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金融环境下民营银行的挑战及发展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营论文,策略论文,环境论文,银行论文,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7月27日,银监会确认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温州民商银行、天津金城银行等三家民营银行获准筹建,标志着国内民营银行正式开闸。民营银行成立于银行业经营模式变革的大环境下,展业之初就面临着巨大的经营挑战,构建合理的运营机制并选择适合的经营领域和业务模式,对于民营银行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民营银行开闸的金融环境 民营银行的发展离不开所处的金融环境,在不同的金融环境下,其发展策略选择也大大不同。当前,对中国银行业而言,既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一面是传统经营模式难以为继,商业银行过度依赖息差的盈利模式日渐式微,表现为资金成本上升、融资脱媒加速进行、资产不良率回升、盈利增速大幅下滑等,银行业高盈利的黄金期即将成为过去;另一面则是变革创新孕育而生,新的业务机会和市场主体不断涌现,在给银行业带来机遇的同时挑战也伴随而来,如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重启、互联网金融风生水起、人民币国际化快速推进等。具体表现为: (一)负债端:资金成本上升,负债业务更趋主动性和多元化 近年来,银行理财大战频频发生,是负债端激烈竞争形势的真实写照。宏观上,中国将继续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M2高速增长的现象中短期内不会出现,银行揽储更多地要向存量要增量,通过挤压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获得负债业务增长,竞争空前激烈;微观上,储蓄者的投资渠道日益多元化,尤其是银行理财产品、互联网“宝宝”理财、货币基金等极低风险的高息产品对银行存款产生了很大的替代作用,银行揽存愈发困难。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银行倾向于将存款利率一浮到顶,随着存款利率上限的最终放开,银行存款利率将向理财产品确定的“无风险收益率”靠拢,极大地提高负债端成本。 一体两面,储蓄者投资渠道的丰富化也迫使银行负债业务更趋主动性和多元化。随着储蓄者存款资金分流,银行更多地依赖存款外渠道来揽取资金。当前,理财产品仍是银行存款外渠道揽储主力产品,未来,同业大额可转让存单、贷款资产证券化、面向储蓄者的大额存单、金融债等都将成为银行重要的资金来源。 (二)资产端:优质客户脱媒,传统信贷业务面临业务塌陷压力 随着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债务性工具的低利率和发债条件的日益简化,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债务性工具融资,商业银行信贷部门正承受益发严重的优质客户流失压力。从2011—2013年的统计数据看,企业债、公司债、中票等债务性工具加权平均利率较银行一般贷款平均利率低120~150个BP左右,对优质企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此外,不断简化的发行条件也是债务性工具竞争力不断提升的重要原因,以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交易的超短融、短融和中票为例,由于采取注册制发行,发行周期大幅缩短,对于信息披露完备或已有发行记录的企业而言,最快两周即可完成发行工作,时效性甚至优于银行贷款。从数据上看,2005-2013年,企业债、超短融、短融、中票、资产支持证券、集合票据等债务性工具发行量从2119.77亿元增至27642.53亿元,年均增速高达37.85%。 债务性工具发行量快速增长的背后是银行传统优质信贷客户的快速流失。诚然,为应对优质企业脱媒,商业银行积极跟随客户进入债券发行市场,以债券发行承销商的角色赚取中间业务收入,丰富了中间业务来源;但不容否认,失去了优质客户的支持,银行传统信贷业务正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因优质客户短缺导致的业务塌陷压力。 (三)行业层面:金融市场改革深化,机遇与挑战并存 2013年以来,我国金融改革明显提速,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金融市场环境发生重要变化。表现在:(1)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在基本实现贷款利率市场化后,存款利率市场化也有突破性进展,目前已推出同业大额可转让存单试点,存款保险制度和面向普通储蓄者的大额可转让存单也提上日程,有望于年内成行。(2)信贷资产证券化重启,且加速推进。2013年7月,国务院明确逐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常规化发展,并随后推动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2014年以来,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行市场已从银行间市场扩围至交易所市场,产品发行也有望从审批制改为备案制。(3)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2013年是互联网金融元年,P2P和“宝宝”理财快速发展并受到广泛关注。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理财产品一度对银行理财和吸存产生重要压力,P2P网贷则在小额贷款细分市场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正逐步成为信贷市场中的一支重要力量。(4)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提速。如新三板扩围,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A股市场IPO改革加速,重启新股发行;在自贸区内稳步开放资本市场,并允许区内企业开展境外证券投资和境外衍生品投资业务等。 金融市场的上述变革,对银行业而言固然是机遇,如信贷资产证券化对于银行业盘活存量和结构调整是个利好,但更多的则是挑战:如利率市场化中短期内将压降银行净息差水平,从国际经验来看,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总是伴随着银行业的破产潮;互联网金融虽不至于颠覆银行业,但中短期内带来的冲击不容小觑,银行业若不能迅速调整业务流程、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将面临被新生金融业态大幅挤压业务空间的命运;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和完善,将大大提高企业直接融资便利度,并可能改变目前金融体系中银行业的绝对主导地位。 综上,当前金融市场环境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银行业正处在全新经营时代的前夕。现有银行体系将出现急剧分化,一些银行会继续独领风骚,在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不可避免地,另一些银行将被时代所抛弃,影响力日渐式微,变得无足轻重。正是在这种金融环境下,备受社会期待的民营银行终于开闸,注定民营银行成立之初就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而能否选择正确的经营策略关系着民营银行能否持续成功地发展。 二、民营银行面临的挑战 对民营银行而言,主要面临以下挑战: (一)优势股东资源不是民营银行的安乐窝 在行业变革的大环境下,新成立的民营银行必然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为确保民营银行的健康发展,可以预见,未来监管层将更倾向于放行那些股东实力雄厚的民营银行。对这些民营银行而言,依靠股东资源,中短期内生存无忧。以7月份获批的三家民营银行为例,前海微众银行将依托大股东腾讯数亿个人客户资源以及QQ、微信两大社交平台,采取“个存小贷”的发展模式,主打个人存款和小额贷款;温州民商银行拟采取区域存贷款经营模式,依靠主要出资人正泰集团的产业链资源从供应链金融着手;天津金城银行则实行公存公贷业务模式,初期亦将依赖股东资源开展业务。 在民营银行成立之初,依赖股东支持站稳脚跟并无问题,也是正确的策略选择。但除腾讯、阿里等坐拥数亿客户资源的企业外,其他民企股东的优势资源范围毕竟有限,随着民营银行逐步发展壮大,迟早要走出大股东的优势资源范围,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当前,银行业在资产负债业务上面临的所有挑战,届时民营银行都无可避免。而且,由于民营银行在资信实力、网点渠道、客户积累、产品体系、风控技术等各方面都处于相对劣势,面对行业整体经营转型大背景,必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二)更高的资金成本 受限于规模、网点渠道等因素,民营银行将更多地依赖市场化产品吸收资金,意味着其普通存款占比将远低于银行业平均水平,面临更高的资金成本。以1年期银行理财产品为例,近几年其平均利率一般稳定在5%左右,2013年下半年之后开始出现趋势性上涨,一度升至6%以上,目前略有下降,但仍处于5.5%以上,远高于同期限定期存款利率,过度依赖理财产品等渠道吸收资金,必然导致资金成本升高。如下图所示,在主要上市银行中,计息负债中存款占比越高,计息负债平均利率越低,受此影响,中小型银行的计息负债成本普遍高于大型银行。当前金融环境下民营银行面临的挑战及发展对策_银行论文
当前金融环境下民营银行面临的挑战及发展对策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