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城市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绿色生活也成为了人们追求的主要目标,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园林绿化对城市发展的作用也比较突出。本文就城市园林绿化中海绵城市技术的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园林绿化;海绵城市;技术;应用;分析
引言
我国在淡水资源拥有总量方面处于世界的前列。然而我国的人口总数较为庞大,在人均水资源方面呈现紧张的局面,例如泉州地区人均占有水资源量1694立方米,惠安县则为491立方米,远低于国际上标准的人均水资源占有率,属于严重缺水地区。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城市规划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这时候海绵城市技术的应用会促进城市向健康的规划建设方向发展。
1海绵城市技术相关概念
“海绵城市”顾名思义就是把城市建设成具有海绵特性的城市,具有较强的雨水收集和利用效果,推动其可以有效的应对各类自然灾害法方面发挥理想的效果,并满足目前社会发展中生态改善的基本要求。结合海绵城市的具体构建,其可以明显的降低城市运行中出现内涝问题的概率,保证相应的海绵城市中雨水的收集能力比较明显,对于一些降雨量较大的季节实现大量的雨水储蓄,并借助相关海绵体实现对雨水的有效净化,及时得到储存,在城市未来的发展中得到有效的应用。由此可以看出,这种海绵城市的构建和应用是比较重要的,能够发挥出较强的作用效果。结合海绵城市的具体构建,为了提高其实际应用的效果,必须要重点围绕相关海绵城市技术进行有效布置,推动其可以较好的体现出理想的海绵体效果,其中城市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的有效设计应用需要结合相应的海绵城市技术进行布置,将园林绿化工程的各项系统结构进行细化,最终切实的保证相应海绵城市的运行有效性,价值作用更加明显。
2海绵城市的建设原则
(1)生态优先原则。生态环境是基础,是海绵城市建设中应优先考虑的。在规划和建设海绵城市时,一定要以确保城区内的原有生态系统不被破坏为提前,在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好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要优先考虑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系统,在进行排水的设计时,要以自然排水为其主要设计方向,以实现雨水的自然收集、储备、净化以及可持续循环。(2)安全原则。海绵城市的建设应该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安全为出发点,与城市的防洪设施相结合以消除安全隐患,增强防灾减灾能力,保障城市供水安全,构建一个相对安全的城市雨水控制机构。(3)统筹建设原则。地方的政府部门应该协调好各部门的统筹规划,根据当地特征指出整体的规划与建设方向,由所有相关部门协调合作、分工明确、共同运作起来,朝着规划的大方向迈进。(4)因地制宜原则。以当地实际情况为基础,根据当地自然地理条件、水文地质特点、降雨规律、水环境保护等,去合理地确定影响开发控制的因素,不能急于求成,应该考虑周全,做出整体的规划和设计思路,尽量采用对环境影响降低的方法去进行开发,例如:植草沟、雨水湿地等方法。
3海绵城市和城市园林绿化
时代的发展也促进着越来越多学科的出现例如风景园林绿化生态学以及生态自然,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下,人们已经可以正确的处理城市化与自然的关系,水和阳关是生命的必需物质,因此水的循环在整个生态系统循环当中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物质能力的转换之中,水都是不可缺少的因素。由此见得,保障水循环的正常有序进行才能够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在城市的建设中越来越多的采用不能渗透的地砖就阻碍了水顺利的进入地下参加循环,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这种状态选用渗水砖进行城市建设。依据现实情况来看,在城市中沥青路代替了裸露的土地,建筑物面积增大挤占了绿化空间等等现象,这本身就阻碍了水的流动,在这种情况下降水只能够聚合成地表径流因此造成城市内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相反能够合理有效的进行城市园林规划,做好各项建设工作,真正的把植物当做人们的“邻居”做到友好相处,人才能与大自然和谐共生。想要将城市景观对城市生态自然净化的作用发挥到最大限度,就必须做好“海绵城市”的建设规划,确保城市生态系统能够稳定有序的进行循环工作。“海绵城市”的原理就是利用雨水渗透的道理,因此在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城市建设与园林绿化建设之间的关系。
4海绵城市技术的应用
4.1建设下沉式绿地
下沉式绿地通常是指那些有着储蓄雨水、调节雨水以及净化雨水能力的绿地,由于其具有储藏性,故而其高度一般都是比周围路面的公共绿地低的,故而也被称为低式绿地。下沉式绿地可以对地面上的雨水进行有组织的收集,在城市处理地面上的污水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可以是污水对城市的影响得到有效的降低,增加土壤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同时在城市发生暴雨引起洪涝时起到减灾的作用。可广泛应用于城市建筑与小区、道路、绿地和广场内。下沉式绿地有着非常大的深度,故而在进行其景观设计的时候,对设计人员的要求也较高。在功能的实现方面,也常与硬质地面的广场的功能相结合,使其不只是能够进行雨水的收集,而且可以将其作为人们的活动空间。下沉式绿地由于植物的耐淹性比较强,所以具有更长的水力停留时间,然而一些不耐水性的植物的生存空间会大大减少,同时需要派人定期进行清理和维护并检查设施的状况,增加了费用,这也成为下沉式绿地的缺陷。
4.2及时建设绿色屋顶
在对屋顶进行绿色规划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植物的生长特性,并对屋顶的承载力同样需要适度评估。绿色屋顶的建设理念是目前为止极具创新性的绿化方式之一,其打破了地面绿化的传统理念,并对于城市的空间拓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屋顶绿化可对高空进行净化,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功效。除此以外,还能够降低屋面的径流量,甚至可以减少其受到的污染。例如在学校可积极设置雨水处理装置,将采集的雨水集中储存。同时,合理规划一定面积的屋面绿化板块,从而对校园的雨水进行及时的管理与控制。
4.3园林植草沟
植草沟是城市园林绿化的一项重要措施,植草沟被作为种植植被的景观性地表沟渠排水系统,也是泥沙和污染物的“过滤器”。虽然雨水在植草沟中流动的时间并不长,但是雨水中的泥沙以及污染物却可以被植草沟进行有效的清除,特别是在上游水量非常大的时候,效果更为显著。植草沟使雨水的流速下降,加之进行建设的时候,沟底的处理使用了砂土和砾石,故而可以让更多雨水渗入土壤中。植草沟同时还要和城市的排水系统相结合,在降水时能够发挥很好的排水作用。比如厦门植草沟等措施,当尼伯特台风带来暴雨时,洋塘保障性安居工程中并没有出现大量积水的情况。
结语
由上可知,在落实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过程中应及时融入海绵城市技术,如设计下沉式绿地、规划绿色屋顶以及园林植草沟等。如此便可使得城市积水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并且对城市的净化、节能减排起到辅助功效。作为一种新型的绿化理念,已经为社会各界所认可,可见其应用前景极为广阔。
参考文献:
[1]杨顺华.城市园林绿化中海绵城市技术的应用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4):4593-4593.
[2]杨辉波.城市园林绿化中海绵城市技术的应用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8):2070-2070.
[3]叶加荣.城市园林绿化中海绵城市技术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7.
[4]邱丽丽,刘秀因.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园林绿化改建提升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园艺,2016.
论文作者:刘晓博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
标签:城市论文; 海绵论文; 雨水论文; 园林绿化论文; 绿地论文; 技术论文; 屋顶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