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实验是指运用一系列的实际操作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并且更形象的呈现数学知识点的一种过程。在教学中运用数学实验能让传统的课堂教学转向以激发学生潜在能力为主体,使学生学习化被动为积极主动参与。将通透笼统的数学知识学习由抽象转化为形象,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发现并解决问题、创新动手操作能力等各项能力,让教学方式不再传统单一。本文就数学实验教学的概念、模式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做一些思考和探究。
【关键词】实验教学 主体对象 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5-008-01
数学实验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以实际生活和现掌握的知识为基础进行实验,提出问题、动手操作、记录总结等方式来探知所学的知识点,将概念形象的印在学生的脑海中的一个过程。目的教师为了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利润知识与实际运用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从学生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主体。
一、数学实验教学内容的选择
根据数学课程的标准要求将内容分为4个部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4个课程内容的学习目的是能提高学生对数字的感觉,对数学符号的感觉,对空间观念的掌握,及实际运用能力和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实验内容具有可操作性:小学生在形成一个概念的过程中,还未摆脱对具体对象的依赖,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具体对象与实际动作的结合,探究移动、拆散、整合等方式是否能呈现更多的结果,在这过程中逐渐的建立自我认知系统。整个实验建立在直观感知基础上能更好的对刚接触到数学内容进行消化并转化为自我语言记忆。而这种实验形式可以运用在许多课程内容中,比如在空间与图形中对图形的整合、拆分,对图形特征的探索;在统计与概率学习中运用游戏让学生体验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等等。
实验具有可观察性:一个成功的实验教学必须在设计和操作方式就进行精心设计与选择,使得实验现象能被学生逐步的观察并发现,并且将结论进行表达和外化,能良好的与课本知识结合,使得学生较容易接受。比如在学生认识“升”和“毫升”的过程中,设计学生喜欢的玩水活动,用实际的瓶子(量筒)让学生体验容量的概念,比较两个高度一样、装着水的高度也一样、但粗细不同的两个瓶子等方式,让学生进行独立观察,进一步体验容量的概念。整个操作因为刻度、实物等显性呈现升、毫升的概念。
二、数学实验的在教学过程中体现的价值
2.1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教育工作的主体对象,要发挥其主动性,让学生不断的超越自我。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设计,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等要求在课堂中的体现就是数学实验。实验能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发挥出来,是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相对完整的学习活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
我们改变不了学生学习内容,但是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每节数学课都能成为数学实验发挥作用的时间点,实验方式不一定局限于事物实验,也可以是思维的拓展实验,细水流长的引导学生增加对数学的兴趣。整个实验过程分为6个部分:提出问题、进行假设、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得出结论、陈诉看法。为了能称作新课程理念下的一门好课,我们有增加操作,也有增加交流,但是真正花在这上面的时间都不过2、3分钟,内容简略、手段单一,试问这样真的有将这种学习方式落实到教学的主体中去吗?这里借用数学教材中《倍数与因数》这一章举个案例:
案例:矩形组合。我们称质数是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并且因数只有1和它自身,不能整除其他自然数。合数则因数除了1和本身还有其他因数的数。下面是具体思路:
工具:正方形小方片
1)探索12是质数还是合数,12是质数会有1种结果,12是合数会有1种以上的结果。让学生准备12个正方形小方片,用这些组合成尽可能多的矩形。实验会得到3种结果:1x12、2x6、3x4,所以可以说第二种假设成立,并且12的因数有1、2、3、4、6和12,因此拥有6个因数。
2)探索7是质数还是合数,7是质数会有1种结果,7是合数会有1种以上的结果。让学生准备7个正方形小方片同样是拼成矩形。实验只会得到1种结果:1x7,所以可以说第一种假设成立,7的因数只有1、7,因此是质数。
问题探索:用3个和10个正方形小方片分别重复实验。发散思维探索哪个数目的小方片组合不止一种,哪个只有一种?猜一猜15-25数目中哪些是可以有多种组合的。
回顾:描述一下你理解到的质数与合数。
真正要在数学课堂中进行这样的实验前,老师可能会担心同学的积极性、与课堂的纪律等会发生的种种问题影响教学设计的呈现,但是通过一些实际教学案例证明小学生对这种学习方式是及其感兴趣的,不要被未来还未出现的困难被吓到,大胆的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后就会发现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麻烦。
只要教师放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积极发言提问发挥自我想象,能通过适当的启发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再组织好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就可以呈现一个良好的实验教学。
三、结语
综上所述,苏教版的小学数学实验融入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出发,能激发起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与实际结合等各方面能力,深入浅出的呈现数学知识点,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运用实验教学也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落实新课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方运加.课之“好课“”[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5(7—8)
[2]曹一鸣.数学实验教学模式探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3(1)
[3]郑毓信.数学教育的误区与盲点[J].人民教育,2007(3)
论文作者:胡信成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5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9
标签: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质数论文; 合数论文; 因数论文; 方式论文; 会有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5月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