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继斌
(湖北省南漳县中医医院 湖北襄樊 441500)
【摘要】目的:了解对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干预的疗效。方法:将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6例抑郁症患者运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28例实验组和28例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抗抑郁药物治疗,给予实验组在抗抑郁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入定期的心理辅导,治疗两个月后,对两组患者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四级疗效进行疗效测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药物治疗加心理辅导的疗效比对照组的仅采用药物治疗的疗效要好很多,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抑郁症患者,采取药物治疗加上心理辅导的辅助干预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抑郁症;心理辅导;疗效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1-0123-01
抑郁症是一种以长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疾病,严重时甚至有自杀倾向[1]。在全世界,每年都有很多因为抑郁症而自杀的高层次人群,抑郁症已经成为疾病负担的第二大疾病。但是并没有很多的医院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且对抑郁症了解太少,不能对轻型的抑郁症进行有效的干预,再加上抑郁症患者没有器质性的病变,不能引起患者及其家人的关注,导致很多发展到自杀这种无法挽回的地步。笔者了解这一现状后,决定对抑郁症的治疗进行研究探索,且目前初见成效,特将结论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3年8月-2014年6月的56例有抑郁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实验组28例患者中年龄在20~38岁,平均年龄(28.31±2.34)岁,HAMD评分平均为(24.45±6.25)分;对照组28例患者中年龄在18~34岁,平均年龄(25.36±3.65)岁,HAMD评分平均为(23.89±6.76)分;两组患者的年龄以及HAMD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的患者抗抑郁药左洛复(盐酸舍曲林片)(厂家: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80141),一次一片,一天一次;实验组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患者每周一次的心理辅导,心理辅导的内容主要包括:(1)在患者入院后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为以后的心理辅导提供良好的基础;(2)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健康的教育,采用一对一的教育方式,给予患者反馈积极的情绪,树立信心,以便可以更好的配合治疗;(3)动员患者的家属,对患者多些关心、鼓励,给其传递一些积极向上的情绪,调动患者内心的积极情绪;(4)积极的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阻止患者的消极怠慢的情绪;(5)对于有自杀倾向的患者,应该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将其安置在较为安全且易于观察的房间,并嘱咐患者家属密切注意患者的情况,以免出现不可挽回的后果。治疗两个月后,对两组患者再次进行HAMD评分,了解治疗效果。
1.3 疗效评价标准
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是依据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四级疗效:(1)痊愈:减分率>75%;(2)明显缓解:减分率在50%~70%之间;(3)缓解:减分率在25%~50%之间;(4)无缓解:减分率<25%。治疗的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明显缓解例数+缓解例数)/治疗总例数×100%[2]。
1.4 统计分析
对收集到的数据利用SSP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两个月后实验组的HAMD的评分为(11.52±3.15)分,对照组的HAMD评分为(14.32±3.64)分,实验组的HAMD评分要远小于对照组的HAMD评分,经统计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的比较中,实验组的患者要远多于对照组中的患者,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下表。
从以上两组数据来看,对于抑郁症的治疗,采用抗抑郁药物及心理辅导的治疗方法要比单独采用抗抑郁药物更加具有疗效。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因为抑郁而自杀的人数的快速上升,抑郁症这种精神疾病也逐渐引起了大家的广泛重视。抑郁症本就是一种精神方面的疾病,是否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占有很大一部分因素,但传统的治疗方式仅采用抗抑郁药物,也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但极易反复[3]。抗抑郁药物加上心理辅导不仅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而且心理辅导能对患者的一些病态的情绪和行为进行有效的纠正,并且能够纠正患者对于事情的不合理的解释,使患者从潜意识的纠正以前的那些不健康的、消极德尔思想观念,从而建立起健康的、积极的正确的心理状态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精神因素,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其复发率[4]。通过以上的试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在抑郁症的治疗上,我们采用抗抑郁药物和心理辅导的双层方式,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式。本次试验采用的小数据分析,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大数据的分析结果。
【参考文献】
[1]霍明,常燕.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调查分析[J].医药前沿,2015,5(33):213-214.
[2]李强.心理疏导联合药物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观察[J].四川医学,2013,34(05):781-782.
[3]戴英林.高血压合并抑郁患者的心理状态调查[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6):41-43.
[4]李淑芳.肠易激综合征伴晕动病抗抑郁治疗疗效观察[D].郑州大学: 老年医学,2013:16-22.
论文作者:刘继斌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6
标签:患者论文; 抑郁症论文; 实验组论文; 疗效论文; 心理辅导论文; 对照组论文; 评分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