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现代化的催化剂:全国人大“211工程”建设的启示_211工程论文

文科现代化的催化剂:全国人大“211工程”建设的启示_211工程论文

文科现代化的催化剂——人大“211工程”建设启示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催化剂论文,启示录论文,人大论文,工程论文,文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人民大学“211工程”自正式启动以来,8个重点学科、3个公共服务体系、一项基础设施、若干配套项目及三级小项目,都投入了正常运转。日前,中央专项资金、教育部资金、配套设施建设项目资金、接受捐赠和学校自筹资金均已到位。相对集中的投入和建设,所带来的直接成果,如校园信息网、多媒体教室、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软硬件环境、先进的实验设备、科研楼等等,给传统意义上的文科增添了现代气息,对文科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

犹如金石入水泛起涟漪,“211工程”建设所派生的文科教学和科研手段现代化的实践,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课题,启迪了新观念,拉动了新需求,呼唤着新产生,编织着新的管理模式。

1978年,当以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席卷全球之际,刚刚复校的中国人民大学,就不失时机地成立了以计算机应用为对象的经济信息管理系,在当代信息技术王国建立了桥头堡,以此为基地和辐射源,带动了经济、管理、统计、人口、语言文学等相当一批学科,奋勇冲击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一些学科捷足先登,占领制高点,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在全国文科计算机辅助教学、汉字信息处理等领域,都有出色的成果问世,享誉中文的“人大码”后来演化成为《汉字信息处理用双拼键位部局》国家标准。

人大的一些传统人文学科,虽然在应用现代技术、现代实验手段方面处于弱势,但是“211工程”公共服务体系和若干基础设施立项并实施,为此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搭建了全面通向彼岸的桥梁。

哲学社会科学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提供的实验手段支持教学和科学研究,正在使中国人民大学师生的眼界、心理和思想方法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马克思主义文学院建成多媒体专业电化教室之初,一些用惯了纸和笔,习惯于跑图书馆的老师们,面对突然来临的现代工作环境,曾经表现出瞬间的惶惑,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作用似乎是个难题。然而,当新落成的多媒体专业教育播放了《邓小平》、《共产党宣言》等专题片之后,他们豁然开朗。马克思主义学院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方面有着几十年的深厚积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经验丰富,开发这项独特的资源,利用刚刚建立起来的计算机硬件环境制作相关的教学软件,筹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科研信息中心,具有十分广阔的天地。学科基础雄厚的哲学系,沿着这样的思路已经迈出了步子。他们与校外单位合作,制成了《论语》光盘版,不仅应用于本系的教学,而且在国内公开发行,还被介绍到了国外。这个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科技哲学、美学等学科,也都在做着相似的工作。清史研究所历来以著书立说为工作重点,当他们拥有计算机平台之后,思路和眼界也为之拓展开来,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正在制订:将《中华文明史》制成多媒体软件而且发行光盘版。

图书馆在原来已经建成的流通局域网的基础上,再建编目局域网,构建高质量的图书馆管理网络系统。人大校园信息网已经连通了中国教育科研网和国际互联网。网管中心的工作人员说:有了高速公路,还要有上路的车。校园网不仅要为师生提供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环境,还要为教学、科研、管理提供高水平的服务,把学校与外界紧密地联系起来。

法学院建设中国法制信息港的创举令人振奋,而他们在创建中国法制信息港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信息服务意识和市场意识,则反映了一种观念上的飞跃。

中国法制信息港是全国高校文科两个战略项目之一。1998年5月正式启动后,仅用3个月时间,就大体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中国案例库”是在法学院与最高人民法院合作编写的《中国审判案例要览》的基础上展开的;“中国立法信息系统”将收入建国以来刑法立法的全部资料。法学院认为,通过信息港提供法制信息的有偿服务或制成光盘产品销售,将会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信息产品必须商品化,信息服务必须产业化。

现代化意识、市场意识的逐步浓厚,推动中国人民大学的许多学科专业,都在考虑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供的手段,开展信息服务、培训服务、成果转让,从中获得经济补偿,以求滚动式发展,使文科现代化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面向市场、服务社会不可能一帆风顺。“211工程”几乎所有项目和诸多的学科,都遇到了共同的难题,即信息产品的开发、实验设备的开放,需要长期投入大量的资金,需要补充即懂技术又懂专业的人才,需要资源的共享和合理配置。文科现代化的实践把建立新型产业推上了议事日程。

创办信息服务产业,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是成功的范例。这家中心从当年的首都部分图书馆的图书提要卡片联合编目组、剪报公司,发展到目前向海内外提供中国社会科学中文报纸和期刊资料的学术性服务机构,其生存和发展的活力与动力来源,缘于不断强化了文化市场意识。书报资料中心的创业过程进一步启发人们:文科信息服务必须面向市场形成产业才具有活力,而只有不断跟上前进的步伐才能继续生存下去。

哲学社会科学紧密联系现实生活,文科的现代化既受社会需求的推动,也必须依靠社会的支持。中国人民大学许多学科依托国家部门、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借“211工程”的东风,充分利用社会各界提供的环境,调动社会的财力和物力,为教学和科研手段现代化织造坚韧的纽带。

以现代实证研究为核心的社会学系,在建立中国社会运行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充分利用“211工程”提供的机遇,主动寻求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特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挪威外交部项目基金的资助,借助这些基金支持的社会学研究项目,为研究、筛选、确定“中国社会运行指标体系”服务,并积极与民政部、国家计委、计生委,国家统计局、科委、全国总工会、人事部等有关部门合作,研究和检验社会运行指标体系,使这项综合性工程获得了重要进展。为解决科学地采集数据这个难题而建立的全国性社会调查网络和抽样框数据库,由于取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与合作,也正在顺利进行。数据采集手段和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的现代化,使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比较便利地与国际研究规范接轨,既保持了中国特色又迫近国际先进水平。

以“211工程”为媒介,从实际出发,引入当代工程管理方法,也有效地推进了文科现代化的进程。冠以“实验经济学”之名、文理交叉的学科建设项目,跨越校内信息学院、经济学院、计划统计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金融学院及会计系的许多学科。这个项目以“经济科学实验室”为基地建立了资源共享的硬件、软件平台。利用这个平台所进行的科学研究、开发计算机辅助教学课程及课程软件、编制数据库等项工作,则借鉴“项目法”管理模式,二级项目和三级项目负责人对项目执行全过程分别负责,在规定期限内取得可供验收的成果。在这种体制下,不同研究领域的专业人员、技术人员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发挥所长,相得益彰,有效地提高了项目完成的质量。这对于克服以往各自为战的弊端,发挥学科综合优势,依靠整体实力承担重大科研课题,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总体看来,“211工程”建设虽然投入有限,但是对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人民大学文科现代化,却起到了酵母、催化剂、启动器的作用。

高校文科现代化任重而道远。

标签:;  ;  ;  ;  

文科现代化的催化剂:全国人大“211工程”建设的启示_211工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