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QAIT模式的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论文

基于QAIT模式的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吴 玮

(上海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上海 200234)

摘 要: 本研究结合了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斯莱文(Slavin)提出的QAIT教学模式,设计心理健康课程,并对接受课程的大学生进行施测,考查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对于改善大学生心理困扰和心理韧性的效果。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和自编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对被试进行前后测,结果表明:经过心理健康课程授课后,大学生们的心理症状明显减少,心理韧性显著提升,超过90%的学生认为本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学内容适宜水平、教学时间安排和主讲老师的教学激励适合自己对于心理健康课程的学习。

关键词: 心理健康课程;心理症状;心理韧性

一、问题提出

(一)高校心理健康课程的重要性凸显

进入21世纪以来,心理健康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十七大、十八大报告均强调“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十九大报告提出更加系统的“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2017年12月发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作实施纲要》在任务体系中提出了“心理育人”的要求,把“心理育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并提出了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深入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着力培育师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师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

花生通常是经加工后再被食用,通过加工实现蛋白低致敏或脱敏,也是食物过敏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14]。Beyer K[15]等认为,中国花生过敏人口较少的原因主要是我国常采用水煮和油炸两种方式来加工花生,已有研究认为热加工主要是由于温度的不同对花生蛋白产生影响,除了加工引起的蛋白质结构变化可以直接影响致敏性之外,聚集性和消化吸收性等其它性质的变化也会间接影响致敏性[16]。

养老地产也被称为老年地产。国外养老地产出现在二战之后。1954年,两位房地产开发商在美国西部亚利桑那州马里科帕县建成了第一个养老社区,后来发展成美国著名的“太阳城”养老社区。养老社区的发展起因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社会老龄化日渐显现,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成为养老社会化的支持力量。政府先后出台《住房法》、《住房和城市发展法》支持开发商进军养老地产;通过《养老院改革法案》规范养老社区走向标准化。私人资本进军养老服务和养老地产,使美国率先成为以市场提供养老服务为主的国家。如今,美国的养老地产已经相对成熟。

其中,“五位一体”的第一部分就是要“加强知识教育”,并明确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组织编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教材,开发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等在线课程,实现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全覆盖”。

有一些研究发现,健康教育课程(王丽敏等,2005)、认知心理教育(王鲁慧、张扬,2008)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课程能够提高大学生人生意义感(郑涵予、卢勤,2014),阅读心理健康读物可以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王璐,2016)。因此,心理育人工作必须要切实抓好主渠道教育形式,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必修课程计划,构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体系,通过知识教育、心理咨询与训练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高校心理健康课程的问题突出

自2011年国家出台《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来,高校心理健康课程建设不断推进,近年来大部分高校按要求不同程度地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选修课或者必修课。

通过对可搜索到的全国部分高校(取样高校来自教育部思政司设立的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全国心理学为强势学科的院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心理健康课程建设的资料(表1),可以发现,一些高校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不同层面入手,积极发挥了课程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但目前高校心理健康课程建设尚存在一些不足:1.目前开展心理健康课程建设的高校尚在少数,大多数高校并未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或者必修课程;2.各高校开展心理课程建设课程类目丰富,但课程效果评估研究较少,课程开设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比较缺乏;3.各高校的心理健康课程缺乏一定的系统性,教学存在一定困境,需要转变教学理念(欧阳丹,2014);4.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课程的满意度与期望值在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法方面差距较大,需要高校优化教学模式和方法(宋志英等,2013)。

(三)一种有效教学模式(QAIT)的引入

本研究欲结合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斯莱文(Slavin)提出的QAIT教学模式,通过教学设计在教学环节遵循四大原则,做到提高教育质量、掌握教学的适宜水平、使用恰当的激励方式和合理安排时间(马方圆、王晓英,2014)。

1.问卷一:症状自评量表(SCL-90)

实验被试首先接受前测,然后在接受心理健康课程连续16周(1.5小时/周)的教学干预后,进行后测。问卷回收后,采用SPSS 18统计工具进行分析,统计方法包括描述统计(descriptive statistics)、配对样本T检验(pared-samples T test)等。

她就是楚艳,著名高级定制服装设计师,北京服装学院副教授。2014年APEC会议领导人服装主设计师,2018年平昌冬奥会《北京八分钟》表演服装设计主创。

门打开了。林孟走进来,林孟说:“我今天出来给厂里进货,我快让尿给憋死啦,一路上找不到一个厕所,我只好跑回家来。”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症状自评量表》由 Derogatis,L.R.编制(1975),包括 90个项目,包含比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如思维、情感、行为、人际关系、生活习惯等,包含9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主要从感觉、思维、情绪、意识、行为、生活习惯、人际关系及饮食睡眠等角度考查学生在躯体化等9个方面的心理症状状况。

(二)研究工具

“签约!”一家来自陕西的民营企业在此次博览会上与来自德国、瑞典、瑞士等国家的国际一流品牌设备供应商签订累计逾1.4亿元人民币的采购协议。“如果说民营企业座谈会让我们吃下了定心丸,那么进博会又给了我们一个大舞台。”小红书合伙人曾秀莲坦言。此次进博会上,上海交易团组建了四大采购商联盟(跨境进口电商联盟、大型零售商联盟、综合贸易服务商联盟和展示展销服务联盟)累计达成意向采购金额40亿元人民币。

选取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2-6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识选修课程的56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课程教学。课程为选修课,人数分别分到2个教学班,由2名资深专职心理教师进行同期授课,每周一次,每次2个学时,课程共16周,总计32学时。

2.问卷二: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

5.数据处理与分析

表2结果显示,在接受心理健康课程后,大学生的SCL总分及各因子均分都有所降低,并且前后测结果在总分和包括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及其他等7个因子方面差异显著,即总分及以上七因子降低效果显著。这表明,经过该学期心理健康课程授课后,大学生们的心理症状明显减少,本心理健康课程能够有效帮助大学生降低心理困扰的程度。

在后测中,加入了自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了基于教学质量、教学内容适宜水平、教学激励、教学时间安排四个维度进行的李克特五级评分,以及部分开放式客观题组成,测查了学生在接受心理健康课程后,在情绪调节、自我认知和看待积极或消极事物角度这几方面的变化,以此了解心理健康课程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干预效果。

4.研究过程与统计施测

以上海某高校选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56名大学生作为实验被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进行前测。后测除了以上两个量表,还需填写自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

本研究将根据课堂时间对教学过程中的“教(讲授知识)、学(自主学习)、练(训练体验)、结(课堂总结)”进行分配,其中教是基础,学是关键,练是重点,结是保障(杨宪华,2017)。在这一教学模式下,每节课将分为理论讲授20分钟、自主学习分享30分钟、实践训练30分钟、课堂总结10分钟四个部分。

心理韧性(resilience)是个人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生活重大压力时的“反弹能力”,可以使青少年在压力和挫折下免除身心障碍的危机。《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由胡月琴等编制(胡月琴、甘怡群,2008),是在心理韧性概念的过程模型下采取本土化思路编制形成,共27题,包括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5个因子,量表可用于本土化视角下有关青少年心理健康、压力应对等方面的研究。

采用配对样本检验,将实验前、实验后对被试所测量表各变量平均得分进行配对检验。

表1 全国部分高校心理健康课程建设情况一览

三、研究结果

(一)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改善大学生心理症状的效果

3.问卷三:自编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

以滨江生态提升塑造国际品质。依托滨江生态资源和已建成的河西滨江旅游风景道,进一步提升环境品质,科学规划布局,按照5A级景区标准打造极具滨江特色的都市生态旅游目的地,加快建设24公里长的环岛健身绿道,推进河西南部和江心洲省级海绵城市示范片区建设。

表2 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在课程前后对比

(二)心理健康课程提升大学生心理韧性的效果

表3结果表示,在接受一学期的心理健康课程之后,大学生心理韧性的总分和各因子均值均有所提升,其中前后测结果在总分项以及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三个因子上差异显著,即总分及以上三因子提升结果显著。这表明,经过该学期心理健康课程授课后,大学生的本心理健康课程能够有效地帮助大学生提高积极心理品质。

表3 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在课程前后对比

(三)大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程的主客观评价

表4结果表示,接受心理健康课程的大学生中,超过90%的学生认为本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学内容适宜水平、教学时间安排和主讲老师的教学激励适合自己对于心理健康课程的学习。

表4 学生的课程评价统计

并且,在后测自编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的主观题中,当被问到自己在上过心理健康课程后,在情绪调节的应对方法、自我认知的应对方法和看待积极或消极事物的态度上是否有所掌握,学生们都给出了自己的心得和收获。在情绪调节的应对方法上,很多学生表示能够理智面对自己情绪的变化,通过自己的方式调节情况,更提到了可以通过“冥想”、“正念”等课堂所授的方法来调整自己。在自我认知的应对方法上,很多同学提出要深入冷静思考,积极自我接纳,对自己的认识更加清晰。在看待积极和消极事物态度方面,很多同学提出要保持客观积极,接纳不完美,看待事物的角度明显增多。

成联方:只要进入书写状态,就必然首先面临文字学、文学两个问题,这二者是书法家必须的基础。古代书家也经常抄写古诗文,但只能抄写,自己不会写诗作文,那是不行的。其次,不会作诗作文,欣赏古诗文的水平也不会太高。

四、结束语

讲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时,不仅要将心理健康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帮助学生将模式化的理论、技术运用到实践生活中,让学生既能了解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和技术,又能将这些规律和技术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例如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找到合理解决问题的方法;积极接纳自我,客观看待外界事物;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形成健康的人格和正确、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QAIT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韧性有显著提升,因此要构建全面有效的心理健康课程体系,根据课程主题设计符合不同类型学生需求的心理健康课程。有效模式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在课程规划的过程中,要从提高教育质量、掌握教学的适宜水平、运用恰当的激励和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四个方面来探讨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式。

参考文献:

[1]马方圆,王晓英.QAIT教学模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4(05):137-139.

[2]欧阳丹.积极心理学框架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21):70-71.

[3]宋志英,严云堂,吴云助,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满意度调查[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128-130.

[4]王丽敏,王琪,王燕,等.健康教育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02):107-110.

[5]王鲁慧,张扬.认知心理教育对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及相关因素的实验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1):1203-1204.

[6]王璐.阅读疗法对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探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02):282-285.

[7]杨宪华.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08):1209-1213.

[8]郑涵予,卢勤.心理健康课程效果及对大学生人生意义感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09):1395-1398.

[9]胡月琴,甘怡群.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和效度验证[J].心理学报,2008(08):902-912.

Abstract: this study combined the QAIT teaching model proposed by Slavin,an American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to design the mental health curriculum,and to test the effects of mental health curriculum teaching on improving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resilience of college students.Using the 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the Resilience Scale For Chinese Adolescent(RSCA)and the questionnaire of college students'mental health curriculum teaching satisfaction survey before and after the test,the results show that after mental health course teaching,the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the students significantly reduced,their resilienc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More than 90%of the students think that the mental health level of teaching quality,teaching content of the course,teaching schedule and incentives for the mental health courses from the teachers are suitable for their own mental health courses.

Keywords: mental health curriculum;psychological symptoms;resilience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00X(2019)20-0068-04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9年上海学校德育实践研究课题“基于QAIT模式的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编号:2019-D-115)的成果

作者简介: 吴玮(1985-),女,汉族,江苏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标签:;  ;  ;  ;  

基于QAIT模式的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