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瓮安县精准扶贫工作在教育扶贫、产业扶贫、医疗扶贫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脱贫工作仍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主要问题是扶贫项目不精准,脱贫效果不明显;扶贫模式单一;“贫产、贫劳、贫资”三贫问题突。文章提出做好项目精准细化,提高项目扶贫成效,多渠道扶贫,因地制宜、切实解决“三贫问题”、做好脱贫后续跟进工作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精准扶贫; 问题;对策;瓮安县
精准扶贫是一种运用科学有效方法对受助对象实施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是针对西部偏远贫困农村在社会经济发展中逐步消除贫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瓮安县在黔南州经济发展整体中名列前茅,但仍属于扶贫开发贫困县之一。脱贫攻坚战役久攻不下,“贫困县帽子”总摘不掉,甚至部分贫困村脱贫后有返贫现象。打好脱贫攻坚战役,缩小城乡贫富差距,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本文就瓮安县精准扶贫取得成效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有效建议和对策,旨在尽快打赢脱贫攻坚战,更好更快地全面脱贫。
1当前瓮安县精准扶贫取得的主要成效
1.1贫户人口减少,贫困发生率显著下降
瓮安县隶属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中部的乌江中游,总面积1974平方公里,总人口53万,辖2个街道办、10个镇、1个乡、89个行政村。自2014年精准扶贫计划实施,全县共有46个贫困村,建档立卡17318个贫困户,总计60108人。瓮安县贫困覆盖面积广,贫困人口众多且贫困程度深,扶贫工作进展难度大。扶贫工作者们迎难而上,到2017年,将全县46个贫困村全部建成县级及以上文明村,均实现物质、精神双脱贫,确保所有贫困群众同步实现全面小康为工作目标;按照“六个一”工作机制,助推贫困群众脱贫。随着扶贫计划工作开展,脱贫攻坚战役取得丰硕成果。贫困户人口数量逐步减少,贫困发生率也随着脱贫工作开展而显著下降。如表1所示:
表1 瓮安县2014年至2017年脱贫成果数据
数据来源:瓮安县扶贫开发局
1.2教育扶贫初见成效,一定程度上切断贫困根源
“扶贫先扶志,治贫必治愚”。精准扶贫要做到彻底脱贫,就必须要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源。因此,教育扶贫是根本。瓮安县精准扶贫部门实施教育精准扶贫,以高(职)中“两助三免”、普通高校“两免一助”、“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及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补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融合社会力量对点帮助贫困户学子”等一系列教育扶贫政策,按照“应助尽助”的原则,建立完善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严格落实义务教育政策,杜绝出现“因贫失学”、“因学返贫”现象,从而实现贫困户家庭学子“有学上”、“上好学”。职业教育是实现精准脱贫、提升人生价值、摆脱代际贫困的有效方式。[1] 瓮安县发挥职业教育助脱贫作用,将瓮安职校整体搬迁到工业园区内,根据企业人才需求,实行校企联合办班,实施“订单式”培养企业所需人才。积极引企入校,在校园内开办4S修车厂、服装厂、儿童车加工厂等专项技术培训,实现学校与企业无缝对接,从而实现“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的职教脱贫目标。自2016年以来,全县教育扶贫受助学生达56712人次,资助资金合计11416.613万元。教育扶贫助力学子启航,走出贫困回报社会。
1.3产业扶贫促增收,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实现贫困户脱贫,产业扶贫是关键。瓮安县近年来抓住发展机遇,充分发挥产业的引领作用。瓮安县重点发展肉兔、辣椒、花卉、乌骨鸡蛋、食用菌、精品水果等六大特色种养殖产业,采取“龙头企业+农户”、“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稳中有序推进产业发展与农户利益有效联结,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绿色脱贫路上协调并进。全县109个企业、90个合作社等经营主体与86个村进行产业联结,利益联结覆盖贫困户10152户37998人,100%的贫困人口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千年古邑、红色瓮安”平台发展红色旅游,集合周边少数民族聚集风貌及自然资源,形成少数民族特色旅游产业并以此带动农家乐等服务产业快速兴起。产业扶贫效果明显,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4医疗扶贫效果明显,因病致贫大幅减少
医疗扶贫以“三重医疗保障”为基础,辅之疾病应急救助、意外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护理保险和慈善救助等,共同组成医疗保障扶贫体系,以消除城乡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以提升医疗保障的公平性和可及性。[2]2017年以来,瓮安县把原来的“三重医疗保障”转变为“新农合+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辅助”的“四重医疗保障”。看病就医一直是农村居民最大的心病:生大病没钱医治,因病致贫;地方医疗设施、医术水平落后治不好病;城镇居民享有的医疗保险,农村居民享受不到。诸多问题让城乡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近年来,精准扶贫计划在农村居民医保方面提出一系列措施,并且针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出台很多优惠政策,总体概括有:“两精准”、“一扶助”、“两免两提高”、 “特殊大病全兜底”、 “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等系列优惠政策。截至2018年5月,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参保率达98.93%,其中贫困人员住院补偿8914人次,总费用4328.35万元,新农合补偿2800.57万元,大病保险补偿471.84万元,民政补偿72.12万元,医疗扶助608.31万元,实际住院补偿比91.32%。百姓生病可医,不用担心医疗费用问题。医疗扶贫保障稳定民心,因病致贫的情况也就大幅减少了。
2瓮安县精准扶贫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农民自身缺乏脱贫意识
精准扶贫扶助对象基本是农村户口,而农村居民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知识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思想较为落后。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政府一贯实施的物质扶贫为主,使得很多贫困户依赖这种被动扶贫,导致他们降低甚至丧失了自身的发展潜能和思想意志。虽然大部分贫困户主要经济收入来源还是靠出门务工和出售种植产品,而政府拨发的扶贫资金只作为一个因自身贫困身份证明换来的救济,很少想到利用这笔扶贫资金去规模种植经济作物或者养殖业,又或者是运用到其他行业当中。一部分原因是扶贫资金有限,但主要原因还是农村居民自身脱贫主动性的缺失。当然,政府扶贫工作中缺乏对贫困户进行精神意识上的脱贫帮扶,宣传力度不大。精准扶贫仅仅依靠物质支持和救助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多方面帮扶才能完成。[3] 精准扶贫既不是以经济为本,也不是以精神为主,更不是扶贫物质越丰厚越好,而是要适合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兼顾物质、精神和心理多方面的整体推进。帮助贫困户在精神上脱贫,再以物质扶持辅之,才是精准扶贫的真正价值所在,真正使得贫困户脱贫致富。
2.2扶贫项目不精准,效果不明显
瓮安县精准扶贫计划实施初期,扶贫项目不多且项目粗放漫灌,针对性不强。例如教育精准扶贫,这是针对贫困户家庭有在读学生才能享受的扶贫政策,但是实施初期由于扶贫工作人员宣传工作不到位,使得很多贫困户错过识别建档立卡期没有得到帮扶,只有很少部分贫困户学生享受到精准扶贫助学资金。应扶未扶,这是教育扶贫的不精准;在种养业扶贫项目中,政府只提供物质和资金,但后期的培育种植技术和销售渠道很少做进一步支持跟踪,贫困户种养期间遇到问题得不到解决,收获后销路少,增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经济效果不明显,这是产业项目扶贫的不精准。还有很多其他项目亦是如此,政府只注重填报扶贫项目领域的空白,在扶贫项目上过于笼统不具体,不重视扶贫项目带来的效益,扶贫效果自然达不到脱贫要求。
2.3扶贫模式、措施单一
在扶贫工作中,贫困对象基本都是生活在农村。他们的经济收入无非来源于外出务工和靠种养殖销售收入,政府也很了解这一点。要想贫困户脱贫,最直接的就是增加贫困户的经济收入。于是政府也利用这一点,直接就是给予各种扶贫资金及生活物资。对于农户来说,扶贫资金只能是暂时性解决燃眉之急,长期靠扶贫资金脱贫不切实际,“输血式”扶贫模式显然不可能彻底解决脱贫问题。扶贫措施以物资给予为主,精神扶持却很少涉及。为解决种养殖户在生产销售上的困难,虽建有专业生产合作社,但是靠“农户+专业合作社+企业”等运作模式显然满足不了养殖户的生产销售需求。在产业扶贫中大多以资金扶持为主,在技术及销售阶段扶持措施少、力度小,使得产业发展抗风险能力低等问题突出。扶贫模式、措施的单一使得脱贫工作缺乏活力。
2.4“贫产、贫劳、贫资”三贫问题突出
贫产,即缺乏特色优势产业。瓮安县属于石漠化程度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因此,第一产业由于石漠化问题使得种养殖业少且规模小;第二产业由于交通瓶颈制约发展落后;第三产业即使资源丰富却因地处偏远山区而发展缓慢,且打不出产品品牌。产业的缺乏使得经济发展始终动力不足。
贫劳,即缺乏劳动力。由于经济发展落后,瓮安县大部分农村劳动力大多选择外出务工,其余的剩余劳动力基本都是守家的妇女儿童和老人。虽然也有一些企业看重的是农村低价劳动力来瓮安县内各地开办工厂,但也正因为如此导致企业时常招不满员工。再加上本地的工资水平较低,更多的劳动力也选择外出,如此一来,劳动力缺乏问题突出。
贫资,即缺乏资本。瓮安县开发较晚,资源开发潜力很大。由于地处西部偏远山区,道路多有不畅,导致很多企业在考察后认为投资成本大不得不放弃。尽管脱贫攻坚这几年来,瓮安县的公路交通基础建设已经趋于完善,但铁路建设还处于规划建设阶段。企业更多考虑的是铁路运输成本相比公路运输更低,因此前来投资建厂的企业还很少。缺乏外商投资资本,加上本身发展落后,资本投入不多。
3完善瓮安县精准扶贫措施的对策建议
3.1加大教育精准扶贫力度,增强脱贫内生动力
按照“扶贫先扶智”原则,切实做好贫困户的思想教育工作,让贫困户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作为新常态扶贫下的根本要求, 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要从根本上进行扶贫,则要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4] 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从真正意义上打破农村贫困的代际传递。针对贫困户家庭,一方面要加强成人扶贫政策宣传力度,让贫困户及时了解和享受惠民政策,并逐步向新型农民身份转变;另一方面是针对贫困户家庭的学子,进一步贯彻义务教育政策,不让任何一个贫困户学子因贫辍学;要完善贫困学生的资助体系,做到教育扶贫精准识别不漏一人;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扶贫。扶贫就要从当代学生抓起,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只有当代年轻人发愤图强,脱贫内生动力才能增强。
3.2做好项目精准细化,提高项目扶贫成效
在扶贫工作中,应对每一项扶贫项目进行精准细化,具体到项目的各个阶段乃至全部过程。这不仅需要扶贫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恪尽职守,更需要贫困户主体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参与。在教育精准扶贫中,要提高贫困家庭的识别度,做到每一项扶贫政策、每一笔扶贫资金都与受助者挂钩,不漏识别,错误识别;在种养殖产业项目扶贫当中,尽可能给予参与户帮助,给种养户提供种养殖技术、病虫害防治、销售渠道及保价收购等帮扶措施,调动参与户的积极性,使贫困户参与其中经济收入得到实质性增加。政府扶贫工作不仅要完成多个领域项目扶贫,更要以项目成效为准则,让贫困户享受到扶贫项目带来的收益,才能真正的以项目扶贫助力贫困户脱贫致富。
3.3多措并举,多渠道扶贫
按照“扶贫扶智”原则,在对贫困户进行物资扶贫的同时,要加大力度开展精神扶贫,让贫困户在脱贫的同时提高教育文化素质。政府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增强脱贫活力。针对产业扶贫,按照因地制宜原则,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尽量做到供、产、销“一条龙”。根据贫困户贫困原因,对症下药贯彻落实“五个一批”扶贫举措,对脱贫措施实现精准细化。运用网络开展电商平台,拓宽农户特色种养殖产品销售渠道。扶贫工作中脱贫任务和制度建设保持协调统一,保障脱贫工作更好推进。
3.4因地制宜,切实解决“三贫”问题
在扶贫工作过程中,按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才能更好更快发展。瓮安县扶贫工作中,应该以少数民族地区为依托,因地制宜,以瓮安县经济开发区返乡农民工创业园为龙头,以“政府促进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市场调节创业、劳动者自愿创业”为原则,以创业资金为激励,积极吸引外出的务工人员回家创业及就业,在家门口赚钱的同时还能建设家乡,借此解决贫产、贫劳问题;以瓮安县猴场镇为基础,打造好“千年古邑、红色瓮安”的旅游名牌,充分利用好猴场镇的“红色旅游”优势及周边的自然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和借助 “一业带百业”的旅游业,吸引外商目光取得投资机会,从而达到解决贫资的问题,并且还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只有因地制宜,才能切实解决“三贫”问题。
3.5做好脱贫后续跟进工作,预防并解决返贫问题
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每完成一村的脱贫任务,应切实做好脱贫后续跟进工作,而不是为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搞完政绩就不闻不问。由于脱贫攻坚任务重、耗时长,一些在扶贫前期脱贫的地区难免会出现极个例返贫的情况。针对如此返贫现象和预防更多的返贫现象的发生,脱贫攻坚小组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方面将“信息网络技术”与“乡村扶贫服务网络”结合起来,利用大数据平台将贫困居民信息网格化,实时掌握群众的困难和需求信息,运用网络平台使得脱贫攻坚工作有的放矢。另一方面定期回访贫困户,了解并记录贫困户阶段发展状况,将贫困户反映的情况及时处理。最后为贫困户制定一个发展目标,直到其达到目标,说明已经完全脱贫,并能创造更多的经济收入,向小康生活迈进。
参考文献
[1]李三福.在精准扶贫中应有更大作为[N].中国教育报,2018-10-23第10版.
[2]张忠朝、袁涛.医疗保障扶贫实施情况分析研究[J].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16(04):10-15.
[3]陈肇基.精准扶贫:一个亟待关注的精准扶贫型领域[J].江西社会科学,2016(11):210-216.
[4]郭国萍、苟景华.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贫困人口教育脱贫探索[J].好家长,2018(76):102-103.
作者简介:
谢森林(1997-8),男,苗族,贵州省瓮安县,本科,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2015级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卓越经管班学生。
李英勤(1958-10),男,壮族,广西扶绥人,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
基金项目:
贵州省2013年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建设项目(项目编号:2013446)
指导教师:李英勤教授
论文作者:谢森林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
标签:贫困户论文; 瓮安县论文; 精准论文; 贫困论文; 项目论文; 产业论文; 工作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