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成人教育学科建制的30年回顾与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人教育论文,学科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13X(2009)01-0106-05
我国的成人教育学科建制活动于20世纪80年代初全面启动。发展至今,已形成相对完善的学科建制系统,具体包括:研究机构体系、专业学位授予点、研究者群体、规划课题、文献载体等。它们不仅为学科知识的生产以及整个学科的形成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人力支持和物质载体,其自身也同时构成了成人教育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学科建制的30年回顾
(一)研究机构体系
到目前为止,我国共形成三大类型的科研机构体系:
1.由官方组建的研究机构
1979年,教育部所属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下设成人教育研究中心。随即,全国地方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以及教育科学研究院也相应组建了成人教育研究机构。此类机构由政府行政部门负责组织与资助,其研究重点在于关注成人教育改革与实践的重大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并为各级政府提供相关决策咨询与服务。
2.由高校组建的研究机构
以1981年华东师范大学成立成人高等教育研究室为起点,全国各高校亦相继组建了成人教育研究机构。截至2007年为止,这类机构共包括两类:
第一,由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学院以及独立的成人高等院校设立的成人教育研究机构。此类机构主要对成人高校的办学与管理、课程与教学等问题的改革与实践进行有针对性的经验总结和应用性的理论研究。
第二,由普通高校教育科学学院或成人教育学院设立的成人教育学专业博士或硕士学位授予点。此类机构除培养本专业研究生外,仍广泛开展学术性的理论与应用研究(详见后文)。
3.社会性研究团体
1982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于北京成立,成为我国最早,也是最具代表性的社会性研究团体之一。目前,其现已下设9个二级专业研究组织,83个会员单位。此外,其他具有代表性的团体还包括: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研究会、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中国老年教育协会和中国农学会等。此类团体均拥有遍布全国的组织网络,联系着广泛的社会研究力量。其研究虽以兼职为主,但数量大、覆盖广,并主要对本行业或领域内的一线实践进行总结、反思与提升,从而呈现出较强的应用性与实践性特点。
(二)专业学位授予点
如前所述,由普通高校设立的成人教育学专业学位点亦属于成人教育研究机构之一,其研究工作对于学科建设而言具有更加基础性与内核性的独特意义。
1.高校组织建设
1992年,“成人教育学”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的《学科分类与代码》体系,成为教育学二级学科,学科代码为800·57。1997年,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与国家教育委员会联合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成人教育学位列其中,专业代码为040107。基此,1993年、1998年,华东师范大学与曲阜师范大学先后成立了我国第一批成人教育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进入2000年以来,我国又有18所高校相继成立了硕士学位授予点。尤其是在2004年,华东师范大学又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博士学位授予点。这20个学位点以华东、华北等地的发达城市为中心而辐射全国(详见表1)。
2002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重新组建“全国成人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工作委员会”,在各学位点之间形成定期会晤的机制,并开始就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等问题进行专门的交流与合作。
2.研究生培养
各学位点均设立大学教席,提供博士或硕士学位课程,并面向全国招生。入学研究生必须在2至3年不等的学制期内取得相应学分才可顺利获得学位,其具体培养内容及流程包括:专业研究方向及其课程的选择、中期考核、社会实践、教学实习、学术论文的发表以及毕业论文的开题、撰写、盲检与答辩等环节。
目前,各学位点的专业研究方向已达16个领域,具体涉及:成人教育基本原理、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成人教育哲学、成人教育社会学、成人教育心理学、成人教学论、企业员工培训、培训者培训、教师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社区教育、继续教育、远程教育、成人教育管理、教育技术以及比较成人教育等。
到2007年为止,各学位点已有117人通过毕业论文答辩,获得硕士学位。其中,华东师范大学55篇;曲阜师范大学40篇;四川师范大学11篇;南京师范大学11篇。
3.学术研究活动
高校学位点的研究活动主要包含:
第一,对成人教育实践与改革的现实问题进行专题研究。虽然同样基于实践,但这种研究更着眼于从学理的角度对实践经验进行超越,以提升实践的知识内涵与文化品质,从而具有较强的学术性特点。
第二,关于成人教育学或成人教育学科的基本理论研究。这种研究因其纯学术性而在学科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其代表性研究包括:高志敏的“九五”课题“成人教育科学体系的构建与发展研究”、杜以德的“十五”课题“21世纪中国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结构及其分类研究”和高志敏的“十一五”课题“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的批判与重构研究”等。此外,还包括由高校研究者刊发的以“成人教育学”和“成人教育学科”为主题的系列学术论文。
(三)规划课题
在成人教育学科建设的历程中,还有一项必不可少的建制条件,即突破研究者分散性、个别性、局部性的科研活动状态,转而由国家或地方政府出面组织起集中性、整体性、规模性的研究活动。在我国,这种有组织的研究活动即“教育科学规划”项目。
众所周知,在成人教育的各级规划项目中,又以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负责申报与立项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最为重要。1982年,在第二次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会议上,共有2项成人教育课题被首次纳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之列,分别是:张腾宵的“干部教育问题研究”、王文林和余博的“成人教育概论”。从此,成人教育共参与了从“六五”(即“第六个五年计划”的简称)到“十一五”等6期规划研究,总计113项课题(详见表2)。
据笔者统计,以上113项规划课题,按主题及其所占比重可依次划分出如下一系列研究领域:(1)农村成人教育20项,占17.7%;(2)岗位培训(含企业人力资源培训)17项,占15.0%;(3)成人高等教育(含高等函授教育、高等学历教育、高等学校教育和自学考试等)13项,占11.5%;(4)教学与课程11项,占9.7%;(5)妇女教育9项,占9.7%;(6)远程教育9项,占9.7%;(7)扫盲教育7项,占6.2%;(8)继续教育7项,占6.2%;(9)社区教育7项,占6.2%;(10)成人学习5项,占4.4%。
此外,还包括4项终身教育研究,4项成人教育学科建设研究,2项老年教育研究,2项社会力量办学研究,2项成人教育发展战略研究,1项成人教育社会学研究,1项成人非正规教育研究等新兴研究领域。
(四)文献载体
经过30年的发展,成人教育专业刊物及其论文、图书出版物已形成丰厚积累,并构成成人教育学科建制中非常重要的文献物质载体与思想交流平台。
1.专业刊物与论文
1980年—1981年,随着《成人教育》、《北京成人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研究》等第一批刊物的创办,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各类研究机构、院校和组织均创办了自己的学术期刊。1992年,以《中国成人教育》、《中国培训》等全国性期刊的同时创办为标志,学术期刊进入了调整与更新时期,后又趋于稳定。在此过程中,另有一批新兴的成人教育期刊开始崭露头角,比如,《成人高等教育》、《中国社区教育》和《终身教育》等。
据统计,到2002年为止,中国的成人教育期刊已达三百余种,其论文发表量也呈逐年递增的趋势。[1](P23)在此,以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为工具,对1989年—2006年公开发表的成人教育类论文数量及其变化情况进行了统计(详见图1)。在17年间,论文发表总量为3,9635篇,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见图1)。其中,与成人教育改革与实践中一些重要主题密切相关的论文发表情况为:成人学校教育类9012篇,占22.7%;岗位培训类8401篇,占21.2%;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类7557篇,占19.1%;教学与课程类6987篇,占17.6%;管理类4283篇,占10.8%;远程教育类3997篇,占10.1%;终身教育类3604篇,占9.0%;教师类2546篇,占6.4%;继续教育类2251篇,占5.7%等。
图1 1989年-2006年成人教育类论文数量变化图
2.图书出版物
据统计,1979年—2005年,中国大陆公开出版的专著共735部。[2](P253-279)在此,仅按其主题划分并统计出如下一系列问题领域:(1)岗位培训与职工教育117部,占15.9%;(2)成人高等教育与自学考试108部,占14.7%;(3)函授教育、继续教育与远程教育91部,占12.4%;(4)社区教育、终身教育与学习化社会66部,占9.0%;(5)国际比较66部,占9.0%;(6)农村教育与扫盲教育58部,占7.9%;(7)干部教育、妇女教育与老年教育43部,占5.9%;(8)成人心理与学习23部,占3.1%;(9)成人教育概论23部,占3.1%;(10)课程与教学12部,占1.6%;(11)手册与工具书13部,占1.8%。其他领域还包括:少数民族教育、人力资源开发、社会教育、成人教育史等。
3.网络载体
1998年“中国成人教育信息网”、2003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网络中心”和2004年教育部“社区教育实验网站”等成人教育类网站相继开通。此外,成人教育期刊论文或图书出版物的电子版亦被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各大网络电子数据库收录,比如,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数据库和超星数字图书馆等。
综上所述,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已形成相对完备的成人教育学科建制系统。该系统在成人教育学科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发挥积极功能。就外部而言,广泛参与一般性的社会活动,密切关注社会经济发展和成人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现实问题;就内部而言,一方面,创造大量的成人教育专业知识和理论成果;另一方面,也为专业知识的生产过程提供了强大的制度支持与保障。
二、学科建制的问题分析
诚然,学科建制系统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仍旧存在着若干问题与不足,以至于会对成人教育的学科建设产生不利影响。其具体分析内容,如下:
第一,价值取向。长期以来,学科建制活动仍表现出较强的功利主义倾向,致使成人教育学科建设经常被当作解决现实问题的有效工具和工艺流程,并紧随社会热点和现实需求的变化而亦步亦趋。从而,无法凝结成经久性、根本性的深厚积淀;另一方面,无暇顾及成人教育实践与理论中的基本认识与基本问题,失去了作为学科所应有的“超越性”和“前瞻性”。
第二,科研机构体系。成人教育科研机构主要呈现出自上而下的层级结构,虽然能保证学科建设的集中、有序进行,但另一方面,即导致:其一,形成等级分明的科研层级,使行政部门及其专家组成为学科建设活动的实际主体,并掌握着话语权力,而相对“弱势”的研究者和成人学习者的声音却容易被排除在外;其二,许多研究往往更加热衷于对政府文件和政策进行分析与解读,从而增加了相关研究口号化、僵硬化的可能。
第三,研究者群体。其一,许多从事成人教育学科建设的学者或研究者没有成人教育学的专业背景,甚至缺少严格的科研能力训练,致使研究者群体欠缺基本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热情;其二,与其他学科相比,成人教育研究者数量短缺,其梯队分布、地区分布、领域分布等尚不合理;其三,不同机构、不同领域的研究者群体之间缺少基本的学术共同体意识,从而无法形成共同的价值导向、奋斗目标和对话平台。
第四,问题领域。其一,以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社区教育和终身教育等社会热点问题为多,而较少涉及成人教育学、成人教育学科等基础理论问题;其二,以成人教育的制度、经济、管理与政策法规等社会性问题为多,而较少课程与教学、心理与学习等教育性问题,而在教育问题之内,又过于偏重“教”的问题,而忽视“学”的问题;其三,以“成人高等教育”等体制性的正规教育问题为多,而较少生活世界中的成人非成规、非正式教育问题;其四,以社会层面的宏观问题为多,而较少关注成人学习者个体或者群体层面的微观问题。
第五,专业学位授予点。其一,导师与在读研究生之间比例不协调,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例,一名导师平均每年招收2名博士生和5名硕士生,以3年学制期计算,即一名导师需同时指导6名博士生和15名硕士生,师生比例有待优化;其二,研究生在读期间,其研究活动主要集中于论文的发表和学位论文的撰写之上,缺少了投身学术研究的志向,以及深入研究现场、担当课题研究的实际操作能力;其三,过于偏重成人教育的应用性研究和实用性研究,其进行基础理论研究的学术氛围尚显薄弱。以上种种,均极大影响了成人教育学科基础性研究的进度与质量。
三、学科建制的未来展望
基于对学科建制的问题分析,可以预见,我国成人教育学科的未来发展将呈现出如下路向与趋势。
第一,价值新取向。培养富有“实践理性”和“以人为本”的研究精神,确立起“回归丰富的成人生活世界,走进缤纷的成人精神家园”的人文价值导向[3](P61),并把成人的立身处世和生活幸福作为学科建设研究的终极目的。在新的研究实践中把成人、成人教育和成人教育学等概念逐渐从工具、依附和僵化的传统禁锢中解放出来。
第二,研究参与者。其一,传统的研究者将从专家与权威转变为帮助者、促进者与咨询者的角色;其二,实践工作者逐渐具备开展独立研究的机会与资源,并就实际问题进行具体情境下的自主研究;其三,来自民间、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的研究社团也将逐渐发展壮大,并成为重要研究力量;其四,与儿童相比,成人本身已具备成为研究者的可能。在咨询者的帮助下,他们完全可以通过独立研究来改善自己的学习能力,进而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第三,研究新领域。其一,成人生活教育研究,包括:闲暇生活教育、职业生活教育、人际生活教育、社区生活教育、网络虚拟生活教育、精神生活教育等;其二,平民教育研究,尤其关注针对我国失利群体的教育研究,包括:失地农民群体、农民工群体、流动人口群体、老年人群体、低收入群体、下岗失业群体、残障者群体等;其三,成人学习研究,包括:学习需求、学习行为、学习环境、学习风格和学习支持条件等。
第四,专业的学科建设与研究。其一,规范研究生教育,使导师与博士、硕士研究生的比例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同时,导师与研究生之间逐渐形成学术共同体意识,为追求共同的学术理想而进行终身性的分工与合作;其二,把观念性的纯理论从变化万千的现实问题与应用理论中“超越”出来,在元层面对成人教育学科的终极价值追求进行最深邃的哲学思考,对成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基本问题、基本认识进行最根本的探究,对成人教育研究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研究等问题进行最深刻的解答。如此,成人教育学科才能构建起自己的理论核心,形成独立的话语表达空间和平等对话的权力,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一门学科。
收稿日期:2008-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