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申玲玉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学中心 上海 200127
【摘要】 目的 进一步超声及CT检查对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分析和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所收治的80例小儿急性阑尾炎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患者分别进行超声以及CT进行检查,并将两者结果与患者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经超声诊断:80例患者中有72例患者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诊断率为90%;经CT诊断,80例患者中有74例患者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诊断率为92.5%.所有患者病理诊断结果均为急性阑尾炎,比较检查结果无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小儿急性阑尾炎患者的诊断过程中,超声以及CT检查均能对患者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联合应用两种诊断方法可以有效降低误诊、漏诊,为患者及时治疗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关键词】 超声;CT;小儿急性阑尾炎;诊断价值【中图分类号】R726.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526-01
在临床上,小儿急性阑尾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患者因年龄较小、阑尾壁薄、阑尾腔细、周围有丰富的淋巴组织,且该病情变化较快,若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诊断,并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则容易出现缺血、坏死、穿孔等并发症[1].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不具有典型性,部分患者对病情不能清楚描述,诊断时具有一定的困难.当前,针对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通常借助影像学检查进行.近年来,我院针对前来治疗的小儿急性阑尾炎患者, 主要采用超声或CT进行诊断,绝大多数患者能够得到有效确诊,并及时治疗. 基于这一情况,本次研究特选取我院于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所收治的80例小儿急性阑尾炎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进行回顾式分析,旨在帮助患者能尽快得到有效的治疗,现将有关结果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于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所收治的的80例小儿急性阑尾炎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有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41例,患者中年龄最大的14岁,年龄最小的1岁,平均年龄(6.54±1.09)岁,患者发病时间在2天以内有19例,发病时间在3—7天有48例,发病时间在7天以上13例.入院时,患者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同时有20例患者伴有发热,18例患者伴有呕吐. 1.2 诊断方法1.2.1 超声诊断 患者取仰卧位,采用彩色超声诊断仪,用超声探头采取逐步加压的方式将肠内空气排空,以右下腹髂血管、腰大肌为中心,向上至肝下缘, 向下至盆腔,多切面、多方位扫查.其诊断标准参照如下:长轴位表现为增粗且压之不变形的阑尾,最大外直径大于6mm,管壁不均匀增厚,短轴位表现为靶环状,此为直接症象;此外,阑尾腔内粪石伴有声影,周围肠系膜脂肪组织, 大网膜炎性改变,有片状、絮状、条带状高回声包裹围绕,或腹腔、盆腔内有积液、阑尾边界模糊等,均提示为阑尾炎[2].
1.2.2 CT诊断 为确保患者能够配合诊断,针对不合作的患者可以通过口服5%的水合氯醛,待患者输水之后进行检查,取仰卧位,对腹部、盆腔等进行平扫,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进行增强扫描.患者CT 诊断参照标准如下:阑尾外径肿大、增粗,管壁增厚,行增强扫描时提示管壁强化,或盲肠周围组织结构模糊,边界不清,邻近肠系膜内脂肪呈条纹状混杂密度影,邻近精肠管肠壁增厚,肠管扩张,出现积液等均判断为阑尾炎. 1.3 判断标准 将患者的超声、CT诊断结果与其最终病理结果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患者病理诊断结果 80例患者中有急性单纯性阑尾炎4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38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11例,阑尾周围脓肿27例,其中,有急性阑尾炎伴穿孔4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伴穿孔10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伴穿孔8 例.有68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另有12例患者行保守治疗,在术中,阑尾位置显示位于盲肠前位8例,盲肠下位32例,盲肠内位6例,盆腔位5例,回肠后位9 例,腹膜后位2例. 2.2 超声诊断结果 80例患者中共有72例患者确诊,诊断率为90%,漏诊8 例,漏诊率为10%,其中有急性单纯性阑尾炎4例,阑尾纵切面呈管状回声,管壁连续,管腔内多无积液无回声区,阑尾管壁血流信号丰富,呈点状分布;有急性化脓性阑尾炎34例,阑尾横切面呈靶环状分布,纵切面为管状结构,腔壁内有积脓暗区;有急性坏疽性阑尾炎10例,阑尾全层结构消失,管壁连续性中断,阑尾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阑尾周围脓肿24例,阑尾壁连续性中断,探及形态不规则的低回声和无回声混合性包块. 2.3 CT诊断结果 80例患者中共有74例患者确诊,诊断率为92.5%,漏诊6 例,漏诊率为10%,经CT扫面及重建图像显示,有50例患者病变阑尾肿大、变粗,有49例患者病变阑尾腔内有高密度粪石团块,有38例病变阑尾周围脂肪内可见片状、絮状、条纹状高密度影,且周围肠管以及肠系膜组织水肿,有12 例病变阑尾周围提示积液,腹腔和盆腔有积液.
3 讨论通常来说,儿童阑尾的位置变化较大,向上可位于中腹部甚至肝下缘,向下可达盆腔,对于小儿急性阑尾炎患者,其最初表现为腹痛,不具有典型性,特别是学龄前儿童,年龄较小,发育不成熟,表达能力有限,对疼痛处不能有效描述,增加了诊断的难度.此外,儿童的盲肠位置高,且呈游离状态,炎症不易局限,又因患儿的腹直肌薄弱,肌卫不明显,盲肠位于较高位置或移动性较大,转移性右下腹痛的规律不明显,再加上患儿配合性较差,给临床诊断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超声、CT作为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在临床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通过超声,可以观察阑尾周围肠管情况,如周围肠管扩张、阑尾周围积液、包块等.但是,对于体形较胖的患者,因其腹部脂肪较厚,在诊断时具有一定的难度[3].CT所受到的干扰因素较少,能够直接显示病变部位、形态, 并进行三维图像重建,同时还能通过周围脂肪组织内密度增高、条索影、周围间隙内渗液及游离气体等间接征象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提高患者的诊断率[4].在本次研究过程中,80例患者经超声以及CT 诊断后,其诊断率分别为90%、92.5%,CT诊断略高于超声诊断结果,但两者无差异(P>0.05).
综上所述,从本次的研究结果来看,在小儿急性阑尾炎患者的诊断过程中,超声以及CT均能对患者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联合应用两种诊断方法可以有效降低误诊、漏诊,为患者及时治疗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1] 蒋海燕,许云峰,胡慧勇,王海荣,朱慧毅,唐文娟.超声及CT 检查对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2013,11(02):199-201. [2] 王阿妮.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J].内蒙古中医药,2014,23(11):84-85. [3] 贺国华,孙静,肖良平,熊由富,尧明英.超声联合CT 对小儿不典型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4,19(08):563-564. [4] 杨林枫.超声检查对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及分型探讨[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15,25(01):83-84.
论文作者:申玲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4
标签:患者论文; 阑尾炎论文; 阑尾论文; 超声论文; 小儿论文; 盲肠论文; 管壁论文; 《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