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涉及的生物安全规范和实践论文_李建蓉,石春薇,徐飏,余冰,黄汉菊,范雄林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 湖北省武汉市 430030

【摘 要】《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主要介绍可引起人类和(或)动物疾病的微生物种类和特性等。传统教学强调“环境有菌”和“无菌操作”理念。本文综合分析国内涉及的生物安全法规以及《医学微生物学》在医学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定位,提出将生物安全理念整合入《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目标的必要性、生物安全的建设内容和以及我校具体的教学模式实践。既符合国家法规要求,也继承了传统教学理念并整合了生物安全理念,对相关学科的教学具有示范和推广意义,为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合格医学生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学;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实践

Biological safety standards and practices involved in the teaching of Medical Microbiology

Li Jian-rong,Shi Chun-wei,Xu Yang,Yu Bing,Huang Han-ju,Fan Xiong-lin*

Department of Pathogen Biology,School of Basic Medicine,Tongji Medical Colleg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430030

Abstract:Medical microbiology is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basic medical science,which introduces the pathogens of human and(or)animal diseases.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emphasizes the idea of environment filled with microbes and the methods of aseptic operation. In this paper,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the biosafety regulations of China and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of medical microbiology,we propose that the necessity of the biosafety should be integrated into the teaching of medical microbiology,including the construction content and our specific teaching modes. This teaching mode not only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national laws and regulations,but also inherits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ideas and expands the concept of biosafety. This study has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lated disciplines,in order to culture the qualified medical students meeting the need of the times.

Keywords:Medical Microbiology,laboratory of pathogenic microbe,Biosafety,Practice

【中图分类号】Q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9-001-02

《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主要学习可引起人类疾病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和特性,为从事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奠定基础。在《医学微生物学》的传统教学中,特别强调“环境有菌”和“无菌操作”,以保护被操作对象(如患者或采集来自患者的样品)不受环境中微生物的感染或污染,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操作者本身的职业安全以及病原体逃逸出实验室对社区和环境等的危害,逐步引起重视。因此,生物安全的概念和理念被引入,并在国家法规层面予以强调。本文结合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工作中的实际情况,重点讨论了开展生物安全教学的必要性;生物安全的建设内容;生物安全贯穿在《医学微生物学》的整体教学环节中的具体做法。为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合格医学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1. 开展生物安全教学的必要性

近50年来,不断发现具有潜在危害和流行潜力的新现病原体。为了有效防控其流行,2002年以来,我国针对生物安全,颁布了一系列的法规、制度和标准等(表1)。这既有利于推进生物安全工作的法制化管理,也期望从根本上杜绝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生在整个医学学习阶段,唯一一次系统性理论学习病原体的课程。在实践教学中,如标本采集、形态染色、分离、培养和鉴定等,会接触和操作病原体。将生物安全纳入《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既合理分配教学内容,也有利于医学生更好地掌握操作病原体的基本技能和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对保障其职业健康,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增强防控病原体的勇气,树立感染性疾病可防可控的信心。此外,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流行,在公众中容易造成心理焦虑、恐慌,潜在影响社会稳定。医学生和医务工作者既是生物安全的实践者,也是生物安全观念的传播者。推动生物安全观念的广泛普及,有利于阻止病原体的传播和扩散以及造成的次生危害。

2. 生物安全的建设内容

过去,综合性高校的部分教学和行政管理人员,没有直接从事医学教学和科研的工作经验,对生物安全的重视不够,导致高校在生物安全硬件建设、管理制度建立和人员保障等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特别是,相关从业人员长期以来养成的职业习惯,也可能漠视生物安全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更显著地阻碍了对生物安全的重视和条件建设。因此,各省(市)卫生管理部门应切实履行职责,重视对涉及机构、人员的生物安全培训,加强行业监管和督导,促进高校的生物安全管理和建设规范化。

从建设和运行成本以及方便教学使用的角度考虑,在实践教学中,常选择第三类和第四类病原体。依据对病原体的分类管理和生物安全实验室分级管理的要求,建立与病原体的生物安全分类相适应的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并通过省(市)卫生管理部门的备案认定,实现生物安全教学的硬件条件符合法规要求。

在硬件达标的情况下,加强实验室管理和安全运行,制定并落实各项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是持久开展生物安全的根本保证。特别是,建立与教学相适应的生物安全管理模式尤其重要,包括:成立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进行实践教学内容的生物安全风险评估,落实实验室安全负责人和安全员,制定生物安全手册等。生物安全手册应包括人员进入实验室前的培训和准入、实验室的使用及管理、实验室设施的安全检查和维护、设备的安全检测校准和使用程序、个人安全防护器材的管理和使用、具体实验的标准化的操作技术规程的论证和审批、菌(毒)种使用和保存、污物及废弃物处理程序和方法、以及紧急情况及意外事故处理和报告程序等。并将这些内容纳入生物安全培训,确保受训医学生和相关从业人员知晓和熟悉相关内容。

3. 生物安全理念贯穿《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过程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生物安全,其核心是普及和推广生物安全理念,并让医学生在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学习、培养和掌握生物安全技能,增强生物安全意识。由于医学生人数众多,先应从理论上初步掌握生物安全的基本规范[3],通过理论讲授学习(45分钟)的方式,树立医学生生物安全重要性的理念。涉及法规的具体条文、如何进入和退出生物安全实验室、重要的仪器设备如生物安全柜和消毒灭菌器材的使用和维护、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以及应急处理等,均设计成虚拟教学实验,便于学生自学和接受培训。所有接受培训的医学生必须参加采用网络题库考核,考核合格后才被授权进入生物安全实验室。根据每项具体的实验,可由实验指导教师在生物安全条件下,指导学生参照标准化的操作规程进行实践,并反复练习和掌握相关技术和方法。这种教学模式,经过我校的实践证实,既保留和实现了传统教学中强调的理念,也拓展和整合了生物安全的理念,对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合格医学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Wen Guang-hao,Zhang Wei,Chen Jing-de,et al. Biosafety problems and coping strategies in laboratori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2013,30(7):1-3.(in Chinese)

温光浩,张微,陈敬德,等. 高校实验室生物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3,30(7):1-3.

2. Huang Wei-hua,Li Xiao-jun,Jiang Wen-bin. The establishment and effective operation of laboratory organism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of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 J Med Pest Control 2011,27(8):725-726.(in Chinese)

黄卫华,李晓军,姜文斌.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和有效运行的探讨[J]. 医学动物防制 2011,27(8):725-726.

3. Li Wan-yi,Li Hua,Kuang Yu,et al. Construction of Biological Safety Guarantee System of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 Laboratory. Experi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3,11(1):155-157.(in Chinese)

作者简介:李婉宜,李华,邝玉,等. 病原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与思考[J].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3,11(1):155-157.

*通讯作者:范雄林; Email:xlfan@hust.edu.cn

论文作者:李建蓉,石春薇,徐飏,余冰,黄汉菊,范雄林

论文发表刊物:《临床医学教育》2016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

标签:;  ;  ;  ;  ;  ;  ;  ;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涉及的生物安全规范和实践论文_李建蓉,石春薇,徐飏,余冰,黄汉菊,范雄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