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G及PCI术后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论文_于航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淮安市中医院 江苏淮安 223001

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血管并发症发生原因,探析集束化护理对介入诊疗术后并发症预防效果。方法:选取医院心内科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120例确诊为冠心病且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1月、出院后3月两组患者SF-36评分较术前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升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措施可明显降低甚至避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生存治疗的改善,可在临床实践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血管并发症

1资料和方法

1.1病例来源及资料

本课题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选取心血管内科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确诊为冠心病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纳入标准:常规心电图检查明显异常者;既往明确冠心病史;均符合PCI适应症;同意接受介入治疗;年龄35-80岁,不限性别;知情同意并签署手术同意书且可耐受PCI术者;依从性良好,围手术期间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严格遵医嘱;自愿参与本项研究。排除标准:首次确诊为冠心病者;不符合PCI适应症,不宜采用PCI术治疗者;有出血倾向,伴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心功能不全者;术前评估全身状况差,不能耐受PCI术者;依从性差,影响结果准确性者;同意接受PCI治疗,但不愿参与本次研究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35-78岁,平均57.38±4.96岁。原发疾病:急性心肌梗死4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9例。病程:1-15年,平均5.38±1.45年。冠脉病变情况:单支12例、双支15例、多支33例。病变部位:右冠状动脉49例、回旋支52例、前降支48例、左主干4例。穿刺路径:经桡动脉路径55例、经股动脉路径5例。手术类型:冠状动脉造影术37例、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23例。观察组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36-80岁,平均58.14±5.08岁。原发疾病:急性心肌梗死3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1例。病程:1-14年,平均5.28±1.65年。冠脉病变情况:单支11例、双支14例、多支35例。病变部位:右冠状动脉50例、回旋支51例、前降支49例、左主干5例。穿刺路径:经桡动脉路径46例、经股动脉路径4例。手术类型:冠状动脉造影术39例、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2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比、年龄、原发疾病、病变部位、治疗方法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PCI)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集束化护理,由经专门培训的责任护士采用一对一方式进行,每日1次,每次15-20min,从入院开始至PCI术前1d,具体内容包括:

(1)术前健康教育。术前向患者讲解CAG或PCI手术过程,对血管保护的重要性及需要其配合的注意事项;指导其患肢如何制动、抬高制动的角度及时间等要求。

(2)完善评估和观察。制作末梢循环观察记录表,于术前和术后0.5、1、2、3、6、24、48h进行观察评价,根据评估情况进行高危预警。该观察表内容包括4个部分,其中表头为患者的一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诊断、体质量指数等),第2部分为观察记录的时间,第3部分为部位、运动、温度、感觉、肿胀程度、动脉搏动强度、毛细血管充盈程度,第4部位为护士签名。

(3)术中干预。根据凝血功能选择桡动脉或股动脉穿刺,确保穿刺一次成功,导管用肝素盐水冲洗备用,以防出现术中凝血堵塞导管,手术结束时用魔术贴固定,置入止血器。

(4)心理干预。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可通过与病友交流,缓解对手术的恐惧与顾虑;术前指导患者缓解紧张与焦虑的方法,如放松疗法、暗示疗法、睡眠辅助等。

(5)使用护理标识。患者回病房后,护理人员在其床头挂上“穿刺侧制动”的护理标识引起患者及家属的注意,避免患者过早活动及负重。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PCI术后血管并发症(穿刺口渗血或者血肿、静脉血栓、拔管综合征、假性动脉瘤、急性血管闭塞、动静脉瘘)发生情况,采用SF-36生存质量评估量表评估患者术前、出院时、出院后1月、出院后3月的生存质量,包括10项36个条目,共8个维度,计算各个条目的总分,总分为145分,分数越高,提示患者生存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将所得的数据均录入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x±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χ2检验,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穿刺口渗血或血肿、拔管综合征、假性动脉瘤、急性血管闭塞、动静脉瘤等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χ2=4.2272,P=0.0398)。两组患者PCI术后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患者PCI术后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2生存质量

两组患者术前生存质量SF-36评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出院后1月、出院后3月两组患者SF-36评分较术前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升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不同时点SF-36生存质量比较,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不同时点SF-36生存质量比较(sx±,分)

3讨论

集束化护理中,通过使用护理标识和《患者体位配合手册》,可提高患者的重视程度,使患者知晓术后穿刺侧制动的重要性、如何进行体位摆放、穿刺点并发症的观察内容,从而能够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有利于预防穿刺点并发症的发生。集束化护理措施的实施,有效针对护理风险进行预防,将分散的护理方法系统化,将传统的经验主义向规范性、科学性的护理方向发展。

结论

综上所述,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血管并发症病因复杂,做好充足的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手术操作严格遵循规程执行,合理安排术后恢复方案,针对性的制定康复理疗等各项集束化护理措施,可明显降低甚至避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生存治疗的改善。

参考文献:

[1]赵博,赵艺皓,武剑,等.北京地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延迟入院原因调查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6):684-687.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4):246-257.

论文作者:于航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8

标签:;  ;  ;  ;  ;  ;  ;  ;  

CAG及PCI术后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论文_于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