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铁春
黑龙江省海员总医院 150026
【摘 要】目的 研究分析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诊断针胆道梗阻疾病梗阻患者应用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8月收治的确诊为胆道梗阻患者120例,对其进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薄层扫描(MSCT),并采用多层面重建技术(MPR)进行重建,然后对其进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检查,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20例胆道梗阻患者梗阻部位MSCT MPR与MRCP影像学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完全一致,准确率均为100%,对比差异较小,有统计学意义(X2=8.031,P>0.05);梗阻病因MSCT MPR与MRCP影像学检查结果对比,前者优于后者,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X2=4.938,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对胆道梗阻的诊断效果较好,可准确确定梗阻部位,且对梗阻病因的分析方面优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
【关键词】胆道梗阻;多层螺旋CT;多层面重建;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胆道梗阻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外科疾病,具有较为复杂的致病因素。目前在临床中对于胆道梗阻疾病的诊断,多是采用影像学检查技术进行定位与定性的,其中多层螺旋CT属于较为常用的一种检查胆道梗阻的方法[1]。针对胆道梗阻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并实施三位胆系重建,可有效检查出梗阻的部位以及程度,对致病因素以及周边组织情况进行确认[2]。我院针对120例临床确诊为胆道梗阻的患者,在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的情况下,对其MSCT MPR、MRCP检查结果进行详细分析,详细情况如下文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8月收治的确诊为胆道梗阻患者120例,其中男性患者75例,女性患者45例;患者年龄24~81岁,平均年龄(48.5± 2.5)岁;患者病程19h~29年。患者临床症状主要有腹痛、恶心、黄疸等,部分患者同时具有呕吐、皮肤瘙痒等症状。
1.2方法 120例患者均在1w内进行MSCT薄层扫描、MPR重建技术和MRCP检查。
1.2.1 MSCT检查和MPR:采用64层螺旋CT进行扫描,将电压设置为120kv,将电流设置为120mA。使患者采取仰卧位进行扫描,从患者的肝顶进行扫描,直到患者的十二指肠水平段的下缘结束,这一区域为扫描范围。将扫描层厚设置为2mm,将螺距(pitch)设置为1。将重建的层厚设置为2mm,将重建的间隔设置为1mm。在进行MPR重建时,分别将冠状位、矢状位以及肝门部平行于胆总管方向的斜位作为重建的方向。
1.2.2 MRCP检查 采用磁共振成像系统,应用快速自旋回波技术对患者进行扫描,扫描前禁食、禁水8h。
1.3评价指标 梗阻部位:将胆管梗阻划分为高位与低位两种,高位主要包括肝总管、肝内胆管和左右肝管;低位主要包括壶腹部、胰上段和胰腺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病因:包括良性、恶性和疾病类型。按照病理结构,对MSCT MPR和MRCP的病因与定位诊断价值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文中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梗阻部位 120例胆道梗阻患者采用MSCT MPR与MRCP技术对梗阻部位进行检查,两组的影像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一致,准确率均为100%。组间对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X2=8.031,P>0.05)。见表1。
2.2梗阻病因 120例胆道梗阻患者采用MSCT MPR与MRCP技术对梗阻病因进行检查,将影像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相同的设为阳性,存在差异的设为阴性,结果为MSCT MPR影像检查结果中阳性111例,阴性9例;MRCP影像检查结果中阳性94例,阴性26例,前者阳性结果高于后者,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X2=4.938,P<0.05)。另外通过分析可进一步发现二者结合可完全诊断出所有病因。见表2。
3讨论
研究显示[3]在胆道梗阻的临床诊断中,MRCP具有较高的诊断率,一般高达90%~100%左右,病因诊断效果也相对较好。这与文中的研究结果相符,本文120例胆道梗阻患者MRCP定位准确率为100%,病因诊断结果显示阳性患者94例。但是此种检查方式是在基于水成像这一原理的基础上实现的,也就是会对重T2加权上的软组织信号有一定抑制作用,胆管胆汁信号为亮长T2信号,对胆管断端进行显示,属于间接影像,肿瘤难以直接显影。
MSCT的扫描范围相对较长,且可以同时进行薄层扫描,扫描后便可对其进行重建处理[4]。MPR属于腹部诊断中MSCT后的一种常用处理技术,其可多层重建成像,可从各角度显示胆总管及周围器官关系,显示肿瘤形态[5]。所以文中120例胆道梗阻患者采用MSCT MPR检查梗阻部位的准确率高达100%,病因诊断结果显示阳性患者111例,远高于MRCP病因阳性例数,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临床中针对胆道梗阻患者采用MSCT MPR技术进行诊断,对于定位及定性检查准确率较高。
参考文献:
[1]胡元清,赵春,姜秀杰,等.低位胆道梗阻的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10):85-86.
[2]姚巧林,朱全新,王禹等.低张饮水螺旋CT扫描在低位胆道梗阻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荟萃,2013,28(1):82-83.
[3]任彦军,谷艳梅.16排螺旋CT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02(13):83.
[4]姚巧林.螺旋CT在胆道梗阻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版),2010,39(24):1184-1185.
[5]徐艳.螺旋CT对胆道梗阻性病的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1):86-87.
论文作者:孙铁春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5
标签:胆道论文; 患者论文; 螺旋论文; 病因论文; 胆管论文; 统计学论文; 阳性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