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江苏泰兴225400)
摘要:目的:探究扣眼穿刺和区域穿刺对动静脉内痿血管瘤形成等并发症的影响效果。方法:从我院选取40例采用动静脉内痿接受了维持性血液性透析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成两组。所以就是扣眼穿刺组和区域穿刺的患者各20例。经过10个月的治疗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重复循环值、血管瘤形成、血管狭窄和血栓等形成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两组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区域穿刺组重复循环值、血管瘤形成、血管狭窄、血栓形成的发生率都明显高于扣眼穿刺组的这几类病症的发生率,两组之间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结论:扣眼穿刺法动静脉内痿并发症明显低于区域穿刺法,临床实践时可优先考虑扣眼穿刺法。
关键词:穿刺方法;血透动静脉内痿;并发症
在1966年东静脉内痿被发明后,在临床方面的血液透析应用出现了本质上的改变,慢性透析取代了急性透析,而以前的不治之症慢性肾衰尿毒症,变成了可以通过慢性透析而正常生活。但是动静脉内痿容易造成两种常见的并发症,这两类并发症是血管狭窄和血管瘤的形成,但是熟练且正确的穿刺方法就可以减少并发症出现,从而保持内痿高开通率。动静脉内痿的穿刺方法可以分为3种,分别为绳梯法、扣眼法和区域法。其中绳梯法对内痿血管长度的要求相对比较高,而据我们国家大部分人的的特点,绝大多数一般会采用扣眼穿刺法和区域穿刺法来进行穿刺[1]。过10个月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重复循环值、血管瘤形成、血管狭窄和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进行对比。而扣眼穿刺法动静脉内痿并发症明显低于区域穿刺法,现结果报告见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去年在我院采用了动静脉内痿,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40例,通过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一组为区域穿刺法组,另一组则为扣眼穿刺法组。其中女19例,男21例,年龄大约在35到75岁,平均(53.2±13.77)岁,两组在性别、年龄和原发病上不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相对可比性。
1.2方法
选取一名经验比较丰富的医生对两组的患者进行穿刺,两组均采用16G(Fresenius Medical Care 16G/1.6mm)穿刺针。
采用动静脉穿刺点需要遵循的的原则:动、脉穿刺点距离内痿吻合口要达到5cm以上,而动、静脉穿刺点相距5cm。首先穿刺静脉,采用三点固定进针法,针尖朝上与皮肤大约成20-25°进针。进入血管,在见到回血之后,需要放低角度,平行轻轻地将针送入血管之中,然后用透明无菌覆贴覆盖在上面,胶布交叉贴在上面从而固定穿刺针。并且在内痿血管远端旁开静脉穿刺点5cm以上,用同样方法穿刺并固定动脉穿刺针。扣眼穿刺法需要注意的的操作要点:每次穿刺都必须是同样的进针穿刺点、进针深度和进针角度。区域穿刺法是选取一个正确的区域,反复的进行不定点的穿刺,从而使穿刺局部出现一个小的扩张,然后逐渐扩大区域范围。在进行两类穿刺过程中需要让病人保持放松的状态,这样才有利于医生进行穿刺。
2.结果
通过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内痿并发症的发生率可以看出,区域穿刺法组发生血管狭窄和血管瘤的几率,明显是高于扣眼穿刺法组,而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扣眼穿刺法组,而且统计结果没有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是相对比较准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区域穿刺法组20例重复循环值明显是高于扣眼穿刺法组20例重复循环值,而且也是相对准确的。
3.讨论
据有关文献报道现有的动静脉内痿的穿刺的三种方法分别为绳梯法、扣眼法和区域法。而在这三种穿刺方法中,使用用绳梯法进行长期穿刺通常不会存在血管瘤形成。但是使用绳梯法每次穿刺都需要要呈绳梯状改变穿刺的位置,并且要求连接透析动脉管道的穿刺针旁边开内痿吻合口达到5cm以上;连接静脉管道的穿刺针也需要旁边开“动脉”针5cm以上。要注意的是供穿刺的内痿血管需要有足够的长度才能使用这种方法。但是我国人受身高这一因素的影响,内痿血管的长度与欧美人相比有较大的差异,所以,此类方法在我国应用并不广泛。而另外的两种穿刺方法对内痿血管长度要求相对较低,就比较适合我国人们的情况。我们对两种穿刺方法进行仔细比较发现,区域穿刺法内痿的血管瘤的形成和血管狭窄率均高达100%,但是扣眼穿刺法这两类并发症的分别为7.83%和15.23%。使用区域法进行穿刺时,因为血管壁在每星期要进行三次反复穿刺,局部很快就会有筛网状出现,从而在动脉血的压力下造成血管瘤出现。当内痿有血管瘤出现后,血流就会形成“漩涡”,而“漩涡”的出现会使血管瘤近端的血管内膜出现增厚的情况,最后管腔就变得非常狭窄。血管狭窄反过来又会影响血管瘤,使血管瘤越来越严重。长此以往,最终会导致内痿血栓出现。通过比较了三种穿刺方法,发现只有区域穿刺法组有血管瘤形成。而扣眼穿刺法组通过几项检测都没有发现有血管瘤形成的情况。因此,区域穿刺法在许多国家已经被淘汰[2]。而在我国,由于血管瘤形成后有利于进行穿刺,所以还是有许多医院在继续使用区域穿刺法进行穿刺。通过研究结果表明,扣眼法的内痿并发症率不仅明显低于区域穿刺法,而且对内痿血管的长度要求也不是很高,所以比较适合我们国家的此类病患,所以可以将扣眼法作为穿刺的首要方法。在国外有许多专家都会推荐使用扣眼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并且一致认为它是当前防止内痿血管瘤形成的最佳的穿刺办法。由于区域穿刺法引起的血管瘤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率非常高高,不只会影响内痿使用寿命,如果出现弱血管瘤的破裂,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所以在现在的临床医学上不推荐使用区域穿刺法。
但是扣眼穿刺方法的要求相对较高,需要要医生把握几个关键点。而扣眼穿刺法的关键是:三同,则是进针需要同样的穿刺点、同样的角度和深度。通过这样重复穿刺60天左右,可以形成一条皮下隧道,所以也称为扣眼穿刺。在以后进行穿刺时,进行消毒皮肤的时候要将扣眼口的血痂除下,穿刺针从扣眼里慢慢向里面推送,也可以顺沿着扣眼的轨迹慢慢进入血管[3]。但是由于医生的穿刺手法可能会有所不同,有可能会达不到上面所讲的要求,就会使 扣眼穿刺法变成了区域穿刺法,这样就会对病人造成伤害。所以医生在使用扣眼法进行穿刺时一定要注意,不能在寻找扣眼时发生错误,这样有可能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综上所述,穿刺方法的选择不同,对血透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不同,而通过此次研究可以知道,以后的临床穿刺方法应选择扣眼穿刺法。
参考文献:
[1]王文娟.吴春燕.应迎娟.王国红.倪虹.莫华利.叶有新.穿刺方法对血透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2016(05):258-259
[2]叶朝阳.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理论与实践[M].2015(03):360-361
[3]林惠风.实用血液净化护理[M].2015(06):19-20
论文作者:王敏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3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
标签:扣眼论文; 区域论文; 血管论文; 并发症论文; 方法论文; 血管瘤论文; 两组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3月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