病的治疗、预防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在实际中,为了确保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就需要仔细分析影响其检验结果的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的质量控制策略[2]。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对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的80例微生物检验报告进行研究,其中霉菌、细菌培养各40例。80例微生物检验报告均来自各个科室,且各个方面均符合研究的相关标准及规定。

1.2方法

对各标本进行回顾分析,记录出现误差的例数,并深入剖析影响检验结果不准确的关键因素,从而提出针对性的质量控制策略。在实际中,可以从检验人员、操作规范性、标本因素等各个方面入手。

1.3统计学处理

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处理分析数据,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检验结果准确性分析

对本次研究的80例微生物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霉菌的检验准确率为67.5%,细菌培养的检验准确率为72.5%,详见下表1。

标1 80例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率 [n(%)]

3.讨论

3.1 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的主要因素分析

(1)人员因素,对于微生物检验工作,其本身对操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有很高的要求,检验人员必须结合相应的形态学、生理学反应,来对微生物标本进行检验[3]。就目前而言,在医院引进的仪器大多是全自动、半自动的仪器,而部分微生物检验人员在进行微生物检验时,其本身缺乏相应的操作经验、专业知识,从而极大的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标本因素,其主要包含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标本在进行运送时,能否可以在规定时间内送检,如果超出其相应的时间,就会造成标本污染;二是进行标本采集时,是否合理,处理条件是否合规,这些因素都会极大的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三是在进行细菌血标本采集时,受检者是否使用了抗生素;四是微生物检验标本的采集能否合理规范,采集量、采集时间、盛装器具、抗凝剂的应用等是否合理[4]。

(3)操作规范性因素,微生物检验人员在进行检验操作时,其是否规范、科学将会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检验人员在常规操作中,如果出现操作不合理的情况,就会降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4)其他因素,如选取培养基时,是否符合相关要求;微生物检验方案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实验室条件是否良好[5]。

3.2 微生物检验结果的质量控制策略

(1)提升检验人员综合素质,在实际中为了最大限度的提升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还需要全面提升检验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要组织微生物检验人员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可以通过网络、集体授课等方式,为微生物检验人员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渠道,使其可以更加积极的提升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其次要进一步加强考核,要在微生物检验人员培训结束后,对其进行必要的考核,掌握其培训学习效果。再者要加强宣传教育,要引导微生物检验人员充分意识到其工作的重要性,端正其工作态度,提高其检验工作责任心,保证检验人员可以认真的对待微生物检验活动。

(2)严格规范操作流程,微生物检验人员在进行检验时,应该严格的控制检测环境,如培养箱、净化室、无菌实验室等,避免有害病菌入侵标本。在检验操作过程中,微生物检验需要严格的穿隔离服、戴手套,并按照规定进行操作,对于废弃样品、有毒废品等必须进行合理的处置,同时还需要定期进行无菌实验室消毒,确保检验环境的无菌性,从而最大限度的提升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性。

(3)提高标本送检规范性,在进行标本采集时,应该做好标本记录工作,并记录清楚标本来源的各项情况,确保采集的标本符合检验要求。在采集标本时,应该严格的按照无菌操作的要求进行,标本采集量要适宜,不能过多或者过少;标本采集完成后,要在2h内送检,对于环境敏感型标本,需要立刻送检。如果无法及时进行标本送检,则需采用合理的措施对标本进行保存,同时要在确保温度、湿度适宜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标本保存时间,一般情况下,保存时间控制在8h以内,如果标本保存的时间较长,则需要重新采集标本。

(4)其他方法,在进行微生物检验之前,要利用紫外线对实验室进行杀菌,保持实验室通风良好,并尽量减少实验室人员流动,检验工具在使用前,要严格消毒。消毒、清洗后的工具应该与废弃物分开,避免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

参考文献:

[1]杜娟.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探讨[J].河北医学,2016,22 (4):693-695.

[2]梅鲜艳.微生物标本检验质量控制的对策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s1):116.

[3]毛炜,赖永才,刘滔,等.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因素与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2):172.

[4]毛炜,李焱生,赖永才.微生物检验中的全面质量管理[J].华西医学,2015(9):1770-1772.

[5]毛明月,龙青,赵和平.微生物检验分析前的质量保证[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 (A01):191-192.

论文作者:耿雪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0月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9

标签:;  ;  ;  ;  ;  ;  ;  ;  

微生物检验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策略论文_耿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