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口腔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 探究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90例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患者,并根据双盲法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西医治疗,观察组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并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口腔黏膜病损面积与张口度及不良反应情况予以比较。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77.78%,比观察组的93.33%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口腔黏膜病损面积与张口度的对比(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口腔黏膜病损面积与张口度均有一定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6.6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口腔黏膜病损面积与张口度,减少不良反应出现。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口腔黏膜下纤维化;临床效果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早期症状不显著,合并轻微刺痛,不容易发现。临床上对此病的治疗存在较大难度。传统治疗方法为药物与手术相结合,手术治疗可使病变组织创伤有效切除,术后需植入新的皮瓣与出现瘢痕挛缩,此种情况会出现较大风险,大部分患者很难接受[1]。药物治疗通常选择口服免疫抑制治疗,但由于对其患者肠胃有较大刺激,皮质功能退化,不良反应较多,此类药物的可长时间使用[2]。为了探究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选取本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90例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患者,并根据双盲法分为2组,一组予以西医治疗,另一组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并对治疗效果予以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本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90例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患者,并根据双盲法分为2组,对照组45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最小31岁,年龄最大61岁,平均年龄(42.26±2.74)岁;最短病程2年,最长病程4年,平均病程(2.06±0.26)年。观察组45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最小32岁,年龄最大64岁,平均年龄(42.63±3.02)岁;最短病程1年,最长病程6年,平均病程(2.23±0.35)年。两组患者病程等基本资料方面的对比(P>0.05)。
1.2方法
观察组采用25g/L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2ml与20g/L的利多卡因1.0mg混合配置成药液,选择1.5g/ml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与20g/L利多卡因1.0ml混合配置成药液,注射部位选择病损器黏膜下,所用剂量按照病损范围的大小1ml/cm2,病变范围较大患者,可选择多点注射,每周一次,治疗90天。对照组采用25g/L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0.4mg与20g/L的利多卡因2.0mg混合配置成药液,注射方法与观察组相同,同样治疗90天。
1.3观察指标
观察与统计两组患者的口腔黏膜病损面积与张口度及不良反应情况。
1.4疗效判定
根据临床症状与体征评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予以判定:显效为体征得0分或1分,临床症状得0分;显效为体征与临床症状得分都有一定下降;无效为体征与临床症状得分没有变化,甚至有增加的现象。
1.5统计学分析
借助SPSS2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如口腔黏膜病损面积与张口度表示用( ±s),差异用t检验,计数资料如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表示用%,差异用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临床效果
如表1:对照组总有效率77.78%,比观察组的93.33%低,(P<0.05)。
2.3不良反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3/4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6.67%(12/4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X2=6.4800,P<0.05)。
3讨论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一般情况下患者会产生黏膜苍白与质地硬化等表现,合并产生刺痛反应,一些患者存在张口困难等症状。此病为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降低[3-4]。目前,临床认为咀嚼槟榔极易导致此病的出现,槟榔中的槟榔碱会使胶原合成过程明显加速,咀嚼时间越长,越容易出现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另外,营养与遗传等因素也是导致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关键因素[5]。丹参中含有丹参酮与丹酚酸两种成分,其化合物可以将抗肿瘤效果充分发挥出来,且可以对脂质过氧化问题有效抑制,清除自由基,具有明显的抗菌消炎效果,具有抗过敏效果,可促使组织的修复与再生,防止纤维细胞产生严重增生。泼尼松龙对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治疗有一定效果,但不良反应较多,导致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受限。丹参与泼尼松龙联合对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治疗,可使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6]。
本研究结果显示:探究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对照组总有效率77.78%,低于观察组的93.33%,(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口腔黏膜病损面积与张口度的对比(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口腔黏膜病损面积与张口度均有一定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P<0.05),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
总而言之,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可使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提高,减小口腔黏膜病损面积,扩大张口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李澜江,刘立亚,许静.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7,23(13):39-40.
[2]邓俊青,陈小红.泼尼松龙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疗效及其对血清IL-6和TGF-β1水平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6,23(8):1049-1050.
[3]翦新春,郑廉,朱蓉,等.曲安奈德和丹参酮注射液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效果评价[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7,52(1):16-21.
[4]孙燕.中西医联合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疗效[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6,3(9):44-45.
[5]王南燕,张建玲.丹参联合泼尼松龙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临床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21):3216-3218.
[6]吕逢源,王宏峰,许春姣,等.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在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治疗前后唾液和龈沟液中的表达[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6,51(10):616-622.
作者简介:武甲子,女,1984年5月,湖南 长沙,长沙市口腔医院,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
论文作者:武甲子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6
标签:黏膜论文; 口腔论文; 患者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对照组论文; 病程论文; 中西医结合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