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山东蒙阴县供电公司 山东蒙阴 276200
摘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供电公司作为重要的国有企业、责任企业,作为国家的一分子,必须依照国家的法律治理企业,这既是企业基业长青的需要,更是社会责任的体现。尤其在经济新常态的今天,企业不仅要遵守国家法律,更要严格遵循自身制定的企业制度,这才是建设法治企业的根本体现。
所谓“依法治企”就是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来治理企业,使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不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制度。结合实际,谈谈对依法治企工作的认识和思考。
关键词:依法治企;制度;企业
一、依法治企的必要性
(一)依法治企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为我国新时期法治建设的新目标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和一系列文件,集中整治突出问题,从严从快惩处违法违规违纪行为,反腐力度、强度和成效前所未有。习近平总书记对依法治国、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完善国有企业监管制度,实现对中管国有重点骨干企业巡视全覆盖。王岐山书记强调,坚持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国有企业不能例外。这些都充分表明了中央依法治国、从严管党、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近日,经中央批准,2015年中央第一轮巡视将对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等26家央企进行专项巡视。公司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命脉、保障能源安全、服务千家万户的国有骨干企业,社会关注度高,肩负的责任大,必须以更高的标准做好依法治企各项工作。每一位干部员工都要切实提高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高度警醒、更加严格,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切实增强法治能力,做到守土有责、令行禁止,引领、推动和保障公司改革发展。
(二)依法治企是落实法治工作部署的客观要求。国家电网公司历来对依法治企工作高度重视,依法从严治企是转变公司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是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是实现“两个转变”、促进公司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全面建设法治企业,将依法治企工作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公司全面推进法治企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更严的要求。
(三)依法治企是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一是作为国有电网企业,掌握着国家的重要资源,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呈现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企业特性和社会特点,决定了电网企业一定会备受社会关注,如果发生违法违规事件,就有可能会被不断放大。二是国家加强了对国有企业的监管。审计署、国资委、发改委、税务、电监会等外部检查密度不断增大,外部监管手段不断丰富,外部监管给企业依法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我国法制建设不断完善,要求越来越严格。随着宏观政策、法律法规的逐步调整,企业多种经营、职工持股、集资建房等一些曾经符合国家政策要求或社会通行的做法,如今已被明确要求禁止或规范。四是舆论监督日趋强烈。随着网络等新兴媒体话语权的增加,舆论传播机制发生巨大改变,舆论的开放性和自由度越来越高,作为服务社会大众的电网企业,公司天然具有“过敏”体质,哪怕是管理中存在的个性、特例问题,解决不好也会被叠加、渲染、放大,甚至推动成为社会公共事件,给公司形象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五是国家电网公司高度重视依法从严治企工作,作为国家电网公司一员,必须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国家电网公司的决策部署上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依法治企的意义
(一)促进企业发展的有力保障。依法治企是化解外部风险的重要手段。外部政府部门的监督检查是全方位的,从日常监督到专项检查,从重要项目、重要领域、敏感事项到全面检查,均进行全方位的监控。依法治企是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要措施。公司管理中各种“发热点”、“出血点”仍然存在,各种突破“红线”和“底线”的情况还时有发生,依法治企的形势依然艰巨。这就要求企业自觉坚持依法从严治企、强化自我约束,将依法治企形成一种管理惯性,促进公司平稳、健康发展。
(二)保护干部平安重要措施。通过对近年来电力行业腐败案件的分析,究其原因,实质上是个别干部思想认识有偏差、党性和组织纪律性不强的表现,缺乏遵纪守法、照章办事的自觉性,不能真正做到依法合规办事。所以,要通过依法从严治企,加强作风建设,强化对领导干部管理和监督,促进各级领导干部廉洁从业。
(三)维护自我权益的必要手段。依法治企对于改进企业管理,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与国有企业密切相关的《物权法》、《企业破产法》、《劳动合同法》、《反垄断法》等一系列法律相继出台,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日趋严格的法律环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内部管理秩序和对外经营活动,需要我们从法律层面加强研究,提高企业依法经营管理水平,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三、对依法治企工作的思考
(一)严格按照公司规章制度办事。依法治国是国家的上层建筑,是治国方略,而依法治企则是依法治国在经济领域的贯彻执行和具体体现。落实到具体层面,则是将公司制度上升到企业治理的高度上来,对企业而言,制度即法,制度大于一切,尤其是作为企业领导,必须转变认识、理清思路,及时从‘人治’转入‘法治’的轨道。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要把对法治的尊崇、对法律的敬畏转化成行为方式,正确对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力。
广大职工要认识到制度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增强自身学制度、尊制度、守制度、用制度的意识。在制度执行上,不搞变通、不打折扣,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
(二)加强企业法治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优秀企业文化的支撑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应牢固树立依法治企理念,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搞好企业经营管理,培育以法治文化为基石的企业文化。
加强和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以普法教育为抓手,培育企业法治文化,打造以全体员工遵章守纪为核心的企业法治文化。
(三)加大普法宣传工作。企业普法工作要以宪法为核心,以与企业相关的法律为重点,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区分不同层次,通过多种形式做好普法工作,进一步弘扬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精神,使员工在内心对法治产生景仰和敬畏,激发员工崇尚法治的热情,使依法治企、守法从业理念生根发芽,使全体员工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以每年12.4国家宪法日宣传为契机,大力弘扬宪法精神,结合实际,学习电力法、公司法、劳动合同法以及国网公司通用制度等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法律、规章,提高守法守纪自觉性。
(四)把信仰法治根治于内心。法律的权威源自人们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法律只有被信仰,成为坚定的信念,才能内化为人们的行为准则,把依法办事转化为自身的生活习惯。努力把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法治观念融入职工的头脑之中,在企业树立法治信仰、形成法治风尚。只要真正做到将法治信仰根治于企业、根治于广大职工的内心之中,才能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决策靠法、解决问题用法”的自觉行为。
借“法治企业建设年”之东风,全面提升企业依法治企和规范管理的能力,坚决整治在法治企业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企业安全健康发展,为实现企业更好更快发展保驾护航。
论文作者:李磊,王刚,赵杨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2
标签:法治论文; 企业论文; 公司论文; 依法治国论文; 制度论文; 法律论文; 国家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2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