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荣成市第三十五中学 264300
摘 要:细看今日多数的孩子,原本纯真的性格变得复杂起来,些许自卑,些许抑郁,些许冷漠逆反,些许粗暴…不禁心中的痛隐隐而发,究竟这些复杂的性格从何而来?他们要么是离异或单亲家庭,要么是留守儿童,要么是家长忙于生计把孩子独自留在家里。而这些孩子所处家庭环境的特殊性导致他们学习成绩下降,思想品德下滑,心理出现偏差。
关键词:离异家庭 留守儿童 心理扭曲
做教育二十几年,每每最喜欢看到的是孩子们灿烂的笑脸,纯真的笑容。曾几何时,蓦然回首,那些熟悉的笑容已成过眼烟云,青春不再。我不禁感叹时间的无情,是什么剥夺了原本属于孩子们所拥有的一切?细看今日多数的孩子,原本纯真的性格变得复杂起来,些许自卑,些许抑郁,些许冷漠逆反,些许粗暴…不禁心中的痛隐隐而发,究竟这些复杂的性格从何而来?这些心理偏差究竟又导致孩子们的性格发生了怎样的扭曲?为此我做了大量的调查,走访了许多孩子的家长及邻居,也与许多孩子私下聊天做朋友。了解到的真相不禁让人感到惊讶。
一、心理发生偏差的这些孩子的普遍性特点
1.自卑:
强烈的自卑感使这些孩子会产生一种自己低人一等,处处不如他人的消极悲观的想法。这种想法会阻止他们自如地与他人交往。
2.孤独:
对于单亲或离异家庭抑或是留守儿童,孩子首先最明显的感受就是寂寞孤独。容易产生被抛弃的感觉,从而产生孤独感,行为上表现出离群。不管你是否真心真诚,就算是别人善意的结交,他们也总会是冷漠相对,不予理会。
3.懦弱:
特殊家庭的父母往往感情有所欠缺,把全部的感情和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这些会导致父母对孩子的管教过于严厉,从而使孩子望而生畏,时时生活在恐惧之中,因而会对父母敬而远之,变得胆小怕事,容易屈从他人,无反抗精神。
4.逆反:
自暴自弃。特殊家庭的孩子有的不愿意接受继父母,还有的是不愿意父母远离自己自己外出打工,为了表示抗议,所以就事事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与整个家庭对抗,出现逆反的心理现象。他们不愿听从别人的意见,不仅厌学,还刻意去模仿一些不良的思想和行为。
5.自私:
健全的人格发展,离不开父母爱的呵护。现如今,经济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许多孩子的父母由于忙于工作,会尽量满足孩子物质上的一切需求以求弥补,而忽略了跟孩子的精神方面的交流。还有一种就是离异家庭,孩子跟着其中的一方,而带孩子的一方在与孩子交流时会有意识地贬低对方,破坏对方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耳濡目染,孩子就会在心理上不自觉地形成对另一方的排斥,这也是许多单亲家庭孩子性格偏离正常轨道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综上所述,这些性格形成的原因又有哪些呢
1.隔辈教育弊端多。
有一部分孩子是交由祖父母管教,他们对孩子的这种“隔辈亲”,会把溺爱发挥得淋漓尽致。虽然孩子们能从祖辈那里获得关爱,但是老年人的精力和精神状态毕竟比不上年轻的父母,他们的爱也就不够细致,有些还需要关心农活,所以在其照顾上可能显得力不从心。他们只注重在物质上满足孩子的各项需求,而忽视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从而导致孩子自私性格的形成。孩子交给家里的老人带,时间久了也会造成孩子与父母的情感接触缺失,当孩子长大后可能出现感情冷漠,以自我为中心,不和群等个性特征。
2.过分溺爱孩子。
溺爱是现今许多家庭的通病,而特殊家庭表现得尤为明显。他们总觉得父母离异了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为了取悦孩子,他们总会想方设法地去弥补孩子所要的一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只要孩子提出要求,无论是合理还是不合理,都无条件满足,以此来减轻内心的愧疚感;还有就是继父母不方便对孩子进行过多的管教,只能顺从孩子的意志,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得寸进尺,称霸一方的性格逐渐形成。
3.方法简单,态度粗暴。
“望子成龙”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是人中龙凤,能超越自己。对于一些离异家庭来说,孩子就是他们的一切,别无所有。他们把一切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期望自己的孩子比他人优秀以获得成就感。因而有时难免会非常极端,趋功近利。他们对孩子缺乏耐心的教育,听不得任何关于自家孩子不好的言语,否则就会采取一些简单粗暴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如训斥、打骂甚至还拳打脚踢。这样孩子的自尊心就会逐渐被摧毁,自卑、逆反、恐惧等心理也就逐步形成。
4.放任自由。
经常听到一些家长对我说:老师,您好好管管我家孩子,他谁也不听,就听老师您的,我们管不了了。这种状况形成的起因就是很多家长由于工作忙,疏于对孩子的管教,对孩子的成长长期处在一种不闻不问的状态,甚至是将其交给长辈或亲戚来进行照料,对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也漠不关心,即使自己知道了,也常常会以自己太忙或者自己家庭有特殊事情为借口来逃避这些问题。
三、孩子出现这些心理扭曲现象真是令人触目惊心,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又该怎样为孩子们撑起这一方爱的天空呢
1.做好家校沟通工作。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则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 学校的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和支持。因此,我们可以经常通过走访家长,开家长会等形式,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同时把孩子在校的点滴成绩与不足也及时反馈给家长,这样能使教师、家长及时发现孩子在学校、家庭的各方面的表现,以便双方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同时,还应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要求家长在各方面关心子女,多抽点时间陪孩子聊天,多关心孩子的学习与生活。
2.及时进行心理健康疏导。
特殊家庭的孩子往往会自卑,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我们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他们能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找寻自己的闪光点,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从而才能不断进步。当然也要勇敢地正视自己的不足,努力克服缺点,不断完善自己。在与别人的沟通交流中通过别人的评价,逐渐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健全自己的人格。
3.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
特殊群体的这些孩子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常常遭到周围人们的歧视,自身容易把自己与外界隔绝,不愿参与集体活动,不善于与同学们友好相处。作为教师我们可以有意识地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积极参与进来,在群体活动中体验到集体的温暖,消除自身的恐惧感和孤独感。慢慢地就会融入到班集体的生活中,也逐渐使自己变得勇敢起来,不懦弱不胆怯。
4.情到深处自然浓。
对于这些心理异常的孩子,我们教师不应该高高在上,应俯下身来多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和他们交朋友,主动接近他们,抓住一切时机与他们交流,肯听他们的心里话,让他们从内心深处真心接纳你这位知心朋友,愿意和你说心里话、说真话,将心中的不满向你倾诉。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简单的生日祝福,几句暖心的话语,往往会湿润了孩子的眼眶,融化了孩子那冰冷的心。爱心能够化解孩子们心中的孤独与寂寞。
5.用赏识教育来替代过往的责骂说教。
打骂孩子的时代已成过去,现今的教育应以赏识教育为主,过分的责备只会伤害孩子们的自尊和自信。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细心观察孩子每一阶段的发展,千方百计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找寻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尽量安排他们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中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教师的鼓励能让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就感,自信心增强,是人,就有自己美好的一面,对于孩子的成功,千万不要吝啬赞美之词,教师哪怕是一个甜甜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赞赏的手势,都能拯救他们的自信心,打消他们的自卑感.
6.用理解和宽容来打动他们。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是人就会犯错误,更何况是一个孩子呢?对待孩子我们不能有过高的要求,对于他们所犯的错误要及时指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不是一味的批评斥责。有时老师的一句漫不经心“我年轻时也这样”会给孩子更多的宽容与理解,往往会比更多的说教效果会更好。
综上所述,心理偏差不仅影响孩子的一生,对社会的发展也会有重大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深入剖析形成的原因,缓解这一现状。身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承担起这一使命,责无旁贷。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为青少年撑起一方晴朗的天空,让他们心理健康得以正常发展,为国家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的长治久安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论文作者:王华安 王玉兰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9月总第15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0
标签:孩子论文; 家庭论文; 自己的论文; 父母论文; 孩子们论文; 他们的论文; 就会论文; 《教育学》2018年9月总第15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