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通货膨胀计量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兼论现阶段中国的通货膨胀状况_cpi论文

我国通货膨胀的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兼论我国现阶段的通货膨胀形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通货膨胀论文,实证论文,现阶段论文,形势论文,因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的通货膨胀形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2010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3%,而11月同比增长5.1%,达到全年最高值(如图1所示)。央行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息、加强信贷调控等一系列措施控制物价上涨,即使受到春节期间翘尾因素的影响,2011年1月CPI仅为4.9%,说明政府调控通胀的效果逐步显现,但现阶段我国面临的通胀压力依然不可轻视。

图1 2008年1月-2011年1月我国CPI走势图

近年来,国内农产品、国际市场石油、铁矿石等价格剧烈波动,特别是去年国内商品价格变动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2009年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了经济复苏,但偏高的货币供给与扩大的需求对2010年的通货膨胀形成了很大压力。由此看出,原材料价格上涨、货币供给增加、总需求扩张等因素形成的价格影响机制对我国宏观经济的调控提出了新挑战。

通货膨胀一直是个有着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问题,只有对通货膨胀做出科学的判断并进行有效的控制,才能实现经济可持续的健康发展。过度的通货膨胀不仅会影响市场的价格信号,还会使居民的储蓄积极性下降,扭曲金融市场,对经济增长构成不稳定因素。

鉴于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当前面临的严重通胀形势,本文将对我国的通货膨胀进行合理测度,对其成因进行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容忍区间。

一、文献综述

关于通货膨胀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一些研究。对通货膨胀的测度有许多工具,反映不同价格变化的各种价格指数被广泛用于衡量通货膨胀。何启志[1](2010)基于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方式研究了CPI、RPI、CGPI和PPI间的关系,结果显示CPI引导了PPI的变动,可利用CPI、RPI、CGPI和PPI的主成分作为通货膨胀的测度因子。

何其祥、郑明[2](1997)通过岭回归对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进行了实证分析。周卫辉[3](2007)通过对我国近二十年的CPI变动规律的观察,分析了通货膨胀的走势和诱因,并对如何抑制通货膨胀提出了相关建议。赵昕东、耿鹏[4](2010)建立了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对影响我国价格变动的因素进行合理分解,分解出技术冲击、货币冲击、需求冲击与食品价格冲击,并指出了这些冲击对价格变动的影响。

国家统计局课题组[5](2005)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可容忍区间进行了探讨,认为一定的经济增长允许伴随着适度的通货膨胀,并指出1.0%~5.0%为我国通货膨胀率的可容忍区间。在第六届东北亚博览会上,中国进出口银行发布报告认为应适当提高我国通货膨胀容忍度至7%。

二、基于因子分析对我国通货膨胀测度的探析和评价

目前,学者们多采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表示通货膨胀的程度,这种表示方法并不全面。为更准确地衡量通货膨胀,本文综合运用有代表性的主要价格指数通过因子分析进行研究,对我国的通货膨胀进行进一步的测度[6]。

本文选取我国1990-2010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和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如表1)进行因子分析。分析显示,KMO抽样适度测定值为0.745,Bartlett's球形检验值为206.973,表明原变量之间具有强相关性,适合做因子分析。

表1 1990-2010年我国主要价格指数表

数据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以及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

通过因子分析可得到特征值、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由表2可知,第一公因子贡献率占全部因子贡献率的86.534%,故取该公因子作为综合变量(本文将该因子命名为“通胀一紧缩因子”),计算出因子载荷矩阵(如表3)。由载荷矩阵可知,每个价格指数都与第一公因子存在高度相关,故可将第一公因子作为作为我国通货膨胀的一种合理测度。

表2 主成分贡献率

表3 载荷矩阵

采用回归法将公因子表示为5个指标的线性组合,可得因子得分函数:

将标准化的数据带入(1)式,可以得出通胀—紧缩因子综合得分(如表4)。

由图2可知,1990-1993年我国物价综合指数呈上升态势,并在1993年达到最高值,这表明这一时期存在恶性通货膨胀,政府部门随即采取了调控措施,但由于投资、消费等因素的推动,使得通胀形势难以迅速控制,直至1996年通货膨胀形势才得到有效抑制,通胀—紧缩因子得分为0.06,控制在了合理范围内。之后,因子得分进一步下降,价格水平持续下行。到1998年和1999年,因子得分分别为-1.07和-1.04,物价水平达到了这一时期的历史低点,经济形势转向通货紧缩并持续到2003年。2004年物价水平微幅上升后,随后的2005年和2006年物价都处于偏紧缩状态,进入2007年之后,物价出现了快速上升,2008年的综合得分达到了0.40,呈现了一定的通胀状态。

表4 1990-2010年我国通胀—紧缩因子综合得分表

图2 1990-2010年我国通胀—紧缩因子综合得分图

受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2009年物价水平大幅回落。到2010年下半年,受食品、原材料等价格的上涨,我国再次面临通胀的压力。2010年的综合物价得分为0.02,已经显现了一定的通胀压力。但与历史水平相比,我国当前面临的通胀形势并不是最严峻的,这一通胀水平低于2008年、2004年以及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水平。之所以广大居民对此次通货膨胀感受到了很大压力,一是由于在2009年价格出现大幅回落之后,2010年下半年物价出现了快速拉升,上涨速度过快;二是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迅速,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压力。

三、对我国通货膨胀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可以更深入地分析我国通货膨胀的真正成因,对于更好的准确研判、有效抑制通货膨胀有重要价值。

在众多对通货膨胀的研究中,多数只是讨论通货膨胀和某单一经济因素的关系,或者只是对通胀的成因作定性分析,实证研究也只是采用简单的比较分析或建立简单的计量模型进行分析,难以从中对通货膨胀的成因做出较准确的分析。本文基于多变量时间序列变动因素分析模型(简称MTV模型)对影响通货膨胀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这些因素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

(一)研究模型说明

MTV模型是主成分分析的时间序列化,伴随着相关性变动的p个随机变量(),有q(q<p)个不可观测的共同变动因素存在,可利用模型预测数量较少的不可观测的共同变动因素,并通过这些因素的变动求得多变量时间序列的变化情况,进而估计原有的p个变量[7]。

给定p个变量(例如是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是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等),它们的随机变动服从如下模型:

在得出影响通货膨胀的公因子后,将这些公因子作为自变量,与因变量即上文得出的“通货—紧缩因子”即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进一步分析各因素对通胀的量化影响。

(二)研究指标选择

影响通货膨胀的因素及影响的机制比较复杂,有成本推动的,也有需求推动的等等,本文将在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选取合理的指标进行分析。

一是GDP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的快速增长允许伴随着合理的通货膨胀,经济规模的扩张对物价的影响是显著的,对于经济增速较快的我国而言,分析通胀问题必然要考虑GDP的增长。

二是货币和准货币即M2的增速以及M1的增速。货币供给量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十分密切,货币的超经济发行往往会引发通货膨胀,而M1和M2可以反映货币供应情况。

三是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变化率。汇率的变动会显著地影响零售物价水平和生产者价格水平。

四是外汇储备增长率。外汇储备会影响基础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通胀。

五是反映成本的三大价格指数,即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及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这些价格指数反映了相关的成本价格变化。

六是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职工工资的增长反映了工资成本的提高,对通胀构成影响。

七是居民人均消费增长率。居民消费的增长体现了居民的消费需求,可以通过需求推动影响通货膨胀。

八是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增长率。居民存款的增长体现了居民购买能力的增加,体现为需求因素。

(三)实证分析

利用1990-2010年的数据,通过MTV模型进行分析,计算出各变动因素的值及其对应的特征值、贡献率、累积贡献率、各公共因子与各指标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5所示。

表5 因子载荷矩阵和相应统计量

表5给出的3个公因子对方差变动的贡献率为84.271%,可以代表实际数据建立模型。表5显示,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原材料、燃料和动购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等代表成本价格的指标在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与此同时,GDP增长率也在上具有较高的载荷。因此,用代表成本及经济增长因子。同样,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居民人均消费增长率、城乡居民存款年底余额增长率等代表需求的指标在上有较高载荷,故而将称为需求因子。M2增速、M1增速、人民币汇率浮动率、外汇储备增长率等与货币相关的因子在第三公因子上占有较高载荷,称为货币因子。由此可知,影响我国1990-2010年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成本及经济增长因子、需求因子和货币因子,各个因子的得分及其排名如表6所示。

表6 公因子得分及排名

对表6进行分析,可得到如下结论:

(1)1992-1995年,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推动因素是,即成本及经济增长因素。1993-1995年作为1990-2010年期间通胀最严重的三年,其的得分也依次位于前三位,这三年的GDP增长率也是最高的,高增长伴随着高通胀以及较高的成本。

(2)2004年作为存在一定通货膨胀的年份,其主要推动因素为成本及经济增长因子,与此同时需求因子也发挥了较大的作用,而货币因子发挥的作用是最小。

(3)2008年也是这一时期通胀比较严重的年份,第一公因子也是其主要影响因素,但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到来,2009年物价大幅回落,此时的第一公因子和第二公因子的排名均为最后一位,而影响2009年物价的主要因素是货币因素,即政府部门采取的宽松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物价以及经济增长发挥了一定的刺激作用。

(四)利用公因子进行回归分析

本文利用表6中列出的3个公共因子代表11个相关变量,进一步分析这些因素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情况。以上文得出的通胀-紧缩因子为因变量,建立回归分析模型如下:

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得到如下结果:

由回归结果看出,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三个公因子系数的T检验都是显著的,整个模型的F检验也显著,同时不存在自相关情况,回归结果较为理想。由回归结果可清楚看到各公因子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在其他因子恒定的情况下,每提高一个单位,通胀因子将因此增加0.91845个单位,是第二公因子作用的近两倍。同样,每增加一个单位,通胀因子将增加0.19538个单位。

四、研究结论及对我国通货膨胀容忍度的思考

(一)研究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一方面对我国的通货膨胀进行了测度;另一方面,可以清楚的看到三个公因子即成本及经济增长因子、需求因子和货币因子对我国通货膨胀的量化影响。

1.当前,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是成本及经济增长因素,成本价格的上升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而我国当前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的健康增长,在这种大背景下允许存在一定的通胀。

2.与此同时,需求因素在推动通货膨胀方面也发挥了比较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21世纪以来,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和潜力不断提升,消费、投资等需求因素不断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通货膨胀的发生。

3.货币因素是影响通货膨胀的直接因素,其影响的程度位于前两个因素之后,但我们看到在有些年份货币的影响又是很突出的。为应对金融危机,确保经济不会出现大的回落,我国政府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信贷规模逐渐扩张,货币供应量快速增加,直接推动了通胀的发生。

(二)对我国现阶段通货膨胀容忍度的思考

2010年下半年以来,我国面临的通货膨胀问题日益严峻,抑通胀也成了2011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2010年全年的CPI达到3.3%,超过了3%的政策底线,但通过一系列调控措施的落实,调控的效果逐渐显现。总体而言,当前的通胀形势是可控的。

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特定阶段,会存在一个合理的通货膨胀率波动区间,即通货膨胀的可容忍区间。一般而言,发达国家的通货膨胀目标多为1%~3%,新兴市场国家会稍高于此。发达国家倾向于选择相对窄的区间,而多数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波动幅度更大一些,易受到资本剧烈流动的冲击,因而更多地会选择相对宽的区间。以下对我国现阶段的通货膨胀容忍区间进行分析[8]。

1.我国CPI的长期参考均值。我国年度通货膨胀的稳定区间的定位可以利用通货膨胀的几何平均进行确定。1900年至2010年我国年度CPI的几何平均值为

虽不能将该值直接作为通货膨胀的边界值,但它反映了我国这一时期价格变化的总趋势,可作为确定容忍度区间的重要参考。

2.容忍区间波动的核心值。通货膨胀率长期波动的核心值反映了通货膨胀率长期均衡的稳定趋势。1990-2010年间,1993、1994、1995年连续发生了严重通货膨胀,1998、1999、2002、2009年则发生了通货紧缩,这7个年度的数据会加大数据的波动幅度使得区间变宽,将这些数据剔除后计算的平均值为103.37%,可将这一均值作为通货膨胀波动的标准值。

3.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率标准稳定区间

通过对成熟的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进行分析,大多数国家的通货膨胀率目标在1%~3%之间(即2%±1%)。根据国际经验,发达国家的物价水平相对平稳,通常把3%作为通胀率的容忍上限。对于新兴市场国家而言,经济增速高于发达国家,物价水平会比发达国家高一些。

我国作为一个经济发展迅速的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推进,因此比较适宜选择上下波动1.5%的宽区间。因此,我国现阶段通货膨胀率应处在标准的稳定区间1.87%~4.87%内。国务院对2011年CPI的调控目标为4%以内,预计今年的通胀水平会比较高,应该在4%左右;上半年的通胀压力会大于下半年,但通过采取适当的货币与财政政策,把通胀水平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是可以做到的。

标签:;  ;  ;  ;  ;  ;  ;  ;  ;  ;  ;  ;  ;  ;  

我国通货膨胀计量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兼论现阶段中国的通货膨胀状况_cpi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