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津市 300071)
摘要:新时期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开展深层次改革,党的十九大提出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来实现政府职能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简政放权,推进机构改革,完善机构机制,提高行政效能。在此背景下,城乡规划管理作为行政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为了能更好的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本文通过分析研究新时期行政管理体制与城乡规划管理问题关系,并探讨了应对措施,以便为城乡规划管理进一步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城乡规划管理;管理监督;应对
引言
1 简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行政管理体制是一种行政管理机构、管理权限、管理制度、管理工作、管理人员等有机构成的管理系统,它是一个国家的行政机构设置,包括体系和制度两方面,其核心是各级行政机构的权力和职责的划分,行政机构是其载体或组织形式,制度和法律程序是其组成部分,并具有社会属性。在我国行政管理体系是遵循社会主义法制、民主、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影响行政管理体系的因素很多,包含经济、政治制度及民族文化传统等,所以在开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时应充分考虑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样才能保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效地推行,从而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协调经济稳定发展。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关系到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它是伴随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1],我国自改革开发以来,共进行了六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 2017年10月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同时经过多年努力,政府职能转变也迈出重要步伐,政府组织机构逐步优化,市场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也进行了深入开展,伴随我国依法行政的推进,我国行政管理改革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保障了我国现代化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我国正处在改革开发的关键时期,也处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仍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如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政府机构设置不尽合理,行政权力监督制度不完善,政府行政效能不高等,因此必须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2 新时期下城乡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在市场经济下城乡规划则是实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职能之一,国家对城乡规划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确定我国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制度,推进城乡管理体制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体制保障。在我国进行高速城镇化的过程中,城乡规划管理面临新的问题,如一些城市盲目扩大建设规模,有一些地方政府违反法定程序操作,还有一些无视对环境的污染,对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等等问题,这都需要对城乡规划管理改革,新时期下,城乡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义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省(区)级管理职能缺位
在我国大部分省(区)都编制了城镇体系规划,但一些省(区)城镇体系却迟迟未出台,造成省(区)城乡规划的目标和责任没有能够得到明确,违法乱建情况仍存在,这样使得省(区)基础和公共设施及各类资源不能很好的共享,违反乱建、土地和水等资源浪费,会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一定的威胁,这些问题的产生正是由于政府各部门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各省级相关部门在城市规划与实施中参与度不足,加之省级规划管理能力薄弱,省级城乡规划管理职能缺位。
(2)城乡规划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及公众参与
在我国,城乡规划的决策一般集中在行政领导者和几个规划专家手里,在城乡规划编制仅限于政府与专家之间的交流[2],缺乏公众的参与,公众只能参与到城乡规划的实施,如果城乡规划随意更改公众对此是未知的,监督效果未能体现,同时还存在上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下级城乡行政主管部门监管缺位,甚至上级城乡规划行政管理部门自由裁量权过大,做出违规决策,这正是由于缺乏行政审批约束机制及监督机制,有效监督的缺乏,甚至一些行政管理机构管理官员利用城乡建设中的职务之便为已谋求私利,这些都严重的影响者城乡规划的正常实施。
(3)统一区域规划和统一管理缺乏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城乡分步具有不均衡性,呈现“东密西疏”的特点,出现这种特点的原因即包含历史、社会及地理的因素,也包括相关城乡规划政策等方面,我国缺乏统一的区域规划及部署。在我国也存在一些城市政府或者开发区独立行使规划管理权,甚至搞特权,破坏了城乡规划的统一性,造成资源浪费、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同时我国城乡规划管理机构不完善,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也造成了城乡规划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对城乡规划管理的新要求
我国十九大明确了政府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的三大方向,首先要统筹考虑各类机构设置,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明确职责;其次是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完善国家机构组织法;再次是赋予省级及以下政府更多自主权。最终目的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就我国目前经济当前形势,我国需要开展结构性改革,以新型城镇化带动经济转型,这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途径,就我国目前的主要改革方向包含土地、金融和户籍制度。
在土地改革方面:针对我国庞大的农村人口,农村城镇化过程,大量农村土地需要被征用,有些地方政府未曾考虑农民的利益,廉价征用农村用地,造成农民不能享受土地的增值收益,这样就会形成农民与政府之间的矛盾[3],土地改革就是要充分保障农民的权益,在城乡规划管理中,需建立更加完善的机制,包括决策、执行、监督方面,三者之间相互协调运行,并充分的考虑到广大农民的利益,这样才有利于农村城镇化进程的顺利开展。
在金融改革方面:金融改革目的是为了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兑换。自2013年10月1日中国自贸区的正式启动,金融改革进入深度试验,并探索金融新模式,2015年我国开始了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来推进金融改革,并逐步开展试点工作,如在吉林省开展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在浙江省台州市建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在粤、津、闽自由贸易区实验融资租赁等。金融改革是为适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改变原来政府的主导作用,转变成由市场主导经济发展方向,这样可以实现政府的简政放权。
在户籍制度改革方面:随着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开展,户籍制度改革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户籍制度改革才能为涌入城市的农民解决在购房、医疗、养老、子女教育等问题,所以应提倡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物管理。
新时期性格管理体制的改革对城乡规划管理有了新的要求,要求城乡建设管理具有透明性的融资机制,并允许社会资本参与到城乡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当众来,建立完善城乡金融机构,对于县市的划分也需完善标准,具有行政区管理能力和调整条件的县可以划分为地级市,并对划分的县市依据其人口和经济规模赋予适应的管理权,同时应充分发挥城市的优势,城市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这都需要不断的改革创新和制度建设。
4 城乡规划管理应对策略
(1)简放政权
在我国,城乡规划管理权限是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分为集权和分权两种方式,集权和分权各有优缺点,集权难以发挥积极性,但管理是统一的,分权不利于统一管理,但可以提高工作积极性,因此在我国计划经济发展过程中,应针对城乡规划管理权限的分权进行调整,同时也要注意分权分配有一个限度,不应过分分散,否则不利于宏观调控。
城乡规划审批包括对建设项目选址、建设用地、建设工程、乡村建设规划等,这些城乡规划管理的权限直接影响着城乡的建设发展,对城市规划审批是一个复杂过程,就目前这些审批由城乡政府与规划管理部分决策,容易滋生二者间的矛盾,就此问题需要进行改革,提高审批和管理的效率,并建设科学性、法制性的管理体系。
(2)组织协调
在我国现行行政管理体系,各个部分都就有自身的职能。在城乡规划管理中涉及的部门众多,包括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环保局等,这就需要各个部门互相配合,协调工作,而不是各自为政。就我国城镇一体化发展,城乡规划管理最为迫切的是城乡规划与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的协调,包括人口、用地规模等方面。因此把行政管理体系与城乡规划管理二者很好的协调起来,这样才能确保城市建设顺利、有序进行。
(3)管理监督
我国城乡规划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就是由于监督机制不完善,管理不到位,法制不健全,加强管理监督,建立一个完善健全的监督管理体制。管理监督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是对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应建立全面的评估机制、成果考核体系、行政复议体系等,同时还应该注重城乡二元土地制度改革,充分考虑农民利益与生态环境问题,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还要做好政务公开和监督工作,并引入监督机制,政务公开有利于公众对政审流程及规划的了解,还可以接受公众的监督,优化行政管理。
总之,新时期我国进入了一个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我国政治改革的重要途径,城乡规划管理改革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手段,在新型城镇化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下,要求城乡规划管理有相应的应对措施,用以解决我国体制中的存在的问题,并不断的完善和修正,同时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小平,沈容华.推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回顾总结与前瞻思路[J].中国行政管理,2016,1:9-13.
[2]丘善勤.城乡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0:67-67.
[3]王瑞珍.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法律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5
论文作者:张雯婷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7
标签:行政论文; 城乡规划论文; 我国论文; 管理体制改革论文; 城乡论文; 在我国论文; 政府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