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执行情况报告-2001年3月6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_国民经济论文

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执行情况报告-2001年3月6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_国民经济论文

关于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01年3月6日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民经济论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论文,草案论文,第四次论文,第九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各位代表:

我受国务院委托,向大会报告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的一年,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整体经济运行出现了走向良性循环的重要转机,计划执行情况是好的。

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增长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国内生产总值完成89404亿元,增长8%,增幅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价格总水平止跌回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262亿元,同比增长86.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2392亿元,增加1.4倍。工业品销售率97.71%,比上年提高0.46个百分点。

经济结构调整积极推进,有效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农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优质专用小麦、优质早稻和大豆种植面积扩大较多。在遭受严重旱灾的情况下,粮食总产量达到4625亿公斤。重要农作物生产开始向优势产区集中。肉禽蛋奶和水产品产量稳定增长。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新的增长点。电子通信产品制造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成为制造业中第一大产业。移动通信手机增长130%,半导体集成电路增长51.5%。固定电话网和移动电话网规模均位居世界第二。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项目14万个。纺织行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从压缩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逐步转到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使一批企业增强了竞争力。煤炭、冶金、石油、化工、机械、建材、制糖等行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快产品结构调整也取得积极进展。

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国债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619亿元,比上年增长9.3%。电子工业和科研技术服务业的基本建设投资分别增长48.9%和19.2%,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3.2%。西部地区投资增长14.4%,分别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6.1和0.6个百分点。

中央财政增发国债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三年来,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3600亿元,带动地方、部门、企业投入配套资金和银行贷款共7500亿元,集中力量办成一些多年想办而未办成的大事。一是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加固大江大河大湖堤防16000多公里,新增节水灌溉面积6500万亩。新增公路通车里程174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230公里。增加铁路新线2070公里。基本完成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的县(区、市)达1000个,新建和改造高、低压线路近200万公里。建成和在建国家储备粮库仓容700多亿斤。城市供水、供热、供气和污水处理能力得到改善。二是推进了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支持了300多个高技术产业化项目,880个项目列入国债重点技术改造贴息计划。三是加强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启动了重点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治理、天然林资源保护、天然草场保护和中西部地区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程。支持北京环境污染治理工程,开展京津风沙源区的治理。建成“三河三湖”流域水污染治理项目44个。这些重点地区生态环境状况有了初步改善。四是促进了社会事业发展。建设教学、实验、科研等基础设施项目694个,改善了高等院校办学条件。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不断完善国债项目管理措施,加强重大项目稽察工作。严肃查处一些挪用建设资金、工程发包违规操作和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项目,保证了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

消费需求稳步回升,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4153亿元,实际增长11.4%。住房、旅游等新的消费热点逐步形成。个人购买商品住宅的支出增长50.6%,占全部商品住宅销售额的84.8%。春节、“五一”和“十一”成为假日消费“黄金周”。全年国内共有7.4亿人次出游,旅游收入3176亿元,增长1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6280元和2253元,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6.4%和2.1%。城镇和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达到10和25平方米。扶贫教育工程取得进展。扶贫开发力度加大,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农村贫困人口继续减少,“八七”扶贫攻坚目标基本实现。

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金融运行保持平稳。全国财政收入13380亿元,比上年增长16.9%;支出15879亿元,增长20.4%。全国财政收支相抵,支出大于收入249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2598亿元,比调整预算确定的赤字数额减少200亿元,地方财政节余99亿元。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运用信贷政策引导贷款投向。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狭义货币供应量(M1)分别增长12.3%和16.0%,全年现金净投放控制在1500亿元以内。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9万亿元,当年增加1.3万亿元。实行了个人存款实名制。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1656亿美元,增加109亿美元。

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和脱困三年目标基本实现,其他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实施“债转股”,扩大企业上市规模和向国有重点大型企业派出临事会,促进了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和经营状况的改善。1997年底亏损的6599户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工业企业,到2000年底减少了70%以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伐加快。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工作得到加强。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超过90%,失业保险制度逐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开始实施。

价格改革进一步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和农电体制改革已经完成的地区逐步实现城乡同网同价。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逐步接轨。整顿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秩序取得成效。取消了涉及交通车辆方面的238项收费。进行了电信资费检查,开展了旅游、电力、成品油价格和公安部门收费、农村中小学教育收费等专项检查。

粮棉流通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国有粮食企业大量亏损的局面得到扭转。初步建立了中央储备粮垂直管理体制。粮食、棉花仓储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国家通过市场公开竞卖方式,抛售库存棉花和食糖,有效地调节了市场供求和价格水平。

西部大开发陆续展开,战略构想开始实施。研究制定了西部开发总体规划,出台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政策措施。西部地区交通、能源和水利建设积极推进。西安至南京和重庆至怀化铁路、重庆轻轨、青海涩北经西宁至兰州输气管线等新开工项目进展顺利。“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等重大工程前期工作加快,贵族洪家渡、引子渡和乌江渡水电站,以及云南宣威60万千瓦电厂和一批高压输电线路开工建设。在建大中型项目进度加快。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稳定推进,试点地区共完成退耕还林还草面积1129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种草787万亩。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进展顺利。防沙治沙、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工程稳步展开。科技教育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

外贸进出口增长迅猛,利用外资质量进一步提高。对外贸易摆脱了亚洲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进出口强劲增长,贸易结构进一步改善。进出口总额474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5%,其中出口增长27.8%,进口增长35.8%。机电产品出口1053亿美元,增长36.9%,占出口总额的42.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50%,占总出口额的14.9%。国内短缺的机械设备、原材料和工业中间产品进口增长较快。

利用外资形势好转。新批外商投资项目比上年增长32.1%,合同利用外资金额增长51.3%。实际利用外资590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407亿美元。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在境外股票市场上市取得成功。积极推动“走出去”开放战略的实施,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境外开发资源和生产加工项目取得进展,高新技术研究开发项目增多。多边和双边经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进入最后阶段。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取得新进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学技术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发射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能够同时研制、生产和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的第三个国家。超级杂交水稻研究取得重大成果,大规模并行计算机系统“神威Ⅰ”主要技术指标和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高速宽带互联网开通,在世界上首创电磁式生物芯片。国内独立研制的第一台类人型机器人问世,标志着我国机器人技术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科研院所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民营科技企业迅速崛起。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逐步推进。

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继续推进。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通过验收的人口地区覆盖率达到85%,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5%以下,“两基”目标初步实现。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普通高校招生221万人,比上年增加61万人。成人高等教育快速发展。"211"工程一期建设目标如期实现。

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社会科学、计划生育、卫生、体育和文物保护等各项事业发展加快。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2.1%和93.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预期目标之内。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我国体育健儿在第27届奥运会上,创造了参加奥运会以来的最好成绩,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团结奋斗精神。

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奋斗,认真贯彻执行中央一系列正确决策的结果。这些成绩标志着我国第九个五年计划胜利完成,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已经实现,为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奠定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矛盾和问题。有效需求正常增长的机制尚未完全形成,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社会投资不够活跃,集体和私营、个体投资增幅虽有所回升,但对整个社会投资增长的作用仍然有限;扩大消费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启动农村消费市场仍需进一步努力;出口商品结构不尽合理,部分商品缺乏竞争力。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一些粮食主产区的农民收入还有所减少。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一般加工工业生产能力过剩的矛盾仍较突出,技术含量较高的新兴产业所占比重还不大。地区经济发展不够协调,农村剩余贫困人口的进一步脱贫任务仍很艰巨。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尚未根本转变,创新能力较弱,部分企业经营比较困难。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还有600多万人没有实现再就业。部分地区养老保险基金入不敷出,工资和离退休费正常发放还有一定困难。收入分配不合理的矛盾有所加剧。一些地区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偷税、骗税、骗汇、走私活动猖獗,社会信用紊乱,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屡禁不止。少数国家工作人员以权谋私、贪污腐化、奢侈浪费现象还比较严重。安全生产存在不少隐患,重大特大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有些地方社会治安状况不好。对这些问题,各有关方面都很重视,已经并将继续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1年经济社会发展调控目标和主要任务

2001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是迈向第三步战略目标、实施“十五”计划的第一年,也是保持经济增长良好势头、乘势前进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对于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十五”计划开好头、起好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各种宏观调控手段,巩固和发展经济增长的好形势。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加强企业管理,巩固和扩大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成果。做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各项准备工作,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发展开放型经济。多渠道扩大就业,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努力实现“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根据这一要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经济增长率7%;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2%;

——进出口总额增长8%左右;

——中央财政赤字控制在2598亿元以内;

——货币发行量1500亿元以内;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

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努力保持国民经济的较快发展

坚持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也是解决当前经济生活中各种矛盾和问题的重要措施。为了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必须坚持这一方针。近期要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努力增加有效需求。

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是:抓好在建国债项目,加快农林水利、交通通信、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国家储备粮库建设,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高技术产业化,加强科教基础设施建设,落实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战略部署。开工建设一批重大工程项目,主要有:淮河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嫩江尼尔基水利枢纽、右江百色水利枢纽、青藏铁路、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兰州经成都至重庆输油管道、广西龙滩水电站、广州新白云机场、吉林燃料酒精项目、海南天然气化肥厂、天津引滦水源保护工程、山西王曲电厂、浙江桐柏抽水蓄能电站,以及推进全国电网联网的贵州至广东、三峡至广东、三峡至华东三条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新建一批公路国道主干线和地区干线,包括京福路的福建和江西段、京珠路河南新乡至郑州段,以及北京至河北承德干线等。加快云南小湾水电站、塔里木河及黑河综合治理工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西北和西南进出境铁路的前期工程。抓紧做好南水北调的前期论证和各项准备工作,争取尽早开工建设。加快辽宁东水西调工程和山东胶东半岛引黄供水工程的前期工作。今年要建成投产一批重大项目,包括上海宝钢三期、江苏南京长江第二大桥、福建棉花滩水电站、湖南江垭水利枢纽、广东和海南粤海铁路通道、四川和云南的内昆线。继续抓好工程质量和资金管理,加强项目监管的稽察。清理和取消限制社会投资的不合理规定,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鼓励和引导非国有经济增加投资。

启动市场、扩大消费是增加有效需求的关键环节。改革福利型消费体制,完善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继续清理和取消用电、买房、通信和购车等方面抑制消费的规定。建立健全个人信用制度,积极发展消费信贷。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加快放开住房二级市场,培育住房租赁市场。进一步促进旅游观光、教育培训、社区服务、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和卫生保健等产业发展,拓宽消费领域,增加服务性消费。大力改善消费环境。继续加强城乡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扩大消费营造良好环境。

(二)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大湖堤防工程、疏浚工程和枢纽工程的建设步伐,加固病险水库。抓紧完成长江流域的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续建工程,搞好蓄滞洪区建设。抓好大型灌区以节水为中心的配套与改造,重视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加大种子工程、畜禽水产良种工程和动植物保护工程建设力度。加强国家大型商品粮、优质农产品基地和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基本完成全国农村电网改造,加快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要切实保护好基本农田及配套农业设施。粮食主产区要继续发挥粮食生产优势,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系统,引导农民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调整品种结构,扩大优质品种和专用品种生产。发展出口创汇农业。加快建立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体系。加快发展畜牧水产养殖业,扩大粮食、畜产品等农产品加工转化。重点扶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分工协作中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积极稳妥地发展小城镇,推进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

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多种经营、乡镇企业转移,引导农民外出务工有序流动,更多地吸纳农村劳动力参加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金融体系,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加快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努力解决尚未脱贫人口的温饱问题,防止和减少返贫现象。加大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地区和特困地区的扶贫工作力度。坚持开发式扶贫,多渠道增加扶贫资金,努力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有计划地在自然条件恶劣、不适于生存的地区开展易地扶贫试点工作。

(三)保持积极财政政策的连续性,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从经济发展的要求看,由于社会投资持续增长的机制尚未形成,要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巩固和发展当前经济回升的良好态势,仍需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保持必要的力度。当前,物资供应充裕,社会资金相对宽余,有条件继续发行适当规模的国债。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建议今年由中央财政向商业银行发行15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全年全国财政预算收入14760亿元,支出17358亿元,中央财政赤字控制在2598亿元以内,地方财政收支平衡。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以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和消费增长。新增国债投资除部分用于西部开发重大工程外,集中用于在建国债项目,使其尽快建成发挥效益。进一步做好增收节支工作,严格依法治税。

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全面落实扩大内需、调整结构、促进消费的各项金融信贷措施,在注重防范风险、提高资产质量的基础上,积极支持各方面对资金的合理需求。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适时调节货币供应量。今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预期增长13%-14%,狭义货币供应量(M1)增长15%-16%,现金净投放控制在1500亿元以内,全部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3万亿元。要进一步加大对各类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降低不良贷款比率,提高盈利水平和资本充足率。继续做好中小金融机构的整顿、改革和重组工作,发挥中小金融机构的作用。强化证券市场的稽核监管力度,完善股票发行核准制度,保证上市公司质量。继续加强保险市场监管,促进保险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

加快高技术产业发展。做好新一代高速宽带信息网络、数字高清晰度电视、广播电视直播卫星系统、生物技术、洁净煤技术等一批高技术工程的前期准备和组织实施工作。启动软件、第三代移动通信、水资源综合利用、现代中药产业化等一批重大专项。促进创业投资发展,培育有利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

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着力发展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推进企业信息化。搞好信息基础网络建设。大力发展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支持新型元器件、计算机网络产品、数字视听产品的发展,增强信息化装备制造和系统集成能力。

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依托重大项目,加快重点装备制造企业的技术改造,开发市场急需产品。着力抓好环保设施、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石油化工装备、大型超临界发电机组、直流输变电、燃气轮机的开发和制造。

加快传统产业的改组改造。着力抓好石油化工、钢铁、有色金属的短缺品种生产和节能降耗改造,大力发展新型建材,加快汽车工业组织结构调整。积极开发应用节水、节油技术,推广煤炭清洁燃烧和转化技术,搞好燃料酒精使用的试点,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促进能源结构调整。进一步淘汰落后设备、技术和工艺,依法关闭浪费资源、污染严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

积极调整、发展第三产业。改造和提高传统服务业,发展旅游、信息、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努力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及其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

(五)巩固和扩大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成果,积极推进各项改革

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着力发展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创造条件。发展一批主业突出、管理水平高、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推动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股份制改造,除少数国家垄断经营的企业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外,鼓励其他大中型企业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和相互参股等形式,改制为多元持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企业必须由国家控股。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法人治理结构,探索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形式。建立健全科学决策制度,全面改进和加强企业管理。深化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和分配制度改革。采取多种形式放开搞活中小企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做好完善城镇社会保险体系的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障并轨。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减持国有股等方式,充实社会保障资金。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支持、鼓励和引导私营、个体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要在减少对企业的行政性审批、打破行业垄断两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努力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继续清理行政审批事项,能精减的精减,可改为备案的改为备案管理,需要保留的也要简化程序,规定时限,改进服务,为各类经济主体发展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继续推进价格改革。进一步完善价格形成机制,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规范供电、供气、供水、电信、交通、医疗、教育等行业的价格行为。推进石油、天然气、水、电、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提高政府价格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推进交通和车辆税费改革。

进一步深化粮棉流通体制改革。继续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各项措施,健全粮食工作省长负责制。适当扩大中央储备粮规模,增强国家宏观调控能力。有条件的粮食主销区,要加快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粮食主产区要继续坚持“三项政策、一项改革”,坚持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要加大改革力度,切实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认真搞好粮食清仓查库。拓宽棉花流通渠道,加强市场和质量管理。

(六)努力扩大就业,关心和解决好人民生活问题

推行多种就业方式,拓宽就业门路。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具有市场前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提高劳动技能,促进再就业。引导人们转变择业观念,继续实行鼓励自谋职业的优惠政策。

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把人民生活放在优先位置。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防止发生新的拖欠。适当提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工资。统一建立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着力改善低收入群体的生活,继续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救灾、救济资金及时拨付到位,妥善解决灾区群众和困难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问题。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对国有上市公司负责人和技术骨干,试行年薪制和期权制,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督和管理。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

(七)做好加入世贸组织的各项准备,把对外开放提高到新水平

深入研究世贸组织规则,抓紧清理、修订和完善相关经济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符合我国实际、与世贸组织规则相衔接的涉外法律体系。加快政府职能和经济管理方式的转变,全力推进农业、汽车、石油化工、机电设备制造、电信、金融保险等领域的调整重组,增强竞争能力。大力培养熟悉国际法律和世贸组织规则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实施科教兴贸和市场多元化战略,努力扩大外贸进出口。落实和稳定鼓励出口的各项政策措施,扩大货物和服务出口。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增加机电产品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比重,提高增值率。组织好国内急需的关键设备、技术和重要原材料的进口。

稳定利用外资规模,提高质量和效益。有步骤地推进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外资特别是跨国公司投资于高新技术产业,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探索采取兼并、投资基金等多种形式,利用国外中长期投资。继续进行外商投资特许权项目,以及利用项目运营权或收益权对外引资的试点。合理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拓宽贷款使用领域。加强外债管理,防范外债风险。

积极贯彻“走出去”开放战略,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建立健全政策支持体系和监管体系,鼓励和引导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实行跨国经营。

(八)扎扎实实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

加快水利、交通、能源、通信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实施好“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重点工程。加快青藏铁路的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

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加大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力度,继续搞好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及时兑现各项优惠政策。稳步推进重点地区生态建设综合治理、防沙治沙、天然草地的恢复与建设等工程,加快林草良种基地建设。启动长江三峡库区生态保护和治理工程。

发展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发挥资源优势,建设资源开发、加工、综合利用基地。加快青海钾肥、广西氧化铝工程和造纸用材林基地建设。加强能源基地建设,充分利用水能、太阳能和风能资源等。开发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强西部地区农业基础,扶持特色农产品生产。

优先发展科技教育,做好人才的培养、使用和引进工作。加快西部地区科技能力建设。加强基础教育,支持西部各省(区、市)建设一所大学和部分县职业技术教育。做好东西部地区教育对口支援工作。研究制定西部地区人才开发规划和政策,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机制,加强干部和人才交流。

中部地区要发挥区位优势和综合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步伐。东部地区要在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中继续走在前列,积极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

(九)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加快开发推动结构升级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大力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搞好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促进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以及管理科学的发展。继续完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推进知识创新工程试点。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努力把企业培育成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主体。对高新技术产品实行税收支持政策。改进对科技型企业的信贷服务,扩大科技信贷投入。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具备条件的企业可以试行科技成果和技术专利作价折股。

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加大支持普及中西部地区九年义务教育的力度。在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逐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加大教育结构调整力度,着力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增加资金投入,支持高等院校基础设施建设。启动高等教育"211"二期工程。2001年研究生计划招生16万人,增长24%。普通高等学校计划招生250万人,增长13.1%。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发展多形式、多层次的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加强人才培训建设的投入。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强化城市大气、水、垃圾和噪声污染的综合治理,改善大中城市环境质量。继续抓好“三河三湖”等重点地区的环境整治和以京津地区风沙源为重点的风沙区治理。加强东北、华北、西北和长江中下游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认真搞好国土资源调查,积极开展矿区生态恢复治理工作。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积极探索污水、垃圾处理的企业化经营途径,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监测和综合治理,特别注意防治农业化学污染。

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继续有效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鼓励多渠道融资,促进文化、卫生、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各项事业发展。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加强文化设施的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改善城乡特别是农村卫生服务设施,预防和控制重大传染病流行。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竞技体育。加强公检法司基础设施建设。

三、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市场经济秩序混乱,是当前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不仅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败坏国家信誉和改革开放形象,而且严重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下大决心进行治理。造成市场经济秩序混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很重要的是市场经济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松懈,监督不力,纪律松弛,以及少数公职人员的腐败行为。要把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深化改革,加强法制,标本兼治,突出重点,坚持整顿与建设相结合,争取用一年左右时间取得阶段性成果。

集中力量,大力整治。继续开展打击走私犯罪、打击骗取出口退税和逃汇骗汇、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专项斗争,全面整顿商品市场、金融市场、资本市场、建筑市场、文化市场,规范经营秩序。重点整治六个方面:一是认真组织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活动的联合行动。搞好重点商品、重点市场、重点地区、大案要案的清查,重点查处群众反映强烈、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假冒伪劣商品。二是深入开展严厉打击骗取出口退税、走私贩私、逃汇骗汇等专项斗争。重点打击虚开增值税发票、出口骗税作案团伙和“一条龙”作业等犯罪行为。三是继续整顿金融秩序。严肃查处金融机构违法违规经营活动,坚决取缔各种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变相从事金融业务活动,依法严惩金融犯罪分子。四是整顿和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取缔无资金、无场地、无设备的“三无”企业和无照经营活动,严厉查处企业和中介组织作假账、隐匿收入、出具虚假资信证明等不法行为。五是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认真贯彻落实《招标投标法》,严禁在招标投标中弄虚作假和滥用职权非法干预,打击违法分包、转包和“黑箱”操作等行为。六是制止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严厉查处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打破部门垄断和地区封锁,努力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经贸、财税、价格、银行、证券、外汇、海关、工商行政管理、质检、商检和药品监管等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相互配合,搞好协调,加强管理,力求取得实效。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要与严惩违法犯罪分子结合起来,与反腐败斗争结合起来。突破一批涉及面广、数额巨大、危害严重、影响恶劣的大案要案,依法惩处违法犯罪的首恶分子和惯犯,形成对违法犯罪分子的震慑力量。严厉查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与犯罪分子相互勾结,包庇、纵容违法犯罪活动的腐败分子。

建章立制,依法行政。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建立健全市场规则,规范政府、企业和中介组织行为。清理、废除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加强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税务、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药品监督、价格检查和项目稽察等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做到严格执法。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

严肃法纪,加强监督。健全监控机制,严肃财经纪律,强化管理监督,堵塞各种漏洞,认真查处各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加强对垄断行业产品和服务价格的监管。坚决制止价格欺诈等不法行为。继续清理整顿各种乱收费,依法打击逃废债行为。加强市场中介组织建设。各类社会中介组织要逐步与政府部门脱钩,自觉按照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履行法定职能。进一步加强社会监督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以法规约束、政府管理、新闻监督和消费者参与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监督体系。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作用,搞好舆论监督。

加强教育,标本兼治。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市场经济法制教育和信用教育,使各方面充分认识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信用意识,牢固树立诚实守信和依法经营观念,形成抵制和打击制假售假、走私贩私、逃汇骗汇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社会氛围,自觉维护和创造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要以改革的精神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理顺体制,转换机制,规范信用关系。近期,国务院将研究制定相关法规,作出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落实责任,完善措施,加大整治力度,从源头上治理市场经济秩序混乱问题。

狠抓管理,安全生产。这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要牢固树立安全生产意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切实加强管理,认真落实各项制度,增加安全设施投入,搞好设备维修,消除事故隐患。严格安全生产责任制,对发生重大事故的地方和单位要严肃查处,并依法追究当事人和有关领导者的责任。

各位代表,人类已步入新的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扎实工作,乘势前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完成“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任务奠定基础。

(新华社北京3月18日电)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执行情况报告-2001年3月6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_国民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