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体育学院 610000
摘要 糖尿病已成为当今世界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而我国糖尿病人数居世界首位,并且绝大部分为2型糖尿病(,T2DM)。近几年来运动干预作为T2DM的治疗手段之一得到了越来越多关注,也不断的临床实践中经获得了很高的认可。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合理运动可通过改善人体血糖含量、胰岛素的分泌及胰岛素抵抗、提高机体适应能力等途径有效防治T2DM及控制其发展,同时运动干预还有效的控制了T2DM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的研究学习,对运动干预在T2DM生理学机制做一个简单的阐述,为运动预防及控制T2DM的理论与临床实践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运动干预;2型糖尿病;机制
1 前言
中国一直是糖尿病大国,T2DM占绝大部分,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T2DM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复杂病,因此有更明显的遗传基础,发病年龄多见于成年人,除遗传因素外,T2DM的发病机制与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胰岛α功能障碍、胰高血糖素样肽 -1(GLP-1)分泌缺陷密切相关,其中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是其主要的发病机制,胰岛素抵抗一般先于胰岛素分泌障碍;或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或不伴有胰岛素抵抗[1]。
2 运动干预T2DM生理学机制
2.1 改善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的敏感性
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运动时可以减少胰岛素分泌、加快血液循环升高与受体的结合率,通过增强代谢反应来减弱胰岛素抵抗改善血糖。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与肌肉质量成正比,而抗阻运动可促使肌纤维类型发生转变,进而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组织摄取葡萄糖的能力[2]。
2.2改善血糖水平
运动时会加快糖和脂肪的代谢、消耗大量的肝糖原与肌糖原并促进肌肉组织摄取血液中葡萄糖,缓解高血糖,运动后血糖将转变为糖原形式储存起来,促使血糖进一步的降低。
2.3提高机体适应能力
运动能使肌毛细血管和肌纤维数值比例增加,从而增强体力与肌肉能力。增加对生活的热情,最主要是促进身心健康。积极运动不仅能有效缓解情绪的紧张,而且能提升社会的适应力和改变生活的不良行为。有部分研究表明,适当运动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体质水平,尤其是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运动系统等的功能均有所提升[3]。
3 运动对T2DM并发症的影响机制
3.1运动疗法改善循环的机制
在循环障碍中大血管和微循环病变是T2DM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极大影响患者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的并发症。运动疗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循环状态,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运动对其作用的生理学机制是:①通过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或提高抗炎因子水平来减少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及线粒体功能来提高心肌细胞活性[4];②通过促进脂蛋白活性,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改善胰岛素受体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减少血小板聚集和改善内皮功能来降低血压; ③增加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增加NO释放,从而防治血管损伤及改善其功能; ④长期坚持运动锻炼,可以增加细胞葡萄糖运载体数量,改善肌细胞和脂肪细胞上胰岛素受体的功能和数量,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糖代谢异常,降低血糖水平[5]。
3.2运动疗法与T2DM大血管病变
T2DM比正常人更容易产生大血管病变且病变发展更为迅速,而导致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而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运动干预,可以更好的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因为运动干预可以更好的控制血糖、血脂水平,延缓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运动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中的总胆固醇等不利血管健康因素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高密度脂蛋白、NO、eNOS、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等有利因素均较运动前有所升高。
3.3运动疗法与T2DM微循环病变
微循环病变也是T2DM并发症中比较常见的,主要有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研究发现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运动疗法可以提高疗效,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发现对于患有糖尿病肾病的患者进行运动疗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C 反应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尿素清除指数等从而控制患者的微炎症状态,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其营养状况,改善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氧化应激指标[6]。而对于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的患者运动干预后眼底明显改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焦虑和抑郁症状也得到了显著改善,这样不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还避免了患者因为负面情绪影响治疗及内分泌功能而导致的恶心循环。
3.4运动疗法与T2DM周围神经病变
T2DM常见的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足,这也是T2DM截肢的主要原因。由于糖尿病足的特殊性,患者由于感觉的缺失,在运动中容易出现损伤,不建议患者进行负重运动,但并不能否定运动对于糖尿病足的意义。近年来人们一直在研究适合糖尿病足患者的运动去改善患者周围神经损伤症状,发现非传统跨步运动、平衡训练、抗阻力运动以及传统运动,包括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运动不仅可以提高身体活动水平、缓解疼痛,改善下肢侧支循环血流速度和血流量、改善患者的周围神经病觉症状及传导功能,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改善机体代谢功能[7]。充分了解患者情况,才能有效降低风险,发挥运动疗法的最佳作用。
3.5运动疗法与T2DM骨质疏松
随着T2DM病程进展,胰岛B细胞功能逐渐衰竭,胰岛素分泌不足,糖化血红蛋白升高,代谢紊乱和血管病变的加重,导致尿钙排出增加,1,25二羟基维生素D3合成减少,从而使成骨细胞活性降低,破骨细胞活性增强,继而出现骨质流失和骨质疏松症。运动疗法可以改善骨质疏松机制在于:肌肉牵拉刺激骨骼,增加骨骼所承受的重力,改善骨细胞代谢功能,使骨密度保持较高的水平,所以运动常常作为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防治方法。
4运动干预T2DM的研究现状
目前,T2DM仍然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对其最有效的防治方法仍然是药物治疗、生活干预及患者自我管理。运动干预T2DM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机制也日趋成熟,但是时代进步导致饮食结构、出行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打破了糖尿病患者治疗中最关键的两个步骤饮食控制和运动干预。同时生活节奏的加快,让患者缺乏运动的时间和兴趣。虽然运动干预已得到了证实,但是对于运动与T2DM的关系缺乏运动强度、频率、类型及时间的量化及评估标准,导致患者缺乏运动干预治疗的意识。
5总结
综上所述,运动干预不仅从T2DM的发病机制上控制了病情,更是从并发症发生发展方面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我们都知道T2DM往往不是死于疾病本身,而是死于各种并发症,生活质量也会被这些并发症严重损害。运动疗法不仅可以控制T2DM病情,而且对其并发症,如心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和骨质疏松等得到积极的防治效果。通过改善血管条件,对大血管和微血管均有保护作用,使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降低,改善内皮功能,改善骨代谢等防治并发症。故运动疗法在T2DM防治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涛,杨宇峰,石岩.2型糖尿病运动处方的建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8,30(01):11-14.
[2]刘江山,弓烨弘,邹昱等. 国内运动干预胰岛素研究脉络演进及前沿动态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29( 2) : 177 - 181.
[3]于晨昕.糖尿病患者运动干预效果的国内研究现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04):194-195.
[4]耿雪,申晋波.不同运动方式干预2型糖尿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体育科研,2018,39(02):91-99.
[5]陈莹,陈青云.运动疗法在糖尿病并发症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微创医学,2018,13(04):474-477.
[6]陈莹,陈青云.运动疗法在糖尿病并发症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微创医学,2018,13(04):474-477.
[7]王燕.运动疗法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志,2018,38(17):4350-4351.
论文作者:岳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6
标签:胰岛素论文; 并发症论文; 患者论文; 疗法论文; 血糖论文; 血管论文; 糖尿病论文; 《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