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师院附中 653100
摘 要:研究如何教学才能为学生服务,以此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同学们学会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最终让同学们自主学习。我们不仅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让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拥有一颗纯净的心灵,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个人素养且要有与时俱进的教学思想。
关键词:引导 激励 实践能力 道德素养 情感态度
作为一名高中教师,在钻研如何提高日常教学质量的同时,还必须换位思考,以学生学习的整体效益为出发点,从基础理论知识、化学实验、德育几方面展开教学,同时还有教师个人素养,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全面提高教学效率。让咱们的课堂逐步演变成“高效课堂”。
一、基础理论知识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每上一节课之前都要认真地备教材、备教辅、备大纲、备学生,以此来找到适合本节课内容、本班同学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在对语言、文字、符号、图表的表述要力求准确无误、简洁有序、逻辑严谨,做学生的表率,反之则会让学生厌倦听课;而对于练习课,教师就需要去了解学生的解题思路,帮学生完善他们的解题方法,一题多解从中选出更好的方法,再介绍给同学们,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思维,讲解完后稍作停顿让学生有时间理解和整理,培养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学”,提醒学生注意易错点、易混点,以此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二、化学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探究性学科,化学实验不仅可以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探究、理解;还可以探索有些物质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必须立足化学实验这个基础,努力构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大厦”。
1.观察、分析实验从而得出结论。搞好实验教学,其首要环节是引导学生正确地观察实验,以获取准确的感性认识;再对观察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最后得出实验结论将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即应做到看与想的综合。观察是为寻求实验中事物变化的本质和客观规律,所以实验之前教师应该对学生说明实验的目的,要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有目的性全面观察,不仅抓住显而易见的现象,而且抓住不易被人注意或稍纵即逝的本质现象,即观察应具有敏锐性;要指导学生运用对比观察,强调反应前后的区别。
2.开展实验设计,验证物质的性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实践是创新的摇篮,实验设计是一个动手动脑并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过程,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设计的能力,如:让同学向包裹Na2O2的脱脂棉吹气,现象是脱脂棉燃烧,而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不仅有CO2还有H2O,那么是H2O和Na2O2反应使脱脂棉燃烧还是CO2呢?教师要求学生分组后各组设计一套能够证明是只有H2O存在时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才反应的实验,放出的能量才使脱脂棉燃烧。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实验设计时,给以一定的指导、鼓励同学们大胆地设计,小组讨论得出最好的方案。学生学过二氧化碳的制备,再把气体通入Na2O2中,在实验装置可以做哪些改进?目的是确定通入的就只是CO2,学生会思维活跃,大胆联想,认真设计,努力创新,设计出了很多方案,教师应给予引导和评价。此设计过程既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合作学习的精神,可使课堂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德育教育
俗话说:“教人要教心,育人先育德。”教书与育人必须并重。求上则可能居中,求中则可能居下!科学课程不仅培养人的科学观,而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也影响颇深。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生活,用一种自信的姿态去诠释生命!
1.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达到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目标过程。
2.人生仿佛就是一场好习惯与坏习惯的拉锯战,习惯的重要性:习惯影响人的身心健康、人际关系、学业成绩;习惯体现文明程度与修养。教育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使学生紧握课堂时间,课后用合适的方法对知识巩固和拓展,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
3.高中生学习和活动所处的主要是在学校和班级中,其道德认识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学校和班级的环境中形成的。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风,创设富有强烈情感色彩的道德情境,使学生在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陶冶情操、修养品德。
四、教师的个人素养
1.饱满的教学热情。教师对教学拥有饱满的热情,能使学习充满乐趣。教师对教学的热情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可以感染他人,使课堂内外都充满活力,有助于建立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氛围。
2.娴熟的专业知识。教师需密切关注自己专业的发展。学生喜欢知识渊博的教师。
3.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处理每天的教学事务,并且布置的内容一般都要完成,并形成班级惯例;反之,学生则会怀疑老师所说的话。
论文作者:李翠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9月第29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7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脱脂棉论文; 同学们论文; 能力论文; 素养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9月第29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