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互换教学策略的探究论文_袁廷美

高中语文课堂互换教学策略的探究论文_袁廷美

贵州省三都民族中学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来的,已经有三十多年的时间。素质教育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取向。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国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着重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和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要求教学朝着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向发展,其中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高三语文课堂互换教学的提出,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他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发挥教师的特点,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对互换教学的认识

课堂互换:

1、分工

比如一个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高三语文复习四个模块(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实践)当中的一个模块进行教学。

2、合作

比如A选择语言文字运用进行教学,B选择现代文阅读进行教学,C选择古诗文阅读进行教学,D选择写作实践进行教学。

①比如ABCD教师9至10份分别在自己的两个教学班进行教学(教学内容为自己所选的模块)。

②10至11月份,A进入B的两个班级进行教学,B进入C的两个班级进行教学,C进入D的两个班级进行教学,D进入A的两个班级进行教学。

③11至12月分A进入C的两个班级进行教学,B进入D的两个班级进行教学,C进入A的两个班级进行教学,D进入B的两个班级进行教学;

④12至01月份A进入D的两个班级进行教学,B进入A的两个班级进行教学,C进入B的两个班级进行教学,D进入的两个班级进行教学C的两个班级进行教学。

二、互换教学的可行性

高考改革要求每一学科"增加选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存在"差异"是毋庸置疑的,且这种"差异"是现今中学语文课堂普遍低效的症结所在。但语文学习的差异并不完全在于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的差异,更多的决定于学生个体之间感悟能力、学习心理的差异。高中生对语文学科不感兴趣,主要原因并不在于学生智商的欠缺,而是他们未能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传统的语文教学最容易"一锅端",教师无暇顾及所有学生的需求。学生个性不同、需求不同,语文教学必须因人而教,因势而导,才能真正激发中学生的情感体验、阅读写作的兴趣。套用接受美学的说法,语文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给学生填写"空白点"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学生认知水平不同,感悟能力不同,学习心理也不同,教师要引导每个学生找到自己的"空白点",从而激发其语文学习的欲望。

所以说,"互换教学"在语文学科中的贯彻,关键是如何在高考改革的总体要求下,结合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来贯彻,从而设计出合理的语文教师互换教学的课程方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基于高中语文是一门以情感体验为主的基础性学科,其学习的重心不在于知识的多,而是在于学养的精和感受的深广,所以在等级划分上不宜学习其它学科,分出太多层面,应该按照教师的特长进行重点突出。虽然语文学科在"分层"中处理得较为粗放,但是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分出不同的模块。"教师互换教学"不仅应有优劣之分,更应该有不同领域、专项的区别。语文的四大基本技能是"听、说、读、写",这不仅是四大技能,也是促使学生能力和语感不断提升的实践途径。语文教学必须以语文实践和语感培养为基础,把诵读、说话、阅读、写作这四个主要板块作为学生训练和实践的基本点。

三、互换教学的策略

1、要求所有语文教师要充满情感,富有节奏感的语文教学语言。语文教学语言的情感是指语文教师在深刻体语文教材的思想内容后发自内心的饱含热情的真情实感。富有情感表现力的语文教学语言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效果。语文教学语言的节奏,是指由语文教师内心的情感引起语言快慢急缓的变化,并和语言的轻重强弱、语句的断连疏密、语气语调的刚柔抑扬有机结合,融为一体。语文教学语言的情感不能随意而发,也绝非矫揉造作,一定要依据语文教材的内容,才能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同样,语文教学语言的节奏也要根据语文教材的内容和课堂上学生的情绪巧妙地控制和调节,不能为了节奏而节奏。快慢得当、轻重有度、张弛适宜的节奏是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达到启发性的教学目的。

2、正确区分各位老师的风格和教学特点。从理论方面来看,教学风格研究是教学理论的深化和发展。随着现代教学论的研究日益向纵深发展,许多新的课题逐渐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对教学艺术及其风格的关注便是一个显著事例。教学风格作为教学艺术高度成熟的标志,在教学个性化的追求中被人们所瞩目乃是一种必然结果。然而,传统教学论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学的艺术及其个性的研究,致使教学风格的理论成果贫乏,远远不能适应教学艺术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教学风格研究是对于教师教学艺术创造所能够达到的"最高境界"的研究,可以丰富和完善教学论和教学艺术论的理论体系,弥补长期以来教学个性、教学风格理论研究的不足,影响和推动教学论、教学艺术论的发展。

从实践方面来看,教学风格研究是教学实践的总结和提升。我国教学风格研究的兴起和发展一直伴随着教师教学经验总结一道成长。起初主要是总结优秀教师们的先进教学经验并概括出教学风格的类型和表现形式,在这一过程中,一些著名优秀教师逐步以鲜明的教学风格被人们承认和学习,例如斯霞、霍懋征、李吉林、丁有宽等。教学风格研究通过对优秀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条件与发展规律的揭示,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提高教学艺术水平,保证教学质量,形成个人教学风格提供有益的启示,对于教师的教学迅速走上成功、成熟之路可资借鉴。同时,教学风格研究有助于引导、鼓励教师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扬长避短,朝着合乎自己审美个性和特长的目标去努力,加快形成独立风格的步伐。教学风格研究为广大教师提高教学能力、重视专业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之,高中语文互换教学,要求我们根据每位教师的教学特点,发挥每位教师的教学特长,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以最终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

论文作者:袁廷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5

标签:;  ;  ;  ;  ;  ;  ;  ;  

高中语文课堂互换教学策略的探究论文_袁廷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