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问题及建议论文_阚千千

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问题及建议论文_阚千千

摘要:混凝土工程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决定了建筑工程的质量。本文提出了三个关于如何更好地应用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建议,为施工企业提高浇筑质量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1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特点

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主要作用于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等部分,尤其是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与钢筋的量都十分多,且混凝土的密度也相对较大,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量大且任务繁重,应当积极做好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如未能采取合理的施工工艺或是施工技术将容易导致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后所形成的大体积混凝土存在各种缺陷进而影响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施工质量。此外,对于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中随着建筑工程高度的改变,混凝土将承受更大的重量,且施工的空间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中需要结合建筑工程的结构特点合理的选取与使用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用以最大限度地确保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施工质量。

2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前期准备

2.1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前的材料准备

对于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中所使用到的水泥、砂石、钢筋等建材需要结合设计要求做好进场检查,并对进场建材的规格、质量以及类型等进行抽查以确保进场材料能够满足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要求。对于抽查结果不满足的建材需要及时予以清退,避免其进入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施工现场。在完成了对于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前的材料准备后,需要对混凝土进行良好的拌和。混凝土配合比施工前,应明确施工材料的配合比,并在实践中对所选配合比进行检验。对不同配合比形成的混凝土性能差异进行检验,找出最符合施工项目混凝土浇筑施工要求的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确定后,施工项目中混凝土的搅拌顺序和搅拌过程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混凝土按照配合比进行混合。建筑工程混凝土实际搅拌阶段应适当加强混凝土含水率的检测和控制,并根据试验结果进行相应调整。

2.2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中的技术准备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中,有必要采用分层浇筑技术。第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第二层混凝土浇筑在混凝土桩前进行,每层混凝土依次浇筑,直至施工项目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既有利于保证混凝土的稳定性和质量,又能有效提高整体结构的强度和施工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分层浇注施工技术在两倍长度的结构应用于混凝土浇筑的施工,应对施工过程进行控制,在顶部施工的过程中,将边坡坡度需要设置为1∶3,保证顶部施工的质量。同时,在浇筑的过程中,需要采用振捣棒,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对振动的速度进行控制,提高振捣的效率,促进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使浇筑施工的质量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3混凝土浇筑技术的主要问题

3.1混凝土温度应力较大

在凝结过程中,混凝土会发生水化反应,同时产生很多热量。对于一些体积较小的混凝土结构,这种热量的影响比较小。但是对于厚大体积混凝土,其影响就不能忽略了。因为只有混凝土表面的热量可以快速地散发出去,内部的热量散发是较为缓慢的。散热速度的不同会导致混凝土外部和内部的变形有所不同,进而产生很大的温度应力。由于混凝土的拉伸性能不好,在这种较大拉应力的作用下,混凝土就会产生裂缝,破坏浇筑效果。

3.2作业人员操作不规范

在混凝土施工时,浇筑和振捣这两个步骤往往是同时进行的。浇筑过程中的振捣操作,可以减少混凝土中的空隙,并将混凝土完全填充到模板的角落里,从而确保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达到要求,结构的形状及位置与图纸一致。在实际浇筑混凝土时,经常有作业人员不遵守规范要求。施工人员有时会直接将混凝土倾倒在绑扎好的钢筋上,这种行为会对钢筋产生强大的冲击力,容易造成钢筋位置的偏移。在进行混凝土的振捣时,振动棒移动速度过快,振捣次数少,导致混凝土密实度不高,并且可能导致其表面出现蜂窝麻面。有的作业人员操作不规范,容易碰到模板或钢筋等构件,造成其位置发生偏移,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强度。

4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几点建议

4.1选择合适的浇筑技术

施工企业应当根据各类混凝土结构的特点,以及本企业的各种资源条件,制定合适的浇筑方案,安排好本工程不同部位的浇筑次序,控制好浇筑时间,保证在混凝土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完成浇筑任务。浇筑工作应当分层分段进行。通常,混凝土结构采用分层浇筑的方法。确定分段情况,要考虑具体的结构特点。对于平面尺寸不大的结构,施工企业一般采用全面分层的方案,即逐层浇筑结构整个平面。对于长度较大的结构,施工企业一般采用斜面分层的方案。如果采用全面分层方案,需要配置的浇筑设备和振捣工具过多,也可以采用分段分层的方案。在开始浇筑前,施工企业应当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施工企业应当仔细检查要浇筑构件的钢筋布置情况,确认其直径、位置、接头数量、绑扎方式等符合设计要求,并仔细检查各种预埋件的情况和模板的安装情况。作业人员应当及时清洁模板中的杂质,确保模板表面干净平整。这样浇筑出来的混凝土才能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平整的表面。

4.2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控制混凝土注入模板时的温度,可以减小温度应力对混凝土浇筑质量的不利影响。施工企业可以从减少水化热的产生,以及加快热量的散发这两个角度采取措施。从减少水化热产生的角度看,在选取原料时,应当尽量避免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因为这种水泥发生水化反应时,会产生比其他种类水泥更高的热量。施工企业也可以在混凝土中添加适量的有助于降低水化速度的外加剂,例如减水剂、粉煤灰等等。减少水泥的用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水化热的产生,此时,为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不受影响,应当尽量采用连续级配的石子和粒径介于0.5mm-0.25mm的砂子。从加快热量散发的角度看,在水的使用上,施工企业可以使用温度较低的水拌合混凝土,达到降温的目的。施工企业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物理降温方法,例如在混凝土构件内埋设冷水管道,加速热量的散发。

4.3规范作业人员的操作行为

施工企业应当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定期开展培训活动,使他们充分了解混凝土浇筑的正确程序,以及在浇筑时要注意的问题。作业人员应当将浇筑前要做的准备工作,以及浇筑后要做的养护工作熟记于心。同时,施工企业要定期对作业人员进行考核,保证他们熟悉浇筑的各项施工技术,掌握相关设备的操作方法,对常见的浇筑问题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在搅拌时,操作人员必须确保搅拌时间足够,使混凝土各组分均匀分布。浇筑前作业人员应当对混凝土的各种性能指标进行查验,确保将优质的混凝土运用到施工中。在浇筑时,作业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规范规定的浇筑厚底和浇筑方法进行操作。由于混凝土离析会导致钢筋外露、强度下降等问题,所以作业人员应当注意,当要浇筑构件的高度大于2米时,必须要求作业人员使用溜槽或串筒等工具进行浇筑。在振捣时,作业人员应当正确控制振捣棒的插入位置和深度,既要确保混凝土能够密实,又要确保不会扰动钢筋、模板的位置。

结束语

从分析结果来看,选择合适的浇筑技术,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规范作业人员的操作行为,都可以有效地帮助施工企业更好地应用各种浇筑技术。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浇筑又是混凝土施工的重要环节。因此,施工企业应当高度重视这种技术的创新和应用,通过参与更多的项目,不断提高本企业的技术水平,为我国建设更多高质量的建筑工程。

参考文献

[1]郭志群,李振民.大截面钢管混凝土组合柱的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J].江苏建筑,2017(S1):77-79+89.

[2]翁圣锋.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技术要点及工艺[J].居舍,2017(36):55.

[3]杨昌鑫.房屋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居舍,2017(36):57+104.

论文作者:阚千千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6

标签:;  ;  ;  ;  ;  ;  ;  ;  

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问题及建议论文_阚千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