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论文_陈启忠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论文_陈启忠

湖南省衡阳县第十一中学

摘要:课堂提问是师生之间进行互动的主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提问艺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语文教学的进展。恰当的提问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语文教学氛围,还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问题 设计

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在语文教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现代教学中,许多教师的课堂提问却是随心所欲,没有一个系统的提问设计,如果这样,就起不到课堂提问在教学中应起到的积极作用。那么,课堂提问对学生和我们的教学到底有哪些作用呢?我认为提问有如下几点作用:

那么,在课堂问题设计时应该注意那些方面的问题呢?

一、注意以简驭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许多教师做出了很多很好且有效的尝试,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我们也不能回避,在许多教学实践中,支撑教学过程的提问是不系统的,过于繁多、零碎,有些甚至游离于课堂主题之外。随心所欲的提问使一篇篇精美的课文变得支离破碎,使得学生在一个个无聊的问号前疲于奔命而又难以实现思考的价值,这样不仅耗费时间,还让课堂教学效率大打折扣。

这种强化、细化中心环节的“主问题”设计能起到以简驭繁的作用,使课堂教学摆脱了一种庞杂无序的混乱状态。它反对教师在课堂上随意的连问、简单的追问和习惯性的碎问,以精、少、实、活的问题来激活课堂,有效地简化教学环节,使教学内容于单纯之中表现出丰富,于明析之中透露出细腻,便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并且带动全篇的阅读研讨,又有利于教学中心的突出和重点难点的解决。要达到以简驭繁、集中火力攻克重点难点的目的,教师要在备课上下足功夫,充分了解学情、吃透教材、找准切入点。 

 二、意提问问题的难易程度

问题太容易,学生会把成功归于任务很容易,而任务很难学生就会失去兴趣和信心,即使成功了也会把成功归于侥幸。只有适度或者真正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学生才会通过努力获得成功,从而产生自豪感,促进能力的提高,增强信心,并产生快乐。

此外,我们还要注意问题难易的梯度,按一定的顺序去设计问题。如我在讲解《羚羊木雕》一文时,在导入环节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在家庭生活中,如果你和父母发生了意见分歧,通常怎么解决?这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在这一环节,我通常设计一些能引起学生兴趣问题。在初读阶段,我采取总提式提问: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个事围绕什么事物展开故事情节?这一问题的目的是要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为分析打基础的,所以采用总提式提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精读阶段,我抓住文章的重难点设计了这样的几个问题:1、在事件进行的过程中,你认为谁的做法对?谁的做法不对?为什么?作者的思想倾向于谁?怎样才能避免这样的事发生?这几个问题层层递进,引导学生突破文章的重难点。总结阶段,我采用归结式提问:学习这篇文章对我们的生活有怎么的现实意义?学生总结了文章中的经验,起到了现实的作用,体现我语文教学的人文主义精神。

考虑学生的实际,采用阶梯式提问,由整体到部分,由易到难,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使教学任务得到很好地完成。

三、注意调动学生的问题意识

不断强化学生的提问动机,养成敢于提问的学习习 惯,形成善于提问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敢不敢提问,学生 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似乎有明显的变化:学生处在小学阶段, 天真烂漫,无所顾忌,什么问题都敢提。所以人们说,好奇好 问是孩子的天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一方面,闭锁心理逐渐 发展起来,心里的疑问(包括学习上的疑问),不愿展示在班 级的众人面前:另一方面.爱面子。爱虚荣等不健康心理也滋 长起来,由于怕人家笑话。又不敢提问。所以从初中到高中, 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渐渐减少了。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为了 鼓励学生提闯,可以用古今中外学者爱好质疑提闳的实例启发 和开导学生,使他们懂得质疑提问不但是好学上进的表现,而 且是取得学业进步的关键,特别要使他们懂得,能提出问题意 味着自己已经理解了问题的一半,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 体味“小疑N4,进,大疑则大进”的古训。

四、注意问题的梯度

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困惑:一堂课下来,问题太深则学生无法着手回答,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容易形成“死水一潭”的局面,问题太浅则造成课堂表面上的活跃,学生懒于应付,疲于思考。怎样才能达到深与浅,难和易的最佳结合?即稍高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又不至于太深而无法理解,采取分层次、由浅入深的提问方式,使他们跳一跳都能够得着,使他们感到答案若隐若现,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

在具体教学中,要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来设计问题:阅读理解是基础、前提,如果要继续深化这种理解,就必须进行辨析和探究,从而围绕课文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步步深入,循序渐进,使学生易于接受也乐于接受。如教学李白的《行路难》一诗,采用分层设问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先提出问题:嗜酒如命的李白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羞”为什么食不下咽?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内心苦闷”;然后再问:他为什么心情不好,诗中有告诉我们原因吗?学生很快找到了“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一句,纷纷答“遇到挫折,前途受阻了”;在此基础上,再继续追问:前途似乎无路可走,那李白是不是就此向现实妥协、放弃自己的希望了呢?学生自然而然找到了“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一句,可以不费劲地回答:“他依然渴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吕尚、伊尹一样得到君王的重用。”最后,就顺势利导,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理想与现实出现了矛盾,诗人的内心最后有没有走出这个困境?如果在生活当中遇到了和诗人类似的遭遇,你会怎么做?在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的引导下,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肯定容易解决。

以上就是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所做的教学研究。当然,我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继续探索,让课堂上的问题设计得更加巧妙、更加科学,让语文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论文作者:陈启忠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8年5月总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6

标签:;  ;  ;  ;  ;  ;  ;  ;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论文_陈启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