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川区人民医院 四川 达州 635000)
【摘要】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在子宫切口瘢痕妊娠(CSP)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确诊为子宫切口瘢痕妊娠并接受米非司酮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共20例,各10例。实验组采取米非司酮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甲氨蝶呤治疗方法。比较两者血清β-HCG复原的正常时间、疗效、子宫内包块消失的时间和不良反应的频率。结果:实验组血清β-HCG复原的正常时间和子宫内包块消失的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更要短(P<0.05),对照组的治愈率是50%,实验组的治愈率是80%,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40%,实验组的不良反应20%,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法不仅减少血清β-HCG复原至正常时间和子宫内包块消失的时间,而且不良反应频率比采取氨甲蝶呤治疗法要少。因此,该疗效的治疗效果较好,值得被广泛使用。
【关键词】米非司酮;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氨甲蝶呤;HCG
【中图分类号】R71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3-0119-01
异位妊娠为妇产科常见疾病,但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是异位妊娠中少见的一种,简称CSP,是指在剖宫产子选择的切口瘢痕处刚好位于妊娠的部位,主要处于子宫腔和输卵管腔外,子宫肌层与纤维组织将妊娠囊包围着[1]。资料显示,最近几年来,CSP的发生率是1:1222~1:2215。CSP是一种危险的疾病,由于妊娠进一步发展,细胞不停地侵略子宫肌层引起子宫破裂和大出血的产生。CSP主要治疗措施之一是药物治疗,而常见的药物是氨甲蝶呤,这种药物有远期致畸、致癌、影响胎儿等危害。米非司酮是早期终止妊娠的药物,副作用小、治疗效果较好[2-3]。所以,本文解析米非司酮在子宫切口瘢痕妊娠临床治疗中的独立效果,分析米非司酮是否作为替代氨甲蝶呤的根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4~44岁,平均年龄34岁,确诊时孕龄周期是6~11周,上次剖宫产时间跟发病时间相隔6~155个月,只有7例超声感受到胎心搏动。治疗患者主要原因是经超声检查示子宫峡部或者子宫下段切口瘢痕处有不均质团块。患者治疗时血绒毛膜促进腺激素(β-HCG)含量范围是236~8022IU/ml。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共20例,各1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孕周等方面比较都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示组间可以比较。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甲氨蝶呤治疗,采用一次肌肉注射或者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单次肌注计量1mg/kg,实验组采取米非司酮的治疗。当使用氨甲蝶呤治疗之后一周血清β-HCG下降不明显者;负压吸引术,清除妊娠残留组织物,血清β-HCG一直不下降者;孕周小于7周,超声显示没有胎心搏动者,都可使用米非司酮治疗法。米非司酮100mg,口服一日三次。
1.3 评价指标
每2天给患者检查1次血清β-HCG,血清β-HCG明显下降:血清β-HCG不断地下降,并且每2天下降的程度大于原比值10%。统计两组患者的治愈率、不良反应率、血HCG恢复正常的时间与子宫内包块消失时间。
2.结果
实验组的治愈率为80.0%,比对照组的治愈率(50.0%)显然要高(P<0.05),而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实验组的血清β-HCG复原至正常时间为(14.78±0.85)d,子宫内包块消失的时间为(53.39±5.20)d,显然比对照组的时间要短,差异显著(P<0,05),具体见表2。
3.讨论
现在关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产生病情的原因还不完全清楚,一些学者认为这与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没有完全恢复有关[2]。判断患者是否患有此病的主要措施是阴道彩超,研究表明,患者在妊娠之前有过剖宫产史再使用超声检测时能发现子宫下段团回声或者存在孕囊。而子宫切口瘢痕妊娠在临床中的症状是血清β-HCG持续增长、腹部疼痛、阴道大出血、停经时间过长。
在治疗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时,常见的方法是选择药物治疗,氨甲蝶呤是治疗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常见药物,可选择在手术治疗过程或者单独使用,都能取得好的治疗效果。可是,此药是抗代谢的一种药物,长期使用会产生致癌和致畸的现象,会对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的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为了阻止这一情况的发生和更加有效果的治疗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近几年的研究结果和临床应用效果显示,使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治疗效果要比氨甲蝶呤的治疗效果要好,副作用少。而米非司酮是现在国内外都在采用的早期终止妊娠药物,米非司酮是一种孕激素拮抗剂,能够和孕激素竞争联合孕激素受体阻止作用到子宫内膜,可增长子宫肌层的敏感度,有效地治疗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因此,从治疗子宫切口瘢痕妊娠临床应用效果上来看,采取米非司酮治疗法不但能够提升治愈率,而且还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血清β-HCG情况。
【参考文献】
[1]陈明晖,谢洪哲,许玉芳,等.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效果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2):1333-1334.
[2]杨瑞英.氨甲蝶呤和米非司酮联合用药治疗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疗效[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6):2493-2494.
论文作者:曾愚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1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
标签:瘢痕论文; 子宫论文; 切口论文; 实验组论文; 血清论文; 患者论文; 时间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1月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