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发展理论研究述评--改革开放以来民族理论研究综述_社会因素论文

民族发展理论研究述评--改革开放以来民族理论研究综述_社会因素论文

民族发展理论研究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民族理论研究综述之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论研究论文,民族论文,之二论文,改革开放以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民族发展是民族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民族,作为一种历史上形成的社会人们共同体,自它形成之后,就在自身规律的支配下随着社会的演变而变化发展。因此,探索民族发展的客观规律,对深刻认识民族的过去、现在与将来,意义重大。

从80年代至今,民族理论界对民族发展理论研究一直持续不断,专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述,提出了许多独到而深刻的见解,极大的丰富了这一理论的实际内容。为了便于研究与讨论,现将1981——1996年有关民族发展理论研究作一回顾并综述如下。

一、民族发展理论研究的意义

民族理论研究中将民族发展作为理论研究的一个重点,具有极强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1988年金炳镐先生在《黑龙江民族丛刊》第3 期上发表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理论研究》一文。文章指出“民族作为能动的历史因素,它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的,世界上停止运动的民族是不存在的。我们所说的民族关系就是民族的运动过程中相互间的关系,民族问题也是民族在发展中相互间发生的矛盾问题。”无论什么样性质的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都是在民族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因此,将“民族发展研究作为整个民族理论研究的重点,以此来带动其它方面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说金炳镐此文从学术理论上阐述了将民族发展研究作为民族理论研究重点的意义,那么都永浩先生则从现实意义,从政策的制定上阐述了这一观点。在《民族研究》1989年第6 期上他发表了《民族理论研究的新课题》一文。他认为“民族理论研究是为民族发展服务的,它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为制定正确的民族政策提供理论依据。”而“民族发展问题是民族理论的中心课题。民族理论的其它问题,如民族关系、民族矛盾,是民族发展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中提出了将民族发展研究作为重点的三点理由:1.民族发展不仅决定民族存在,而且决定国家的存在与发展。2.民族政策的制定与民族问题的解决,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民族发展。3.民族政策制定是以了解民族发展程度或状况为前提的。

1990年,石亚周先生在《黑龙江民族丛刊》第二期发表《民族理论研究的新思维》一文。文章认为,将民族发展作为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理论研究中内容的拓展。而“将民族发展为研究的主线,就可以逻辑地把民族理论联结为一个有机整体,开拓新的领域,进行新的理论探索。”

二、80年代民族发展研究的侧重点

理论界将民族发展作为民族理论研究中的重点,是从1988年以后开始的。如果我们以金炳镐先生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理论研究》一文为分界线,那在此之前,对于民族发展的研究侧重于民族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演变趋向,即民族类型发展的研究。

1981年阮欣先生在《民族研究》第4 期发表《社会主义是我国各民族繁荣发展的共同道路》一文。文章指出“社会主义是全世界各民族奋斗的目标,也是世界各民族走向繁荣和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是一条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在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而正是社会主义使我国各民族繁荣与发展。

1982年马寅先生在《民族理论研究通讯》第1 期发表《全党都来重视民族工作》一文。他强调“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的进步的趋势。但是,民族的融合是很长时期以后的事,在社会发展到共产主义以后才有可能实现。”人为的促进民族融合,“是超越历史发展规律,违背民族发展规律的。”

1983年秦殿才先生在《民族理论研究通讯》第2 期发表《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初探》一文。文章认为:民族发展与社会发展阶段相对应,民族的历史类型有奴隶制民族、封建主义民族、资本主义民族和社会主义民族。民族历史类型的依次更替过程是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而民族发展的超越(即某些民族或自发或自觉的超越一个或几个社会历史发展阶段)是民族历史发展的特殊规律。

1984年秋浦先生在《民族研究》第3 期发表《试论民族发展的历史趋向》一文。他认为,中国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产生的经济上的联系和文化上的交流,是生存的需要,也是发展的需要。各民族在相互交流、互相学习的交往中发生的“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的互相接近和融合,是历史发展的趋向,是民族关系的主流”。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形成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不仅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而且更有利于各民族共同性的增多,为民族融合提供了更多的有利因素。

1986年李玉明和杨嘉星二位先生在《民族理论研究通讯》第3 期发表《试论影响民族发展的诸因素》一文。文章认为制约民族发展的原因是:1.阶级剥削压迫制度是阻碍民族发展的最根本原因。2.自然环境的恶劣影响了某些民族与外界的交流。3.生产工具和劳动方式的先进与否,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4.智力开发对民族发展与提高起到关键作用。5.宗教和某些陋习对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1988年张世和在《民族理论研究》第一期发表《试论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发展的趋势》一文。他认为:民族发展离不开社会发展,在资本主义社会民族发展表现为民族独立、民族国家建立和民族壁垒打破与国际统一的形成的两种趋势。在社会主义民族发展表现为各民族意识的增强、民族特性的发展和各民族间共同性日益增多。“这两种趋势实质上是民族发展一般趋势,即民族守异性的发展与民族趋同性的发展在社会主义阶段的具体反映”。这两种趋势既互相对立又互相合流。

1988年姜永兴先生在《黑龙江民族丛刊》第2 期发表《小民族发展趋势初探》一文。他主要论述了经济实力弱、人口少的小民族,在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下不同的历史命运。

三、民族发展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

1988年之后,学者们对民族发展研究的关注越来越多。民族发展研究成为民族理论研究中一个独立的课题。民族发展理论规范了民族发展的地位、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意义,从而使这一理论研究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1988年金炳镐教授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理论》一文的发表开辟了民族发展理论研究的新方向。在这篇文章中,金炳镐教授认为“民族发展,是指各个民族内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全面发展,也是指各民族的共同发展,是以各民族的自身发展为重点,在互帮互学、互助合作的基础上实现各民族的共同致富、共同繁荣。”在研究过程中,以经济发展研究为侧重点,以民族现实发展研究为主,解决在现实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从而真正使“民族理论变成实践的力量,服务于社会实践,促进民族社会的发展。”在民族发展研究的整个过程中不仅要注意纵向上民族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而且要从横向上注意民族间的比较研究。

1989年孙青先生在《内蒙古社会科学》第1 期发表《加速民族发展的基本因素》一文。他认为:影响民族发展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最基本的因素是民族生产力,“民族生产力水平是衡量民族发达程度的主要标志,生产力发展了,民族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政治思想、文化习俗等等,都会相应前进。”接着,文章从四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发展民族生产力的关键性因素:自然条件,劳动的社会力量(包括社会分工程度、生产工具的改善、现代交通事业发展等内容),以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为主的社会形式以及民族人口素质。以上四个因素是民族自身的基本因素,而改革开放做为外部的一种动力,其深度、广度和速度与加速民族生产力的发展成正比。

1989年吴金先生在《内蒙古大学学报》第2 期发表《论当代民族进程和我国民族发展的多元化战略》一文。文章跳出了以往在民族发展研究中偏重于纵向研究的传统,通过对当代世界时代性的分析——生产、科技和经济活动已趋于世界一体化提出当代民族进程,即民族现代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民族发展历史上自然的社会演变过程,而是在面对世界性产业结构、劳动方式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发生急剧变革的当代条件下,一切不发达状态的民族,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借助新技术革命的有利时机和科学技术的巨大杠杆,通过本民族社会与经济的全面改革,以达到世界先进民族现代发展的水平。”当代民族的现代化是民族发展的重要阶段,要实现现代化最根本问题是解放与发展生产力,而生产力的解放又离不开人的思想的解放,将当代民族的发展归结于人的发展。在吴金先生的另一篇文章《谈当代我国民族发展的几个问题》(《内蒙古社会科学》1989年第6期),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论述。

我们在讨论民族发展理论时,不能不着重提出金炳镐教授于1989年在《黑龙江民族丛刊》第4期上发表的《论民族发展的诸条件、 环境》一文。这是一篇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从民族多维属性(民族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生物属性)角度,论述了民族的发展是“民族的民族发展,民族的社会发展和民族人的发展的统一”。正因为民族的发展是三位一体的发展过程,那么影响民族发展的条件也是多方面的。既有民族内部的因素,也有民族外部民族所赖以依托的社会的因素,而所有因素又决定了民族发展是个复杂的过程。文章列举了对民族发展起重要影响的五大条件、环境。属于民族自身的内部条件有民族结构和民族素质;而民族关系、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都可以归为影响民族发展的外部条件。民族发展就是在民族内外“多种因素、多种力相互作用、交错作用,产生合力、推动力的复杂的社会过程。”其本质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质量的提高”。

1990年马尚云在《内蒙古社会科学》第1 期发表《民族发展的整体系统观》一文。文章认为,研究民族发展应该从整体观念出发,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要明确民族发展的内涵、核心、相关因素、表层现象与内在动因,以及主导动力与整体系统。作者认为“民族发展应当是该民族的生态环境、经济政治及民族关系、民族精神文化、民族人口素质五个方面的协调同步发展”。其中“人的发展,即发展人口素质的提高是民族发展的实质和核心,是比照民族发展水平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在同年《黑龙江民族丛刊》第2期上, 作者又发表《人的素质与民族发展》一文,专门论述人的素质是民族发展的最终制约因素,是民族发展水平的最重要标志,而人的素质的提高是民族发展的先决条件和内在动因。

1991年都永浩先生在《民族理论研究》第3 期发表《关于民族发展研究的几个问题》。他认为民族发展就是民族素质的提高过程,也就是民族生存与竞争能力的提高。而民族发展的内容主要包括民族成员从事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能力的增长,民族整体竞争能力的增长,以及民族体自身的发展。对于影响民族发展的条件,作者将之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主条件,指民族素质;二是属条件,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民族关系状况等。对于民族素质对民族发展的重大影响,都永浩在另一篇文章:《民族素质与民族、国家发展》中对比了不同国家发展状况,进行了详细论述。他列举了大量数据来说明民族素质是推动民族与国家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对于民族发展的属条件,都永浩先生主要论述了民族关系,如在《论民族关系与民族发展》一文中,作者认为:民族关系状况是民族发展的外因之一,不同状况的民族关系对民族发展起着不同作用。同时也会导致民族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民族间如果是一种歧视、压迫,甚至征服、灭绝的关系,那么只会对民族发展起破坏或阻碍作用,而且将使一些民族政治地位丧失、民族体发展滞衰。反之,民族要发展、民族要走上独立或自主的发展道路,则要在民族间建立一种平等互助扶持的关系。

1992年谭明华先生在《民族研究》第5 期发表《试论民族的发展及其度量》一文。作者认为:民族发展是“民族自身的整个内部结构和诸种外在特征以及民族之间社会关系的不断调整更新、相互适应推进的过程”。它包括民族类型、民族特征及民族关系三个组成部分。其中民族类型反映在民族纵向上质的演进,也就是民族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随社会发展而更替的过程。对于这一内容,民族理论界论述得很为精辟,也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是,对于民族特征和民族关系这两部分反映在民族横向量的扩展的内容,理论界的论述则显得相对薄弱,究其原因,是对此没有统一的衡量的指标体系。正是从这个角度,作者对民族发展横截面上各种度与量进行了观察,并以图表的形式罗列了民族发展三大组成部分所包括的指标体系,也就是在度量过程中所赖以依托的内容。对于民族发展进行度量研究,这是对民族发展理论的一种有益的尝试。

1992年王平在《民族理论研究》第1 期发表《试论民族发展含义》一文。文章认为:民族发展是“以人为核心而组成的一个目标系统的实现过程,它包括人自身的发展以及民族系统内为人的发展而提供的各种条件(即手段)的发展。”其中人自身的发展即民族素质的提高是民族发展的实质和核心,而民族内部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则是为人的发展而提供的条件。作者在另一篇《试论民族发展的制约机制》一文中,将这些条件归纳为三类,即自然因素、社会因素、自身因素。“这三种因素或条件结合状态的优差,对民族发展起着不同的推动力,从而形成民族发展的制约机制。”在民族发展的不同阶段,制约机制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又不尽相同。

1993年熊锡元教授在《民族研究》第3 期发表《试论制约民族发展的几个重要因素》一文。文章指出:“一个民族,致力于自身生命的延续;在不断改善和优化其生存环境与条件中达到良好水平;以及增强自立于世界发展之林的活力——这就是民族发展的基本涵义。”在民族发展中起制约作用的因素很多,其中民族意识,政治经济、文化素质、心理状态为较为重要因素。民族的政治、经济是民族发展的基础,文化素质则是发展的核心内容,而民族的意识与心理状态则对民族发展起着推动作用,这四个重要因素构成一个制约民族发展的有机体。

1994年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金炳镐教授所著《民族理论通论》一书。这是我国民族理论发展的一块里程碑。该书的出版,使民族理论学科体系真正走向了完整。金炳镐教授总结了他在民族发展研究中的心得体会,将之做为一编独立的内容,冠之以“民族发展论”。他在以前关于民族发展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民族发展的概念。“民族发展,是在民族自身因素、民族所处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综合协调作用下,民族自身的整个内部结构、素质和诸种外在特征以及民族之间社会关系不断调整更新、协调适应,推进民族纵向质的演进和横向量的扩展,综合实现民族的民族性发展、社会性发展、人的发展的过程,本质上是民族生存和演进的质和量的提高。”

从民族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及生物属性等三个方面综合讨论民族发展的程度,是金炳镐教授坚持的出发点,也是民族发展理论全新的视角。

民族发展论中除了探讨民族发展的定义内容、动因、条件等,还探讨了民族融合与消亡的趋势,这就使对民族发展的研究有始有终,形成了完整的逻辑体系。这无疑为后来者的研究提供了可以依持的基本框架。

四、结论

综观80年代以来的民族发展理论研究,这是不断深入的理论发展过程。从前文列举的文章内容,我们可以看到1988年以前,对此研究多是从民族类型演变的角度,探讨不同性质的社会里民族随社会更替而更替的规律,这是有关马克思主义民族发展传统研究方向。这种研究是定性的研究,将民族看作一种社会现象,必然受社会的影响,又随社会的更替而发生性质上的飞跃。

以金炳镐教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理论研究》为界,1988年以后,民族发展研究涉及的内容更多,选取的角度也更为新颖。研究者跳出了传统的研究方向,将民族发展放在了更广阔的时代背景上,讨论如何使民族适应当代世界的变化,更快的发展。对民族发展的内涵重新进行诠释,是民族发展理论研究中新的应首先予以解决的问题。专家学者们对把握民族发展的内涵侧重点不尽相同,但是将民族发展看作是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综合性发展已经是众多研究者的共识。在综合性发展指标体系中,人的素质的提高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相当多的研究者认为民族发展就是民族内人的素质的发展。另外,有的研究者认为在对民族发展研究中还应建立一套指标体系,使研究中对民族发展程度有所量化的标准,这就避免理论研究空泛不精确的偏向,从而使之逻辑性更强、更科学。当然,对民族发展量化研究借助其他社会学科、自然学科的知识,这无疑对研究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之,民族发展理论研究任重而道远。

收稿日期:20/05/97

标签:;  ;  ;  ;  ;  ;  

民族发展理论研究述评--改革开放以来民族理论研究综述_社会因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