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跨国公司的全球垄断_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论跨国公司的全球垄断_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对跨国公司全球垄断问题的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跨国公司论文,全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革命的发展,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逐步被跨国公司的海外直接投资所取代,跨国公司呈现出较快的发展势头,它们几乎垄断了世界经济的命脉,日益成为经济全球化的载体、国际经济交往的主要形式。它把资本主义经济带进了超民族、跨地域性的全球经济体系中,意味着资本主义正走向国际垄断阶段。形成了跨国公司全球垄断的态势。如何对这一问题做出科学的评价,是备受世人关注的问题之一。

一、跨国公司的全球垄断

作为经济全球化的载体的跨国公司,它的形成,一定程度上影响并决定资本主义的垄断形式,这不是偶然的,它有一个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跨国公司在把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从国内转移到异国,实现全球性生产活动,达到当今的垄断态势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垄断阶段的变化,即走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一)产生与发展

跨国公司是世界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现代跨国公司的产生,是19世纪中后期,较早的跨国公司是美国的胜家缝纫机公司,它是1863年美国伊萨卡·胜家和伊·克拉克创建的,于1868又在苏格兰的格兰斯哥设厂。这标志着世界上第一家跨国公司宣告成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1913年,英国跨国公司的海外子公司数已达140家,欧洲大陆国家达75家,美国达118家[1]。总体来讲,可大体把跨国公司发展分为3个阶段,17世纪初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是诞生和发育阶段;1914年到20世纪70年代初,跨国公司步入成熟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跨国公司开始进入较快发展期。特别是第3阶段,其发展速度之快、垄断程度之深,为世人瞩目。

(二)垄断态势

1.规模大。从跨国公司的数量、总产值、贸易总额等指标中可以发现,其垄断规模之大、程度之深。据联合国贸发会发表的《关于2000年世界投资、跨国公司并购和发展报告》显示,全世界有6.3万家跨国公司,它们的子公司达70万家,销售额从1980年的3万亿美元增加到1999年的14万亿美元,几乎是世界贸易总额的两倍。跨国公司的总产值超过世界总产值的1/3,跨国公司内部相互贸易占世界贸易的60%,全球跨国直接投资,从1998年的6360亿美元,增加到1999年的8650亿美元,其中90%是跨国公司的投资[2]。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每年有16000多家企业被兼并,其中80%以上进入跨国公司行列。8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组建战略联盟,更加强了其垄断地位。如美国波音公司与日本三菱结成联盟,共同开发波音767宽体民用喷气客机;摩托罗拉与东芝联合制造微处理器等。显示出强强联合的整体优势[3]。

一个国家跨国公司数量的多少、强弱程度如何,日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大小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且,跨国公司的实力就单项指标来讲能与国家相比。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人称跨国公司是紧随美、苏两国之后的“第三大国”。跨国公司的经济实力的确能与国家相比。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1999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产值(1806亿美元),超过波兰的国民生产总值GNP(1608亿美元);德国奔驰集团的产值(1501亿美元)相当于印尼的GNP(1537亿美元)。在国家与跨国公司经济实力总体排名中,名列世界前100名的经济实体中就有29个是跨国公司。跨国公司中名列榜首的是埃克森石油公司,它的附加值为630亿美元,经济实力高于巴基斯坦(620亿美元)[3]。

3.范围广。跨国公司的子公司分布全球各地。美国波音公司的职工达20万人,在60多个国家设有代表处,为在600多条航线上飞行的波音飞机提供技术服务;欧洲空中客车公司在27个国家有1500个供应商,与19个国家的航空工业企业有合作协议,35%以上的飞机部件由本公司以外的500家公司提供。如:新加坡、印度、日本等都为他们生产零部件[4]。

由此可见,以科技创新为主体的跨国公司,它主导了国际投资,主宰了世界贸易,垄断了全球的经济命脉;由于在全球经济活动中,跨国公司的影响力不断增大,相应地也就减弱了国家的地位;跨国公司往往在技术上处于垄断地位,通过在国际市场上得到产品的实现,从而达到了西方国家对世界经济的控制权;跨国公司之所以对全球垄断,主要是受利益的驱使,即获得垄断利润的需要,这是西方国家全球垄断利益的核心。

在20世纪的历史进程中,资本主义经历了由私人垄断到国家垄断以及走向国际垄断阶段。早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是靠殖民战争、殖民地贸易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到垄断阶段后,主要是进行资本输出,使资本主义剥削性质的生产关系日益国际化,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逐步形成。现今形成的跨国公司全球垄断的态势,就是资本主义走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具体表现形式。实质上也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全球范围的进一步扩展的一种表现。

二、跨国公司全球垄断的评价

由于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是当今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力社会化的重要标志,所以,与生产力社会化相适应,其地域空间由国家向国际乃至全球发展,从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进行全球性大协作就成为一种必然。这就促成了作为国际经济活动核心的跨国公司这种集生产、投资、贸易、金融、技术开发为一体的国际垄断组织形式的出现。

(一)国际化生产

由于经济的全球化,客观上要求把全球所有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都纳入统一的市场体系。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统一的大市场,每个国家的企业都要遵循国际准则,融入全球经济发展中,去参与竞争;同时,由于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也要求突破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社会化大生产,转为世界性的社会化大生产。跨国公司这一垄断组织形式就成为全球扩张、形成国际生产一体化网络的载体和组织者。它把整个世界作为其大市场,在全球范围组合资源,实施全球战略布局。如美国杜邦公司在全球40多个国家拥有200多个制造工厂,产品在全球销售。跨国公司通过商品的生产,融各国经济与世界统一市场体系中,从而推进国际生产一体化的进程。

国际生产一体化的形成,主要得力于信息革命的推动。90年代以来,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讯卫星和光纤通讯的应用,电脑的普及、国际互联网的开通,使大容量的信息迅速传播成为可能。这对跨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使跨国公司得以低成本交换信息,使其便于对各地分支机构的生产、服务、贸易往来等实行有效的管理。组织国际化生产是跨国公司的基本职能。跨国公司通过在国内设立总部,在国外设立子公司和分支机构,它从全球战略目标出发,以争夺全球市场份额为目标,开展经营活动;不仅考虑本国的比较优势,而且还考虑全球范围的经济利益;在管理方式上,采取网络的组织机构,子公司自主地组织投资、生产、开发等活动,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佳资源,面对全球市场制造产品、提供服务。可以说,跨国公司作为国际双向投资中进行国际生产一体化的组织者,是配置生产要素的有效途径。

(二)超国家、跨地域

跨国公司的全球垄断,跨国活动的剧增已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国家主权及其边界。从历史上看,民族国家在推动经济全球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时至今日,作为各国政治独立最高利益象征的国家,受到了冲击和挑战。因为,跨国公司要垄断全球,就要把整个世界作为统一的市场,这样国家民族的概念自然淡化。

随着跨国公司投资、生产、合并、收购、战略联盟等形式,全球性经济活动的全面展开,大大地加快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也就使国家与国家的竞争变为包括一体化的组织形式集团间的竞争,或区域一体化集团与某一国家的竞争,带来在市场上对生产要素进行有效配置的范围与影响日益加深。这种跨越国家、地区,对全球生产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会相应地带动资金、技术大规模跨国流动。同时,也应当看到,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与垄断,对引进国也有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的一面,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它起到了一种互惠互利的作用。跨国公司的垄断,实际上标志了当代世界经济的生产要素跨时空运动,实现生产活动、商品市场、资本流动的国际化。它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优化了生产要素和各种经济资源的全球配置。

(三)理论解释

跨国公司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垄断的形成,引起了西方学者的广泛关注,纷纷从不同的角度对其研究,并形成了许多理论,有海默与金德尔伯格的垄断优势论和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以及巴克莱、卡森及拉格曼的内部化理论和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他们从各自不同的理论入手,说明了跨国公司形成的原因。

一般认为,跨国公司的出现及垄断的形成,主要是跨国公司具有特殊资产垄断优势,这种优势在国际市场上,难以“技术转让”来实现其利润,而只能控制在企业内,而且国外具有区位优势,这就促成了跨国投资的生产即跨国公司的形成及垄断。之所以促成跨国公司的全球垄断,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因是,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由于西方各国放宽对企业的反垄断限制,促成企业兼并重组,强化了跨国公司在国内市场的垄断地位。相应地也扩大了国际市场的垄断地位。这些分析往往从技术因素来分析,没有与生产关系结合起来,不能揭示其垄断的本质,仅仅反映出了生产国际化的问题。跨国公司的全球垄断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主要表现为资本的集中、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生产日益国际化,即超越地域、国家的管制,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本、技术、劳动等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配置,从而促进了全球统一的世界市场体系的形成。它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程度的体现,同时,它的出现又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三、跨国公司全球垄断的负面影响

(一)扩大了两极分化

跨国公司的全球垄断,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使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全球化,这同时也就形成了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以发展中国家为外围的不平等的经济结构。在国际交往中,发达国家凭其技术、资本的优势,通过跨国公司向发展中国家输出资本,利用其廉价劳动力与资源,这实际上是不平等的经济往来,使世界贫富两极分化愈加严重。

据联合国有关机构2000年统计,富国与穷国的人均收入之比,已经从1960年的30:1扩大到为1990年的60:1和1999年的74:1[5];全球有1/5的人生活在收入水平最高的国家,他们拥有全球GDP的86%,全球出口市场的82%,外国直接投资的68%,全球电话总数的74%;而占全球人总数1/5的贫困人口,上述几项的占有率仅为1%[6]。2001年,全球497名亿万富翁的财富达1.54万亿美元,其中超级富翁半数为美国人,占243名,而前10名亿万富翁中美国占9名[7]。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数字鸿沟”在扩大,目前全球上网的4亿多人中,有80%集中在少数几个发达国家,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还占不到20%。这种差距的产生,与跨国公司的全球垄断有一定的相关性。因为,西方发达国家控制和垄断的国际垄断组织、金融机构以不平等的经济秩序,通过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输出资本,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索取垄断利润的结果,往往使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畸形发展,并受制于跨国公司,从而使发达国家达到对发展中国家的垄断;这同时也使发展中国家对跨国公司产生了某种依赖和依附,债务负担加重、贸易条件恶化,在经济上处于不利地位,使贫富两极分化成为必然。

(二)加剧了矛盾国际化

跨国公司的全球垄断使垄断资本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国际化。马克思指出:“创造世界市场的趋势已经直接包含在资本的概念本身中”[8]。列宁也曾讲“只要资本主义还是资本主义,过剩的资本就不会用来提高本国民众的生活水平,因为这样会降低资本家的利润,他们只会把资本输出到国外去,输到落后的国家去,以提高利润”[9]。

由于,资本主义的生产是剩余价值的生产,为满足资本增值的需要,受其扩张本能的驱使,便对外投资。所以,跨国公司所代表的国际资本,没有改变资本的自身性质,而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扩展到全球,国内矛盾国际化。客观上发展中国家进入工业化阶段对资本的需求增加,也带动了资本主义为进一步使资本增值,而进行的广泛资本输出。特别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为资本的国际化消除了壁垒,通过不平等交换,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的资源和市场,到处投资,达到了资本主义获取高额利润的需要,同时也强化了跨国公司的垄断性,加剧了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资本主义以其垄断地位,采取不平等的交换关系,进行广泛的国际剥削,不但榨取本国工人阶级的剩余劳动,而且,还要盘剥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剩余劳动。这足以反映出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本质的分析至今仍是科学的,即向国外转嫁危机的办法来摆脱其困境。所以,跨国公司的全球垄断过程,也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国际化的过程。

(三)带来了诸多的挑战性问题

1.国家职能的弱化:在全球化的今天,国际上许多国际关系的各种规则是由发达国家主导做出的,这使发展中国家的国家职能受到削弱。由于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低风险经营、最佳利益,这与发展中国家自身的发展有暂时的统一,然而矛盾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还由于跨国公司是超国家的国际垄断组织,它是跨国资本利益的代表,在受资国经济活动中,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过去国家所起的作用,这样相对削弱了发展中国家的国家职能的行使,乃至国家职权的丧失,影响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增长和结构的调整。对发展中国家经济自主权形成一种挑战和面临更大的经济运行风险;2.金融风险的加大:跨国公司的全球并购朝加大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风险。在并购中,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从其自身利益出发,不顾东道国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及其经济发展需求,以其垄断优势,抢占市场份额,加剧了金融市场的动荡,缩小了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发展空间;3.生态环境的破坏: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向发展中国家投资中,转移越来越多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企业及破坏生态环境平衡的企业。对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4.意识形态的渗透:由于跨国公司的全球垄断,增强了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同时也增强其政治干涉力。在这失衡的世界中,常加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矛盾和武力冲突。跨国公司在输出资本的同时也输出其价值观及其意识形态,这些都构成了对发展中国家严重的威胁与挑战。

总之,跨国公司的全球垄断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表现形式,它有资本主义生产力社会化的先进属性,即跨地域优化资源、生产要素组合,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同时也使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国际化,其本质是追求高额垄断利润。从发展的角度看,跨国公司的全球垄断的国际化矛盾会加大,缓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方式或空间将趋于极限,随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逐渐缩小,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

四、对中国的影响

改革开放,特别是入世以后,中国的投资环境日益被西方跨国公司青睐,引进外资水平不断提高,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外资投资国之一。全世界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中已有400家在中国投资兴办企业,其全球垄断对中国影响较大。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跨国公司给中国带来的问题就更为复杂。如何审视跨国公司全球垄断带来的影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握社会主义方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现实问题。

(一)垄断

包括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埃克森石油、宝洁、摩托罗拉、德国大众汽车、荷兰菲利浦、日本的松下电器和三菱重工在内的国外跨国公司均到中国投资。从1996年开始,国外跨国公司已经垄断或控制了中国的橡胶、轮胎、啤酒、造纸、电脑、汽车等17个行业或产品。如汽车业,中国8大汽车厂与外国大公司合作,生产外国牌子的汽车。再如,洗涤用品,美国保洁、日本花王、英国利华、德国汉高,已逐渐构成对中国的垄断。还有一定数量的国有企业被国外跨国公司收购和兼并,即中国的国有资产变成跨国公司私人财产的一部分[10]。近年,中国与国外跨国公司合作层次在不断深化,不仅进行生产性投资,而且还在中国设立地区总部以及研发中心、采购中心。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也在积极调整。通过技术转让、直接投资、贸易,已经把中国纳入发达国家的全球战略经营网络中。在短时间里,如此之多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必将导致跨国公司在中国展开激烈竞争。中国经济将面临严重的冲击和考验,将承受更大的竞争压力。

(二)问题

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数量急剧增加,在看到它的积极的一面的同时,也要看到它给中国带来问题的一面。1.地区差距扩大: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在带来资金和技术的同时,也带来了地区贫富差距的扩大。由于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分布在东南沿海较多,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较多,间接地带来这些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易导致产业畸形发展。2001年,我国东部地区占总人口的44.1%,而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总额占全国的85.4%,中部和西部地区占总人口的55.9%,但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总额只占14.5%[11]。2.国家主权的挑战:对于经济水平相对比较落后、市场经济体制仍处于不十分完善阶段的中国来讲,要实现赶超目标,政府的导向功能是十分必要的。但跨国公司的全球垄断要求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这样会减弱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随着中国加入WTO,在金融、外贸、投资等方面的进一步开放,在参与国际分工中存在主权让渡问题,国家如何把握经济主权是一新课题。3.国有企业的冲击:跨国公司的进入,对国企的并购,虽然可以改变国企长期以来技术落后、效益低、管理差的弊端,推动国企资产重组,使其纳入国际分工体系,借助跨国公司的技术等优势,求得生存与发展。但由于并购增大了外国跨国公司对中国的市场份额,行业垄断不可避免,这将影响国内的产业结构升级,危及国家的经济安全。4.政治上的考验:在政治上,挑战大于机遇。这种挑战,主要来自于西方发达国家意识形态主导的政治一统化的挑战。要清醒认识到,西方跨国公司以其雄厚的资本、尖端技术冲击着包括金融、高新技术产业在内的国有经济以及在合作中的附加政治条件,渗透西方“民主”政治及其价值观等问题。对中国提出了如何防止跨国公司操纵中国经济命脉、把握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大问题。

(三)对策

跨国公司全球垄断的形成,为全球市场提供一个资源配置机制,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均可利用其发展自己。中国要利用这一国际条件,发展社会主义;要在对外开放政策下,广泛利用国际分工、国际资本、技术的同时,进行有效的保护,尽快实施反垄断法;对跨国并购的领域进行必要的限制,防止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产业和领域被外国跨国公司控制;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集团,抵御一些企业受到的垄断影响,以维护民族产业和国家的经济安全。

标签:;  ;  ;  ;  ;  ;  ;  ;  ;  ;  ;  ;  ;  

论跨国公司的全球垄断_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