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政治工作的语言艺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思想政治工作论文,语言论文,艺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语言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通过语言媒介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达到心理上的沟通。因而讲究语言艺术,是使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方法之一,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尤其如此。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在拟定教育性谈话的内容的时候,你时刻也不要忘记你施加影响的主要手段是语言,你是通过语言去打动学生的理智与心灵。然而,语言是强有力的,锐利的,火热的,也可以是软弱无力的。”这就要求教育者十分注意语言表达技巧的训练。
一、思想政治工作语言的表达方法
一个人的语言如何,直接反映其精神风貌、知识水平及品行教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言如其人”。我们做思想政治工作,无论是作报告,做宣传、谈心、论理、写文章,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达。因此,应该正确使用语言,以增强工作效果。
1.运用礼貌的语言
言不失礼,以礼待人。这是我们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传统要求。
“热情”,是礼貌语言的一个要素。需要热情是人之常情,谁也不喜欢冷言冷语,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般来说,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与亲近者,生疏者,有成见者打交道。亲近者应注意防止熟不拘礼,生疏者在了解的基础上也可以热情起来,对有成见者特别要热情,尽量消除成见。热情坦白,话才能入耳中听。
“文雅”,也是礼貌语言的要素之一。每个思想工作者的谈吐,不可能完全达到温文尔雅的程度,但起码应使用文明的语言。这既是对谈话者尊重的表现,也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要求。
2.运用亲切的语言
“圣人之情见乎辞”。真诚的感情,深邃的理性需要通过亲切感人的语言传达给别人。古往今来有无数事例说明,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起到不同的作用。所以讲究语言艺术,是拨动人们心弦的一个重要环节。如当年刘邦率先攻破咸阳,他看见秦宫富丽堂皇,美女珍宝不计其数,意欲留住宫中。追随刘邦起义的草莽樊哙得悉此事后赶来责问:“沛公是想得天下也。还是想当富家翁?此宫中所有,皆秦所以亡天下也。愿沛公急还灞上,勿留宫中!”又是反诘,又是命令,很强硬,刘邦不但不听,而且大为反感。张良见此状况,即婉言相劝:“只因秦王贪暴,不得人心,您才取得今天的胜利。我们既然为天下除暴,理应以俭朴为本。现在刚进咸阳,若又象秦王一样享乐,岂不等于助纣为虐?况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愿你听从樊哙的话。”张良一番话的道理和樊哙没有两样,只是语言表达亲切感人,委婉动听,因而效果就大不一样。刘邦听取顿时悔悟,当即退出秦宫,还军灞上,揭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
3.运用入理的语言
思想政治工作是解决人的思想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讨论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而不能象运动场上的裁判那样,只讲什么是对,什么是不对,却不在“为什么”上加以令人信服的分析,这样的方式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当代大学生的头脑是丰富的,他们的认识往往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问题紧密联系,要解决这些理论和现实问题,思想教育的语言不仅要有情还要有理,情和理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李燕杰、曲啸的讲话之所以能打动人心,就在于说理透彻,明白晓畅,能以理服人。
思想教育的语言怎样才能以理服人呢?这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寓理于例。列举一些典型的、能折服人的事例,就事论理,可以增强感染力。一位听众说:“李燕杰的演讲,大家为什么喜欢听?一个观点,两个故事,说得明白,听得清楚,记得住,用得上。”
寓理于喻。比喻是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喻巧而理至。在思想教育的语言上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可以使论辩更有力,更能说服人。
寓理于知识之中。大学生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渴望成长,以知识为“载体”的思想教育,大学生是欢迎的。实践证明,适当地援引文学名著中的名言,科学家的美谈轶事,以及谚语成语,诗词歌赋等,对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思想教育的吸引力和教育效果,大有好处。
寓理于幽默之中。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得好:“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的语言可以使思想教育取得惊人的效果。例如:曲啸谈到女青年选择对象的时候说:“你不爱我就不爱吧,干嘛还损我哪!电线杆可是高的,你能爱它吗?”这言外之意在听众的掌声中表述得淋漓尽致。
4.运用耐心的语言
青年大学生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但又未达到全面成熟的阶段,主要表现在各方面的心理特征上都具有明显的积极面,同时存在消极面,他们看待社会上存在的某些现象,常常带有片面性,容易感情用事,脱离实际。某些合理的想法,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客观具体条件,而一时难以实现时,就会产生消极情绪,或只凭热情一味蛮干,一旦受挫折就悲观失望。我们做思想工作时,应根据青年的这一特点,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
5.语言迂回法。“以迂为直”,这是《孙子兵法》中提出的一种战略战术。在语言艺术中,也有个“以迂为直”的表达方法。语言迂回法就是迂回绕取,以退为进,即先避开具体问题,通过旁谈侧论,使人在不知不觉之中受到教育。相传古人乐羊子外出求学,七年不归。其母迫于生计,偷宰了邻人的一只鸡。乐羊子妻见后,先不说婆婆的行为不对,只是直掉眼泪。婆婆问她这是为什么,她回答:“自伤居贫,使食有它肉。”意思是说:都怪家里贫穷,我没有侍奉好婆婆,因而使得饭桌上有了别人家里的鸡肉。乐羊子妻“以迂为直”的语言,终于启发了婆婆的廉耻之心。婆婆听了羞愧得无地自容,端起鸡肉就上邻居家赔礼道歉去了。
6.语言激励法。常用的语言激励法有口头表扬和激将法两种。表扬法就是用恰如其分的语言,对人们取得的成绩和做出的积极努力给予肯定和赞扬,使之感到自己的努力取得了社会的承认,从而积极性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挥。激将法就是用巧妙的语言,点燃人们自尊心的火花,激发人们的精神潜能,使之爆发出巨大的力量,从而战胜困难,取得成绩。
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语言要求
1.语言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正确,就是要遵守遣词造句的语法规范和约定俗成的语言习惯。若使用的语言不正确,彼此理解的意义不符,就会产生歧义,使思想教育的目的无法达到。准确,就是要确切地使用概念,合理地进行判断、推理,科学地得出结论,这就要力戒说过头话,搞绝对化。在语言表达上过之与不及,都会使真理走向谬误,使真理失去应有的光辉。
2.语言的真实性和启发性
做思想政治工作要尊重客观事物,实事求是,决不能文过饰非,谎言欺众,换句话说,就是不讲假话、大话、空话,让人听了觉得实在,否则就会被人们讥为“假、大、空”,结果是败坏思想政治工作的声誉。许多富有经验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往往善于使用警句,民谚和格言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心灵。因为这些语言经过了千锤百炼和历史的筛选,蕴含丰富的哲理,往往能一语道破“天机”使人豁然开朗,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3.语言的生动性和易懂性
思想政治工作是生动活泼的。这就需要调动各种语言手段,把丰富的思想内容用丰富多彩的语言,灵活自如地表达出来。语言生动性常常是与形象化分不开的,形象化的语言具有美感,富于感染力和表现力,能震撼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语言还要明白易懂,不能滥用一些大多数人不熟悉的外来语、专门术语和所谓新名词,更不要故作高深,使人费解。
4.语言的情感性
思想政治工作面对的是被称为万物之灵的活生生的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语)。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善于应用充满诚挚和强烈感情的语言去撞击学生的心灵,使之迸发出火花来。
学生的思想是错综复杂的,只有解开他们的心弦之结,才能拨动心灵。所以,无论作报告、讲课,还是对话、谈心,都要善于触发学生的“醒悟点”。话不在多,有的放矢则灵。
三、思想教育的语言必须顾及教育对象的心理
人的内在意识系统中的情绪,情感因素,在思想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都会有这样的体验,同样一句话,对同一个学生有时起积极作用,有时不起作用,有时反而起消极作用;同一观点,出自不同的宣传教育者之口,有时容易被学生理解接受,有时却不容易理解,甚至引起反感。出现这种差别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与学生当时的情绪以及他们对宣传教育者的情感体验有关。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因此,思想教育的语言,既要顾及教育对象当时的情绪,又要有利于与教育对象的情感沟通。
需要,在人的情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思想教育应着眼于全面研究人,研究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这种需要是驱使其道德行为的基本动力。高校学生的各种需要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必须深入地研究活生生的具体的学生,既了解“这一个人”,又了解“这一群人”,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疏导,使学生把自身的、眼前的利益、同人民的、长远的利益结合起来。因此,思想教育的语言要尽量满足教育对象的合理需要。
首先要满足爱的需要,爱是所有情感中最炽热最温暖的。思想教育的语言应当充满着爱。爱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学生缺乏深情的爱,那你的讲话一定苍白、呆板,或者令人抑郁窒息。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育者自身如果先捧出一颗温暖的心,并伸出热情相助的手,以真诚的信任,热情的关怀,施放大量爱的暖流,就会使教育对象产生亲近感和仰慕心理,和教育者产生共鸣,得到感情上的一种满足和慰籍,就会极大地调动起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就会在师生之间创造出一种“心理相容”的情感气氛,从而产生情通而理达的效果。
其次,要满足获得尊重的需要。当代大学生是在改革开放的十年中成长起来的“第四代人”。这一代人的自我意识成熟较快,其突出表现在人格上的自尊,精神上的自立。因此,高校思想教育的语言应满足大学生获得自尊的需要,并用充满智慧的语言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创造出一种平等,和谐、信任、融洽的语境和气氛,这样才可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第三,要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促使他们强烈地关心自己的才能和思维发展,他们更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追求目标,自我实现的愿望更为强烈,他们迫切要求思想教育者的语言所载的思想信息能满足他们的这种内在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育者所传递的思想信息,满足或适应了大学生的内在需要,则思想教育就容易取得成效,反之,就难以被他们接受,甚至产生厌烦情绪。
当代大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有时会出现自相矛盾的现象。比如:师范生都非常清楚地懂得,科学文化知识对于我们这个国家的未来发展起决定作用,而教育又是基础。但他们中又确有许多人不愿意当教师,其主要原因是教师的经济收入相对较低,于是,就产生了“短期选择”与“未来选择”之间的矛盾。这就需要思想教育者去引导他们摆正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确立当一名人民教师的崇高感、责任感。同时,既不要回避现阶段教师待遇偏低的事实,又要讲明党和国家正在逐步解决“脑体倒挂”所采取的积极措施,帮助他们牢固地确立专业思想,立志献身人民的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