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轮渡人”的“枢纽”角色_社会组织论文

共青团:“轮渡人”的“枢纽”角色_社会组织论文

共青团:作为“摆渡者”的“枢纽”角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共青团论文,枢纽论文,角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伴随着社会组织的繁荣兴起,各类青年社团蓬勃发展。如何发挥共青团作用,扩大联系、正面引导、广泛凝聚,是共青团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当代青年多元性、多样性、差异性的时代特征,以及信息社会对青年交往方式、聚集方式的深刻影响,对传统的行政化的青年组织方式提出了挑战,社会领域青年面临“再组织化”的问题。

共青团的“枢纽”特点

共青团需要及时抓住我国行政体制从传统政府行政向现代公共行政转变、政府管理模式和职能发生转换这一发展机遇,积极主动地贴近政府,接纳从政府部门中转移出来的部分社会公共职能,实现政治职能、政府职能、社会职能三位一体。因此,建设“枢纽型”社会组织既是对共青团在新时期新的职能要求,也是对共青团传统桥梁纽带作用的延续和深化。

共青团建设“枢纽型”社会组织的优势。共青团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青年、教育青年和引导青年的纽带,在政治、网络、品牌、人才等方面具有其他青年组织不具备的独特优势,具备对社会组织发挥引导、管理、服务功能的天然条件。共青团组织网络健全,范围覆盖乡镇、农村、机关、学校、个体/私营企业,具有较强的组织优势;共青团社会联系广泛,除了联系广大团员外,还通过青联、学联、少先队以及青年企业家协会等团属社团联系着各界青年,同时还通过对青年自组织的管理和引导,凝聚着有不同兴趣和爱好的青年,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不同青年群体在民生方面的不同需求,共青团社会动员能力较强,具有良好的社会公信力,比较容易整合社会资源参与社会组织管理,拥有大量动员载体和品牌。目前,社会组织缺乏良性发展资源支持与内在制度构造等问题恰恰给了共青团发挥优势的空间。

共青团建设“枢纽型”社会组织存在的问题。共青团建设“枢纽型”社会组织若没有一个清晰的角色定位,可能出现工作面覆盖不广、组织体系不合理、工作方式不科学、支持手段有限、工作项目不完善、专业人才不具备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既有共性问题又有一些个性问题。社会组织与科层制运作的政府不同,与标准化存在的商业不同,它们的存在状态是多元的,产生方式千奇百怪,如果用一套严格的标准去培育草根社会组织,很可能使这些组织难以“接地气”,缺乏竞争力,对共青团形成较强的依赖,无法摸索出自我壮大的路径。如果沿袭过去的行政思维,对各方利益考虑不足,共青团会成为“二政府”,让其他社会组织变成“大丫环”。有些社会组织为了优先得到资源,可能会迎合共青团的口味,丧失了自己的活力和个性。共青团在发挥枢纽作用的时候,有可能一不小心当了“婆婆”,承担无限责任,可又解决不了由此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有时候过分依赖传统制度的路径,过程之中甚至采用了强制手段,导致社会组织“不买账”;有时因为没有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引导、服务和管理松散,导致“肌无力”,发挥作用有限。

角色:“摆渡者”而非“管理者”

共青团作为党的青年群众组织,其“枢纽型”社会组织的概念有别于学术上的概念,它不限于作为同类别、同性质、同领域社会组织的枢纽,而要在更广阔的体系内,在一切以青年为主体或以青年为主要工作对象的社会组织中发挥作用,其核心是培育、凝聚、服务、引导青少年社会组织及其他社会组织。一是要切实承担起本领域内社会组织的业务主管责任,做好调查备案、业务审查、管理服务等工作,指导其依照法律和章程开展活动;二是要切实把握青少年社会组织自发成立、自主发展、自行运作和自我管理的特性,深入研究各类社会组织的发展状况、发展规律,加强联系服务,团结、凝聚更多领域和范围的社会组织;三是畅通党政和社会组织的沟通渠道,围绕增强活力、促进和谐开展工作,引导社会组织在重大事件面前有所作为,有序合理地表达观点和利益诉求,使之成为国家发展、社会建设的积极推动力量;四是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探索政府与社会组织间的交流、合作新模式,建立社会组织间的彼此联动、信息反馈机制等,同时还要对其他社会组织起到团结引领、示范带动的作用。因此,共青团的角色不是“管理者”,而是“摆渡者”。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共青团不是以政府角色建立或强化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庇护—依赖关系”,而是在互信协作基础上,构建与社会组织之间功能互补、合作共治、良性互动、合作共赢的新型“纽带关系”。因此,共青团一方面要在规范管理和服务的同时,加大引导力度,帮助青年社会组织规范组织运作,实现社会组织内部组织生态的自主建立;另一方面,要学习社会组织新的组织模式和活动方式,不断完善共青团“枢纽型”社会组织的自身建设,不断增强组织动员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

共青团“枢纽”的实践路径

在具体实践中,共青团要根据“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发展的新特点、新要求,在履行社会职能过程中充分发挥“中枢神经”的作用,整合各类工作载体、把握各个关键领域、突破各项工作重点,探索“枢纽型”社会组织发挥作用的新方法、新途径,全面实现共青团事业的科学发展。

共青团服务社会组织的着力点。只有有效服务,才能吸引社会组织。要围绕社会组织业务发展、服务社会、教育培训、对外宣传、信息交流和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为他们搭建服务平台,拓展服务渠道。一是开放共青团自身资源,建立社会组织物质资源支持系统。通过健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机制、设立专项发展基金、开放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方式,为社会组织提供骨干培训、场地租借、项目资金支持等方面的扶持。二是为社会组织提供展示、宣传和交流的平台,促进社会组织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建立健全社会组织评价激励机制,树立先进典型,在扩大其社会影响的同时促进发展,形成发展导向。三是深入各类青少年群体,切实把握普遍性利益诉求,以组织化渠道反映青少年发展需求,协调解决社会组织自身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四是探索社会组织的运行规律,做好骨干人才的发现、凝聚工作,进一步加大培训、培养力度,提升他们的政治素质、理论素质、业务能力和个人修养,发挥他们在服务青少年、服务社会等方面的作用。如,上海团市委就实施了青年社团领袖助推计划,组织了上海青年社团(组织)领袖沙龙,广泛吸纳青年社团领袖。

共青团建设“枢纽型”社会组织的重点领域。现阶段,共青团建设“枢纽型”社会组织要着重做好以下领域工作:一是志愿服务方面。共青团承担着青年志愿者的组织管理任务,在这方面具有天然优势。目前,很多基于网络和现实的社会组织是某个领域、某种类型的志愿者组织。因此,要通过成立志愿者协会或联合会对各类志愿者组织进行统筹、管理和服务,探索建立新型社会动员机制。二是公益事业方面。共青团具有大量的青少年公益项目品牌,要积极通过组织各类社会组织开展公益活动,投入公益事业;要继续凝聚、培育一批以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宗旨的社会公益组织,丰富公益实践内涵,拓展公益实践渠道,创新公益服务的内容和方法,切实引导广大社会组织回馈社会,共建和谐。三是创业就业方面。帮助青年创业就业是共青团服务青年的重要体现。很多青年社团具有半经济性,甚至发展为经济实体。共青团要动用资源和组织优势,拓展渠道,采取有效办法,制定和利用政策,搭建促进平台,积极引导所联系社会组织的青年实现就业、完成创业。四是成长成才方面。各类青少年社会组织除建立在兴趣爱好和责任的基础上,很大程度上还围绕着成才和发展的目标,促进青年成长成才是共青团建设“枢纽型”社会组织的终极目标。因此,共青团要搭建舞台,优化政策,为社会组织青年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有利条件,不断促进青年的全面发展。

构建共青团建设“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工作体系。共青团建设“枢纽型”社会组织,目的就在于形成覆盖广泛、机制健全、行为规范、作用明显的工作体系。要建立健全党政主导、各方联动的青少年社会组织领导体系,在政策制定、组织培育、项目支持等方面与各有关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联动机制。同时,进一步完善青少年社会组织的结构和布局,重点建设一批机制健全、社会公信力强、在青少年中有较强影响力和广泛代表性的青年社团。最终,构建一个开放、多元、包容、立体的“同心多层”组织系统,包括共青团在内的各类青年社会组织可以平等沟通、合作发展、共享资源、创造价值,进一步形成以共青团组织为核心、以骨干青少年社团为基础外延、辐射带动各级各类青少年社会组织的工作格局。比如,北京团市委经过实践,构建了以共青团为核心,汇集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四大属性,以青联、学联、少先队、公益类、志愿类、创新创意类、人才汇聚类以及兴趣爱好类8种类型青少年组织为环绕,辐射各级各类青少年社会组织的“同轴共转”的新型组织体系。

实践证明,以共青团为代表的政治性群众团体建设“枢纽型”社会组织具有天然的优势,要在正确的角色定位基础上,根据“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发展的新特点、新要求,充分整合各类工作载体,把握各个关键领域,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模式,在业务指导和集约服务等方面发挥“枢纽”作用,影响和带动所联系和管理范围内的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和服务创新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标签:;  ;  ;  

共青团:“轮渡人”的“枢纽”角色_社会组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