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精神与中国特色的结合--小学阅读教学的新趋势_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现代精神与中国特色的结合--小学阅读教学的新趋势_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现代精神与中国特色相结合——小学阅读教学新走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阅读教学论文,走向论文,特色论文,精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面对交国际竞争实际是人才竞争的状况,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深入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当务之急。近几年来,语文界的专家、学者和广大语文教师对小学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的研究和实验,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展现了具有现代意识、超前意识、效率意识的新观念和新走向。主要表现有:

一、指导思想进行根本变革

新中国建国46年,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16年,是中国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呈百花争艳之势,其空前成就用全国小语会理事长高惠莹的精辟之言来总结,就是“创造富于时代精神与民族特色的小学语文教学新体系”[①]。其中,阅读教学改革的成果,正是新体系特点的重要体现。

这个新体系,融会了中国传统教育、近现代外国教育、新中国社会主义教育三个奔流不息的源头,不断进行比较研究,改革实验,才得以逐渐形成。

其中,时代精神的本质内涵,是小学阅读教学必须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向,广泛汲取现代科学的最新成果,特别是世界各国小学阅读教学的先进思想,培养学生成为生动活泼,积极进取,富有创造精神,心理潜能得到发掘的跨世纪的一代新人。

民族特色的基本涵义,是指语言文字这一民族构成的要素。在教学目标上,要继承祖国和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强化中华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意识;在教学内容上,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遗产,体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在教学方法上,体现鲜明的民族特点,努力借鉴中国传统教学法的精神所在,例如文道统一的原则。

从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工作要“三个面向”的纲领性任务,到近年来中央提出全面加强全民教育,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三个全面”的全局性方针,为探索富有时代精神和中国特色的小学阅读教学体系,提供了重要契机和思想指南。小学阅读教学的指导思想更加鲜明,方向更加明确。

二、教学目标坚持阅读育人

小学阅读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什么?高惠莹会长认为“要区分直接目标和最终目标,并把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语言文字作为人的沟通工具,教学的直接目标是学会听、说、读、写的基本功,掌握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但从更深层、更广阔的理论视野来看,教学的根本目标则是促进人自身本质力量的全面发展。直接目标是出发点和着眼点,根本目标是归宿点和落脚点。由此看来,二者的辩证统一,是小学阅读教学改革的正确途径。

阅读教学要达到教学目标,面临21世纪世界教育的挑战,应有新的策略和新的思路。一是教学的基本思路。阅读教学必须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在教学中培养现代人的语文素质,其中包括语文能力、认识能力、思维能力、交际能力以及兴趣、性格、气质、道德情操等精神风貌的培养。二是教改的基本思路。要让学生学得有趣,学会求知,学得聪明,学会做人。学得有趣,就要遵循“从动机走向目的”这个心理学规律,让学生喜欢学、高兴练、亲自品尝成功的喜悦。学会求知,就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学会怎样读书,掌握自能阅读的本领,实现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学得聪明,就是通过基本功训练,不但提高阅读能力,而且也提高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学会做人,就是教学中把语言之道与育人之道、自然之道与做人之道统一起来,“要为文、先做人”,实现文道统一原则这一本质要求。

根据当前的教学实际,在教学目标问题上,仍要做好四个根本转变:一是把狭隘的应试教育转变为旨在实践应用的教育;二是把片面发展的智力教育,转变为全面发展的育人教育;三是把抹平个性的模式教育,转变为生动活泼的个性培养教育;四是把只盯着少数尖子的英才教育,转变为面向全体普遍成才的素质教育。实现这些基本转变,正是小学阅读教学改革的当然任务。

三、教学内容注重能力培养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小学阅读教材,经过几次改革和更新,体现了以阅读为基础,听说读写有机结合;以训练语言能力为体系,注重思想教育的特点。阅读教材丰富多彩的内容,成为学生拓宽视野、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信息源,增长见识的思想库,为学生思想发育和能力形成提供了充分的营养。但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要求我们培养的一代新人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知识,而且要具备独立探索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知识和能力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而能力的发展又成为自觉获取知识的前提。根据语言学习具有广泛社会性的特点,阅读教学除了研究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以外,还有诸多能力需要培养,如思维能力、认识能力、自学能力、办事能力、习惯养成能力等,也应作为教学的内容。

1.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阅读教学研究的核心。它以发展学生语言为基本任务,着重训练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文的能力。包括两个训练系列,一个是字词句段篇基本功训练,一个是听说读写基本功训练。两个基本功训练系列要聚焦在培养学生自能阅读的能力上。

2.思维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语言和思维既密不可分,又有所区别,二者是对立的统一。所以,思维与语言训练应同步进行,不应该存在脱离思维活动的语言训练,也不应该有游离于语言文字之外的思维训练。

3.认识能力。教学中一是让学生认识学习的过程,而不仅满足于得出正确的结果;二是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事物,并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

4.自学能力。强调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掌握自能阅读的真本领,把注意力放在阅读过程的能力培养上,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这在我国阅读教学史上,是一次教学内容上的根本改革。

5.办事能力。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在听说读写的教学中,从书内到书外,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不仅动耳口眼手,还要动脑心脚身,把学生投向生活,投向社会。

6.习惯养成能力。孔子说:“习惯若自然”[②]。叶圣陶也指出:“依我想,从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③]。习惯是人才素质的标志。养成好习惯不仅关系到学习语言,也关系到其他各科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首先要培养阅读的良好习惯,还有不可忽视的非智力因素良好习惯的养成,如品格、意志、生活习惯、自控能力、求知欲和进取精神等。

四、教学过程强调训练意识

我国小学阅读教学的改革,经历了历史的阶段性转变。新中国成立之前基本是“口耳授受”教法的教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建立起加强语言文字基本功训练的科学体系。语文基本功是知识和能力的统一体。知识可以靠传授获得,而能力却不能传授,只能靠科学的训练才能获得。阅读教学要“加强语文基本功训练”,“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这一训练意识的确立,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结果。

那么,小学阅读教学训练的内容是什么?是“训练语言,即训练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能力。”训练语言的什么?着重“训练语言的品格”。[④]在低年级重点训练语言的具体性和完整性,中年级重点训练语言的条理性和系统性,高年级重点训练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各年级还要训练字、词、句、段、篇语言构造的内在联系,掌握听、说、读、写的语言速度。

训练的方法是什么?有三条原则要遵循:首先确定训练的目标。字词句篇和听说读写训练的内容很多,教学一篇课文不能面面俱到,平均用力,而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教材编排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在指导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方面确定几个具体的教学目标。其次是选准训练重点。阅读教学不是句句、段段都要练,只是把重点词、句、段作为训练重点,关键在于语感体验,训练学生对语音、语意、感情色彩的感受能力,对品词、析句、究段、谋篇的理解能力,在会说、会写方面的运用能力。再次,是设计训练层次。有四个训练回合:一是通过初读进行感知性语言训练;二是细读边读边想进行理解性语言训练;三是深读边理解边表达进行运用性语言训练;四是熟读进行巩固性语言训练。四个层次相互联系,逐层深入。只有完成这个四层次的语言训练,才算完成阅读教学的过程。

由此看来,阅读过程在于指向训练。那么,什么是“训”?什么是“练”?“训”是指教师的讲、读、点拨和教导,就是教师的“教”;“练”是学生反复、多次的操作,就是学生的“学”。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教师要起主导作用,教育学生主动读书,主动思考,主动参与训练。大家都赞同阅读教学内容上不必作多余的繁琐的分析,把精力放在训练上。但目前教学中仍有新的形式主义的表现。如:①教师指导乏术,学生理解不到位;②离开课文语言,让学生随便生发开去,训练不到位;③问题偏重于内容,不顾及语言形式,提问不到位;④提问只注重结果,学生不知其所以然,过程不到位;⑤不能针对学生实际调整教学,学生围着教师转,主体作用不到位。这五个“不到位”,问题就出在教与学的关系没有摆正。教与学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学生的学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得到落实。成功的教学,教师不仅管教,而且管学,体现教师主导作用下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五、教学方法探索学法指导

学法问题古已有之。近几年来,对学法的日益重视和研究,已成为语文教师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正如全国小学语文学法指导研究会理事长潘自由所说:学法指导研究是“我国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特别是小学教育战线教学改革日趋活跃的必然产物。”[⑤]但对于这一新的课题。相当多的学校、教师还处于热衷但不得要领的阶段。这就为学法研究提出了紧迫的任务。

学法研究的目的,从学的角度来说,是探讨有关语文学习各个面的方法;从教的角度来说,是研究涉及“学习指导”的各个方面。最近几年,全国小语学法指导研究会计划先把阅读教学作为突破口,探讨小学生必须也完全可以掌握的操作阅读过程的办法,然后再将研究范围扩大到语文教学的其他方面。这是教改赋于小学阅读教学的一个使命。

学法指导在于教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这是小学阅读教学内容的一次历史性突破,对于促进整个阅读教学的改革,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实现育人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调强学法指导的阅读教学与传统的阅读教学,有着两个质的不同:一是传统的阅读教学,教师只是教学生懂得了一篇篇课文的语言文字、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其实,这只是完成了阅读教学的初级目标。学法指导则要研究阅读这一活动的过程,把阅读过程中如何操作的有关知识和实现操作的方法、技能技巧等本领教给学生,使学生在理解和运用中悟出学法,最终达到学会阅读的目标。这才是实现了阅读教学的高级目标,是教学方法的一个质的飞跃。二是传统的阅读教学主要靠教师讲、学生听,理解了就行。而教方法、教阅读本领不但要讲,要理解,更重要的是要靠实实在在的训练,这是一个教学途径的质的飞跃。当然,真正实现以上两个飞跃,还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

六、教学形式讲究立体交叉

小学阅读教学的特点之一——学习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决定了学习形式的开放性和多样性。近几年来,不少地区的学校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把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结合起来,把校园文化建设与社区文化建设结合起来,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发展语言、发展思维的立体活动空间。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的立体交叉:

1.方法交叉。阅读教材是一篇篇体裁与题材不同、内容与形式不同的课文,它们既有共性,又颇具个性,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是取得教学效果的有效保证。目前,成功的教学法很多。例如大家经常运用的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入境、动情、悟神”的情境教学法;创造愉快教学氛围,强化“热爱、美育、兴趣、创造”的愉快教学法;教师致力于导、学生循导学读的导读教学法;以读写训练为主线,从读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结合教学法;把课时教学目标分解成可操作的子目标,然后设计并完成训练点的目标教学法等等。这些教学方法到底选择哪一种?这就要根据教材、学生和教师三个方面的因素来确定。往往是选择一个“主打”的教学方法,并根据不同教学阶段、不同教学过程、不同教学实际,灵活挑选不同的教学方法,采用方法的立体交叉。

2.训练交叉。立体交叉训练强调全方位和广泛性。如:①训练目标上,既有理解训练,又有表达训练;既有达标训练,又有发展训练。②训练内容上,既有知识训练,又有能力训练;既有重点训练,又有一般训练。③训练形式上,既有口头训练,又有书面训练;既有课内训练,又有课外训练。④训练过程上,既有阶段训练,又有整体训练;既有语感训练,又有操作训练。⑤训练价值上,既有识记训练,又有应用训练;既有方法训练,又有思维训练。这些训练,都呈现为立体交叉的框架。

3.活动交叉。学习阅读,往往得法于课内,成功于课外。课内活动有学生与教师的活动、学生与学生的活动、学生与教材的活动。这些活动体现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学生群体的讨论互惠和学生个体的自学知悟。课外活动有课外阅读、课外兴趣小组、课外竞赛等活动形式,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而课内活动和课外活动的交叉,正是强调多媒体组合的最佳形式,除听、说、读、写以外,还有演(表演)、访(采访)、查(查工具书)、看(看幻灯、录像)等。这种立体交叉,对整体优化阅读教学环境起着促进作用,为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健全人格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释:

①《全国小语会理事长高惠莹访谈录》,《小学语文教学》1995年2期。

②《孔子家语》。

③叶圣陶:《两种习惯养成不得》。

④田本娜:《抓住发展中的问题,充实深化阅读教学过程》,《小学语文教学》1995年3期。

⑤《学法——开启学问之门的金钥匙》,《小学语文教学》1995年12期。

标签:;  ;  ;  ;  

现代精神与中国特色的结合--小学阅读教学的新趋势_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