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宣教方法对老年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论文_王芳,伍红平,杜红丽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脊柱外科 重庆 渝中 400042)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宣教方法对老年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24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将健康教育内容个性化宣教,采用直观形象、通俗易懂、重复记忆等教育方法进行宣教。结果:观察组对宣教内容的掌握和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老年患者的健康知识宣教要针对其生理和心理特点实施,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关键词】老年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1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9-0392-01

随着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日益变得重要而具有实际意义。老年患者由于生理和心理的特点,理解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差,对疾病的康复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为给老年患者实施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我们从2015年5月-2017年2月对240例老年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法和效果研究,现报告如下。

1.对象及方法

1.1 对象

以2015年5月-2017年2月240例老年患者为调查对象,其中女性156例,男性84例。年龄60~95岁,其中60~69岁102例;70~79岁76例;80~89岁44例;90岁以上18例。文化程度:小学以下:52例,初中:92例,高中61例,大专及以上35例。两组病人一般情况、病情、治疗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128例患者编入观察组,另外112例患者编入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针对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将健康教育计划进行个性化宣教,采用直观形象、通俗易懂、重复记忆等教育方法进行宣教。两组的评价工作均在宣教后第三天和出院前1天进行,患者能复述宣教内容的85%以上为掌握,然后用u检验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

2.结果

3.讨论

3.1 老年患者由于生理机能的退行性变化,往往情绪悲观,态度消极,认为年龄大了不能和年轻人相比,对疾病康复缺乏信心。我们用同感心协助患者自我表达,使患者被理解的需要得到满足,使身心痛苦的患者得到安慰,加深护患情感[1]。并通过创造机会,让康复的同病种老年患者与病人见面,让他们之间直接交流,进行双向信息交流,由于听者与介绍者之间相同的角色,使病人非常感兴趣,直观形象地看到了疾病是可以康复的,增加了战胜疾病的信心,于是他们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3.2 老年病人反应迟钝,大部分文化层次低,理解、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差,灵敏度降低且耐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集中时间不够长。所以,做宣教时目的要明确,以解释患者急需了解和必须掌握的内容为先,击中要害,避免无意义的解释。语言表达力求口语化,尽可能结合实际,用老年病人熟悉的语言讲解宣教,语速适中,重点内容加重声调,促使病人倾听,结合生动形象、简单明了、色彩鲜艳的图示图表,充分吸引病人的注意力,或用模型等真实地向病人展示、讲解。把本来比较抽象的知识让患者感到直观、具体、易于接受,缩短宣教时间,增加宣教次数,不失时机地进行宣教。“因人施教、因病施教”,对于有一定文化程度的患者,可以发放健康教育手册,阅读宣传栏等。

3.3 老年病人记忆能力差,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关键是复述加工过程[2]。艾滨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过程是先快后慢。根据这一规律,我们在遗忘曲线未开始时就反复进行健康教育。重点内容重点指导,不断加深患者的理解和记忆,使患者充分认识并掌握疾病知识。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知识需求不断提高,为增加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健康教育知识,我们与患者建立一种指导-合作-共同参与型的护患关系,使患者乐于接受护士传授的知识,从而提高了老年患者的遵医行为及依从性效果。通过本研究,探索出了适合老年病人特点的健康教育模式,使老年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率和健康教育满意度均明显提高。也提高了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融洽了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莫孙淑冰,廖进芳,刘均娥.与患者沟通的重要技巧-同感心[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5):396-398.

[2]戴晓阳,佟术艳等.护理心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8:11.

论文作者:王芳,伍红平,杜红丽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0月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31

标签:;  ;  ;  ;  ;  ;  ;  ;  

两种不同宣教方法对老年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论文_王芳,伍红平,杜红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