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性评价方法在小学语文课程评价中的应用_课程评价论文

表现性评价方法在小学语文课程评价中的应用_课程评价论文

表现性评价方法在小学语文课程评价中的应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评价论文,语文课程论文,小学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提高教育质量的呼声不断提高,人们对如何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如何使学生更好发展、如何使评价促进教学改进、如何使评价促进教师发展的问题也越来越关心。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新的语文课程评价理念:“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此次课程改革,强调要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这种情况下,小学语文课程评价改革呼之欲出。

一、表现性评价方法概述

表现性评价的界定及主要特点:

量化的评价是把复杂的教育现象加以简化或只评价简单的教育现象,往往丢失了教育中最有意义、最根本的内容。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质性评定作为一种新的评价范式,是为了更逼真地反应教育现象,它从本质上并不排斥量化评价,而是把它统整于自身,在适当的评价内容或场景中恰当使用。质性评定方式走出了评价只重视甄别功能的误区,关注学生的实际发展,重视学生在评定中的个性化反应。评定使用的问题要求具有相当的开放性,允许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做出不同形式或内容的解答。表现性评价是一种质性的评定方法,是一种新型的更直接地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方法,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学方面有显著作用。表现性评价的权威性定义即“表现性评定为测量学习者运用先前所获得的知识解决新异问题或完成特定任务能力的一系列尝试,具体来说就是运用真实的生活或模拟的评价练习来引发最初的反应,由高水平评定者按照一定标准进行直接的观察、评判,其形式主要包括建构式反应题、书面报告、作文、演说、操作、实验、资料收集、作品展示。”表现性评价强调在具体化、真实或模拟生活的情境中,让学生完成特定任务,由评价者对学生的操作表现和学业成果的评判来评价学生。

表现性评价具有以下特点:(1)实践性的特点,表现性评价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完成任务,对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2)过程性的特点,表现性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一部分,在评价的同时有反馈教学、优化教学过程的作用。(3)发展性的特点,表现性评价以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为目的。(4)整体性的特点,表现性评价通过让学生完成一个真实的或模拟真实的任务,观察评价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整体表现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人性化的特点,学生的表现没有好坏之分,只有等级之分,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会使学生产生挫败感,激励学生进一步的学习。

基于表现性评价相对于其他评价方法的独特优势,目前,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以及我国的港台地区都非常重视表现性评价在课堂评价中的应用。我们也可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尝试开发和使用表现性评价,作为语文课程改革中的一个探索。

二、表现性评价方法的构成:

1.要有一个表现性任务。要设计一个模拟的或真实的情境和任务,表现性任务要有真实性,在现实生活中取材,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一个好的表现性任务要有吸引力,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要能够充分反映欲评价的知识和能力,能反映出多方面的教学成果;有清楚明确的指导用语,一些好的表现性任务为学生提供的指导用语都是既完整又清楚的。

2.要有一个评价标准。教师要事先设计出一个完善、公正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主要指:评价要点(即要评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述,每个评价要点的不同等级的表现水平的表述(即学生在执行表现性任务时可能的表现),确定评价标准的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考虑进行这个活动时一些优秀学生会如何做,这些学生的做法会包括哪些?这样有助于帮助你确定一些重要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一定要包括表现性活动的所有重要的方面。而且,每个表现性活动的评价标准应该是不同的。确定评价标准时很有可能制定太多的标准和标准过于细化。这样的评价规程应用起来很麻烦和很耗费时间。另一方面,一个评价标准如果太简略也不会有助于提高学生活动的水平。一个评价标准的详细程度,部分取决于它的用途,部分取决于学生的年龄和学生的技能水平。例如用于学生特殊需要的评价规程,就可以制定得细致一些,以便于教师和学生都知道他们应该集中力量的地方。要划分出不同等级,一般是四个等级,可以用一、二、三、四来表示,对应于“很好”“不错”“还可以”“有待努力”

3.要有一个或几个好的评价者。表现性评价不同于传统的纸笔测试的客观、量化的方法,表现性评价有一定的主观性,对评价者要求相对较高,要求教师要及时、全面地观察、记录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学业成果,要全面收集信息,包括没有涉及的操作目标的其他信息,在缺乏足够信息的时候,不要急于对学生进行评价。

三、表现性评价在语文课堂评价中的应用

下面以口语交际为例讲一下表现性评价在课堂中的应用。作为新生事物口语交际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指出要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根据口语交际的特点,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在真实的或模拟生活的情境中评价,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为此,可以提供一个模拟口语交际的情境,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说明一件事情(如怎样寄包裹)或说服某个人(如选修某门课)。提供一个模拟情境,必要时有学生与教师的配合,让学生完成一个模拟口语交际任务(如打119报火警)。

四、应用表现性评价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1.表现性评价会耗费教师很多的时间。设计表现性任务、编一份学生反映的评价规则,以及实际的评分过程都需要很多时间。此外还要考虑财力、空间、时间和设备等方面的因素。使用表现性测验的窍门在于谨慎地选择要测量的技能。教师要把评价内容集中在少数几个非常重要的技能上。如果你只使用数量不多的高水平表现性测验,你的教学就更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高利害评价中使用表现性评价就要十分慎重,尽管表现性测验可以测量到你所要评价的学生能力,但依据学生在表现性测验中的表现做推论必须十分谨慎。在选择表现性任务时最重要的考虑应该是提高准确类推学生能力的可能性。

3.评分者信度(评价者一致性):对表现性评价的信度问题质疑最多的是评分者信度。评分者信度是测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评分者对于某领域内一个或多个行为观察后评判的一致程度。由于评分过程中,表现性评价标准的执行可能存在很高的主观性,所以测量专家对这种信度格外关注。测验的利害关系越大,就越要重视它的信度。但在日常教学中就不用过分关注这个问题。

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提倡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应该积极探索适应新课程理念的评价方法,解决评价这个制约课程改革的“瓶颈”问题。

标签:;  

表现性评价方法在小学语文课程评价中的应用_课程评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