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保尔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保尔论文,精神论文,无产阶级革命论文,弘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曾深深影响了几代中国青年。现在小说新译本的一再印刷出版,同名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的播放与重播,以及一些媒体关于保尔的讨论,不仅勾起中老年人的“保尔情结”,而且推动了广大青年特别是大学生对保尔精神的学习。在党中央号召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强调理想信念教育的今天,这无疑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我们的时代需要保尔精神
究竟怎样定义我们所处的时代?目前众说纷纭。流行较广的提法是从科技角度提出的“信息时代”、“网络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等等。这些说法由于多义和易变,人们莫衷一是。我们认为,应坚持唯物史观,将生产方式特别是经济制度和社会阶级作为划分历史时代的基础。列宁明确指出:“哪一个阶级是这个或那个时代的中心,决定着时代的主要内容、时代发展的主要方向、时代的历史背景的主要特点等等”(《列宁全集》中文2版,第26卷,143页,人民出版社,1988)
1917年俄国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打破了千百年来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一统世界,开辟了人类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逐渐过渡的新的历史时代。保尔正是在这个开天辟地的伟大时代、翻天覆地的剧烈变革中应运而起,并在生与死的抉择、血与火的战斗中锻炼成长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典型人物。所谓保尔情结,就是无产阶级改天换地,在社会制度方面除旧布新情结。广大青年学习保尔,绝不是简单的“道德怀旧”,更不是“崇洋”和“向后看”。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缅怀昨天是为迎接明天。不尊重历史怎会珍惜现在,不懂得历史哪能把握未来呢?
保尔当年的祖国虽然解体,但他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并未消失。“只要中国社会主义不倒,社会主义在世界将始终站得住。”(《邓小平文选》第3卷,346页)由十月革命开始的“一个地球,两种制度”的基本格局依然存在,只是力量对比有所变化,反映了两种制度斗争的曲折性和长期性。在世界社会主义暂时处于低潮,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干涉、遏制、西化、分化交替使用的今天,保尔为保卫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而奋不顾身,奉献一切,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的精神弥足珍贵。一些老师和家长不是异口同声地提出“保尔精神不能断代”,要“帮孩子把保尔精神找回来”吗!
东西方冷战虽然结束,引发当年十月革命的基本矛盾仍存在于资本主义世界。1998年3月31日美国《华盛顿邮报》的《卡尔·马克思的手》一文认为,“马克思的革命主张首先是: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使是在美国,我们也依旧按照马克思的划分办法把我们自己划归某一个阶级。在1996年的一项调查中,45%的美国人自称是‘劳动阶级’(即无产阶级),45%的人自称‘中产阶级’(即资产阶级)。”当今由美国主导推进的经济全球化,不仅加剧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两极分化,而且拉大了发达国家同众多发展中国家的南北差距,并使一霸与多强的争斗更趋激烈。
以上表明,列宁揭示的帝国主义的三大矛盾,尽管改变了形态,却一个也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正是这些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了由十月革命开始的人类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大时代,是不会停滞不前,更不会逆转倒退的。对这些国家和地区来说,保尔反剥削、反压迫,同国内外敌人和一切腐朽邪恶势力作殊死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自然为一切追求公平、正义,“不当奴隶,要做主人”的人们所钦佩,并鼓舞他们为真理而斗争。
“一球两制”和资本主义世界的基本矛盾并未改变,保尔和我们所处的仍是一个历史大时代,但属于不同的阶段。保尔生活的岁月,战争与革命是时代主题,如今则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邓小平从政治角度提出东西方之间的问题是和平问题,从经济角度提出南北方之间的问题是发展问题。后来说“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的确,十年来各种局部冲突和战争连绵不断,并且频率增高。发达国家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6,却垄断了全球近80%的收入,63个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60%,仅得全球收入的6%。“整个世界带着有史以来最悬殊的贫富差距进入21世纪”。
毛泽东在战争与革命是时代主题的1939年谈到模范青年时说,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永久奋斗’才是最主要的一条,没有这一条,什么都是空的”,并提出“要奋斗到死,没有死就还没有达到永久奋斗的目标”(《毛泽东文集》第2卷,190~191页)。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江泽民提出:“我们共产党人的哲学是奋斗的哲学,要为党、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的利益而不懈奋斗”。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整个历史时代,充满着矛盾和斗争。重温保尔精神,使我们对“永久奋斗”和“奋斗的哲学”有了更生动、更深刻的理解。这种先进阶级的精神和先进政党的哲学是常学常新,不会过时的。
学习保尔坚定的理想信念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所有的一切,包括宝贵的生命,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保尔这段流传久远的名言,集中体现了他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
有人曾只引“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为革命斗争中的懦夫行为开脱。有人以生命“只有一次”,或指责革命战争是“流血”、“杀人”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讥讽为“一怕不苦,二怕不死”;或鼓吹“人生苦短”,“游戏人间”,“大红灯笼高高挂”,宣扬享乐主义甚至纵欲主义。有人借口不“虚度年华”,不“碌碌无为”,而不择手段地争名夺利,跑官、要官,甚至铤而走险,亡命称霸,说什么“坐牢不过换个活法,砍头也是一种人生体验”。还有人认为保尔献出“所有的一切”,是“缺乏个性”、“没有头脑”,毫无“现代气息”。更有人说自己“无私奉献”,得到的却是“挨整”“受冤”,悔恨当了“驯服工具”,成了“牺牲品”。
上述种种表明,离开这段名言的最后一句“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即保尔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是不可能正确领会前面那些话语的真实含义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保尔为最壮丽的事业贡献一切,就比泰山还重。为剥削、压迫人和一切邪恶勾当效力卖命,为个人虚名私利或感官刺激而身败名裂,就比鸿毛还轻。价值观从来同世界观、人生观紧密相联,不同阶级的价值观具有全然不同的内涵。
然而,有研究者认为保尔的“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是一种“人类的概念”。其中一句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而斗争”,后改成“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说“这是了不起的,突破了当时言必称‘革命’的框框”。
我们且不说起初情况怎样,单讲将这两种提法对立起来就是不科学的。1789年的法国资产者曾宣称资产阶级的解放就是全人类的解放。18-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也提出过“人类解放”的思想。但他们都不可能真正实现人类解放的理想。唯物史观论证了人类解放是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进程与必然结果。以解放全人类作为历史使命的无产阶级,只有经过社会革命先自我解放,真正进入共产主义,才能彻底实现人类解放,并最终解放自己。因此,在马克思主义辞典里和保尔的心目中,“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也就是“为共产主义事业而斗争”,只有“共产主义事业”才是“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
小说正是将保尔当作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描绘的。保尔不仅成长在革命与反革命反复交锋的年代,而且从小以革命英雄为学习榜样。“一些书中塑造了不少革命者的鲜明形象,他们庄重勇敢,意志坚强,无私无畏,彻底献身于革命事业,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我非常想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回顾一生,“在火红的年代里,他没有睡大觉。在夺取政权的残酷斗争中,他找到了自己的岗位。在革命的红旗上,也有他的几滴鲜血”。只要心“还在跳动,就绝不能使我离开党。能使我离开战斗行列的只有死亡”。除了这些,小说到处有“阶级斗争”、“阶级意识”、“革命委员会”、“共产主义宣传”、“共产主义大学”、“布尔什维克党和共产主义思想”等词句和描述,这本是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真实反映。这一切算不算言必称“革命”的框框,为什么要“突破”,又怎能“突破”呢?
难道“告别”革命,讳言阶级,抹煞斗争,贬损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用“人性”论、“人情”味和小市民庸俗习气改装革命英雄并改写革命历史,言必称“人类”和“人类精神”,才算不教条、没框框吗?岂不知这样一来,恰恰陷入一种时髦的教条和真正的框框。产生过保尔的苏联,从赫鲁晓夫鼓吹和平过渡、全民党、全民国家,否定马列的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到戈尔巴乔夫抛出“新思维”,用“全人类利益”高于一切否定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最后从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走上了复辟资本主义的道路。《苏联解体亲历记》作者,美国驻前苏联大使马特洛克谈及他看到“阶级斗争”这个“实质的理论被官方人士宣布予以放弃”时,意味深长地写道:“如果苏联领导人真的愿意抛弃这个观念,那么他们是否继续称他们的指导思想为‘马克思主义’也就无关紧要了”。在仍然存在阶级对立的当今世界,将革命、阶级、革命斗争、阶级斗争等等当作“框框”加以“突破”后必然走向何方,谁人欢迎,不是一清二楚了吗!
出身于工人阶级,锻炼于革命红炉的保尔与此截然不同,他自觉为保卫工人阶级自己的政权而横刀跃马,为建设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艰苦备尝。正是这种伟大的理想信念,鼓舞他将自己的一生“投身到滚滚向前、排山倒海的钢铁巨流中去”。他“总是急急忙忙地生活”,“就像一匹马拉着重载爬坡一样”。他一次又一次奇迹般地死而复生,并“使黄昏变成了黎明”。直到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他仍自问“为了摆脱铁环,重返战斗行列,使你的生命有益于人民,你尽了一切努力吗?”他克服重重困难,从事文学创作,又拿起了新的战斗武器。我们的保尔用短暂而闪光的生命之歌,证实了“伟大的毅力是为伟大的目标而产生”的真理,而个人主义“发动机”能量有限,也难以持久。
毛泽东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邓小平认为“人的因素重要,不是指普通的人,而是指认识到人民自己利益并为之而奋斗的有坚定信念的人”。产生过保尔的苏联,从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丑化社会主义,到戈尔巴乔夫等攻击共产主义是“乌托邦”、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新的宗教”,“不能忘却为祭祀马克思主义而牺牲了的一切”。这些人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早已破灭无余。《胜利——美国政府对前苏联的秘密战果》一书坦言:攻心为上,动摇前苏联领导人对自己制度的信心,成功地诱导了前苏联的解体。正反面经验表明,有无坚定的科学理想信念,关系一个人的成败,也关系一个政党、国家的兴亡。
像保尔那样严格要求自己
作为苏维埃政权培育出来的第一批社会主义新人,保尔不仅有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而且以社会主义道德严格自律。如生活问题他认为“一个革命者,共产党人,怎么可以同时是一个下流的畜生和恶棍呢!”他对爱情尤为严肃,坚持原则。林务官的女儿冬尼娅虽有“迷人的蓝眼睛”,也爱他,但“不能爱他的思想”,更不能站到革命一边来。“我首先属于党,其次才属于你和其他亲人”,他们的分手是必然的。对丽达的感情突然中断,他是按照《牛虻》中的革命家的方式行事的。后来他认识到苦行僧式的考验意志的做法“不必要”,但“个人的一切跟集体利益相比较,是微不足道的”。有人根据这两次爱情的终结,论定保尔是“有情无欲”、没有“性别之分”的圣徒,他的生命是“不完整的”。其实,保尔最后同达雅的结合,已说明他同芸芸众生一样是“情与欲”、“灵与肉”的有机体,不同的是他根据自己理解的革命原则和革命道德处理问题,力求政治、思想与生活、爱情的统一和完整,而不是对立和分裂。如果按“革命为恋爱,恋爱加革命”或“爱情至上”、“一见钟情”、“性解放”来衡量保尔,那就难以理解,而保尔也就不成其为保尔了。
作为革命战士,保尔严守纪律和法制。军训中面对团参谋长的无理指责和冷嘲热讽,他强忍双腿剧痛步行五天,为全营作出了执行军纪的榜样。在劳动中,他组织团员和青年向不负责任、不守纪律的现象进攻。参加党内生活,听到破坏统一的反党言论,他坚决批驳,因此被拽下台,打出了血。对党内的丑行,他嫉恶如仇,一次防卫过当,在党的法庭面前,他揭露对方的劣迹,也谴责自己的“游击作风”。结果对方被开除出党,他被宣布无罪。为革命他敢于斗争,旗帜鲜明,不顾个人安危,也不怕受到委屈。
“岁月给我们经验,学习给我们知识”。他克服仅有小学三年级文化程度的困难,如饥似渴地读书,有时每天长达18小时。学党史、共运史、俄国史,直到读《资本论》,“弄清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精巧结构”,从而使自己的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基础上,并成为出色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和杰出的社会主义作家。他经常检查自己,要把吸烟和骂人的习惯都改掉。他“不能忍耐”别人的个人主义,更严格地将自己“完全融入集体之中”,以致忘记了“我”这个字,脑子里只有“我们”。列宁思想的哺育,革命烈火加自我锤炼,保尔终成钢铁!
今天我们学习保尔,就要像他那样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把自己锻炼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的伟大事业呼唤保尔的英雄精神,也必将涌现更多的保尔式的英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