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不及物动词的配价考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代汉语论文,不及物动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文从原型范畴理论出发,设立典型不及物动词所具有的S[,主]+Vip框架,求出我们认为的现代汉语不及物动词,进而根据配价要求把不及物动词分为若干大类又若干小类,以考察它们的配价表现:价语数目、价语性质、价语位置及可能的变化、价类,认为句法平面的不及物动词从语义平面的价类来看有一价的,也有二价甚至三价的,由此可见句法平面和语义平面的对应关系是较为复杂的,这种复杂的对应关系的揭示和描写有利于汉语教学和汉语信息处理研究。
This paper,based on the theory of the prototype-based category,proposes the frame of S[,主]+Vip in which a typical intransitive verb occurs,deciding from which the so-called intransitive verbs in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and then groups these intransitive verbs into a faw subcategories which are different from one another in terms of the numbers.quality.positions and possible changes of the argument and the sort of valency.We hold the view that the syntactical intransitive verb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emantic level,can be respectively put into classes,such as univalent.bivalent,or even trivalent ones.It can be seen that the relations between syntactic level and semantic level are rather complicated.So the exploration and description of such relations will be helped to the teaching of Chinese,especially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and the study of the processing of Chinese information.
零引言
0.1中外语言学家都承认句法和语义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是研究者在研究中因目的、方法、背景的不同有不同的取舍或侧重而已。根据三个平面的语法观,句法和语义具有“表里关系,或者说是显层和隐层的关系”(范晓、胡裕树,1992)。但句法平面和语义平面毕竟是两个不同的平面(侧面),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又是错综复杂的。
0.2一般认为动词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是句法平面的分类,动词分为一价动词、二价动词、三价动词是语义平面的类别。本文即是想从配价语法出发来考察汉语不及物动词的配价情况,以从这一角度来探讨汉语语法中句法和语义之间的对应关系;同时这一考察涉及从句法、语义两个平面来考察汉语词语之间的内外搭配关系,它的揭示有利于汉语教学,尤其是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信息处理。
0.3为方便行文而使用的主要符号及其含义如下:Vi:不及物动词;Vt:及物动词;S[,主]:主事(包括施事、系事);P:光杆Vi构成最小的意义自足的主事主语句时的必要完句成分;L:处所;j:介词;(j):介词j可隐可现;Va.Vb.Vc.(Vc1.Vc2.Vc3)……:Vi的分类及其小类;S:S[,主]+Vip框架的简称。
一 现代汉语的不及物动词
1.1本文首先遇到的难点是汉语中Vt和Vi的区分。这一问题,少数持否定态度的学者认为Vt、Vi之分来源于西洋语法,因而“实际上,及物不及物的分别,在中国语法里,并不是重要的”(王力,1954),“汉语的动词不容易分‘及物’‘不及物’”(陆志韦,1956)。但大多数学者一方面认识到汉语区分Vt.Vi的特殊性(与西方语言不同)和复杂性(存在或此或彼、彼此难分的纠葛),一方面又努力探求各种可能的标准来划分汉语的Vt和Vi。
1.2在持肯定态度的学者的文献中,尽管其观点和结论见仁见智,但有些动词被肯定为Vt或Vi却是相当一致的。从Vi来看,诸如“休息、笑、嚷、活、退却、咳嗽、玩耍、道歉、旅游、旅行、流浪、疗养、呻吟、徘徊、失败、胜利、醒、歇、晃游、生长、出发、着想、醉、到来、来临、游泳、完蛋、考试、微笑、打猎”等动词被赵元任(1979)、胡裕树(1981)、吕叔湘(1984)、李临定(1990)、陆俭明(1991)、邢福义(1991)、范晓(1991)、邢公畹和马庆株(1992)等专家公认为Vi。这些动词或为这些专家文献中共同的Vi用例,或为大多数学者的用例。退一步说,按任何一家的Vi定类标准,上述动词都无例外应是Vi的类中成员。可见汉语的Vi尽管有宽严多少之别,但有些动词却被公认为Vi,这些公认的Vi也就是典型的Vi,是Vi的核心成员、中心成员,它们最能体现Vi的语法特点,它们也应该是Vi作为一个语法范畴得以存在和成立的基础和依据,这同样可以说明汉语动词中Vi、Vt的区别是客观存在的。至于有些动词有人认为是Vt或Vi,有人认为不是Vt或Vi,这除了定类标准取舍有别外,还表明Vi或Vt中成员客观存有典型成员和非典型成员之分、有中心成员和边缘成员之别,正是那些各类中非典型成员或边缘成员的游移性、不确定性使得分类和归类出现复杂和纠葛。既然客观存在复杂性和纠葛,因而强求Vt和Vi之分泾渭分明、一清二楚是困难的,强求类中每个成员都具有类的所有语法特点或类中每个成员的语法特点完全一致也是不切实际的。如典型的Vi不带宾语,典型的Vt能带宾语,典型的宾语是受事,但当动词后带除受事以外的名词性语义成分时,该动词是否及物或不及物就不易决定了。如从“吃、坐、休息、睡觉、死、来”等在下列动词结构中的种种表现来看,我们发现仅就能否或带不带、带什么样宾语等语法特征来区分Vt和Vi是相当困难的:
他吃(了)饭/一碗饭/一顿饭/一桌子饭/一小时饭/几口/一顿/几个小时/油烟/山(水)/床腿/老爸/一嘴油/食堂/工资/一拳/苦头/敌人的一个排/早餐……
他正坐着呢/他坐了一天一夜/他坐椅子/他坐在椅子上/椅子上坐着一个人
他休息了/他休息一天一夜了
他睡觉了/他睡了一天的觉/他一会儿觉也没睡
他死了/他死了三天了/他死于上海/他死了一位亲人/他的一位亲人死了/他的亲人死了一位
客人来了/客人来上海了/客人来了好几天了/客人来上海好几天了/他家来客人了/他家的客人来了/他家的客人来了几位
1.3可见,Vt或Vi作为语法范畴很难说是一个特征范畴,即不是以某一个或几个特征为标准而划分出来的彼此对立分明的类。随着现代范畴学研究的进展以及语言学家尝试运用现代范畴理论对语法范畴研究的进展,使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不少语法范畴不是特征范畴而是原型范畴(prototype-besed category,有人译为典型范畴)。从上述分析来看,Vi同样也是一个原型范畴,也就是说属于Vi的动词有中心成员和外围成员之分,同作为Vi的各个动词在说话人心目的地位并不相等,充当Vi的资格有等级之别,有较好的与较差的样本之分;而Vi这一范畴正是建立在好的、清楚的样本之上的,其他动词则根据它们与这些好的、清楚的样本在一些/一组属性上的相似性而归入该范畴,这些好的、清楚的样本就是“典型”(典型的/核心的/中心的Vi),是其他非典型的Vi归入Vi的参照点。上文"1.2"所列公认的Vi正是Vi的好的、清楚的样本,即Vi的典型。由此可见,作为范畴的Vi只是一个“家庭成员相似性范畴”(family resemblance category)。
1.4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就有必要考察Vi中典型Vi所具有的典型的语法特点,以确定其他非典型的Vi归入Vi类的参照点。经考察并参照前贤对Vi语法特点的认识,我们认为上列各典型Vi在构成最小的意义自足的主事主语句(主语为主事的主谓句)时不带诸如受事这样的典型宾语,即能构成S[,主]+Vip结构(下称S)〔S式中的p据贺阳(1994)的考察主要有句末语气(词)、否定词、时体成分、情态词等〕。因而我们可以设S这样一个句法柜架来检验动词是否是Vi,凡能进入最小的意义自足的S(S[,主]+Vip)时不能带典型宾语的动词就是Vi。从S这一句法柜架出发,我们逐一考察了林杏光等(1994)《现代汉语动词大词典》中所收二千多个动词(同一动词因意义或功能不同别为不同义条,并于词后标(1)、(2)、(3)、(4)……),从而得出我们所认为的Vi。
1.5不及物动词词表:
二 现代汉语不及物动词的配价
2.0关于配价的性质和价语的确定等问题,人们有不同的认识。我们赞同配价是语义平面的说法,认为动词的配价是动词在动核结构中的语义动配能力,动词的价语就是动词在动核结构中所能支配的必须与之同现的带有强制性的必有语义成分,也可称为某动词构成最小或基本、简单动核结构的完核成分,亦被称为动元,动词的动元数就是动词的价数。
由于“语义平面的动核结构在句法平面表现为动词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词的主谓结构”(范晓,1991),因而动词的价语(动元)又应是动词在最小动核结构中必须与之同现的语义成分在句法平面的体现。如此看来,动词的价语虽然有语义基础,但又必须体现为跟动词关系较直接的句法成分。基于这一认识,我们来考察"1.5"所列各Vi的配价情况。实质上,我们列示Vi词表时已经考虑到它们的配价情况,诸如价语数、价语性质、价语位(句法位置及变化)。
2.1Va.Vb类的配价
2.1.1Va.Vb是典型的Vi,只能构成S式,同时由它们构成的动词句的动元配置式也只有S结构一种。可见V[,a/b]在最小动核结构中只能联系一个必有语义成份(一个动元),即主事,且S[,主]在句法平面中也只能充当主语,这样Va.Vb是一价动词。
2.1.2Va与Vb的动元性质不同。Va所联系的动元是施事,即事件中自发动作为或状态的主体,且多是与人有关的较典型的施事,有自主性语义特征,Va亦多为动作动词;Vb所联系的动元是系事,即事件中非自发动作行为或状态的主体,多与事物有关,缺乏自主性语义特征,Vb多为状态动词。
2.2Vc类的配价
2.2.1Vc作为Vi当然也能构成S式主事主语句,而且当它们构成S式主事主语句时,相对应的语义平面的动核结构中也只能联系一个必有语义成分(一个动元),即主事,因而Vc也是一价动词。但Vc构成的动元配置式在句法平面的表现却与Va/b不同,S[,主]的一部分还可以后移到Vi后。根据后移情况不同又可小别为两类。
他的母亲死了→他死了母亲指头断了→指头断了两根
他头发脱了→他脱头发了 书丢了→书丢了几本
衣服的式样变了→衣服变了式样锄头锈了→锄头锈了一把
奶奶的几颗牙掉了→奶奶掉了几颗牙战士牺牲了→战士牺牲了两名
醋的味儿全跑了→醋全跑味儿了幼儿园的孩子失踪了→幼儿园的孩子失踪了三个
2.3Vd类的配价
与Va/b/c有明显不同的是Vd构成的动词结构中,Vd与处所词语有直接关联,多数Vd不借助介词引导能直接带处所宾语,从而构成S[,主]+Vdp+L格式,少数Vd结构中,L即使不作Vd的直接宾语而借助介词出现在Vd的前后,但L或(j)L是不可删除的(如“漫步”)。我们为什么把Vd归入Vi呢?因为Vd进入S框架时,虽然多数能带或带宾语,但这种宾语不是典型宾语,因而Vd不是典型Vt。当然Vd同Va.Vb相比也不是典型的Vi。这样Vd就是处于典型Vt和典型Vi中间的类,即非典型Vt,也非典型Vi。若说Vd是非典型Vt,则是说Vd是Vt,但不典型;若说Vd是非典型Vi,则是说Vd是Vi,但不典型。这是两种可能的处理方式。有鉴于此,有人(如陆俭明1991)认为Vd是Vt;但大多数学者认为是Vi,这是传统的看法。基于(一)传统的认识,(二)说汉语人的语感,(三)Vd在句法上多数能较少限制地直接进入S框架,(四)L是非典型的宾语,(五)由(二)(三)(四)推导出的Vi范畴家庭成员相似性,我们也认为Vd是Vi。这是从句法平面看的。
从语义平面来看,关于Vd类动词的配价问题,我们有过专论,认为人是Vd的价语,Vd是二价动词(陈昌来,1997),这里不再赘述。
2.4Ve类的配价
2.4.1由Ve构成的S式动词结构中,Vep后不带宾语,Ve是Vi。但从语义关联上看,Ve除关联S[,主]外,还必须关联另一语义成分,句子在语义上才完整,句法上才站得住,如下列A组句子仅仅是S[,主]+Vep,则很难成立:
A①他已经约会了②他又见面了③他常常着想④他在补课(2)⑤他又撒气(2)了
A组换成相应的B组格式,句子就成立了:
B①他已经和小王约会了/小王已经和他约会了/他俩已经约会了
②他又和小王见面了/小王和他又见面了/他俩又见面了
③他常常替别人着想④他在给学生补课(2)⑤他又拿孩子撤气(2)了
通过A组和B组的对比,我们看出使B组句子语义、句法上完整的正是B组句中Ve前的介词短语,或者像B组①②例中“他俩”那样,是可分可合的复数。可见Ve动词结构中,Ve还关联着除S[,主]以外的另一个必有语主成分,在句法平面,这个语义成分或通过介词“和、给、为、替、拿”等引导位于Ve前,或与S[,主]合为一个句法成分。这样,Ve或是二价动词,或者部分V-N式Ve可参照下文Vfl/f2处理为三价动词。依据S[,主]外的另一个语义成分的性质,Ve又别为几个小类。
三 余论
以上我们考察了Vi及其配价情况,考察中或多或少有些感想,谨记如下。
3.1考察中我们发现作为句法平面的Vi类和作为语义平面的Vi价类的对应关系是较复杂的。作为Vi主体的Va.Vb.Vc三类是一价的,反过来一价动词的主体也是这三类,这是它们对应的一面。但Vd.Ve.Vf却是二价甚至三价的,这是它们不对应的一面。正由于句法平面和语义平面的对应关系较为复杂,因而在汉语教学和语言信息处理中就应注意这诸种复杂的对应关系。作为汉语教学,注重理解,从句法平面的词、短语、句子入手到理解句子的语义结构和语义关系,即从句法到语义;语言信息处理更注重生成,着眼于从一定的深层语义结构生成合格的句子,即从语义到句法。但无论是理解还是生成,都要同时关涉句法和语义两个平面,必须弄清动核结构中语义搭配情况和句子结构中的句法成分搭配情况以及语义成分在句法平面的位置、隐现、变化情况,这对理解和生成都至关重要。当Va.Vb构成S式时,语义平面的主事(唯一动元)就是句法平面的主语,两个平面一致,这于理解和生成都无太多的困难。由Vc构成的动词结构就显得复杂,S[,主]可在Vc前或Vc后,当S[,主]后移或部分后移时,句法平面就要出现占位或补位的非价主语成分,所以当Vc构成的动核结构从语义平面生成合格的句子时,句法格式就需作多样化的考虑。Vd.Ve.Vf也是如此,动元在句法平面可有不同的位置和变化。反过来,从句法平面来理解语义平面也要注意各句法成分同动词的直接和间接的、必要和可有的、真性和假性的诸种不同质的语义关系,以在理解中区别动词的直接语义成分和间接语义成分、必有语义成分和可有语义成分、真性语成分和补位、占位语义成分。
3.2考察中,我们深切感受到现代范畴理论在句法或语义研究中的重要价值。我们觉得无论动词句法平面的Vi范畴还是语义平面的价范畴都是家庭成员相似性范畴,范畴中客观存在典型成员、中心成员和外围成员之分。因而对这些范畴就不能像过去理解的那样:各类之间有明显的边界,各类之间可以而且只能根据一组充分必要特征条件来下定义,对立的类可用而且只能用一组充分必要标准来一清二楚地划分开。处理家庭成员相似性范畴理想的办法是以典型成员的典型特点为参照点根据相似性多少来确定其他非典型成员的类属。像Vi范畴中,Va.Vb是Vi的典型、中心成员,Vc次之、Vd又次之、Ve再次之,Vf最不典型。这样从作为Vi成员资格来看,正好构成一个降级序列:Va/b>Vc>Vd>Ve>Vf。从Vi的配价来看,Va和Vb是典型的一价动词,Vc次之;作为二价或三价的Vd.Ve.Vf与典型的二价、三价动词相比也只能是外围成员,以至有人不承认Vd.Ve是二价动词,有人认为Ve是准双向动词,更何况Vf的价属确定也确实让人为难。基于这客观存在的事实,在进行汉语教学和汉语信息处理时,就应首先考虑范畴内典型成员的教学和处理,然后根据相似性将范畴扩展到非典型成员上。非此,则必然使教学和信息处理因非典型成员的类属和特点的纠缠而左右为难,无从下手。
3.3关于配价及价语性质和确定,我们不倾向区分语义价和句法价甚至语用价。我们认为配价是语义平面的动词的支配功能,价语(动元)有语义基础,但其确定必须遵循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原则,其在句法平面要体现为跟动词有较直接关系的句法成分,动元作为动核结构的完核成分也必然是句法结构的成句成分。诚如范晓(1991)所言:“动词价分类的根据虽然决定于动元的数目,但要替动词定价还得从形式上辨别。这就要寻找动元在句法结构中的表现形式”。上文行文中运用的删除对照法、价语省略寻回法以及看动词与语迹之间有无约束照应关系等都是着眼从句法形式来限定动元的确定。
[附记] 本文得到范晓教授具体指导和审订,谨致谢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