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资源配置在社会主义财政中的作用_市场机制论文

论资源配置在社会主义财政中的作用_市场机制论文

关于社会主义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源配置论文,职能论文,财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两年来,财政理论界不少同志主张,社会主义财政的职能应该添加一个资源配置的职能。有的同志甚至认为,资源配置职能是社会主义财政的第一职能。诸如此类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资源配置的实质就是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形成、分布及其相互间的比例关系。就社会资源而言,资源配置归根结底就是把社会劳动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到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和不同行业,从而实现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优化组合和合理使用,不断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资源配置与财政之间具有客观的内在联系。这种内在联系是由财政的本质决定的,而财政的本质就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财政分配不但为实现国家职能提供物质条件,而且是实现国家职能的一个重要经济手段。我们认为,任何国家都具有一定的经济职能,因为任何生产都是社会的生产,社会生产客观要求具有共同的物质前提和外部经济条件,从而客观要求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加以必要的组织、协调、管理和监督。既然任何国家都具有一定的经济职能,那末任何形式的财政分配必然包括生产要素的分配。也就是说,任何形式的财政分配都必然包括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分配。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实际上就是社会资源配置。由此可见,在财政经济理论界流行一种观点,即认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是由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来实现的,因而忽视甚至否认国家财政在资源配置中的地位和作用。这种观点是片面的。诚然,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国家对社会生产和其他各项经济活动的管理和调节还相当有限。因此,国家财政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地位和作用还不十分重要。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高度社会化,社会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越来越密切,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之间的依存关系和制约关系越来越复杂。因此,资产阶级国家的经济职能不断加强。与此相适应,资本主义财政作为实现资产阶级国家经济职能的重要经济手段,必须不断加强对于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的干预和调节,从而使它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加重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化大生产,客观要求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自觉保持社会生产与社会需求的相对平衡。同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多层次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还存在着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经济结构,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各企业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经济联系和物质利益关系,不但客观要求社会主义国家为社会再生产提供共同的物质前提和外部经济条件,而且客观要求社会主义国家更加有效地组织、协调、管理和监督整个社会生产。正因为这样,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主要的和基本的职能。由此进而推断,社会主义财政作为实现国家经济职能的重要经济手段,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一切剥削阶级国家财政根本无法比拟的。

上述分析表明,随着国家经济职能的逐渐加强,财政在资源配置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愈来愈加重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社会主义财政职能中必须增添一个资源配置职能。事实上,在社会主义财政的分配职能中,已经包含着财政与资源配置相互关系的基本内容。

首先,从广义上说,社会主义财政分配包括生产要素分配和国民收入分配。其中,生产要素的分配包括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分配。生产资料的分配表现为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劳动力在各类生产之间的分配则表现为由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分配构成生产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的分配,即生产条件的分配。因此,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分配包含在生产过程中。已如上述,从客观经济的角度来看,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部门、各个地区和各个行业的分配,就是社会资源的配置。由此可见,社会主义财政分配作为生产要素的分配,对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重大意义。就财政收入来说,在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的总量实质上就是通过价值形式集中的各种社会资源,它是有效配置社会资源的重要物质基础。从财政支出来看,财政支出不仅是构成社会总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它能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因而能够指导一部分社会资源根据客观需要进行合理配置。具体地说,正确确定财政投资方向,按照合理比例分配财政投资,直接决定着各种社会资源的正确投向及其构成,从而直接决定着国民经济结构的优化。

其次,社会主义财政的调节经济职能与资源配置之间也有密切的内在联系。社会主义财政的调节经济职能是从分配职能派生出来的。它不但以分配职能为基础,而且必须通过分配职能来实现。也就是说,社会主义财政通过收入和支出,改变有关各方的生产要素分布状况,从而调节和控制社会资源在各个地区、各个部门和各个企业之间的流向和流量,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在财政收入方面,社会主义财政通过调整财政收入结构来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比如,对某些地区实行优惠政策或特殊政策,少上缴或不上缴利税,甚至给予财政补贴,对某些产业部门、某些行业多征税,对另一些产业部门、另一些行业予以减税,对那些经营不善、连年亏损的企业则减少财政补贴,直至关、停、并、转。这样,就会导致社会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之间合理流动,实现社会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在财政支出方面,社会主义财政不但能够通过投资总量来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而且还可以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主要是财政投资结构),在生产领域直接调节和控制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投向及其构成;在流通领域内调整社会总需求和结构,进而调整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不同行业之间的分配比例;在消费领域内调节和控制个人消费基金和社会消费基金的总量以及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从而调整消费资料生产的构成,以及消费资料生产与生产资料生产之间的比例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通过税收、公债、投资、补贴等经济变量,对市场进行参数调节,从而调节社会资源的流向和流量。这既实现社会资源配置市场化,又保障社会资源配置优化。

既然社会主义财政的分配职能和调节职能已经包含着社会主义财政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的基本内容,那末增添一个资源配置职能不但内容重复,而且使社会主义财政职能反而含混不清。

有的同志认为,西方财政学把资源配置职能奉为资本主义财政的第一职能,这是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同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职能也应该是社会主义财政的第一职能。西方财政学家认为,在市场价格体系的作用下,社会资源的利用会从低利方面转向高利方面,从次要方面转向重要方面。因此,社会资源主要是由市场机制来配置的。资本主义财政之所以具有资源配置的重要职能,则是由于公共物品或公共财货存在。它们具有不可分割性、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市场机制无法提供。不但如此,市场机制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还会影响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因此,政府必须担负配置资源的使命,财政也因而具有资源配置的职能。由此可见,西方财政学阐述的财政资源配置职能,完全是从公共财政出发,着眼于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克服市场机制的缺陷。必须强调指出,西方财政学这种观点归根结底是由资本主义私有制决定的。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企业以至整个社会的扩大再生产,都是资本家的私事。因此,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为社会生产和资源配置的全面调节者。资产阶级国家虽然能够通过采取各种财政金融政策和措施来调节和干预资本主义经济,甚至举办一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企业,但它根本不可能在全社会的范围内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组织和调节社会生产力。所以,资本主义财政支出则主要用于国家行政管理、国防费用、社会保障费用和社会公益等方面的支出。正因为这样,资本主义财政的资源配置能与“公共物品”或“公共财货”密切相关。

与此截然不同,社会主义财政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虽然社会主义经济也是市场经济,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仍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作用,但是社会主义财政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地位和作用绝不只是局限于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克服市场机制的缺陷。已如上述,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社会主义国家为了实现自身的经济职能,不但要凭借国家政治权力,而且要依靠拥有的生产资料所有权,通过国家财政,直接参与生产要素和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以便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并实现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调节和控制。因此,社会主义财政直接参与社会再生产过程,从而构成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的内在要素和分配环节。即使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投资主体多元化,各种投资的资金来源和渠道已经大大拓宽,财政已经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象过去那样全方位参与生产领域的一切投资,但是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所需要的资金仍然主要来自财政,那些关系国计民生和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产业和项目,以及某些投资多、风险大、盈利低又为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产业和项目,仍然主要由财政投资。由此可见,主张社会主义财政退出生产领域,变成公共财政,或者把社会主义财政在资源配置中的地位和作用仅局限于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克服市场机制的缺陷,这实质上就是混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界限,否认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和社会主义国家特有的经济职能,否认社会主义财政与资本主义财政的本质区别。

在理论界,有的同志以西方财政学把资源配置职能与分配职能分开为理由,认为社会主义财政添加资源配置职能,与其分配职能并不重复。首先必须指出,西方财政学关于财政的分配职能,无论在外延方面,还是在内涵方面,与社会主义财政的分配职能都有所不同。在西方经济学中,分配仅指生产成果或国民收入的分配,而不包括生产要素,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分配。这种观点与“斯密教条”密切相关。亚当·斯密认为,商品的价值可以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三种收入,或者说,商品的价值是由工资、利润和地租三种收入构成的。显然,不变资本(生产资料)的价值被丢弃了。因此,所谓分配,实质上就是收入分配。“斯密教条”被萨伊进一步庸俗化为“三位一体”公式。萨伊从劳动、资本、土地这生产三要素创造效用,从而创造商品价值的“效用论”,转到工资、利润、地租三种收入决定商品价值的“生产费用论”,并认定工资是劳动的收入,利润是资本的收入,地租是土地的收入。这些观点都被后来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奉为信条。正因为这样,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分配只表现为产品或收入的分配,而把生产要素的分配排除在分配之外。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针锋相对地指出:“照最浅薄的理解,分配表现为产品的分配,因而它仿佛离开生产很远,对生产是独立的。但是,在分配是产品的分配之前,它是(1)生产工具的分配,(2)社会成员在各类生产之间的分配(个人从属于一定的生产关系)——这是上述同一关系的进一步规定。这种分配包含在生产过程中并且决定生产的结构,产品的分配显然只是这种分配的结果”①马克思在深刻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机会主义者的分配理论的基础上,把分配科学地区分为广义的分配和狭义的分配:广义的分配是从社会再生产的总体来考察,包括生产条件的分配和国民收入的分配;狭义的分配主要是从社会再生产的分配环节来考察,仅指产品或国民收入的分配。由此可见,如果把财政的分配职能仅局限在产品或收入的范围内,显然不是马克思的科学理论。

同时,还必须强调指出,西方财政学关于财政分配职能的基本观点,是建立在资产阶级福利经济学基础上的。资产阶级福利经济学认为,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以“生产能力”和“贡献”为标准分配产品或收入,容易造成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社会经济后果,这就有损于“公平”、“合理”,从而有损于社会福利。因此,客观要求政府通过公共支出,进行产品或收入的再分配,从而最终实现社会福利增长。相反,社会主义财政学关于财政分配职能的基本观点则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分配理论基础上的。社会主义财政的分配职能是由社会主义国家和财政的本质决定的。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主要的和基本的经济职能。因此,社会主义财政以国家为主体,它作为国家实现自身职能的重要经济手段,不但要通过财政收支来满足国家实现其政治职能的需要,而且要通过财政收支来满足国家实现其经济职能的需要。因此,社会主义财政分配职能不但包括国民收入的分配,而且必须包括生产要素的分配。上述分析表明,社会主义财政学关于分配职能所阐述的基本内容与西方财政学不但在范围上有明显的差别,而且在质的规定性上也是泾渭分明的。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99页。

标签:;  ;  ;  ;  ;  ;  ;  ;  ;  

论资源配置在社会主义财政中的作用_市场机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