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百年精神与继续教育的发展_清华论文

清华百年精神与继续教育的发展_清华论文

清华百年精神与继续教育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清华论文,继续教育论文,精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清华精神,是清华人经百年春秋,历严寒酷暑,薪火相传,点滴积淀而成的宝贵财富。她博大精深,根植于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汲取世界优秀的文明成果,并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得到陶冶和升华。清华精神,是清华经世独立、历久弥新的根本所在,是推进清华各项事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继续教育是清华百年树人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是清华实现“教育服务社会”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在清华精神的指引下,继续教育学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继续教育领域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为清华百年文化增添了新的色彩。

一、清华百年精神与文化传统

提起清华精神,大家都能想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人文日新”的校箴,以及“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这些校训、校风、校箴等从不同方面诠释和描述了清华的精神与文化。具体来说,清华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爱国奉献

可以说清华精神最重要的内涵便是清华与生俱来并不断孕育的爱国奉献精神。清华大学的前身是一所用“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师生蓄积着更深重的对于民族耻辱的痛感,并转化为爱国精神与责任意识,形成了清华爱国、奉献的光荣传统。一个世纪以来,清华大学始终和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并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在每个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都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清华有一句口号叫“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每年清华都有许多的毕业生争先恐后地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主战场去建功立业,选择到荒凉的大漠、落后的西部去开创自己的事业。不仅如此,清华大学还主动服务社会,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科技成果转化、教育培训、教育扶贫、决策支持等各个方面为国家和区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严谨求实

实事求是、严谨求实、注重实干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内涵,也是清华精神的突出特色,在清华“行胜于言”的校风、“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中都有突出的体现。中文系老主任朱自清在三十年代就曾经这样评价过:“清华的精神就是实干。”清华注重实干的精神一方面体现了传统文化倡导的“躬行”精神。清华每一重大决定地做出,必有细致的操作程序和系统,从培养计划、科研战略到校园管理都是如此。清华的小卫星、大型集装箱检测系统、绿色大学计划,都是典型的例子。实干的另一方面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的思想汲取西方的科学实证方法,主张以事实为出发点,注重求实研究,无论在教学还是科研方面都凸显严谨性、实证性。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把实事求是的作风表述为:不唯书、不唯上、不唯他、不唯洋,只唯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清华培养出了一代代致力于民族自强和国家建设的实干家。

3.勇于创新

清华的校箴“人文日新”正体现了清华人的勇于求新、不断求新的精神。在清华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总是贯穿着对求新、创新的追求。建校初期,清华就设立研究院,开创科学研究之先河。近百年来,清华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开创了我国教育史上众多个第一:第一批成立的研究生院、第一所继续教育学院、第一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等等。新时期下,清华响应“求创新”的时代要求,通过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来建设研究型大学,形成了大批高水平的研究、设计和开发成果,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创新型社会的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4.追求卓越

“跳起来摘果子”正是对清华追求卓越精神的生动写照,老校长王大中院士曾说过:“搞科学研究,就是要鼓励大家跳起来摘果子。因为伸手能摘到的果子早就让人家摘走了。”对于清华人来说,一件事情,不干则已,要干就要干出一流水平。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便是清华师生追求卓越精神的集中体现。1985年清华大学第七次党代会就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的长远奋斗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清华大学一直坚持高标准办学,无论是教学、科研,还是社会服务都用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来要求自己。“Do Your Best”(尽你所能,争取最好),已成为每一位清华人为人、治学、做事的行为准则。

5.开放包容

清华作为留美预备学校起步,赋予了师生以开放的意识、世界的眼光,这是与爱国精神一起与生俱来的。早期,清华就通过输送留美学生和聘请外籍教师批判性地学习并吸收西方先进的科学与文化;改革开放以后,清华率先进行对外开放与合作,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博采众长、吸收借鉴、扩大影响。今天,在这样一个经济与科技全球化的时代,清华大学向着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前进,清华人在新的征途上又为清华精神中的开放与包容赋予了新的重要现实意义。

在百年发展中,清华人既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国家意识,又能以宽广的全球视野、开放的胸怀和科学的态度包容吸纳多元文化。百年以来,清华精神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清华人茁壮成长,激励着清华人勇往奋进。

二、继续教育学院发展成绩与特色

大学之道,责任为先。1985年,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和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清华大学率先在全国成立了第一所继续教育学院,成为我国继续教育正规化办学和起步的里程碑。

作为清华大学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自创建以来一直秉承“教育创新,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在清华精神的指引下,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取得了辉煌成就,并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1.秉承爱国奉献精神,坚持服务社会

继续教育学院传承清华爱国奉献的精神,始终把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求作为清华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开展教育培训工作。

早在学院创建之初,学院就根据国家发展战略重点及时调整教育培训内容。1997年,当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后,学院随即围绕西部大开发中的人才需求,举办了大量继续教育培训班,为西部地区培训经济管理和科技骨干人才。

进入新世纪,中央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后,学院把党政人才队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能力建设作为继续教育工作重点,强调继续教育要以中高层次管理和技术人才为主要培训对象,“面向国家人才队伍建设、面向高层次人才职业能力的提升、面向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围绕“三支人才队伍”的能力建设策划培训项目,设计培训课程,使学院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

2003年,学院为配合国家扶贫规划实施,以“传播知识、消除贫困”为宗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向贫困地区无偿输送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增强贫困地区的自主发展能力。截至2011年2月,已在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981个教育扶贫现代远程教学站,其中覆盖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522个,并在各乡镇中小学建立了2424个“清华伟新教育扶贫中小学远程在线”二级站,累计培训逾100万人次。每年无偿提供的各类远程及面授培训课程已逾3000个学时,内容涉及干部培训、中小学师生培训、农民培训等。

近年来,学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围绕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重要战略部署,面向节能减排、公共安全、金融危机等热点难点问题,面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民生问题,面向国家“三农”工作部署,以及面向其它各项重大战略举措,积极策划培训项目、设计培训课程,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性强、收效显著的培训,为这些重大战略举措的实施及时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2002年至2010年,在学院接受面授培训并获得结业证书的学员人数已达27万人次,企业远程学堂为千家企业授课,受益人群已逾百万人次。在“社会责任第一、社会效益优先”原则的指导下,学院为社会各类成员提供了多层次、多形式、高质量的终身学习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已经成为清华大学实现“教育服务社会”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充分发挥了联系大学、政府及企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秉承勇于创新精神,坚持改革发展

勇于求新、不断创新是推动继续教育学院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建院初期,继续教育学院从无到有,在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工作,初步形成了适应社会需求的脱产、半脱产或业余学习的办班形式。1997年学院率先建设远程教育系统,面向在职人员开展学历和非学历教育培训,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成为我国第一批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单位的四所高校之一。2002年,为了适应继续教育的发展规律,继续教育学院进行了体制机制改革,在学院内部实行企业化管理,经济上自负盈亏。同时,学院统筹继续教育、成人教育和远程教育,逐步取消学历教育,成为清华大学唯一一所专门从事在职人员教育培训的实体学院,逐步建立了以国家、社会、行业、企业需求为指导的“学院制办学,企业化运作”的管理运行机制。

体制机制创新为清华大学继续教育注入了强大的生命活力,学院面貌焕然一新,业务发展势头强劲。2002年,学院只有179名员工,举办各类培训班72个,培训学员2019人;2010年学院员工增加到680余名,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735个,培训人数107065人,实现了质的飞跃。

面对社会日益增长的继续教育需求,面对继续教育事业发展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继续教育学院坚持在办学理念、组织机构、经济管理、人事制度、项目运行机制、教育资源整合、教育培训质量管理与控制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与实践,并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创新理念为先导、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以资源整合为基础、以规范管理为保障、以办学效益谋发展的清华继续教育品牌特色,在探索高校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服务社会的新模式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

3.秉承开放包容精神,坚持开放办学

继续教育学院始终坚持开放式办学,立足清华学科优势,以宏大的视野、开阔的胸襟、灵活的方式,广泛吸纳、整合国内外各种优质教育资源,建立了一个兼收并蓄、立足国内、放眼世界的资源服务共享平台。

一方面,继续教育学院在国内积极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建立广泛合作关系,通过共建基地、长短期委托培训、联合开发项目、合作举办论坛或讲座、远程教育等方式,将清华大学优质的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向企业开放。多年来,为北京、河北、浙江、山东、海南、河南、广西等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8万余名党政干部提供了培训服务,为首钢集团、国家电网、中石油等近百家大中型企业提供了量身定制的个性化培训和咨询服务,培养了10万余名企业高层次管理类人才。

另一方面,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继续工程教育中国教席单位以及国际继续工程教育协会、美国工程教育协会的会员,继续教育学院积极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引进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成功的管理经验,广泛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世界了解中国、认识中国。学院与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合作开展的应用金融硕士项目、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合作开展的管理硕士项目以及香港中高级公务员项目等,均受到学员的好评,在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继续教育学院作为清华大学服务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坚持开放式办学,不仅提高了学院的资源整合能力和服务能力,还推动了清华大学与政府、企业、社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拓展了清华大学的国际合作形式,有力推进了清华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历程。

4.秉承严谨务实精神,坚持规范管理

学院继承了百年清华严谨务实的优良传统,在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始终将规范管理、保证质量作为继续教育事业健康、有序、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第一,学院根据继续教育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坚持“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融入到教育管理的各个环节,在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合同管理、项目管理、教学质量管理、师资管理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保证各个环节有章可循,有序运作。

第二,采用PDCA(计划、执行、检查、修正)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细化工作流程,优化内部管理,通过制度和流程的持续动态改进,推动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和专业化。

第三,逐步建立并完善教学质量评估和保证体系。学院专门成立了教学管理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组等机构,在组织层面上,建立了包括院领导、教学管理办公室、教学督导组以及业务部门在内的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从项目立项到课程设计,从师资保障、教学教务管理到考核、评估等,对培训的各项环节设立监督和检查节点,全方位保障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效果及组织管理的持续改进。

通过坚持规范管理,学院强化了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保证了教育质量,提升了办学信誉,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用行动弘扬了百年清华严谨务实的优良传统。

5.秉承追求卓越精神,瞄准国际一流

学院不断追求卓越,坚持“高层次、高质量、高效益”的办学理念,以一流的技术、一流的队伍、一流的项目、一流的服务,打造清华继教培训品牌,努力把学院建成与世界一流大学相适应的一流的继续教育学院。学院远程教育技术手段先进,不但具备国内开展远程教育高校中得天独厚的卫星上行资格,同时形成了以卫星直播系统、“三网融合”交互系统、Internet教学和管理系统相结合的技术支撑平台,并在数字课程传输、多路双向视频交互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学院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出的“远程教育扶贫”、“中国创新成长型企业自主培训体系建设‘521’工程”、“军转干网络学堂”、“中央班组长岗位管理能力资格认证”等非学历远程教育培训项目,突破了传统面授的时空限制,在行业内赢得了广泛赞誉。

高层次的继续教育,离不开高水平的培训师资队伍作支撑。学院实施“名师名课”的精品战略,吸引、汇聚一批学术大师,自2005年以来,先后聘请了不同学科和行业的5000多名校内外知名人士担任授课教师,他们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先进的理念、一流的学术水平和广泛的影响力,能够从全方位对学员的素质、能力和技能进行指导,满足各类学员的学习需求。几年来师资团队不断得到优化和更新,逐步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规模适当、动态调整、水平高超的继续教育培训师资队伍。

学院加大研发力度,鼓励课程创新。学院举办的每一个培训班,每一次培训活动,都以一流的标准、一流的质量来衡量,努力把每一个项目都做成精品。近年来,学院逐步形成了一个科学的教育培训产品制度体系,培育了若干精品化、系列化的培训项目群,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如:学院的房地产项目曾获得亚洲房地产峰会评选的“最佳房地产培训机构”的“最具规模奖”;医药卫生培训中心在首届中国优秀医院服务商品牌评选中,名列第一并荣获第三方服务组“金如意奖”。

学院本着“一次培训、终身为伴”的愿望,不断探索和创新学员服务形式,为学员提供一流的终身学习服务。学院以同学总会及地区分会、“新民斋”网站、《清华继教》院刊三大平台为主体,构建了多层次、全方位的继续教育服务支持体系。这三大平台之间互为补充、相互促进,通过举办论坛,参加公益、互访交流等活动,为学员搭建了人脉拓展、信息服务、合作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平台。

2008年以来,学院在“卓越绩效管理”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引入了国际继续工程教育协会开发的“继续教育机构自我评估模型”,用国际公认的标准进行组织成熟度、综合管理水平、业界影响力等全方位的自我评估,瞄准国际一流的继续教育机构,持续改进,不断提高。

二十六年来,继续教育学院始终以国家意识、创新意识、一流意识为指导,积极探索新时期继续教育发展的运作模式与机制,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理念和精神风貌。这些理念和精神既是对清华百年精神传统的继承,也是继续教育学院与时俱进,不断将清华精神在继续教育发展中进行演绎、阐释和发展的结果。

三、新百年继续教育发展展望

百年校庆,是清华大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站在清华百年重要的历史节点上,回首继续教育学院的二十六年历程,我们深感欣慰和自豪。展望未来,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世界高等教育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继续教育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第一,社会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高层次人才需求增加。“十二五”期间,为推动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国家将需要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这些人才的建设,将引发大规模的知识更新和在职培训的需求,为继续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第二,国家高度重视人才培训,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国家接连颁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几个纲领性文件,相继召开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等几个重要的会议,对教育培训工作做出了战略部署和整体安排,指明了未来十年教育培训行业的发展方向。

第三,现代信息技术日趋成熟,为继续教育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目前,卫星、通讯、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在继续教育中广泛应用,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教学、管理和服务体系。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和通讯技术的成熟,各种网络终端设备,如手机、PDA、笔记本电脑等也日益普及,为开展大规模培训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第四,终身学习理念深入人心,引发非学历教育热潮。终身学习理念作为一种生存方式,已被广大社会个体普遍接受。随着终身学习理念的广泛传播,个体终身学习需求不断增长。非学历教育作为学历教育的有益补充,由于其丰富的课程内容和灵活的授课形式,已经逐渐成为终身学习的发展趋势和潮流。

未来一段时期,继续教育在迎来难得机遇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完善。比如:继续教育如何准确定位,科学规划,更好地服从、服务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战略;继续教育如何切实有效地纳入国家人才培养战略体系,在党政干部队伍、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高技能人才队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这六支队伍建设中大有作为,做到有为有位;如何提高继续教育办学质量和水平,统筹处理好继续教育的规模、质量和效益的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等。

新的形势对继续教育学院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继续教育学院将以百年校庆为契机,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明确方向,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争取在未来的发展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第一,围绕国家战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大学作为知识传播和创造的中心,拥有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在终身学习社会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是推动终身学习社会建设的主力军。继续教育学院将继续坚持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主动适应国家战略需求,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面向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高质量的终身学习服务。

第二,探索继教规律,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继续教育与传统的学历教育不同,具有自身独特的属性和规律,不能简单照搬传统教育教学的管理模式。学院将遵循继续教育的“公益性”和“经济性”双重属性,不断深化体制与内部机制改革,在运营模式、业务领域、发展方式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科学发展、相互促进的多元化培训服务格局。

第三,开展多方合作,构建开放式培养体系。世界一流大学有三个重要特征,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继续教育是大学对外开放办学的重要窗口,与经济、社会、科技紧密相连、息息相关,包容、接纳各种层次的人才。学院将以海纳百川的胸怀,进一步整合国际国内优质教育资源,搭建面向全社会开放的终身学习服务平台;深化与政府、企业等社会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探索共建基地、人才培养、咨询服务、科技成果转让等合作模式,逐步建立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合作共赢的开放式办学格局,为清华大学的学科建设、教学改革、科学研究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服务,为国家和区域发展做出贡献。

第四,依托信息技术,创新教育培训模式。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远程培训是国际继续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要实现高质量、大规模的人才培训目标,依靠成熟的现代信息技术,组织网络培训和在线学习,是既经济又便捷的方式。学院将大力推进远程非学历教育培训,以远程教育平台为支撑,进一步整合各方资源,研究探索网络学习、移动学习等新型学习模式的特点和规律,开发一批优质的远程教育课件,扩大远程服务范围,将清华优质的教育资源延伸、辐射到全国各地。

第五,培育精品项目,打造清华继教品牌。习近平同志在考察清华百年校庆工作中曾指出,清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我们开展继续教育,也要始终强调国内一流,世界一流的意识。学院将以提高品质、突出特色、打造品牌为目标,走“标准化、专业化、精细化”发展道路,紧密围绕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开发的需求,结合清华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战略,依托学校理工文管结合、多学科交叉的综合优势,培育一批高质量的清华继续教育品牌项目。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继续教育学院将秉承清华百年精神和传统,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在新的百年再铸新的辉煌,为清华大学实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为国家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做出更大的贡献!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家强教授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人文精神与大学文化”报告会上的讲话稿)

标签:;  ;  ;  ;  ;  ;  ;  

清华百年精神与继续教育的发展_清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