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优化消费结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消费结构论文,社会保障制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戴卫东在《软科学》上撰文分析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对于引导消费投向进而优化消费结构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作者指出,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逐步由计划经济时代的低消费结构向市场经济时代的高消费结构发展,高、中、低收入群体消费水平都相对过去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并表现为由物质生活消费向更多的精神消费扩展。然而,在新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建立之前,社会保障制度仍处在转型时期,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还不很完善,城乡居民对现在经济收入与未来生活不安全感的心理使得他们降低了当期对精神生活消费的需求,普遍地持谨慎消费态度,因而上述的消费结构变化趋势受到遏制。作者认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其一,改革中放大个人作用、政府责任降到最低,面向城镇居民的就业、养老、子女教育、住房等保障相继由居民个人来承担部分或全部费用和风险。其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设计与管理的不完善性,直接阻碍了消费结构的优化进程。受此影响,社会消费结构也已发生了较大变化,突出表现为:高收入群体的消费程度低,中等收入群体消费保守,低收入阶层虽边际消费倾向高,但无经济能力消费。
消费结构的优化主要体现在消费经济的活跃,消费面的扩大,消费层次的提升,消费方向的健康等方面。为此,作者提出了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几点建议:一是充分发挥社会保障的“安全网”作用,活跃消费经济;二是关注城市弱势群体,推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扩大消费面;三是政府规范、引导补充性社会保障,提升消费层次;四是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力度,引导健康的消费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