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图书“走出去”的出版现状与模式探析-以“一带一路”沿线阿拉伯国家为例论文

中国图书“走出去”的出版现状与模式探析-以“一带一路”沿线阿拉伯国家为例论文

中国图书“走出去”的出版现状与模式探析
——以“一带一路”沿线阿拉伯国家为例

◎马 迁

(北方民族大学 宁夏 银川 750001)

【摘 要】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沿线阿拉伯国家均对这一倡议表示出积极响应的姿态,同时也需要通过图书等媒介更好地了解中国。分析中国图书在“一带一路”沿线阿拉伯国家的出版现状与模式,探讨中国图书“走出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中国图书 阿拉伯国家 图书出版

2003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在全国新闻出版局会议上,正式提出了关于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此后,各出版商家着力开启图书向外推广的计划,借助政府相继出台的扶持政策在海外寻找中国图书市场。此外,国家还先后启动一系列图书出版资助工程,其中包括“中国对外图书推广计划”和“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等,为中国图书走出国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让国外通过图书认识中国、了解中国。

中国图书“走出去”战略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阿拉伯国家。阿拉伯国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大群体,阿拉伯联盟由22个主权国家组成,其总部位于埃及,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非阿拉伯国家比如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相当一部分人也使用阿拉伯语[1]。因此,中华图书走进阿拉伯世界有非常大的必要性。

一、中国图书在阿拉伯国家的出版现状

(一)中国图书走进阿拉伯的基本情况

在“一带一路”倡议影响日益扩大的背景下,更多的中国出版机构以及文化传媒企业迈出步伐,开始面向阿拉伯世界开展图书出版业务,甚至到当地开设图书出版分支机构。例如,五洲传播出版社在阿联酋设立编辑部;宁夏智慧宫文化传媒公司在埃及开设希克麦特文化传媒公司;安徽少儿出版社在黎巴嫩设立分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与约旦安曼文化局合作出版了《文明的追随》等等。在总体趋势的带动下,中国出版商和外方机构不谋而合,均表现出积极推进中华图书在外出版和传播的势头,尤其是埃及,埃及合作方出人出力,对中国图书在埃及的出版和推广尤为积极。

截至2019年,宁夏智慧宫文化传媒集团公司先后翻译出版、版权输出中阿文图书达逾800余种,涉及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文学、传记、经史子集等等诸多种类。智慧宫先后组织举办阿布扎比、沙迦、突尼斯、开罗、摩洛哥、沙特阿拉伯及卡塔尔国际书展和文化产业博览会等200多项文化交流活动,开展“中国书坊”“中国书架”“丝路书香”“阿文百部经典图书”“中阿关系走向”“中阿出版合作论坛”“中阿新书发布”及“中阿作家对话”等一批阿拉伯国家文化品牌活动[2]

据统计,迄今为止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图书版权贸易已逾1000多种。根据《环球时报》报道:“一带一路”大倡议的背景下,中国图书进入阿拉伯世界项目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和优势的平台。业界普遍认为,中国图书的对外出版传播一直以来习惯以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为标准,中国对美、英、法、德、日等国版权输出比重相当大,能占到全国输出总量的2/3。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尤其是阿拉伯国家的积极响应,中国图书走进阿拉伯社会的步伐正在有序前进,中阿双方的出版合作交流正在变得日益密切起来,并不断取得实效,未来发展空间将更为广阔[3]

(二)走进阿拉伯的图书内容和渠道

迄今为止,中国推广至阿拉伯国家的图书种类繁多,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文学、儿童读物和小说等各个方面。仅智慧宫向阿拉伯国家出版发行的中国优质图书就包括《中国道路 奇迹与秘诀》(李红杰、艾哈迈德·赛义德著)、《追梦中国·商界领袖系列图书》《中国震撼》(张维为著)、《手机》(刘震云著)、《跑步穿过中关村》(徐则臣著)、《许三观卖血记》(余华著)、《解读中国经济》(林毅夫著)等,这些书在阿拉伯国家一经发行,立即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和青睐。其中,《中国道路 奇迹与秘诀》《中国震撼》《追梦中国·商界领袖系列图书》等书,销量过万册。

此外,当前中国针对阿拉伯国家出版的图书量相比欧美国家明显不足,一直以来黎巴嫩占据中东地区出版业的龙头地位,现在仍有近千多家出版社。但在黎巴嫩这些出版社翻译和出版的图书中,中国图书占比很少,尤其从中文直接翻译成阿拉伯语的出版图书更是少之又少。

伴随“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经过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相关出版机构和企业的不懈努力,双方在出版方面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但美中不足的是,中方出版社推动的图书出版项目大多是在国家各级各类出版工程与项目的杠杆扶持效应下的项目,这就引发了多方面的问题[4]。将其简单归纳为四点问题:第一,政策依赖度大,市场性不足;第二,海外运营模式传统单一,图书出版尚不具备一定的国际化经验;第三,翻译方面尚存短板,亟待改善;第四,专业人才匮乏。

二、现存问题和建议

(一)中国图书进入阿拉伯国家的问题

此外,黎巴嫩“数字未来”出版公司翻译出版的中国图书内容广泛,其翻译出版的中国书目长达12页。除文学类以外,还有财经类、纪实类、政治类、历史类、社会类等。据介绍,中国面向阿拉伯国家的图书出版发行渠道主要有书店、发行公司以及图书馆,图书出版渠道相对比较传统。

识字量大,学生任务重,对识字不感兴趣,回生快,识字教学方法单一,效果不好,使识字成了学生的难点,也成了教师教学中最头疼的问题。

根据以上中国图书走进阿拉伯国家所面临的问题,笔者认为,中国图书走向世界尤其是阿拉伯国家最为重要的办法是“全面经营”和“急速发展”,实现中国作家和图书的“全球普及化传播”。这就像我国实施开放政策初期一样,一定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大胆迈出步伐,小心谨慎地做好事情才能将中国的图书更好地推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和认识中国[5]。为此,经过研究论证,笔者针对中国图书走进阿拉伯国家给出以下建议:第一,找准主角,重新定位;第二,以讲好中国故事为宗旨,突出出版社地位;第三,拓宽图书出版传播的国际渠道;第四,突出图书传播中华文化的作用。

(二)中国图书走进阿拉伯国家的建议

庄子认为真正打动人的是言语背后的真诚,而不是虚有其表的华丽言辞。“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天道》),“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渔父》)。庄子的“说”饱含人生的智慧,它突破一张大网,解放出鲜活的性灵。“无谓有谓,有谓无谓”,没说等于说了,说了等于没说。庄子将辩与不辩,言与不言已经齐一了。老庄正言若反,正话反说这一模式,正是对道家口语传播理念最好的阐释。

根据文献[3] 中的研究结果,对于变形高温合金,在400℃~500℃温度范围,寿命<105h,式(2)预测的应变寿命曲线与实际应变寿命曲线吻合度好。当温度高于650℃时,式(2)预测的寿命结果比式(1)要好。

此外,尽量以交流互鉴的姿态进行文化传播,使跨文化传播成为不同文化间的互动交流,而不是单方面植入。要注重向阿拉伯国家出版一些容易被对方接受的内容,毕竟两个民族间存在很大的文化差异。

对9101 工作面测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得到9101 工作面相关系数曲线图如图6所示,根据表1,在工作面测线160~210 m区段,测点波场曲线相关性为中等程度相关,在工作面测线310~370 m区段,测点波场曲线相关性为强相关。经钻探验证,在测线20、70 m处钻孔出水,在测线200、320 m处见空出水,由图5钻探情况标注可知,两个波场曲线相关性较强的测线区段同含水空巷揭露位置对应较好,含水废弃巷道深度位置同合成孔径成像结果更为吻合,综合解释结果较为准确。

三、结语

图书是文化的载体,一个国家的文化要想被外界了解,最好的途径就是让自己的图书走出国门,进行广泛的文化传播。“图书出门”是“文化出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传播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带一路”不只局限于经贸往来和区域经济利益的达成,它更需要中阿双方互学互鉴。真正的“和而不同”,需要双方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多走动、多交流。中国要加大图书走进阿拉伯国家的出版传播力度,让阿拉伯朋友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

[参考文献]

[1]陈越洋.二十世纪阿拉伯文化在中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

[2]从童书到学术书 让中国图书走进阿拉伯国家[EB/OL].(2019-05-24)http://www.cbbr.com.cn/article/128734.html.

[3]潘暐.中国文化走向阿拉伯世界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

[4]郭玉玮.中华文化在阿拉伯国家传播的困境与对策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

[5]王敏.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的图书出版传播研究[D].兰州大学,2016.

【中图分类号】 G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3520(2019)23-24-02

【收稿日期】 2019-11-06

【基金项目】 本文系北方民族大学校级一般科研项目,题为“新时代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推广现状研究”项目相关系列论文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8XYSWY07)。

【作者简介】 马迁(1983- ),男,回族,宁夏银川人,硕士,北方民族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中东国情研究。

标签:;  ;  ;  ;  

中国图书“走出去”的出版现状与模式探析-以“一带一路”沿线阿拉伯国家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