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大庆油田乘风医院疼痛科 黑龙江大庆 163000)
摘要:目的 研究针刀联合封闭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36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针刀联合封闭治疗,按照标准对比观察疗效。结果 一次治愈19例,二次治愈9例,有效5 例,无效3例,两次治愈合计率为77.8%,有效率为13.9 %,总有效率为91.7%,治疗中未发现明显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 针刀联合封闭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效果明显,作用机理可能是局部封闭联合电针改善了病变部位血液循环,恢复其动态平衡,从而使各种复杂症状缓解或消失。
关键词:针刀联合;封闭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常见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的一种多发病。第三腰椎横突较长以水平位伸出,血管神经束在附近经过,附着的肌筋膜较多。第三腰椎是力学传递的重要部位,当受到外力作用时,易损伤第三腰椎,撕裂该处附着肌肉,出现出血、瘢痕粘连、筋膜增厚挛缩,在此作用下可摩擦、刺激和压迫血管神经束,出现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患者以腰部剧烈疼痛或钝性疼痛为主,一般为牵扯样或酸胀样,不因腹压增高而加重,临床所用常规治疗方法均有一定效果。我院主要采用针刀联合封闭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安全性高,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36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3例,女性13例;患者年龄19~66岁,平均年龄(34±1.2)岁,病程7天~18个月;有7例患者有外伤史,5例无明显原因;20例患者单侧发病,16例患者双侧发病。患病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腰痛,晨起或弯腰症状加重,第三腰椎横突尖部明显压痛,腰肌较紧张。X线摄片示有第三腰椎横突过长或左右不对称。符合诊断标准且能坚持治疗者为病例纳入标准。
1.2 治疗方法
36例患者均采用针刀联合封闭治疗,首先进行局部封闭,选准腰三横突部位及压痛点后,取确炎舒松针1ml加利多卡因3ml混匀后待用,局部常规消毒后进针,待针尖触及腰三横突末端,回抽无血后,在腰三横突末端周围充分而缓慢地进行注射,术毕用创可贴保护创口。然后选穴并采用针刺方法:取侧卧位,头下垫枕,两手抱膝,头向胸部前曲,大腿贴着腹壁,此时脊柱弯曲呈孤形,腰椎达到最大的屈曲率,棘突间隙的宽度增大,以便准确选取夹脊穴。依此法取患侧L2~L4华佗夹脊穴,毫针直刺抵达椎板,得气后留针。参照腰椎正侧位X线片取患侧第三腰椎横突尖部上下各0.5cm处为阿是穴,毫针直刺到预定深度遇有坚韧阻力时停止进针,留针。分别将两华佗夹脊穴和两阿是穴连接于韩氏电针仪的两个输出端,刺激频率为2/100HZ,刺激强度为15mA,刺激时间为40min。每日针刺1次,5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隔4天,共治疗2个疗程[1]。
1.3 疗效判定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疗效判定标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疗效分为3个等级,具体判定标准为: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腰部活动正常,第三腰椎横突无压痛的患者判定为治愈;腰部活动基本正常,第三腰椎横突尖压痛较轻,腰部在劳累受凉后酸痛不适但休息后消失的患者判定为有效;腰部活动受限,第三腰椎横突尖端明显压痛的患者判定为无效。
1.4 统计方法
应用绝对数和相对数表示观察对象的治疗效果,相对数指标主要包括两次治愈合计率、有效率、无效率和总有效率。
2 结果
36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治疗中未发现明显并发症和副作用,其中一次治愈19例,二次治愈9例,有效5 例,无效3例,两次治愈合计率为77.8%,有效率为13.9 %,总有效率为91.7%。
3 讨论
腰椎中点之处是其生理前凸顶点的第三腰椎,这是腰椎椎体完成前屈、后伸、左右旋转等各种活动的中心和枢纽,具有较大的活动度。第三腰椎两侧有较长的横突,腰肌和腰方肌以此处为起点,其上附着有腹横肌和背阔肌的深部筋膜。这一解剖结构决定了当收缩腰腹部肌肉时,横突承受最大的作用力,易撕裂附着点处而造成组织损伤。如果没有很好地处理急性损伤或在慢性劳损作用下,局部组织损伤处可出现炎性肿胀、充血、渗出等异常改变,如果病情延误,还可出现骨膜、纤维软骨增生等异常改变,横突周围可出现诸如瘢痕粘连、筋膜增厚、肌腱挛缩等渐次增加的病理改变。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主要症状为腰部疼痛,疼痛因人而异,可表现为剧烈疼痛或持续性的钝痛。站立、坐位或晨起后可出现较重疼痛,一般为牵扯样或酸胀样疼痛,但腹压变化与疼痛无关。重症患者疼痛可放散至膝部以上甚或到达小腿外侧。压迫患者第三腰椎横突尖端疼痛较为明显,可触及条索状硬结,压痛点固定是本病的重要特征。对于横突较长的患者,活动的肌肉痉挛结节可为横突尖端处所触及,紧张痉挛的臀中肌在臀大肌的前缘亦可触及,触及部位有明显的压痛。X线检查可见患侧第三腰椎横突肥大。临床多采用中医及其结合西医治疗的措施为主。症状较轻者,有效的治疗方法包括封闭、理疗、外敷药物和口服消炎镇痛药。经保守疗法无效时,可采用手术的方法切除反复发作或长期不愈者过长的横突尖和周围炎性组织,股外侧皮神经受压者可同时行松解术。治疗方法中,可采用毫火针结合针刺、毫火针结合新医正骨、合谷刺加温针辅以刺络拔罐、围刺滞针法、刃针结合拔罐、小针刀配合手法、推拿、经方肾着汤、臭氧水穴位注射、刺络拔罐配合TDP照射、针刺结合刺络拔罐、小针刀联合神经阻滞术和针罐结合等方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2]。
目前普遍认为慢性无菌性炎症是第三腰椎综合征的主要病理机制,中医临床归于“痹证”、“伤筋”、“腰痛”等疾病范畴,大多由于寒湿侵袭、跌打损伤等原因造成气滞血瘀、经络阻塞,“不通则痛”。该病累及腰部脊神经后支所支配的区域,治疗组治疗穴中夹脊穴位于脊神经后支的内侧支配区内,而阿是穴则位于其外侧支的支配区内。使用韩氏电针仪的治疗作用在于:利用其所输出的对称性双向矩形脉冲波,刺激受累脊神经后支的粗纤维,形成闸门关闭效应,产生局部止痛作用;协同发挥高频低频电针的治疗作用,解痉止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消除炎性水肿,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国内目前对电针有了更深入的研究,有试验证明:电针在治疗大鼠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模型中,局部组织致炎细胞因子IL-6、含量降低,减轻局部组织的炎症反应。在腰背慢性疼痛和术后瘢痕增生黏连时,局部组织、脊髓后角的SP表达增加。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模型大鼠经电针治疗后,下丘脑与脊髓腰段中SP含量明显降低,提示电针能通过抑制中枢SP的合成与释放,减少伤害性刺激信号的传入,从而增强镇痛作用。也可能通过抑制外周局部SP的释放,一方面降低了大鼠的痛阈,另一方面减轻局部组织的过度增生;电针疗法能减轻患者疼痛,其原因可能是抑制中枢CCK-8的释放能力,而减少对阿片肽的拮抗作用,达到中枢镇痛的目的[3]。
本研究结果显示,电针联合局部封闭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其治疗效果较单独局麻封闭治疗更好,此法操作简单,治疗费用不高,疗效确切,患者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周枭,吕海,陈志强,梁比记,林泽宏. 针刀加封闭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9):42-44.
[2]张琥,陆世昌,张明才,郑昱新,詹红生. 针刀与针刺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疗效比较[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06):63-64.
[3]阎固林. 小针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40例临床观察[J].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0,(02):304-305.
论文作者:张立国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30
标签:腰椎论文; 综合征论文; 电针论文; 患者论文; 压痛论文; 疼痛论文; 局部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