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中医医院215007)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脾肠病症采取中医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内科收治的100例脾肠病症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了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各5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在中医辨证后进行治疗,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6%,显著高于对照组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脾肠病症患者采用中医内科辨证施治方案治疗和护理,可以明显提升临床疗效,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脾肠病症;中医辨证方案;中医护理;效果
脾肠病症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常伴有腹痛、腹胀、食欲减退、呕吐等症状。由于病症反复、伴有疼痛,因此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较大。西医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中医将本病定义为“胃痞”、“胃脘痛”范畴,采用中医辨证施治方案,对改善预后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本次研究选择我院内科收治的100例脾肠病症患者作研究对象,采取根据脾肠病症临床特点给予合理的治疗方法同时配合中医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脾肠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出现上腹部不适、呕吐、食欲不振以及嗳气等临床症状,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的相关标准。经实验室、影像、临床检查,将器质性病变排除。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所有患者分为了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男42例,女58例,年龄 28~80 岁,平均 (55.2±2.1) 岁,组间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中医内科辨证方案治疗,具体包括:中药口服:槟榔15g,云木香8g,党参20g,茯苓20g,厚朴15g,白术20g,枳实20g,炙甘草12g,干姜8g,麦芽20g,水煎服,每日1剂[1]。针灸:依据中医针灸理论,取气海、中脘、足三里行针灸治疗,阴陵泉、内关、公孙穴可配合行针刺治疗,每日1次。针对脾肠甚虚者,对相关部位行推拿按摩操作,每日1次,取药膏于脾肠部外敷。30d为一疗程,对预后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加以比较。
1.3护理方法
1.3.1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临床护理对患者进行辅助治疗。
1.3.2观察组
采取辩证护理和情志调护
辨证施护即根据不同患者病情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①气滞湿阻证型患者,护理人员应当让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由于患者自身有气滞因此应多使用通气的失误,不得给予使用有碍气机的食物,同时应当让患者病房保持安静,舒适,来缓解患者的心情。②脾肾阳虚证型患者,因患者阳虚,很容易引起外邪入侵,从而加重病情。因此应当对此类患者的病房温度调至适宜,应注意添加衣物等。同时在饮食中应多给予温补阳气的食物。如桂皮等。③湿热蕴肠型此类患者因体内湿热,从而导致邪气蓄积在小肠中,日积月累从而引发疾病,因此不可食用过于油腻的食物,在服药的中药汤剂也不易过热服用。应少量多次的凉服,同时应密切观察患者排便情况,及时调整护理方案及治疗方法[2]。④脾虚湿热证型因自身脾虚,但伴有湿热证,因此在服药过程中应空腹温服为宜,因患者脾虚,而温可运脾胃,同时应按时定量的饮食,不可过于食用热性及大量温补的药物,以免湿热加重。
(2)情志调护中医认为,七情六欲均可导致人体脏腑功能失调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对于患者的情志护理是十分必要的,在护理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如发现患者唉声叹气,郁郁寡欢,或暴躁易怒都应及时进行有效的疏导和缓解。同时对于患者,护理人员应详细清晰地告知患者所患疾病的具体情况,以树立患者对待疾病的正确观点。
1.3 效果评定标准
①治愈:临床症状消失,随访2个月未见复发
②有效:部分症状消失,临床症状减少
③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脾肠病症是一种由于消化系统异常导致的疾病,其病情复杂,发病率高,且复发几率大,因此治疗较为棘手。中医内科观点认为,脾肠病症是指在脏腑失调、外邪侵入、情志不遂、内伤饮食等病因诱导下,于肠道、脾胃、食管发生的一组病症,发病机制及病因复杂,易反复发作,西药尚无确切治疗方案。依据中医辨证施治理念,对病情行细致观察及全面分析,针对性采用中医内科方案治疗,对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次研究中,采取中医调配方剂进行治疗,以补益脾气为主要目的,并根据不同病症采取不同的有效的中医护理干预,使预后明显提升。中医采取的饮食和情志护理,对于疾病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很多患者都是由于工作和生活压力导致情志不佳,加之日常饮食不调导致发病。在中医治疗过程中积极对此类现象进行干预。嘱咐患者保持健康的饮食和平和的心态,控制自身的情志,以免由于情志失调影响到食欲。日常生活中,饮食要有规律和节制,不要暴饮暴食。如果胃部疼痛的症状没有缓解,可以进流食以减轻胃部的负担,注意饮食清淡,坚硬、粗糙和刺激性食物尽量减少食用。
本次研究中的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中医辨证施治同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光.中医内科脾肠病症的临床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22:272-273.
[2]张国娣,陶晓虹,郭巧英,姜爱华.提高中医单病种护理质量的方法与体会[J].护理学报,2011,17:51-54.
[3]熊茂升.中医内科脾肠病症72例临床探析[J].当代医学,2013,36:148-149.
作者姓名:徐笑容
单位:苏州市中医院
单位邮编:215000
收杂志地址:苏州市中医院消化科16楼
收件人电话:18151086155
论文作者:徐笑容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6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5
标签:患者论文; 中医论文; 内科论文; 肠病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湿热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6月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