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建筑工程开始应用EPC总承包项目方式进行工程发包,在整个建设过程中,承包商属于基本的联合形式,能够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本文主要探讨的是,针对EPC总承包项目联合体承接模式,采取何种施工方式更为科学,为建筑工程的管理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联合体;承接方式;EPC总承包项目;施工管理
前言
EPC也就是设计、采购、施工三者的统称,这类承包形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EPC总承包项目模式下,承包人是既可以是单一的企业,也可以是联合体企业。若是单一的企业,其资质必须要过关,包括施工、设计、勘察资质。由于能够达到要求的企业较少,因此,普遍使用的是联合体企业制。在联合体承接EPC总承包模式下,将设计单位视作建设中的主体单位,开展管理工作。
一、依据合同条例、约束施工行为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合同属于最有效的管理方式。合同不仅能够保障签署双方的合法性,同时还能够为建筑项目的建设提供明确的方向。与普通的施工合同相比较,联合体的施工合同,不仅要具备普通施工合同内的条款,还需要包含以下几点内容:(1)施工方必须要向牵头人提供履行约定保证函,简称履约保函,确保在施工建设中施工方能够按照约定履行相应的承诺。(2)牵头人支付给施工方的款项,必须要以资金到达账户为准。若是因为发包导致工程款无法支付,施工方可以以任何形式、理由提出经济赔偿。
二、确定结构组织、健全规章制度
先进行组织结构的确定,再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在项目实施前,联合体必须要成立专门的项目管理部门,确定相应的组织结构,保障各个岗位的职责清晰。同其他承包方式不同的是,联合体属于临时性组织结构,因此需要从设计、施工单位抽取部分人员,抽取的人员技术、素质、资质必须要过硬,确保项目管理部门的综合水平。
在承包方进场之后,项目管理部门需要编制《承包商项目管理实施细则》,明确承包方的工作内容与具体的施工要求。在细则的编制过程中,需要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实际的施工情况开展,确保细则的适用性。为了确保建设工作的稳定开展,在细则编制上需要体现出以下几点:(1)四项控制,投资、进度、质量、安全文明控制,由于四控制直接关系着项目建设的成果,因此,在编写过程中,必须要确保编写内容的细致性,做到责任具体、条例清晰。(2)两项管理,重视合同、信息管理。合同管理工作直接关系着整个建设局面,能够为工程建设提供明确的方向。信息管理主要是搜集、整理建设过程的资料,为后期的检验提供数据支持。(3)协调,在实际的工作中,必须要协调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由于EPC总承包项目的独特性,只有落实了设计部门、采购部门、施工部门三者间的协调,才能够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确保建设工程建设的合理性。
三、依据实际情况、完善考核机制
在所有的工程项目建设中,施工方属于极其重要的部门。简单而言,施工方的态度、技术直接关系着工程质量,必须要采取合理的措施,积极开展施工管理工作,完善考核奖励机制。为了避免出现考核纠纷,需将其融入在合同条例中。以为某工程为例,其考核方式分为三个等级,涵盖了质量、安全、进展三部分,单部分的考核总分为100分,最终取考核总分的平均值。大致占比为质量45%,安全占比35%,进展占比20%。最终考核分数在86分以上的施工方能够获取考核金,按100%计算。分数在60—86的获取考核金50%。考核分数在60以下,不予奖励。
质量考核包括:质量检测单位、工作人员、施工情况、规章制度、施工要求、控制措施、记录资料、评定情况、试验工作、执行情况等。
安全考核包括:安全生产制度的建立和落实情况,安全教育工作,安全技术措施,风险评价,应急措施,安全检查,安全生产标识等。
工期进展考核:对比实际施工情况与施工进度计划,进行工期管理、驻场情况、进度考核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考核时间需要依据实际情况而定,可以是季度考核,也可以是月度考核。依据考核情况发放考核奖金,最大程度发挥考核奖励机制的作用,充分调动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四、强化风险控制、确保建设稳定
在风险控制中,通常采取风险规避、转移、分散、自留的方式,主要如下:
(一)风险规避控制
针对完全无法控制的风险,可以采取规避措施。在投标前,承包商可能会面临信息不完善的风险,主要是因为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政治、利率、汇率风险均由承包商承担。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承包商应该掌握详细的工程信息,预测可能发生的事件,落实应对策略。只有掌握了实时信息,才能够评估建设数据,建设成本等,制定合理的风险规避方式,尽量选择风险低的项目,以此确保建设过程的稳定开展,最大程度维护单位的经济利益。
(二)风险转移控制
风险转移指的是,面临的风险较大,且无法进行控制、防范,必须采取相应的手段实现风险的转移,包括经济应对措施、合同条例等,分析合作单位的资质,选择有能力的单位承受风险。在国内只有极少部分单位能够独立完成国际大项目,若是承包商需要进行工程分包,必须要签署相应的合同,强化职责,确定施工范围,同时也为风险转移奠定基础,在进行风险转移过程中承包商需要支付一定数量的金钱,由第三方进行风险承担。
(三)风险分散控制
风险分散控制,就是在风险等级评估之后,将风险合理划分,分散到其他单位,包括:承包商、供应商等。在选择风险分散单位时,必须要调查该单位的实力、信誉、优势、资质等,针对该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风险转移,确保在合作过程中能够实现优劣互补,降低风险,以此确保EPC总承包项目模式的科学性。
(四)风险自留控制
风险自留指的是,在承包商开展了风险评估、识别、比较之后,主体提出留下风险,依据相应的应急措施,人力、物力准备用以应对风险。自留风险控制与其他的控制方式相比较,其经济性、合理性更强,目前使用较为风险自留控制措施为:后备资源、后备技术、后备工期、风险储存金等。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EPC总承包项目模式下,各个单位均面临着压力、承担着责任、防范着风险。只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最大程度降低风险,选择有效的措施才能够强化施工建设中的管理力度。与此同时,为了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化发展,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文件,明确各方的义务、责任,为EPC总承包项目模式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许晓华. 浅谈联合体承接的EPC总承包项目施工管理要点[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8(14):177-179.
[2]牟德志. 关于核电工程建设EPC总承包采购若干问题的探讨[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9(18):252-253.
[3]谢涵玉. EPC总承包模式下建设单位涉税风险分析及应对探讨[J]. 价值工程,2016,35(08):50-53.
[4]王洁,章恒全. 项目联合体EPC模式下基于考虑风险的Shapley值的收益分配模型[J].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6,33(02):110-117.
[5]李习清,辛浩田. 契约型联合体模式下的EPC项目风险管理探讨[J]. 建筑经济,2015,36(11):1137-1140.
[6]邢厚媛. 新机遇蕴含新挑战 新思路扩大新优势——国际承包工程市场分析和中国应对策略研究[J]. 国际经济合作,2013,20(03):104-110.
论文作者:陈建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2
标签:风险论文; 联合体论文; 项目论文; 承包商论文; 总承包论文; 施工方论文; 单位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