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开放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80年代,中国开始大踏步走向世界;世界也开始大踏步走向中国。中国正以扩大开放而与提高开放度的豪迈雄姿,迎接21世纪的新辉煌!
——邓小平是中国开放思想的创造者;
——邓小平是中国开放政策的设计师;
——邓小平是中国开放事业的开拓者。
邓小平曾反复指出,中国开放得还不够,要进一步更加开放。他提出“造几个香港”的开放战略,不是他反复提出更加开放的目标。他认为,中国不仅要扩大开放面,更要提高开放度。
中国的经济开放政策,是邓小平提出来的。邓小平的开放思想有个孕育、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他的开放思想,孕育于建国初期。早在1957年4月,邓小平在西安干部会议上作的报告,曾明确提出我们的国家是贫穷的国家,在贫穷落后的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先进工业国家,我们还是小学生。因此,要学习世界上一切先进的经验。世界各国,包括美国在内,有先进的东西,我们也要学。当然,首先学苏联,因为美国对我们搞封锁禁运。1962年,在讨论怎样恢复农业生产的时候,邓小平提出从国外进口生产维尼纶的原料和设备,减轻国内棉花供应的压力。这就是从国外引进技术设备的开放政策。但是,邓小平的开放思想形成于70年代后半期。而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又取得了全面的发展。
下面,从几个阶段,学习邓小平的开放思想
一、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这个讲话成为这次会议的主题报告。讲话贯穿着改革开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在开放问题上,他提出了开放的任务、措施和方法,提出要向外国先进管理方法学习,引进技术要有责任制度,引进项目要有几定。要改革外贸体制,给各省、市、自治区更多的自主权。从这次会议开始,改革开放已经作为党实现新时期总任务的根本路线、方针,政策的组成部分而被正式确定下来。
1979年3月,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 论述了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论述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关系,进一步拓展了对外开放的思想。他一方面认为,我们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学习和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方针(参见《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151页);另一方面, 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摒弃资本主义丑恶和颓废的东西。他指出:“资本主义已经有了几百年历史,各国人民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所发展的科学和技术,所积累的各种有益的知识和经验,都是我们必须继承和学习的。我们要有计划、有选择地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其他对我们有益的东西,但是我们绝不学习和引进资本主义制度,决不学习和引进各种丑恶颓废的东西”。“我们要向人民特别是青年介绍资本主义国家中进步和有益的东西,批判资本主义国家中反动和腐朽的东西”。(《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154页)邓小平指出, 在同外国人交往中,要注意对青年的教育和管理,指出一些青年男女盲目羡慕资本主义国家,有些人在同外国人的交往中,甚至不顾自己的国格与人格。这种情况必须引起我们的认真注意。
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中,邓小平提出了“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的问题。所谓中国式的现代化,是指适应中国情况的现代化,是从中国特点出发的现代化。这是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最初表述。
1980年初,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的讲话中,邓小平又进一步指出,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在发展经济方面要合乎中国的实际,走能够快一点,省一点的道路,包括扩大企业自主权和民主管理,发展专业化和协作,在计划经济指导下,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采取先进技术和中等技术相结合,合理利用外国资金、外国技术等。(参见《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210页—211页)在这里,邓小平已把改革开放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的重要内容。
1980年8月,邓小平提出肃清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影响问题, 对于开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邓小平讲的封建主义影响的种种表现,特别是“官商”、“官工”,画地为牢,以邻为壑,闭关锁国,夜郎自大,等等,是直接妨碍开放的,是必须肃清的,不肃清就不利于开放。邓小平讲的由于资产阶级腐朽思想作风,生活方式而产生的崇洋媚外、违法乱纪、走私受贿、投机倒把、丧失人格国格,等等,也是妨碍开放的,不斗争,开放就会走到邪路上去。邓小平讲“我们的制度将一天天完善起来,它将吸收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国吸收的进步因素,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这是资本主义所绝对不可能做到的”。(《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297页)
1980年同月,邓小平回答意大利记者提问时说道,“我们的建设方针还是毛主席过去制定的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不管怎样开放,不管外资进来多少,它占的份额还是很小的,影响不了我们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吸收外国资金、外国技术,甚至包括外国在中国建厂,可以作为我们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补充。当然,会带来一些资本主义的腐朽的东西。我们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这不可怕”。(《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310页)
早在1979年4月中央工作会议期间,邓小平就提出开办经济特区。1980年12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作的关于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的讲话中,邓小平重申在广东、福建两省设置经济特区的决定要继续执行下去,但步骤和办法要服从调整,步子可以走慢一点。他强调要“继续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前提下,执行一系列已定的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并总结经验,加以改进。在这方面由于多年闭关自守,没有经验,我们确定付出了重大代价”。(《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322页)从这个讲话以后,“对外开放”就作为一个科学术语为国内外所接受,正式沿用下来。
1982年4月和7月,邓小平反复提醒全党要认真注意,如果不坚决刹住严重经济犯罪这股歪风,我们党和国家确定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他提出要一手坚持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一手坚决打击经济犯罪活动。(参见《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357—359页)
1982年9月7日,邓小平说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的苦果。我们决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对外交流。同时,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抵制外来腐朽思想,决不允许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在我国泛滥。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372页)这段话是对我国对外开放总体指导思想的全面概括。
二、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二届三中全会
从党的十二大召开到1984年,邓小平谈到对外开放的思想,有四个方面的内容:(一)对外开放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在经济上要采取两手政策,在文化上也要采取两手政策。(二)提出通过“一国两制”实现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构想。(三)提出扩大经济协作,对内开放的思想。(四)引进外国智力,请外国专家帮助工作。
1983年4月29日,邓小平同外宾谈话时提出, 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国际主义、爱国主义都属于精神文明的范围。这两个方面与对外开放都是有密切关系的。建设物质文明离不开对外开放,对外开放也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1983年6月18日,邓小平会见参加1983 年北京科技政策讨论会的外籍专家,重申我们的路子走对了,政策不会变。要变的话,只会变得更好。对外开放只会变得更加开放。路子不会越走越窄。路子走窄的苦头,我们是吃得太多了。如果我们走回头路只能回到落后,贫困的状态。(参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第16页)
1980年初,邓小平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的讲话中,把台湾归回祖国,实现祖国统一,作为80年代我们要做的一件大事。1983年6月29日,邓小平会见美国新泽西州西东大学教授杨力宇时谈了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邓小平指出,和平统一的核心是祖国统一,不是台湾“完全自治”,“完全自治”是两个中国,祖国统一是和平统一,不是我吃掉你,也不是你吃掉我。制度可以不同,台湾地方政府在对内政策上,可以有自己的一套。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可以有其他省、市、自治区所没有而为自己所独有的某些权力,条件是不能损害统一的国家利益。司法独立,终审权不需要到北京。台湾可以有自己的军权,条件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党政军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参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第17—18页)这里邓小平阐述了对和平统一祖国的构想。
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指出“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就是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这是我国立国和团结全国人民奋斗的根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第33页)在这里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的思想。
1984年10月,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说,“去年我只做了一件事:打击刑事犯罪分子。今年做了两件事:一件是进一步开放14个城市,还有一件是用‘一国两制’的方式解决香港问题”。这是对外开放思想的新发展。
1984年2月22日, 邓小平会见美国乔治城大学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代表团时,他讲话的基本思路是:中国要聚精会神搞国内建设,这需要国际局势的稳定。他设想稳定国际局势的新办法,就是大陆与台湾和平统一的办法。邓小平第一次把这个办法概括为“一个中国,两种制度”。他认为这个办法可以用来解决台湾问题,还可以用来解决香港问题。他还设想,有些国际上的领土争端,可以先不谈主权问题,先进行共同开发。“共同开发”是解决国际上某些争端的新路子。(参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第38—39页)这个新路子是邓小平的重大创造。
1984年初,邓小平到广东、福建等地视察。他回北京同几位中央领导同志谈了经济特区和增加对外开放城市问题。在这次谈话中,邓小平肯定了建立经济特区政策的正确性,肯定了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建设取得的成就,指出经济特区具有开放窗口的作用和开放基地的作用。因而实行经济特区政策的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邓小平提出厦门特区地方划得太小,要把整个厦门岛搞成特区,可以实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除现在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点,增加几个港口城市,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参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第40—42页)
1984年5月,邓小平会见马西总统菲格雷多时,提出南北对话、 南南合作的主张。这次谈话邓小平提出在本世纪末我国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之后,再发展30年到50年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的设想。
1984年6月22日、23日, 邓小平分别会见了香港工商界访京团和香港知名人士钟士元,谈话中邓小平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提法。由“一个中国,两种制度”,到“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字之差,反映这个构想趋于完整和成熟。他提出用“一国两制”办法解决香港问题一整套设想。
1984年6月30日, 邓小平会见第二次中日民间人士会议日方委员会代表团时,阐述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总构想:
(1)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也就是坚持实事求是。
(2)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 我们坚持的社会主义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我们的政治路线是把四化建设作为重点,到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要始终把住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环节不放松。
(4)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坚持共同富裕,不能搞两极分化。
(5)实行改革开放。他提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他强调关起门搞建设不行。关起门有两种:一种是对国际;一种是对国内。关起门来搞建设发展不起来,因此,对内要继续改革,对外要进一步开放。邓小平在这里把对外开放看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
1984年10日,邓小平会见中外经济合作问题讨论会的全体中外代表,在谈话中他提出,对内搞活经济,对外经济开放,是个长期的政策,最少50年到70年不会变。邓小平第一次提出,经济上的开放,不只是发展中国家的问题,而且也是发达国家的问题。发展中国家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三的地区,世界市场的扩大,只在发达国家中间兜圈子是有限度的。中国在开放中取得外国的帮助,但这种帮助不是单方面的。一方面我们取得了国际的、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帮助,反过来,中国对国际的经济也会做出较多的贡献。希望所有的外国企业家,专家进一步认识到,帮助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有利。希望国际工商界人士,要从世界的考虑同中国的合作。要互相创造条件。我们注意使法律规定逐渐完备起来。(参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第65—69页)
1984年10月26日,邓小平会见马尔代夫总统加尧姆时,讲了中国的国情和特色及走过的道路。他说,中国是个大国,又是个小国,经济发展水平低,还比较穷。建国35年取得的成就是大的,但是中间经过了一些波折,耽误了一些时间。最近五年多来,改变了过去的一些“左”的政策,一心一意搞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超过了预想。我们的经验就是实事求是,把马列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
三、从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到十三大
1984年10月31日,邓小平会见缅甸总统吴山友时谈到,我们的对外开放政策,不只是对发达国家开放,此外,还要对发展中国家开放,还要对苏联和东欧国家开放,一共三个大方面。
1984年11月1日,邓小平在中央军委座谈会讲话中提出, 对内经济搞活也就是对内开放。
1984年12月19日,邓小平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会见。会见中邓小平指出“一国两制”构想具有国际意义。这个构想是根据中国、香港和英国的实际情况提出来的,所以三方都能接受,现在看来是行得通的。邓小平讲了我们对香港的政策50年不变及其根据。邓小平指出,“一国两制”,社会主义是中国的主体。10亿人口的主体地区是社会主义,在小地区、小范围内实行资本主义,这更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
1985年,我国对外开放继续向纵深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的厦漳泉三角地带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这一年,邓小平反复强调对外开放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能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同年3月7日,邓小平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开放、搞活、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加强精神文明建议,经常进行“四有”教育,特别要教育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一定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成为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邓小平强调指出,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我们就是要坚决执行和实现这些社会主义的原则。(参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第99页)
1985年4月18日,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希思时说, 在外贸上应该注意两个问题:一个是技术转让,欧洲在这方面比较开放。一个是产品贸易,双方都应开辟贸易途径,现在欧洲在我们外贸中所占的比例不大。贸易总是一来一往的,中国买外国产品总要有偿付能力,希望欧洲的企业界为中国商品进入欧洲市场创造条件。三年来,我们一直在考虑加强同欧洲的经济联系,这是作为一项政策来考虑的。
1985年5月、6月,邓小平着重讲绝不能搞自由化。他说,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实行开放政策与要刹住自由化是相关的。自由化思潮,不仅社会上有,共产党内也有。要搞四个现代化,要实行开放政策,就不能搞资产阶级自由化。自由化思潮一发展,我们的事业就会被冲乱。(参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第110页)
1985年8月1日,邓小平会见日本公明党第十三次访华代表团时,针对国外有人对经济特区政策的怀疑,邓小平特别提出要肯定两句话:第一句话是,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第二句是,深圳经济特区还是一个试验,这两句话不矛盾。我们整个开放政策也是一个试验。从世界的角度讲,也是一个大试验。(参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第113页)
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同穆加贝谈话时说,我们拨乱反正, 就是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发展生产力。为此,必须对我国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在改革开放中又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邓小平还特别指出,讲开放问题,不要忽视国家机器的作用,要依靠我们的社会主义政策和国家机器去克服风险和资本主义腐朽东西。(参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第118页)
1985年9月23日, 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在一定范围内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革命性变革。他还指出,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主体,一是共同富裕。有计划地利用一部分外资,发展一部分个体经济,都是服务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这个总要求的。所有这些都讲明了改革开放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关系。他还指出,这几年生产是上去了,但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流毒,还没有减少到可能的最低限度,甚至解放后绝迹已久的一些坏事也在复活,再不下大决心迅速改变这种情况,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不能全面发挥出来。他强调,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也要受破坏,走弯路。他特别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都必须大大加强,决不能削弱。对严重犯罪活动的防范和打击也必须继续加强,对一些严重危害社会风气的腐败现象,要坚决制止和取缔。
1986年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的讲话,提出现在中央的路线政策都好,改革开放方针必须坚持,但是管理工作和其他工作中的漏洞也不少。有些党员和干部的作风和社会风气实在太坏了,要狠狠地抓,整顿风气的工作至少要抓10年。他重申,搞四个现代化一定要有两手,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参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第131页)
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邓小平在十二届六中全会上的讲话,特别提出要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问题。他说,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主张把资本主义一套制度都拿过来,实际上是要把我们中国现行的政策引导到资本主义道路。这个思潮不顶住,加上开放必然进来许多乌七八糟的东西,一结合起来,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对我国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冲击。他告诫人们,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是长期的,不仅这次要讲,还要讲十年、二十年。他再次强调,我们搞的四个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我们实行开放政策,吸引资本主义的一些有益的东西,是作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一个补充。(参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第142页)
1987年1月,邓小平同外宾的两次谈话,阐述了排除干扰问题。 他说,搞改革、搞四化,一定会有来自多方面的干扰,有“左”的干扰,也有右的干扰。如果说我们过去对“左”的干扰注意得多,对右的干扰注意不够,那么这次学生闹事提醒了我们,要加强注意右的干扰。总之,我们必须排除干扰。
邓小平还说,中国要得到发展,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对内改革。中国执行的开放政策是正确的,得到了很大的好处。如果有什么不足之处,就是开放得还不够,要继续开放,更加开放。(参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第160页)
1987年4月16日, 邓小平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时,全面阐述了中国现行政策不变的问题。他说,政策不变,一是香港回归祖国以后50年现行制度不变;一是坚持开放的政策不变;一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变。看中国的政策变不变,也要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方面变不变。要真正做到香港50年不变,50年以后也不变,就要大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制度不变。我们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是保证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不变,保证整个政策不变,对内开放、对外开放的政策不变。讲不变,应该考虑整个政策的总体、各个方面都不变,其中一个方面变了,都会影响其它方面。(参见《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第1360—1368页)
1987年4月、6月、7月,邓小平几次同外宾谈话, 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全面阐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政策,主要内容是:
(1)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 更要进一步建设比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要建设摆脱贫穷的社会主义。
(2)要做到建设摆脱贫穷的社会主义,就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把我们整个工作的重点转到建设四个现代化上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我们确定的第一步目标,在80年代翻一番,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进入小康社会;第三步在下个世纪用30年到50年的时间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4)为此必须改变闭关自守状态,调动人民的积极性, 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5)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 政治体制和相应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
(6)开放是两个内容,一个对内开放,一个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是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对所有类型国家的开放,采取多种形式开放,包括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
(7)我们所走的路子是从农村开始,取得经验,再转到城市。
(8)我们的方针政策是两个基本点,一是实行改革开放, 一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两个基本点是互相依存的。
(9)搞现代化建设,搞改革开放,存在“左”和右的干扰, “左”的干扰更多是来自习惯势力,右的干扰就是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全盘西方化,包括西方民主。要吸取历史经验,防止错误倾向。
(10)改革开放的路子走对了,改革、开放的政策不可能放弃,甚至不可能放慢。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快一点改革、开放步子。
四、从党的十三大到十四大
党的十三大以后,从1988—1989年这段时间,邓小平会见外宾的多次讲话,大体上可以归纳为几点:
(1)过去的10年,我们取得了可喜的发展, 可以说上了一个台阶。事实证明,我们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总的来说是正确的。
(2)我们上上下下对改革的认识是一致的, 这要“归功”于“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十年灾难性的教训对我们太深刻了。大家都要求改革,所以改革是顺利的。改革开放要贯穿中国整个发展过程。
(3)我们今后的发展,首先要靠自己的努力, 同时学习别国的经验,同发达国家的合作是不可少的。没有国际合作,不搞开放政策,关起门来是不行的。
(4)今后中国的发展,有三个大环节:一是在改革方面, 既要决心大,又要步子稳;二是发展要有适当的速度,太快了不行,太慢了也不行;三是如果有国际上的合作,我们渡过难关的能力就更强。
(5)中国十年来走过的路是正确的,各项主要的改革, 特别是改革开放的政策不会变。
(6)中国到了应该总结的时候了。只有很好地总结过去的成绩、方针和政策,才能继续前进。(以上是根据《人民日报》有关报导整理的)
1988年6月3日,邓小平在会见“90年代的中国与世界”会议代表时说,“中国发展战略所需要的时间是下个世纪50年。现在不仅有个香港,我们在内地还要造几个香港”。1989年他又重新提出“再造几个香港”。他解释说,就是说我们要开放,不能收,要比过去更开放,不开放就发展不起来。
1989年6月9日,邓小平在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时的讲话,提出要冷静地考虑过去,也冷静地考虑未来,全面肯定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其中还强调切不要把中国搞成一个关闭性的国家。实行关闭政策的做法对我们极为不利。再是绝不能重复过去那样,把经济搞得死死的。邓小平强调,总结我们过去的十年,我们的一些基本提法,从发展战略到方针政策,包括改革开放,都是对的。要说不够,就是改革开放得不够。以后怎么办?按照我们原来制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照样干下去,坚定不移地干下去。除了个别语言有的需要变动一下,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政策都不变。
1992年1月至2月,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巡视期间,在深圳、珠海考察了十天就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发表了极为重要的讲话,摘要整理于下:
(1)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邓小平说, 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1992年1月21日,邓小平在深圳说,走社会主义道路, 就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来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富裕。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当然,太早这样办也不行,现在不能削弱发达地区的活力,也不能鼓励吃“大锅饭”。他还说,不发达地区大都是拥有丰富资源的地区,发展潜力是很大的。总之,就全国范围来说,我们一定能够逐步解决沿海同内地的贫富差距问题。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1月25日,邓小平对广东省委书记和珠海市委书记说,这10 年真干了不少事,我们国家发展这么快,使人民高兴,世界瞩目,这就足以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谁想变也变不了。谁反对改革谁就要垮台。说来说去,就是一句话,坚持这个路线方针政策不变,反对的人让他去睡觉好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立的章程并不少,而且是全方位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都有明确的方针和政策,而且有准确的表达语言。这次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开得很好,肯定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变。一变就人心不安,人们就会说中央政策变了。城乡改革的基本政策。一定要长期保持稳定。当然,随着实践的发展,该完善的完善,该修补的修补,但总的要坚定不移,即使没有新的主意也可以,就是不要变,不要使人感到政策变了。有了这一条,中国就有希望。
(3)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要敢于试验。
1月22日,邓小平在深圳说,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 不能象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不冒风险,干什么事情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万无一失,谁敢说这样的话?一开始就自以为是,认为百分之百的正确,没那回事,我从来就没有那么认为。邓小平还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持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怕什么,坚持这样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大错误。
在深圳和珠海,邓小平强调要争取时间,抓住机遇,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他说,现在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经验一天比一天丰富;在农村改革和实践中,不搞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我们的政策就是允许看。允许看,比强制好得多。
(4)特区发展这么快,特区姓“社”不姓“资”。
邓小平说,1984年我来过广东。当时农村改革搞了几年,城市改革刚开始。8年过去了,这次来看,深圳、珠海特区和其他一些地方, 发展得这么快,我没有想到。看了以后,信心增加了。
邓小平说,对办特区,从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担心是不是搞资本主义。深圳的建设成就,明确回答了那些有这样那样担心的人。特区姓“社”不姓“资”,从深圳的情况看,公有制是主体,外商投资只占四分之一。就是外资部分,我们还可以从税收、劳务等方面得到益处嘛!多搞点“三资企业,不要怕。只要我们头脑清醒,就不怕。我们有优势,有国有大中型企业,有乡镇企业,更重要的是政权在我们手里。有的人认为,多一分外资就多一分资本主义,“三资”企业多了,就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就是发展了资本主义。这些人连基本常识都没有。后来对珠海市委书记说,你们就姓“社”嘛,你们这里是很好的社会主义!
(5)要尽快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邓小平在深圳说,亚洲“四小龙”发展很快,你们发展也很快。广东要力争用20年时间赶上亚洲“四小龙”。他说,有条件的地方要尽可能搞快点,只要讲效益,讲质量,又发展出口创汇,就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
(6)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技术。
邓小平在珠海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相信它是正确的。近一二十年来,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得多快啊!高科技领域的一个突破,带动了一批产业的发展。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近十几年来,我国科技进步不小,希望在90年代,进步得更快。搞科技,越高越好,越新越好,越高越新,我们也就越高兴。不只是我们高兴,人民高兴,国家高兴。在科学技术方面,中国应有一席之地。中国应该每一年都有新东西,每一天都有新东西,这样方能占领阵地。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创出我们中国自己的名牌,否则就要受人欺负。这就要靠我们的科学技术工作者出把力,这样才能摆脱被人欺负的局面。要挖掘人才,要不断造就人才,一年365天都要做这件事。只要有人才, 就可以创造出技术,事业就兴旺。
(7)要两手抓。
邓小平在深圳说,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只手都要硬。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扫除各种丑恶现象,手软不得。中国要保持稳定,干部和党员要把廉政建设作为大事来抓,要注意培养下一代接班人。要抓精神文明建设。我们完全有能力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两个文明都要超过他们(按:指“四小龙”),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8)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 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要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9)要排除干扰。
邓小平说,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10)要多干实事,少说空话。
邓小平说,要干实事,少说空话。会太长、文章太长不行。深圳发展这么快,是靠实干干出来的,不是靠讲话讲出来的,不是靠写文章写出来的。他在珠海说,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制,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的,我们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指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就是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过去我们打仗靠这个,现在搞建设,搞改革也靠这个。我们讲了一辈子马克思主义,其实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马克思主义是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
党的十四大高度评价邓小平作出的历史性重大贡献: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邓小平同志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时刻关心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关于概括群众的经验和创造,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
——邓小平同志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表现出了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气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理论勇气,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标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论文; 中国改革开放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邓小平论文; 邓小平文选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社会主义制度论文; 国家社会主义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经济学论文; 经济论文; 时政论文; 经济特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