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和教学方法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方法论文,继续教育论文,课程论文,教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教师继续教育改革也要与课程改革同步,以帮助教师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本文拟就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和教学方法改革进行一些探讨。
一、调整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结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围绕着“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个性的发展”的理念,打破过去以高度统一为特征的、充满确定性的基础教育课程结构,很有创意地设计了基础教育新的课程结构,如要求学校创造条件设置丰富多彩、课程标准弹性化的选修课程;将综合实践活动列入必修课程,以期通过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并培养其社会责任感。新课程注重教科书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打破单纯地强调学科的系统性、逻辑性的局限,赋予静态的课程内容以新鲜的时代气息。新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的丰富性和教材的多样性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了较好的环境,同时也要求教师增强应变能力。鉴于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师进修培训机构要以实施新课程所必需的培训为主要任务,确保培训工作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同步。”我们认为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结构调整应包括以下方面。
1.从推进教师的专业化进程着眼,增加教育课程
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内容是:(1)要有规定的学术水平和学历要求;(2)有特殊的能力特征和职业特征、人格特征要求;(3)有相应的制度保证,如教师培养制度、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等。教师继续教育应当为推进教师的专业化进程服务,培训院校应增加教育课程,让学员了解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最新成果,了解教育发展的需要,树立教育改革的责任意识,将系统的现代教育理论、思想转化为个人的教育理念、专业精神。
2.从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创造力着眼,增加创造性课程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中小学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而且应是课程的设计者,他们应该创造性地诠释课程,参与制定课程。因此,培训院校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应重视培训学员的创造力,引导学员参与课程过程,树立以人为本、以学员为主体的新培训观,倡导“不惟书、不惟师”,敢于质疑的学风。要组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研究专家组,专家们应在进行新旧教材的对比、掌握好新教材的特点的基础上,精心进行创造性教学内容的设计。培训院校在开发和构建创造性课程体系时,应注意5个问题,变知识教育为学力教育,促使中小学教师进行创造性学习,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创造能力的培养,重视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创造美学教育,对中小学教师进行科学的创新思维的教育。处理好5个关系:即学科教育与综合教育的关系,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关系,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同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
3.从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着眼,增加方法论或教育技术课程
以往的教师继续教育只注重理论知识,忽略对方法和策略的培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继续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解决新课程实践中的问题,坚持面向实际,把理论指导实践与实践丰富理论辨证统一起来,使中小学教师的理性认识和思想观念变得更加充实和丰满,富有活力,并产生效用;同时,也为中小学教师的智慧成长和才能发展增添营养。因此,培训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向实践转化的中间环节,加强关于理论知识如何应用于教学实践的培训,以培养学员的实践能力。这就需要增加方法论或教育技术课程,如教学设计方法、案例分析技术、运用信息技术和评价技术等课程。尤其应重视教学设计方法课程,它主要包括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等。
4.从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着眼,增加科研课程
“教师即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理念。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素质不仅包括知识经验和教育教学技能,还包括科学研究或探索的能力,只有研究型的教师才能胜任教育改革和创新的重任。因而,要使中小学教师获得持续性发展,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就必须引导他们在自己的教实践中不断地研究改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增加科研课程,要重视8个方面的问题:(1)组织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帮助学员破除教育科研的神秘感,树立全新的科研意识,促使他们由教书匠向专业的教育家转变。(2)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使学员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激发他们的探索、创新的欲望。(3)普及教育科研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指导学员深入进行教学改革实验,提高教育科研能力;使学员掌握研究方法,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整理与归纳信息,得出科学的结论;使学员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明确问题的能力、提出假设的能力、验证假设的能力和成果表述的能力等。(4)指导学员选择科研课题。如帮助学员从教育实际需要中发现和提出问题,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中选定课题,从教育行政部门或教育科研部门的课题规划、课题指南中确定课题。(5)指导学员结合日常教学工作开展科研,促进教研相长。(6)帮助学员形成指导他人进行研究的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仅要求中小学教师自身具有研究能力,而且要求他们能够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活动,“形成指导他人进行研究的能力”应引起培训院校的高度重视。(7)组织开展中小学教师间的教育科研合作,全面提高全体中小学教师的科研素质。(8)对学员已经开展的科研课题作出科学的评估,这既是对学员辛勤劳动的一种肯定,也能在检验和评估中发现问题,以便对他们的科研方向、科研方法和目标进行一些指导和修正,使他们的教育科研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针对性和不断开展的持续性。
二、改进教师继续教育的教学方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新课程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为改革教师继续教育的教学方法提供了启示。
1.采用问题式教学方法
所谓问题式教学方法,就是将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用疑问的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提出,引起学员思考,指导学员解答问题,促使学员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的一种方法。当前,教师很关心自己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如何解决,他们的问题意识增强了,这给问题式教学方法的实施带来了有利条件。培训院校应抓住这一契机,积极运用问题式教学方法进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教学。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几点:一是培训前的方案设计。培训院校的教师应深入中小学,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中小学教师面临的问题,从而结合基础教育实际设计出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师继续教育教学方案。教学方案中的问题,应是培训院校教师从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并经过精心设计的典型问题。二是培训中的推动与促进。包括步骤有:(1)创设问题情境,使学员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2)学员在教师及网络提供材料的基础上,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提出假设;(3)教师引导学员对假设进行验证;(4)教师帮助学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形成概念。参加培训的学员要注意两点:(1)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敢于向教师提出问题,做到由疑而思,由思而问,以达到由问而明的目的;(2)在小组学习中,积极参与问题解决过程。
2.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方法
培训院校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目的,从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性、启发型、创新性的案例,供学员分析、讨论,使理论得以具体化、丰富化,易于理解、便于操作,达到既巩固知识,又提高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效果,这就是案例分析教学法。每一次案例分析,其实就是一次教学经验研讨会,一次自我反省的“检讨”会,一次教学理论辅导会。运用案例分析教学方法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广泛收集资料。第二,根据特定的要求和目的,对材料进行周密的分析思考和科学取舍,再进行加工、整理,编写案例。第三,分析和运用案例。案例分析方法大体上有三种:(1)专题型分析,即针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层分析,重点突破。(2)综合型分析,即对案例所反映的全部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尤其是要分析、挖掘案例中那些尚未编码、非结构化的隐性知识,并使之显性化,让学员体悟“真经”。(3)讨论型分析,这种分析带有很强的研讨性。学员要运用创造性思维,广开思路、大胆设想,分析问题的角度越广越好,解决问题的方法越多越好。讨论时,应有几种思路甚至是几种迥异、对立的思路并存,这能促使学员进行比较、权衡,从而选择最佳思路。上述三种案例分析方法各有特点,培训院校教师应根据案例本身的特点和学员情况选择使用。第四,要进行总结评价。一是对案例分析过程进行总结,指出各种观点及其分歧并予以评价;二是对案例分析中的重点、难点作补充或提高性阐述;三是表述教师本人对案例的看法,结合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实现知识迁移;四是由该案例引申出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的现实意义,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第五,既要有符合教育教学理论、实践效果好的优秀案例,也要有因违背某些原理而导致不良后果的案例,以便引导学员学习优秀经验,并以那些失败的教训为戒,避免走弯路。
运用案例分析教学方法应遵循三个原则。一是能力原则。要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员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二是实践原则。学员要在实践中练,到实践中用。三是参与原则。只有学员积极参与、主动参与,案例分析教学才可能成功。学员课前必须仔细阅读教师指定的案例材料,进行认真思考。在课堂上,学员必须积极发言,讲出自己的思路和结论,并与他人展开争论。
3.采用研究性教学方法
研究性学习是指在学科学习中,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获得结论。若能把这种学习方法运用到教师继续教育的课堂教学中去,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培养教师的研究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研究性教学方法包括:(1)比较研究法,即向学员提供内容上互相关联的一组学习材料,让学员对其比较、研究。(2)学术评论法,一是让学员对教材中的定论大胆议论、评说;二是让学员对教材中或教师自己选择的课外材料中存在争议的观点,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三是由教师提出焦点问题,或鼓励学员自己去发现焦点问题,在小组中展开讨论探究。(3)质疑问难法,在学习中从学员的疑难问题起步,放手让学员提出问题,大家讨论解决。(4)角色升位法,让学员扮演专家角色,使其角色升位,引导他们就某方面的问题大量查阅资料,充分准备,撰写研究报告,然后模拟的专家研讨会上,进入专家角色,发表独到见解,体验专家的研究过程。(5)实际操作法,一是让学员进行实验操作,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二是采用社会调查的实践方式,让学员发现问题,就问题展开社会调查,进行研讨。(6)学科整合法,抓准本学科与其他各学科的融合点,让学员从这些融合点出发,大量涉猎其他学科中的相关知识,进行整合,展开专题研究活动,撰写研究论文。(7)微格探究法,教师引导学员运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进行自我独立式的培训。其做法是:让学员多次反复录制自己的上课情况,通过深入研究自己,达到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平的目的。(8)鉴误—排误法,这是让学员对实施新课程中的某个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去鉴别、去发现原有解决办法的缺陷或错误,以便排除错误,进一步提出更好的办法。在鉴误、排误过程中,错误的观点可以由学员在争辩中彼此去发现,也可以由教师预先作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指导学员在不断否定了一个又一个错误后,逐步找到更加完善的解决办法。实践证明,鉴误—排误法往往能引起学员强烈的反应,营造热烈、活跃的课堂气氛,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恰到好处的错误胜过一打无可挑剔的真理。(9)“课题研究”式,一是指导学员确定科研课题,把课题研究与教研培训、教学活动研究紧密结合。二是指导学员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选择要学习的教材和研究资料。三是指导学员开展学习和课题研究活动。在学习和研究活动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学习与工作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体讨论相结合,学员自学与教师指导相结合。四是指导学员完成课题研究报告或论文。
运用研究性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培训院校应注意营造一种民主的氛围,给学员提供机会,让他们发表对新课程的感悟,阐述自己对新课程的困惑,提出自己对新课程的见解,让学员把自己想说的说出来,使他们的见解产生相互碰撞,相互得到启发。达到角色没有主辅、身份没有高低、学科没有边界、讨论没有禁区、实践没有不可逾越的雷池的境界,鼓励学员自由畅想,尽情发挥,使学员创新的双翼在自由的天空放飞。
4.采用反思式教学方法
反思式教学方法是指在培训院校教师的指导下,学员经常研究自己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探索妥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科研性质。
反思教学方法大致可分为4个步骤:(1)明确反思内容。即选择特定的内容作为反思的对象,此内容可以是学员在新课程教学中碰到的困难,也可以是学员在平时的业务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总之,培训院校应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设计反思内容。(2)收集反思资料。围绕已明确的内容,从课程、学生、方法等各方面收集有关资料,这一过程,要求学员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3)分析反思资料。教师引导学员以反思内容为中心,分析收集来的资料,帮助学员理解反思内容,形成对问题的表征。在这一过程中,学员可以不断地进行自我提问,并从已有的知识中搜寻与其相关的信息。(4)建立理论假设,解释情境,指导行动。一旦学员理解了反思内容,教师就应开始尝试建立理论假设,并且对行动的短期和长期效果加以考虑,然后指导学员开始实施行动计划。
反思式教学不以对现有理论的掌握为主,主要在于促进中小学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省察,看到所倡导的新课程理念与所采用的理论之间的差别,并帮助他们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通过参加继续教育,中小学教师获得的是个体知识,即个体通过经验获得的知识;还有问题性知识,即通过批判性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而构建起来的知识。在此过程中,参加培训的中小学教师从检查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开始,通过自我反思,找到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差距,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不断成长。培训院校应注重通过指导学员的反思日记和行动研究来提高其反思能力。要指导学员借鉴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新的角度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进行经常性的总结和研究,对教学进行反思。具体来讲,培训院校主要应引导学员做好以下几件事:(1)撰写“教学经历”、“教学后记”、“自省日记”;(2)记录自己的点滴感悟、体验与思想火花;(3)剖析与思考实践中的“个案”;(4)进行各种形式的对照分析和学习小结;(5)进行探索课、研究课、尝试课的观摩与交流;(6)为弄清自己在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的实质,探索用以改进新课程教学实践的行动方案。
上述继续教育教学方法虽然都有利于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素质,但每种方法又都有其特殊性。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过程中,培训院校要结合不同课程的特点,针对不同学员的素质,注意遵循一法为主,多法辅助的教学原则,将各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用,使之相辅相成,尽可能地发挥综合效应,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以便在传统教育和新课程教育之间筑起一级级阶梯,使中小学教师拾级而上,从而步入新课程教育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