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针对初中作文批改中教师垄断批改权、忽视思想情感评价、忽略思维技巧指导等弊端,扼要分析其成因。为适应当前初中作文教学需要,笔者对批改的方法及途径做了较全面而深入的探析,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诸如:冷却修改法、交换修改法、引导修改法等,以期能够找到一条初中作文批改的新路。
【关键词】批改弊端;方法及途径初探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6-035-01
一、初中作文批改的弊端
1、批改模式单一,教师垄断批改权
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绝大多数教师沿袭的仍然是“学生作文教师改”的传统方法。教师尽管付出了大量艰辛的劳动,学生的作文水平却总是在低谷中徘徊不前,收效甚微。这就说明作文批改由教师一手包办的做法存在着弊端,有改革的必要。
2、重视外在形式批改,忽视内在情感评价
学生作文中的错别字、病句及章法问题非改不可,这是语文老师们的共识;而大家往往忽视了对作文的思想情感进行评价引导,还常常以“我的评语不可能面面俱到”为借口来推脱,特别是对作文中流露出来的消极萎靡的思想态度视而不见,总觉得这是政治老师的事,与自己没多大关系。
3、注重作文总体评价,忽略思维技巧指导
即使工作态度认真的教师,能够一丝不苟地给每篇作文加上眉批和尾批(总评),也往往忽略了对思维角度、思维方法、思维创新以及写作技巧的点拨和引领,评语缺乏深度和广度。
4、批评多鼓励少,习惯于寻找问题
批改中,鼓励性的评语,我们的教师是那样的“惜墨如金”;拿到学生的一篇作文,就习惯性地寻找作文中的问题,生怕没有当好一名称职的“医生”,于是乎,对学生作文的批评免不了就劈头盖脑了。久而久之,这种情势,不能不使学生一提起作文就害怕,一写作文就厌恶了。
二、“授人以渔”—批改方法探索
如何改革作文的批改方法,才能把教师从“劳而效差”的作文批改重压下解放出来?才能“多快好省”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我认为努力培养学生自我修改或互相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实现“解放”与“提高”的有效途径。笔者认为下列六种较有影响的方法可供借鉴。
1、冷却修改法
冷,即是冷处理。先将学生完成的作文收集起来放置3~4天后再发还给学生,引导学生站在读者的角度,通过默读重新审视自己的作文,找出其中尚需修改完善的地方,并着手修改。长期进行这种作文修改训练,在潜移默化中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交换修改法
即将学生作文进行同学间的交换修改。此法也可以在两个班的学生中交差使用。交换修改法可使学生完全改变自身角度,以鉴赏者的姿态,根据自己的审视标准吸取原作长处,且大胆地指出原作的不足并提出修改建议。交换修改法有利于学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请别人提意见改文章的例子不胜枚举。著名作家老舍总是“动手写就准备修改”,他写了剧本,念给演员听,请别人提意见,然后修改。文章是作者的产儿,易产生不忍割爱的现象,而别人的意见往往比较客观。
3、引导修改法
此法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求教师对学生的作文给予修改的引导和指点,提出可行有效的修改意见。引导修改法可采用书面批注引导,也可采用课堂口头点评的形式。引导修改法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作文评改方法之一,是多角度多层次培养学生作文修改能力和习惯的基本方法。
例如:传统的批改方法,如在文中发现一个错字,则在那个错字上画个“×”,明确告诉这个字写错了,并写出正字。点改法则不然,如发现文中有一个错字,就在有错字的那一行所对的眉批上画个“×”.表示这一行中有一个错字。如果这一行中有2个或3个错字,就写成”×2”或“×3”,学生根据老师在眉批上的标示,自己去找错字,再写出正字。
4、定点修改法
定点修改法是指将包括文章内容、结构、语言等在内的诸多板块,根据不同文体的不同要求分解为若干个修改训练点,然后逐步进行有针对性的定点修改训练。这种方法看似琐碎,但效果明显。一次作文完成一个写作点的修改训练,循序渐进,循环往复,各个击破,步步为营,最后综合起来,就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并养成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习惯。 例如: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专项作文修改训练:动作描写、外貌描写修改专项训练;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修改专项训练等等,每次只训练一个点,不面面俱到,这其实就是定点修改法。
5、重抄斟酌法
常言道:“读一遍,不如抄一遍。”往往自己的文章,读时没有发觉不妙,抄时就发现了问题。抄,可以说等于一字一字地咀嚼一遍,它不仅能增强记忆,而且会使自己的思路不断明晰、明朗起来,可以对原稿不断地做出新的补充、削删。据说,俄国作家克雷洛夫写的《杜鹃和公鸡》草稿原有二百行左右,经过他抄了一遍又一遍,抄来抄去,抄中锤炼字法、句法、章法,终于才像现在那样,总共只有二十一行。可见他抄时修改的苦心。
6、比较鉴别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在文章修改中,要善于把同一处反复修改的不同改法,反复进行比较,找出传神之笔。列夫•托尔斯泰在创作《安娜•卡列尼娜》这部巨著时,差不多每页稿纸上都有反复修改的痕迹,光是作品的开头就改了又换,换了又改,共有十种写法,通过比较才确定下现在的这种满意的开头。
参考文献
[1]清代唐彪.《读书作文谱》.岳麓书社(1989版).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科学教育出版社(1980版).
[3] 李元昌.《作文点改法》.(2011版).
论文作者:张海斌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2月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教师论文; 错字论文; 方法论文; 自己的论文; 学生论文; 弊端论文; 一遍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2月0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