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完善甘肃开放型经济体系对策研究论文

“一带一路”背景下完善甘肃开放型经济体系对策研究论文

“一带一路”背景下完善甘肃开放型经济体系对策研究

张博文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研究所

摘要: 本文从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对外合作、开放平台建设等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甘肃对外开放取得的成就进行梳理,分析了当前甘肃对外开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要从产业、贸易、资本多方面推进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

关键词: 开放型经济;体系;“一带一路”

历史上的甘肃,是东西方文化和商贸往来的最主要通道和外贸关口,丝绸之路在甘肃省内绵延1600 余公里。随着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发展,海路贸易逐渐替代陆上贸易,成为国际商贸的主要通道。唐代以后,甘肃在丝绸之路上的区位优势逐步丧失,对外商贸逐渐衰弱。“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再一次使甘肃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甘肃迎来全新的发展对外贸易往来的新机遇。必须要进一步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开放型经济向着更高、更深的层次发展,全面提升甘肃对外开放水平。

一、改革开放以来甘肃对外开放取得的重要成效

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一时期,甘肃对外贸易发展相对缓慢。由于我国实施的是计划经济体制,甘肃对外贸易主要是与原苏联、越南、朝鲜等几个国家的记账贸易,主要负责通过收购、调拨,为有关部门和口岸提供出口货源。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甘肃对外开放逐步蓬勃发展起来。2001 年中国加入WTO 以后,甘肃对外贸易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使甘肃从内陆地区变为开放前沿,甘肃对外开放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与“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对外贸易和交流往来进一步密切,开放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经过对比发现,单独外筒模型数值模拟结果比整体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稍大,这是由于单独外筒模型荷载加载方式、荷载数据大小和模型处理采用了简化的处理方法,故而采用该结果计算烟囱结构会更加趋于安全。

(一)对外贸易持续较快发展

1978 年,甘肃对外贸易只有出口没有进口,贸易额仅为5941万元。1981 年,实现对外出口1188 万元。1983 年对外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亿元。1989 年进出口总额首次超过10 亿元。我国加入WTO 以后,甘肃对外贸易额增长明显加快。2000-2013 年,全省对外贸易实现了年均25.96%的增长。近几年,受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外需疲软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不利因素影响,甘肃对外贸易呈一定程度下滑,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额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态势。同时,贸易结构和产品品类的层级不断提升。例如,改革开放初期,甘肃对外出口产品主要以土畜产品为主,目前发展到涉及装备制造、农产品、矿产品、化工产品、塑料橡胶产品、纺织产品、动植物产品、食品等20 大类200 多个品种。与甘肃有经贸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数量也显著增加,改革开放前只有不足10 个,现在发展到了180 多个。外贸主体也不断增加,目前,全省具有外贸资质的企业达到4100 家。

在8月9日召开的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三届二次常务理事会期间,由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信息传播工作委员与中华合作时报社·中国农资传媒联合发起的2018“为农药行业正名”大型系列报道启动仪式正式举行。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会长刘永泉、中国农资传媒副总编辑吴江、中国农资传媒植保周刊主编汪洋等出席仪式。

(二)利用外资规模和领域持续扩大

一是从全国来看,甘肃对外开放的水平还比较低。2017 年甘肃省实现进出口总额341.53 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仅为0.83%。从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来看,2017 年甘肃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20%。

(三)对外经济贸易合作持续深化

二是与全国相比,甘肃外资利用水平还比较低。2017 年甘肃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外资额4256 万美元,仅占全国的0.03%。

(四)开放平台建设取得新成效

这天,阿姆刚回来,小米就发现它少了只手臂。小米把阿姆拉到电脑面前,连上数据线,细致地检测一番后,发现阿姆的各项指标都正常。奇怪的是,胳膊丢失的这段记忆却是空白的,因此小米没办法弄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其实不止这一次,这段时间,阿姆身体上的零配件老是丢失,有时是备用电池,有时是耳朵……

二、甘肃对外开放存在的问题

一是要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开放型产业体系。要基于现有产业基础,积极推推进规模较大、实力较强、关联效应较广的产业的技术进步、转型升级和壮大提升,推进产业向下游延伸,向周边和区域外扩散。要高起点谋划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十大生态产业为引领,积极推动甘肃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产业、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型煤化工、现代服务业等高质量发展,推动甘肃实现绿色崛起。

随着兰光彩色摄影冲印公司在兰州成立,实现了甘肃吸引外资零的突破,标志着甘肃对外开放的大门正式打开。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入,甘肃利用外资规模和领域持续扩大。上世纪80 年代起,十年间,我省利用外资项目71 项,协议外资额30353.7 万美元。到新世纪,甘肃年利用外资额均高于3 万美元。特别是2016 年,甘肃实际利用外资137.5 亿元,是上世纪80 年代利用总额的45 倍。合作方式从外商直接投资、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等多种形式共存变化为以外商直接投资为主。项目投资领域从最初的家用电器、电子仪器、轻工产品、食品加工等制造、旅游、采矿、电力、信息、商贸零售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特别是向现代农业、先进制造、物流、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不断拓展,新能源和制造业成为外资投入的最主要行业。

改革开放以来,甘肃对外经贸合作从最初的承担国家对外经济援助发展项目逐渐发展到现在的投资合作、对外承包工程等多个领域。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甘肃企业对外投资的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2018 年,全省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3.52 亿美元,较上年增长50.0%。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金额2.31 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8.6%。加强国际产能合作,金川公司、酒钢集团、白银公司等企业发挥其在矿产资源开发领域的产业优势和技术优势,通过跨国并购等方式在境外建立矿产品的原料供应及初加工基地,有力带动了甘肃技术、装备、标准等“走出去”步伐。随着甘肃企业对外投资和产能合作的不断深化,对外投资的行业逐步向高端制造业、农业、专业技术服务、商务设计咨询等全球价值链高端的领域迈进,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是虽然甘肃出口的规模和品类逐渐扩大,但出口产品仍多以原料、初级产品为主,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很小。

坚持把平台打造作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的重要抓手,全面加快口岸等开放平台建设,不断推动对外开放取得新成效。立足于通道优势,积极推动口岸建设和开放,兰州中川机场国际航空口岸、敦煌空运口岸(临时)、兰州铁路口岸先后获准对外开放,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营,加快兰州、天水、武威三大国际陆港和兰州、敦煌、嘉峪关三大国际空港建设,以口岸,以铁路、航空为主的口岸体系逐步形成。积极加快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推动与周边省市区的协作联动,“兰州号”“天马号”中欧、中亚、南亚国际货运班列开行密度并实现常态化运营。同时,通过举办兰洽会、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中国(甘肃)中医药博览会等展会,以及参加国内外有关展会、举办甘肃省投资说明暨项目推介会,积极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强化甘肃宣传推介,全力营造对外开放的良好氛围。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完善甘肃开放型经济体系的对策

“一带一路”倡议为甘肃开放发展带来了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在新时代,我们更是需要积极谋划,全面推进,加快构筑和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的全面开放格局。

尽管近年来甘肃全面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对外开放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甘肃在促进对外开放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二是加快形成开放型资本体系。要把握国际资本流动和产业转移的趋势和规律,积极借鉴国际通行的各种资本利用方式,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扩大资本引进和利用规模,合理引导资本投向,优化资本利用结构,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资本体系。持续推进营商环境优化,积极吸引国际直接投资。要结合省情和发展战略重点,进一步明确资本引进的重点领域和方向,推进资本引进使用由追求数量向提高资本利用成效和水平转型。稳步推进投资开放的行业领域的拓展。要把资本引进和资本市场建设有效融合,加快构建甘肃区域性资本市场体系,提高资金利用的整体效率,以满足甘肃企业融资、居民投资等各个方面的需求,为甘肃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翻转课堂教学法基于“整体化教学设计”的理念,涵盖课前与课后两个环节,这两个环节环环相扣,彼此紧密相连。在课前环节,主要完成知识传授过程,大多包括微视频自主学习、课前测验以及在视频学习过程中设置在线讨论,开展形式相对比较固定。其中“微视频自主学习”是课前任务中主要组成部分,可以让学生自定进度开展学习,即按照自己的步骤、节奏学习,可以暂停、倒退、重播,有利于根据个人情况完成学习、夯实基础。从这些任务可以看出,课前关注的主要是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也就是“努力程度”。而在课中环节,则主要完成对知识的内化与拓展,注重课堂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深度。

三是加快形成开放型贸易体系。贸易发展的基础在于产业。要加快形成贸易与产业发展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重视甘肃与周边省区的产业协调和差异化发展,引导省内区域间的产业分工,通过贸易促进甘肃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的同步优化。要优化贸易产品结构,一方面提升传统劳动、资源密集型产品的技术水平、加工深度和附加价值,另一方面要加快发展现代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品贸易。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培养发展一批集生产、金融、科技、服务等相结合的集团企业,提升服务贸易的层次和市场竞争力。

四是完善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支撑体系。要重视科技创新在引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发挥好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等平台作用,全面加强甘肃科技创新力度,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要加强对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财政、税收支持力度,扶持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发展壮大。要进一步简政放权,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营造公平竞争、进出自由的市场环境,为甘肃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

参考文献:

[1]严存义,王艺帆.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升——2018 年全省经济工作亮点回眸(一)[N].甘肃日报,2019-01-21(4).

[2]严存义.从“内陆腹地”到“开放前沿”[N].甘肃日报,2018-12-21(1).

[3]关兵.甘肃构建西北丝绸之路经济带新战略支点构想[J].开发研究,2017(5).

[4]张应华,王福生,王晓芳.甘肃商贸流通发展报告(2017)[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5]刘传岩.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3.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识别码: A

文章编号: 1001-828X(2019)027-0488-02

基金项目: 2015 年度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完善甘肃省开放型经济体系研究”(YB109)。

作者简介: 张博文(1984-),男,甘肃静宁人,甘肃省社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学研究。

标签:;  ;  ;  ;  ;  

“一带一路”背景下完善甘肃开放型经济体系对策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