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妇联开展家庭教育成都模式探索论文_成都市妇女联合会

成都市妇联开展家庭教育成都模式探索论文_成都市妇女联合会

——共建有温度的家庭教育生态圈

四川 成都 610011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加强家庭教育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明确要求。各级妇联围绕家庭建设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深入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越来越多的家长和社会群体更加关注子女教育,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家庭教育是城市发展和社会治理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是城市文明与进步的缩影。

一、成都市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为更好地掌握现状,了解社会反响,客观分析问题,收集家庭需求,形成科学指导,成都市妇联在今年3月至4月,通过分层抽样的方式,对全市22个区(市)县5835个家庭的家长,及5235位学生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分析显示:

1.科学的“家教观”已形成,但部门联动、专业多元的服务功能还需进一步完善

一方面,“家校社协同”“亲子共成长”等科学理念已深入人心。调查显示,99%的受调查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发展非常重要;86%的家长认为家庭教育的对象不仅仅是孩子,而是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78%的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应该由家长、学校和政府共同合作完成。

另一方面,牵头构建多元化、互动性、专业性的家庭教育指导体系,逐步完善服务功能是妇联组织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着力方向。

从多元化看,虽然参与调查的家长有80%为女性,但只有23%的家长认为家庭教育主要负责部门为妇联,62%的家长认为是教育局。

从互动性看,相比传统的说教方式,超过60%的家长更倾向于参加各种亲子活动,80%的家长更愿意参加趣味性强的家庭类和参观类活动。许多受调查家长向我们表示,“寻找最美家庭”“社区家庭日”“家庭文化之旅”等家庭服务活动,喜闻乐见、广受欢迎,希望更多类似的活动能够持续开展。

从专业性看,学校、书籍和网络是家长获取家庭教育相关信息的主要渠道,77%的家长是通过学校来了解相关知识,普遍认为学校仍然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和主导。大部分家长在遇到困惑和家庭教育的难题时,解决途径比较单一,78%的家长选择依靠学校,超过60%的家长选择与其他家长和长辈交流,对专业机构、专家学者和志愿者利用率较低。这表明包括妇联在内的家庭教育工作牵头部门,在宣传指导和提供服务上,还需扩大范围、加大力度、提升影响,从而提高广大市民家庭的参与度和知晓度。

2.理性的“成长观”已形成,但现实教育环境的影响还将在一定程度上长期存在

一方面,“民主”“科学”“全面”等成才理念和正确价值取向被广泛接受。调查中发现,超过82%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能够有意识地采取“摆事实讲道理”等民主型教育方式,家庭氛围普遍较好。受调查家长在对家庭教育涵盖内容进行排序时,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和人格修养3方面的需求度占比排前三位,分别为84%、79%和71%。这些数据显示,广大家长在理性认识上能够秉持民主平等的教育观念,对孩子的成长有科学合理的期望,已不再片面地强调学习成绩,更关心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另一方面,在与受调查家长的交流沟通时,超过7成的家长向我们反映,现实教育环境的影响造成的家庭教育理性认识与现实价值取向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绝大部分家庭的最大困扰。比如:受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影响,大多数家长屈从于现实的教育环境和指标体系,仍然存在“视分数为指挥棒”“重教书轻育人”“重智育轻德育”等认识误区,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等片面倾向还广泛存在;再比如: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大部分时间、精力、金钱都不得不投入到文化学习中去,关注孩子“成才”的占比要高于“成人”;在遇到孩子学习成绩老是上不去或是孩子老是犯错误时,教育方式方法往往比较简单粗暴,不得不用“黄金条子出好人”的“捷径”。

3.多元的“需求观”已形成,但多层次多类型社会资源的整合利用还需进一步强化

一方面,资源利用领域相对集中。组织资源方面,虽然对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的利用占比有所增加,达到50%;利用学校仍然占主导地位,占比达到了78%;固定资源方面,超过80%的家长运用过图书馆进行家庭教育,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体育馆等其它场馆则教育功能发挥得不够。

另一方面,家庭教育需求多元化的趋势已越发明显。从形式上看,家长和孩子对传统形式、单向指导的讲座报告类需求有所减弱,对互动性、参与感强的亲子活动需求有所增强,超过70%的孩子希望能在诸如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服务场所开展家庭活动,超过64%的家长希望家庭教育的指导服务活动能在社区开展;从内容上看,超过87%的家长认为在家庭教育方面最欠缺的是教育方法,其次是知识水平、教育形式及教育意识;从时间上看,54%的家长和56%的孩子希望能在周末进行培训、学习,超过93%的家长希望每季度能至少参加1至2次的家庭教育培训。这些数据说明,家庭教育供需矛盾广泛存在,立足基层社区“妇女之家”“儿童之家”等阵地开展的家庭教育服务活动应长期坚持,整合校外教育、社会组织、专业队伍等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已是大势所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探索共建有温度的家庭教育生态圈

虽然近年来成都市妇联在推进家庭教育工作中做了一些实践和探索,但调查表明,目前提供的家庭教育服务离广大家庭的期待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家庭教育需求多元化、个性化与服务供给基础性、单一性之间的矛盾。因此,围绕“立德树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目标,成都市妇联提出构建顶层设计明晰、工作体系健全、资源整合高效、专业指导有力、服务品牌优质的“成都家庭教育生态圈”模式,推动家庭教育总供给扩容提质,让孩子乃至所有家庭成员都能在友爱互助分享超越的家庭教育生态圈中收获成长。

1.推动家庭教育顶层设计

建议加快家庭教育立法进程,以立法形式确立家庭教育的战略地位,在国家法律出台之前城市可先行先试制定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明确政府、社会、家庭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家庭教育关系每个人的成长,关系城市的文脉传承,是筑牢城市发展根与魂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城市社区发展治理的基石,建议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将家庭教育服务纳入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从制度设计层面保障家庭教育在社区、乡村落地实施。妇联组织要积极充分发挥牵头作用,定期组织职能部门研究市级家庭教育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大社会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2.构建融合高效的家庭教育四级工作体系

深化和完善覆盖市——区(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四级家庭教育工作体系。发挥市级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家庭教育促进会的政策研究、课程研发、指导服务的功能,建立家庭教育专家智库,为全市家庭教育工作提供指导性服务;实现区(市)县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满覆盖;乡镇(街道)依托社区家长学校形成家庭教育工作站;村(社区)依托妇女之家、儿童之家形成家庭教育工作点。市妇联要主动破除部门壁垒,积极对接教育部门的“社区大学——社区学院——社区学校——社区工作站”四级社区教育资源,积极发挥各级家长委员会主体作用,推动在市县乡村四级层面形成资源共享、深度融合的工作体系。

3.打造丰富多元的家庭教育资源供给圈

当前家庭教育的视野局限于教育的力量,更多的人认为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家庭教育应当拓宽视野,整合全社会的教育、文化资源为家庭教育服务。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科技馆、体育馆等公共服务资源,对于拓展孩子及家长的知识视野、丰富文化生活、陶冶高尚审美情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调查显示,成都家长和孩子对这些资源的使用意愿非常强烈,但使用效果却不是很好,或者说这些场所的教育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我们将积极拓展家庭教育资源供给。

一是将更多的文化场所、名人故里、名胜古迹等底蕴深厚、具有正面引导意义的公共服务资源吸纳为家庭教育基地,为家庭提供更多的家庭教育场景选择。

二是与家庭教育基地合作,研发各类寓教于乐的家庭教育互动学习项目,打造家庭教育亲子游精品线路、策划家庭教育知识儿童剧、以家庭为主要受众推出一系列有教育意义的亲子活动等,为家庭提供更加丰富的家庭教育服务产品。

三是各级妇联要主动作为,打破公共资源分布和使用壁垒,联合教育、文化、科技、体育、卫计、农业等部门,让更多的公共服务资源向家庭教育开放,真正形成生活即教育、社会即教育的浓厚氛围。

4.培育能力优秀的家庭教育服务专业力量

教育需要专业的人和队伍来实施,成都市妇联将吸纳、培育更多的专业力量来支持服务家庭教育。

一是以全球视野和胸怀,广泛吸纳一大批在专业领域卓有建树的专家来为成都家庭教育工作提供智库支持。

二是广泛吸纳本地热心家庭教育工作的各界人士为“蓉城幸福使者”,为广大家庭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三是培育充满活力的家庭教育社会组织和社会企业,发挥他们在弥补供给有限的政府服务中的重要作用,用好市妇联社会组织培育服务平台,在能力培养、项目开发、业务支持、组织发展、资源链接、合作交流等方面为其提供服务,引导他们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家庭。

5.做优家庭教育工作品牌

紧密结合城市家庭需求,持续打造、提升、完善家庭教育工作品牌。

一是做优阵地品牌。横向,联络更多的文化场所、名人故里等打造市级家庭教育(文化)示范基地,提供特色家庭教育服务;纵向,依托各级各类妇女之家、儿童之家、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打造、升级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站点),将家庭教育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二是做优活动品牌。做优互动活动,创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区家庭日”亲子互动主题活动;做优论坛活动,推动理论研讨、问题研究,持续举办“成都家庭教育高峰论坛”;做优评选活动,深化拓展“教子有方”“书香文明”等最美家庭评选;做优展示活动,常态推进“家风家教主题宣传月”系列展示活动。

三是做优服务品牌。深化线上服务品牌,做好“教子有方”微课堂建设,打破服务家庭的时空局限;深化线下服务品牌,持续开展“名人大讲堂”、“父母大课堂”家庭教育讲座,提供服务问诊咨询;深化志愿服务品牌,大力推进“蓉城幸福使者”培训,培育家庭教育工作力量;支持区(市)县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探索,形成“一区一品”的特色品牌,如:青羊区“草堂社区家庭教育生态圈”、武侯区“家庭教育海洋计划”、青白江区“兰心读书会”等,持续推动区域间工作经验、师资力量、社会资源的交流互动,让家庭教育工作发展保持永续动力,让家庭教育成果惠及万千家庭。

论文作者:成都市妇女联合会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20年2月总第2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8

标签:;  ;  ;  ;  ;  ;  ;  ;  

成都市妇联开展家庭教育成都模式探索论文_成都市妇女联合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